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的设计与应用.docx
《现场总线的设计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总线的设计与应用.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班级070XX学号070XXXXX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现场总线适配器的设计学院XXXXX专业XXXXX学生姓名XXXXX导师姓名XXXXX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现场总线适配器的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本论文和资料假设有不实之处,本人承当一切相关责任。论文XXXX(签字)时间:2012年05月18H指导教师已阅:XXXXX(签字)时间:2012年
2、05月18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XXXX学号070XXXXX指导教师XXXXXX职称XXXX学院XXXXXX专业XXXXXXXXXX题目名称现场总线适配器的设计任务与要求本课题主要现场总线适配器的设计,完成RS232到RS485、RS232到CAN、RS485到CAN等之间的通信适配。要求:1、 了解各种通信协议,设计现场总线适配器方案;2、 根据系统方案,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3、 调试电路,确定电路参数;4、 设计相应软件,并进行调试。开始日期20XX年1月15日完成日期2012年5月20日院长(签字)2012年月日注:本任务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学院,一份
3、学生自己保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学生姓名XXX学号070XXXXX指导教师XXXX职称xx学院XXX专业XXXXXX题目名称现场总线适配器的设计一、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起止时间工作内容1.153.5检索、阅读相关技术资料3.53.18检索、阅读相关技术资料,方案研究3.18-4.1方案研究、熟悉开发系统硬件电路4.1-4.15设计电路图和PCB设计,软件设计4.154.25电路调试,硬件调试,软件调式4.255.20撰写论文、论文辩论二、主要参考书目(资料)1、蒋建文等,CAN总线通信协议分开和实现,计算机工程,2002年02期2、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2008.103、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并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4、杨文龙,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5、孙肖子,电子设计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6、郭宽明,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北京舫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硬件电路实验板、集成电路、万用表、示波器、计算机四、教师的指导安排情况(场地安排、指导方式等)检索、阅读资料期间,可以在图书馆、自习教室进行;设计、实验阶段场地在实验室每周老师和每个毕业设计同学至少讨论一次五、对方案的说明注:本方案一式两份,一份交学院,一份学生自己保存(方案书双面打印)毕业设
5、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学院XXXX专业XXXXX学生姓名XXXX学号070XXXXX班级070XXX导师姓名XXXXX职称XXXX单位XXXXX题目名称现场总线适配器的设计检查内容检查结果题目是否更换及更换原因否学生出勤情况出勤正常进度评价(完成总工作量的百分比)60%质量评价、进度描述初步完成硬件及软件调试总体评价(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挡评价)良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抓紧时间完成后续问题,写好毕业论文学院审核(盖章)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中期检查成绩将作为毕业设计总成绩的一局部;此表装订入毕业设计(论文)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登记表学院XXXX专业X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成绩
6、题目名称现场总线适配器的设计指导教师XXXX职称XXXX指导教师评语及对成绩的评定意见签名年月日评阅人评语及成绩评定意见签名年月日辩论小组意见签名年月日学院辩论委员会意见辩论委员会主任签名(学院盖章)年月日注:学院、专业名均写全称;成绩登记表双面打印摘要现场总线技术以其开放性、互操作性、彻底分散的分布式控制等独有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在现代分布式测量和控制技术领域中应用已愈来愈广泛。但目前,在许多现场已投入使用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各仪器设备或装置之间通讯所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RS-232、RS-485等总线。这就需要现场总线与RS232、RS-485等总线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M
7、CorteX-M3内核的32位微处理STM32F103,实现最常用的现场总线CAN总线和RS-232、RS-485总线进行协议转换的方案。文中,首先,分析了CAN总线协议技术标准。其次,介绍了微处理器STM32F103,并深入研究了其内置的外设控制器局域网bxCAN和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的结构和使用。再次,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并说明了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最后,介绍了在RvMDK开发环境下开发系统软件的设计思路。经过最终的测试,整个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CAN总线和RS-232、RS485总线之间的协议转换。关键词:现场总线CAN微处理器ARMCortex-M3RS-232RS-485AB
8、STRACTWithitsuniquetechnicaladvantagesandcharacteristicslikeopenness,interoperability,completedecentralizeddistributedcontrol,theapplicationoffieldbustechnologyhasbecomemorewidelyinthefieldofdistributedmeasurementandcontroltechnology.Atpresent,however,inmanysystemswhatisusedamongvariousequipmentsord
9、evicesinmeasurementandcontrolsceneisstillthetraditionalRS-232busorRS-485bus.ThisrequiresbuscommunicationbetweenprotocolconversionssuchasbetweenfieldbusandRS-232busorRS-485.Inthisarticle,IfirstintroducedthefieldbusCANanditstechnologystandardbasedonthemicroprocessorsSTM32F103,whichismostwidespread.Sec
10、ondly,IintroducedmicroprocessorsSTM32F103,andfurtherstudiedthestructureanduseofitsperipheralcontrollerareanetworkbxCANanduniversalsynchronousand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SART.ThenbasedonthemicroprocessorsSTM32F103,thecorrespondinghardwareconnectioncircuitofCANbusandRS-232busisdesigned.Finally,
11、thesoftwarecodeundertheRVMDKdevelopmentenvironmentisdiscussed.Afterthefinaldebugging,thewholesystemachievesgoodconversionbetweenCANbusandRS-232bus.Keywords:thefieldbusCANbusMicroprocessorARMCortex-M3RS-232RS-485第一章绪论11.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11.2 CAN现场总线1CAN总线的特点1CAN总线的应用及前景2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3第二章CAN总线技术标准42.1 简介42.2
12、 特性及根本概念42.3 报文传输62.4 报文滤涉及报文校验8报文滤波8报文校验92.5 编码92.6 错误处理及错误界定9第三章系统主控芯片介绍103.IARM简介10常用的ARM处理器系列10ARMCortex系列简介113.2ARMCortex-M3处理器内核概述12ARMCortex-M3结构12Cortex-M3特点123.3STM32F103微处理器概述133.4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15USART特性15波特率的产生15USART中断请求163.5控制器局域网(bxCAN)16bxCAN主要特点16bxCAN工作模式16bxCAN功能描述17标识符过滤18bxCAN中
13、断18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194.1 系统总体结构194.25 TM32F103核心模块194.26 AN总线接口20CAN总线收发器TJA105020接口电路图214.27 S-232接口21RS232C标准21RS-232接口电路224.28 S-485总线接口22RS-485标准22RS-485接口22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235.1 软件系统结构235.2 系统初始化程序235.3 报文转换及发送24USART通信协议24报文的发送255.4 报文接收26第六章总结与展望27致谢28参考文献29附录A程序代码30第一章绪论1.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现场总线是应用在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
14、之间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通讯的数字通信的系统,是一种开放式、数字式、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聚集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现场总线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起来。它作为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交通等领域现场智能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网络,沟通了生产过程现场控制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网络之间的联系,为彻底打破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孤岛创造了条件。由于现场总线适应了工业控制系统向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的方向,它的出现使传统的模拟仪表逐步向智能化数字仪表方向开展,并具有数字通信功能。现场总线作为全球自动化技术的热点,已经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现场总线主要有以下
15、几种类型:基金会现场总线(FF)1.onWorksProfBusCAN、HART,而其中CAN(ControllerArea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因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独特的设计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已形成国际标准,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1.2 CAN现场总线CAN是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AreaNetwork的简称,最初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汽车监控系统中的诸多复杂技术和难题而设计的数字信号通信协议,它属于总线式串行通信网络。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独特的设计思想,己同类产品相比,CAN总线在数据通信方面具有可靠、实时和灵活的优点。1.2.1 CAN总线的特
16、点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及独特的设计,CAN总线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它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其特点可概括如下:(1) CAN为多主工作方式,网络上的任意节点在任意时刻都可以主动地向其它节点发送信息,不分主从,方式灵活。(2) CAN网络节点可以安排优先级顺序,以满足和协调各自不同的实时性要求。(3) 采用非破坏性的总线仲裁技术,多点同时发送信息时,按优先级顺序痛信,节省总线冲突仲裁时间,防止网络瘫痪。(4) 可以进行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和全域播送方式传递信息。(5) 通信速率最高可达IMbPS(40m以内),最长传递距离达IOkm(速率为5kbps以下)。(6) 网络节点目
17、前可达110个,报文标志符2032种(CAN20A),扩展标准(CAN20B)中报文标志符几乎不受限制。(7)短帧数据结构,传输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检错效果好。(8) 通信介质可以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9)网络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关闭输出功能,脱离网络。(10)实现了标准化、标准化(国际标准ISoII898)。1.2.2 CAN总线的应用及前景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BOSCH公司首先应用CAN总线于汽车内部的测控通信。CAN国际标准化的制定,更加推动了它的开展应用,已有INTE1.sMOTORO1.A.PH1.IPS.SlEMENS等百余家国际大公司支持CAN总线协议。现在
18、,在欧美国家CAN总线己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轮船、机器人、智能楼宇、机械制造、数控机床、各种机械设备、交通管理、传感器、自动化仪表等领域。从“九五”开始,我国政府就投资支持现场总线的开发,其中CAN等总线在国内己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被大量地应用于工农监控、电厂测控、火灾报警、变电站控制、煤炭综合监控等。很多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加强现场总线,尤其是CAN总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开展,CAN总线网络将进一步开展,通过网关或网桥向上与企业管理系统以太网联接构成管控一体化网络。而且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过程控制
19、系统越来越第杂,使CAN总线与模糊控制技术和智能技术的结合成为以后工程控制中的主要研究和应用的方向。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在于:使得大量使用RS-232、RS-485通讯方式的传统设备,可以通过协议转换应用的CAN总线通信网络中,利用CAN总线的诸多优点。本文的硬件电路设计中,采用基于ARMCortex-M3核的32位微处理器STM32F103作为控制核心,CAN总线接口电路中采用高性能的CAN总线收发器TJA1050作为CAN控制器与物理总线之间的接口,实现对CAN总线的差动发送和接收功能。采用MAX3232实现RS-232的电平转换,采用MAX3485实现RS-485差分信
20、号的转换。软件的设计那么主要是对STM32F103编程控制,实现bxCAN控制器局域网和USART同步异步收发器的初始化、接收数据,协议格式的转换,数据的发送等功能。经过最终的调试,本系统可支持CAN2.0A(标准帧格式),CAN2.0B1扩展帧格式),同时CAN通道波特率5K-1000Kbps任意设定。RS-232、RS-485总线,可实现通信波特率在30ObPS-Il520ObPS范围内可选。第二章CAN总线技术标准2.1简介控制器局域网CAN为串行通讯协议,能有效地支持具有很高平安等级的分布实时控制。本技术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任何两个CAN仪器之间建立兼容性。可是,兼容性有不同的方面,比方
21、电气特性和数据转换的解释。为了到达设计透明度以及实现灵活性,根据ISO/OSI参考模型,CAN被细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1 .数据链路层1)逻辑链路控制子层(1.1.C)2)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2 .物理层物理层的作用是在不同节点之间根据所有的电气属性进行位的实际传输。同一网络的物理层对于所有的节点当然是相同的。本技术标准的目的是定义数据链路层中MAC子层和一小局部1.1.C子层,以及定义CAN协议于周围各层当中所发挥的作用。2.2特性及根本概念一、CAN总线具有以下特性:1) 报文的优先权,即每个报文都有自身的优先级;2) 保证延时时间,最高优先级的延时时间是确定的;3) 设置灵活;4)
22、 时间同步的多点接收;5) 多主机,可以设置为主从结构;6) 系统内数据的一致性7) 错误检测和标定8) 只要总线处于空闲,就自动将破坏的报文自动传输;9) 将节点的暂时性错误和永久性错误区分开来,并且可以自动关闭错误的节点。二、依据ISO/OSI参考模型的层结构:1)物理层定义信号是如何实际地传输的,因此涉及到位时间、位编码、同步的解释。2)MAC子层是CAN协议的核心。它把接收到的报文提供应1.1.C子层,并接收来自1.1.C子层的报文。MAC子层负责报文分帧、仲裁、应答、错误检测和标定。1.1.C子层涉及报文滤波、过载通知、以及恢复管理。三、根本概念1报文(Messages)总线上的报文
23、以不同的固定报文格式发送,但长度受限(见2.3节的报文传输)。当总线空闲时任何连接的单元都可以开始发送新的报文。2、远程数据请求(RemoteDataRequest)通过发送远程帧,需要数据的节点可以请求另一节点发送相应的数据帧。数据帧和相应的远程帧是由相同的识别符命名的。3、仲裁(Arbitration)只要总线空闲,任何单元都可以开始发送报文。如果2个或2个以上的单元同时开始传送报文,那么就会有总线访问冲突。通过使用了识别符的逐位仲裁可以解决这个冲突。仲裁的机制确保了报文和时间均不损失。仲裁期间,每一个发送器都对发送位的电平与被监控的总线电平进行比拟。如果电平相同,那么这个单元可以继续发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场总线 设计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