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docx
《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docx(6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基础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药学系2018.3.25前言为了进一步增强我校临床医学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类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兄弟院校的一些具体办法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需求,我校拟对临床医学类专业进行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系统回顾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内容,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基础医学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础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好基础。医学基础理论综合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
2、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重要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的了解。要求考生: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的基本知识;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及基本专业英文名词,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重要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运用基础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基础医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或机考。考试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考试时间:在学生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前,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试卷结构:人体解剖学(12.5分)、组织学与胚胎学(10分)
3、、生理学(12.5分)、生物化学(10分)、病原生物学(10分)、免疫学(10分)、病理学(12.5分)、病理生理学(10分)、药理学(12.5分)。考试题型与分值:单项选择题,共200题,每题0.5分,共100分。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的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使学生积极认真复习,真正发挥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的效能,结合2017年对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的经验与不足,基础医学院联合医学检验学院、药学系相关教研室,根据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制定了我校临床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考试大纲,供同学们参考。由于时间仓促,大纲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或不足,请老师和同学们在
4、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1 .人体解剖学12 .组织学与胚胎学113 .生理学174 .生物化学205 .病原生物学246 .免疫学327 .病理学418 .病理生理学449 .药理学49第一部分人体解剖学一、系统解剖学(一)运动系统:1 .人体解剖学的方位术语。2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3 .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4 .胸骨和肋的形态、分部。5 .颅的分部(脑颅、面颅),23块颅骨名称;颅底内面的主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6 .肩胛骨、锁喟,、肱喟、楼骨、尺骨、骸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7 .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8 .椎骨间的连结和脊柱
5、整体观;胸廓的组成、形态。9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酸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和结构特点。10 .骨盆的组成、分部及性别差异;足弓的构成及其意义。11,肌肉的分类、构造;肌的起止点及其运动中定点和动点的关系,肌在关节周围的配布规律。12 .枕额肌的位置、起止、构造特点和作用;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咀嚼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13 .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起止、作用;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概念。14 .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作用。15 .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肋间肌的位置、分层及作用。16 .膈肌的位置、形态、构造特点和作用。17 .
6、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和构造特点;腹直肌鞘的构造、弓状线位置和成因;腹肌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及临床意义。18 .三角肌位置、起止、作用;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大园肌的位置和作用。19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肱肌的位置、作用。20 .前臂肌的分层、名称、排列及作用;手肌的分群和作用。21 .骼腰肌的组成、起止,作用。掌握臀大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了解臀中、小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了解长收肌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了解分群、各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作用。
7、22 .臀大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位置和作用。23 .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起止、作用;长收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位置和作用。(二)消化系统:1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2 .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3 .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舌乳头种类分布、形态和功能;须舌肌的起止、功能。4 .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牙腔、牙髓)和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牙式。5 .口腔腺的位置、开口;咽的位置、分部、交通及各部的形态(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腭扁桃体、梨状隐窝、咽淋巴环位置和
8、形态)。6 .食管的位置、长度、分部、胸段毗邻及食管三狭窄的位置和意义;胃的形态、分部、位置和毗邻;小肠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其形态;空肠、回肠的位置、肠壁构造的不同点。7 .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三大特征;盲肠的位置及阑尾位置、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分部及各部的位置;直肠的位置、直肠横裳、能曲、会阴曲;肛管的位置、形态。8 .肝的位置、形态、分叶;胆囊位置、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组成,肝胰壶腹、胆汁的排出途径。()呼吸系统:1 .鼻甲、鼻道、嗅区、呼吸区及常见鼻出血部位;鼻旁窦位置、开口。2 .喉的位置、喉软骨主要形态、连结(弹性园锥、声韧带)和喉腔分部。3 .气管位置、构造
9、、分部;左、右主支气管形态特点及其意义。4 .肺的形态、肺尖、肺门、肺根。5 .胸膜、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胸膜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四)泌尿系统:1 .肾的位置、形态,肾门、肾蒂、肾窦、肾区;肾被膜及肾的剖面结构。2 .输尿管行程、分部、三狭窄;膀胱位置、分部,膀胱三角位置和粘膜特点。(五)生殖系统:1 .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输精管分部、结扎部位,射精管行程、开口;精索的组成、位置;前列腺位置、分叶及主要毗邻。2 .男性尿道分部、三狭窄、二弯曲、前尿道、后尿道。3 .卵巢位置、形态;输卵管分部、结扎部位、受精部位、识别标记。4 .子宫分部、子宫内腔、子宫位置和固定装置;阴
10、道穹后部毗邻及临床应用;乳房构造、乳房悬韧带。5 .腹腔、腹膜腔、腹膜的概念及机能;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小网膜分部、肝十二指肠韧带;腹膜的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六)脉管系统:1 .脉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2 .心的位置、毗邻、外形和心的各腔形态结构及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的构成和机能;窦房结的位置、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心包的形态构造。3 .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主动脉弓的分支。4 .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功能;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
11、、面、颍浅、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和分布。5 .锁骨下、腋、肱、横、尺动脉的起止和行程;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下、椎、胸廓内动脉)的分布。6 .腋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及其分支。7 .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8 .骼总动脉、骼内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9 .潞外、股、胫前、胫后、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及其体表投影。10 .上腔静脉的组成、属支、行程、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程;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颈外静脉组成和行程;头、贵要、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奇静脉、半奇静脉的起止、行程。11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注入位置及属支。12 .下腔静
12、脉的合成、行程、注入及属支的分类、各类属支的名称。13 .肝门静脉的合成部位、合成、行程、注入;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肝门静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吻合途径及临床意义。14 .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其收集范围国;乳糜池的位置、组成;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15 .脾的形态和位置。(七)感觉器官:1 .感觉器的定义、分类依据及分类。2 .眼球的分部;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各部结构特点及功能。3 .眼球内容物的构成及共同特点;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晶状体的位置、结构特点及调节屈光的机理。4 .眼副器的构成及作用;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作用及其神经支配。5 .外耳道的分
13、部、弯曲方向及其临床意义;鼓膜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6 .鼓室的位置、交通、内容、各壁的名称及其主要结构;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7 .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排列;骨半规管的名称、排列及结构特点;耳蜗的朝向。8 .位、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机能;蜗管各壁的构成和上、下壁的毗邻。(A)神经系统:1 .神经系统的区分;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 .脊髓的位置和上、下端的水平高度及外形;脊髓节段的定义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3 .脊髓横切面上灰质的形态特点与分部;脊髓横切面上白质的分部标志、分部及白质前连合的定义;脊髓灰
14、质后角的机能、主要核团的名称及排列;脊髓灰质前角的机能和分类依据、分类、各类神经元的区别分群、各群位置、支配范围、损伤后出现的症状;灰质侧角的位置和机能。4 .薄束、楔束和脊髓丘脑束起止、位置、走行、传导信息及损伤后的临床症状;皮质脊髓束的来源、走行、分部、机能、损伤后出现的临床症状。5 .脑干各部主要外形、相连的脑神经名称、主要外形与内部结构的关系;第四脑室的外形、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脉络丛的定义;功能柱神经核的名称、位置、纤维分布、损伤后的症状;传导中继核中主要核团的名称、位置和机能。6 .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和椎体束的纤维来源,交叉部位、行程、去向、机能和损伤后的主要
15、症状。7 .小脑的位置和分部、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小脑核的名称及小脑的三个机能。8 .间脑的位置、分部、各部外形的主要结构;第三脑室的位置和通邻;丘脑腹后内、外侧核接受纤维的来源、发出纤维的去向、传导的机能、病损后的症状;内、外侧膝状体接受纤维的来源、发出纤维的去向、传导的机能及病损后的症状。9 .大脑半球的三个面、主要沟和分叶;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分叶,各叶的主要沟和回;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下面的主要沟和回。10 .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内容及交通;基底核的位置和组成及各核团的位置;新、旧纹状体的定义;大脑髓质的分类及各类的定义。11 .内囊的位置、形状、分部、通过各部的主要纤维束名称、损伤
16、后症状及产生症状的具体原因。12 .第I躯体感觉、运动区的位置及其三大特点,病损后症状;视、听觉区的位置、病损后症状;语言中枢的位置、机能、病损后的症状。13 .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传导通路:感受器的位置和传导的信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内侧丘系交叉的位置、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后出现的症状。14 .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和位置及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途径后出现的症状。15 .头面部浅感学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皮质投射区的位置、丘脑中央辐射的定义、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出现的主要症状。16 .视觉传导通路和睡孔对光反射通路:感受
17、器的名称和位置、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视束的定义、不同部位损伤其传导通路后出现的症状;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向和间接对光反射的定义。17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定义和锥体系的分部;脑干躯体运动核与皮质核束关系;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和机能;核上瘫、核下瘫的定义;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核上、下瘫的临床症状及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皮质脊髓束的起止、行程、机能和锥体交叉的定义;皮质脊髓束的分部、各部行程与下运动神经元的关系;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症状。18 .脑、脊髓被膜各层的名称、排列;硬脊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的定义;硬脑膜的组成和跟颅顶骨、颅底骨的结合特点及该特点的临床意义;由硬脑膜内层形成
18、的结构、名称、位置和附着(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脑膜窦的定义、内容、窦壁特点及临床意义;主要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流注关系;脑脊液的循环途径。19 .脑动脉的主要来源及各来源的血供范围;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支、分布;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20 .脊神经的构成、各部的对数、出椎管的位置、椎间孔内的毗邻和脊神经节的定义。21 .颈丛的组成、位置和分支的分布;颈丛皮支的名称、走行及分布;膈神经的来源、行程、分布和病损后的症状。22 .臂丛的组成、位置;肌皮、正中、尺、槎、腋神经的起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肌皮、正中、尺、槎、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23 .胸神经前支的行程、分支、分布及皮支的节
19、段性分布。24 .腰丛的组成、位置和腰箭干的定义;股神经、闭孔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分布和病损后症状。25 .舐丛的组成和位置;坐骨神经来源、行程、分支和支配;胫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和病损后症状;腓总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和病损后症状;臀上、臀下、阴部、股后皮神经的行程和支配。26 .脑神经名称、顺序、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性质、纤维成分及各纤维成分相关的脑神经核名称、位置、损伤后主要症状。27 .视神经的起始、行程、终止核、性质、机能、损伤后的症状;动眼神经的性质、纤维成分、相关的脑神经核名称、行程、各纤维成分的支配及损伤后的症状;滑车神经的性质、起始、行程、支配及损伤后的症状;展神经的
20、性质、起源、行程、支配、损伤后的分布。28 .三叉神经的性质、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纤维成分;三叉神经中躯体感觉纤维起始细胞的名称、位置、终止核的名称;三叉神经中躯体运动纤维的起源、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名称、性质、行程、分布概况。29 .面神经性质、成分、连脑部位、行程、主要分支的分布;其躯体运动纤维起核的名称、起核与皮质核束的关系、支配、损伤后的症状;其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名称和节后神经元名称、位置及其节后纤维的分布;其内脏感觉纤维起始细胞的位置、名称和终止核的名称及起始细胞周围突的分布。30 .舌咽神经的性质、行程、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成分、分布概况;其躯体运动纤
21、维的起核名称和支配;其躯体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位置、名称和其周围突的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其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名称和节后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及节后纤维的支配;其内脏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周围突的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31 .迷走神经的性质、行程、成分、连脑部位、进出颅部位;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症状;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腔的分支和分布概况;迷走神经的内脏运动纤维的节前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和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名称及其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其内脏感觉纤维的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周围突分布及终止核名称,其躯体运动纤维起核名称、支配、损伤后症状,其躯体感觉纤维起始细胞名称、位置和其
22、周围突分布及终止核的名称。32 .副神经的性质、起核、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舌下神经性质、起核与皮质核束的关系、行程、支配、损伤后症状。33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五大区别要点;节前、后神经元和节前、后纤维的定义;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及周围部的构成;交感神经节的分类、各类名称及位置;交通支、白交通支、灰交通支的定义及灰、白交通支的三种去向;内脏大、小神经的节前神经元的部位和节后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核团的名称、位置;副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和名称;脑干副交感神经参与川、VlkIX和X对脑神经,节前神经元位置、名称和节后神经元位置、名称及节后纤维的分布。二、
23、局部解剖学(一)颈部解剖:1 .颈部分区及三角划分。2 .颈部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3 .颈深筋膜的组成、各层深筋膜包绕的结构及筋膜间隙。4 .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5 .甲状腺区的局部解剖:掌握甲状腺区前面的层次结构;甲状腺的位置、被膜、固定装置和毗邻,甲状腺血管和喉的神经,气管颈段前面的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O6 .颈动脉鞘的位置和内容。7 .膈神经的在颈部的行程。8 .椎动脉三角境界与内容。9 .斜角肌间隙的境界与内容。10 .锁骨下动脉的分段依据及各段主要分支。(二)胸部解剖:1 .女性乳房的淋巴引流途径。2 .锁胸筋膜的位置及穿经结构。3 .胸前壁的肌肉名称及其神经支配。4 .胸前壁的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 河北 北方 学院 临床医学 类专业 医学 基础理论 综合 考试 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