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一体化管理配网示范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电缆部分)发布.doc
《基建一体化管理配网示范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电缆部分)发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建一体化管理配网示范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电缆部分)发布.doc(7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前 言为进一步推进某某电网公司开展2011年度基建一体化管理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程创建活动,提高配电站、开关站、台架变、箱式变以及电缆分接箱样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配网工程建设水平,某某电网公司组织相关单位,在提炼南网10kV配网标准设计运用与配网施工作业指导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历经策划、收资、编写、讨论、审查、修改、审定等环节,完成此基建一体化管理配网示范工程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本施工工艺标准针对新建示范10kV电缆线路工程,提出了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具体包括:(1)各类电缆构筑物的施工要求,包括电缆直埋、电缆排管、电缆沟、电缆桥架等;(2)电缆各种敷设方式,包括电缆
2、直埋敷设、电缆排管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桥架敷设等;(3)电缆附件的制作安装要求,包括电缆终端、电缆中间接头等;(4)电缆固定安装,电缆上电杆及铁塔的安装固定方;(5)电缆阻火分隔的施工。本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针对上述范围各施工工艺的不同特点,从设计及施工角度,分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要点和样板图片等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10kV电缆线路工艺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及要求,目的在于提升某某电网配网设计精细化程度,提高施工工艺水平,统一10kV电缆线路工程建成后的感观效果,进一步实现设计、施工工艺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本标准适用于某某电网网区内从事配网建设、技改、修理、故障抢修等工程施工。目
3、 录第一章电缆构筑物工程11电缆直埋12电缆管道53电缆沟、工作井104电缆桥架19第二章电缆的敷设24 1 电缆敷设一般工艺.242电缆直埋敷设253电缆排管敷设294电缆沟敷设325电缆桥架敷设35第三章电缆附件设计施工工艺391电缆终端392电缆中间接头45第四章电缆固定安装521电缆上电杆及铁塔的安装固定方式52第五章电缆阻火分隔531电缆孔洞防火封堵532电缆沟阻火墙57 第一章 电缆构筑物工程1 电缆直埋1.1 适应范围本节适用于10kV电缆工程的直埋电缆壕沟及电缆槽盒的施工。1.2 主要引用标准GB 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混凝土
4、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Q/CSG11105-2008 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中国南网公司10kV和35kV配网标准设计(2011年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4部分:配电工程)2011年版中国南方电网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1.3 设计要求1.3.1 通用要求1.3.1.1. 电缆沟严禁平行设置于其他地下管道正上方或下方,严禁布置热力管道,不宜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穿越。电缆与电缆、管道、道路、构筑物等之间的容许
5、最小距离,应符合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表5.3.5的规定。1.3.1.2 电缆路径的上下左右转向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如下表所示。表1.3.1.2 电缆敷设允许最小弯曲半径电缆类型最小弯曲半径单芯多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20D15D交联聚乙烯绝缘铝芯电缆12D10D注1: D表示电缆外径注2: 电缆截面宜按以下数值选用: 70300mm2 1.3.2 直埋电缆壕沟的设计要求1.3.2.1 电缆沟的开挖深度不得小于0.9m,穿越农田或在车行道下时不应小于1.2m。(注:该数据根据GB 50217-2007中5.3.3加0.1m的平沟和0.1m的软土或砂层而
6、得)1.3.2.2. 电缆沟开挖后,沟底应平整,深浅一致。沟底有一层良好的土层,防止石块或异物凸起。沟壁要有防止坍塌的措施。1.3.2.3.电缆应敷设于壕沟里,并应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小于100mm厚的细砂。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厚度不小于60mm。1.3.2.4.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保护管,保护范围应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1.3.2.5.回填土不能有含腐蚀性物质,不能有木块、碎布等有机物,以防诱发白蚁。回填软土或砂子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1.3.2.6.沿电缆路径的路
7、面一般直线每隔1015m以及电缆分支、转弯、接头、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醒目的电缆通道标志牌。敷设在泥质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缆标志桩(每隔10m装置1个、绿化带、转角处、跨道路两侧要加装,在绿化带上高出地面200mm)。在郊区等空旷区域的直线路径可每隔20m安装电缆标志。电缆通道标志牌、标志桩等符合某某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及设备命名原则及中压配电线路及设备标志管理规定(某某电网公司07.1.16颁布)(建设单位讨论)1.3.3 电缆槽盒的设计要求1.3.3.1 浮面槽盒开挖施工中不得超挖,如发生超挖,应用细砂或石粉回填夯实至设计深度。1.3.3.2 电缆槽盒沟底应平整,并铺不小于1
8、00mm厚的细砂或石粉垫层。对土壤松软的地段,沟底还必须垫混凝土块,防止电缆槽盒倾侧。1.3.3.3 安装槽盒时,槽盒之间必须紧靠,接口平顺。槽盒的接缝用C15混凝土砌合,混凝土必须充满接缝。沟槽的特殊接驳处由砖沟保护,如经过通道有行车可能时,必须采取补强措施或采用排管敷设。1.3.3.4 当电缆槽盒出现高差时,需进行放坡处理,坡度不宜大于15。1.3.3.5 电缆敷设在槽盒中,其上下左右应充满细砂或石粉。1.3.3.6 铺设预制盖板时,板缝紧密平直,完全正放在槽盒的上方。1.3.3.7 土方回填宜采用人工回填,并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回填土不能有含腐蚀性物质,不能有木块、碎布等
9、有机物,以防诱发白蚁。严禁机械直接推填,以防止损坏槽盒结构。1.3.3.8 .沿电缆路径的路面一般直线每隔1015m以及电缆分支、转弯、接头、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醒目的电缆标志牌。敷设在泥质地带的电缆线路,应正确竖立电缆标志桩(每隔10m装置1个、绿化带、转角处、跨道路两侧要加装,在绿化带上高出地面200mm)。在郊区等空旷区域的直线路径可每隔20m安装电缆标志。电缆通道标志牌、标志桩等符合某某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及设备命名原则及中压配电线路及设备标志管理规定(某某电网公司07.1.16颁布)(建设单位讨论)1.4 施工工艺要点1.4.1 施工前检查1.4.1.1 根据规划、设计单位
10、提供的资料及图纸在施工现场设置布控点,查清沿线地下是否有管线,地下管线的走向以及管线的相关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1.4.1.2 确定沟边线的基线,放好开挖线,做好现场防护围档板,做好各方面安全措施,张贴或悬挂标准的配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十条规范;1.4.1.3 检查施工内容相对应的材料验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收集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1.4.1.4 对电缆槽盒等预构件必须仔细检查,对有露筋、蜂窝、麻面、裂缝、破损等现象的预构件一律清除,严禁使用;1.4.2 工艺要点1.4.2.1 在开挖电缆沟前,在施工沿线应每隔20米,用人工开挖比设计宽值两侧各多0.5米、深为1米的断面沟槽,观察地下原有管
11、线位置,避免电缆沟体与其他管线起冲突。人行道上的街砖在开挖前须整齐摆放好。1.4.2.2 沟体开挖出土方应及时外运,不得随意堆放;1.4.2.3 土方开挖的深度、宽度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过深或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应报设计及监理人员处理;1.4.2.4 沟体开挖时,密切注意地下管线、构筑物分布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并通知相关地下管线单位、设计及监理人员,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1.4.2.5 土方开挖完成后,按现场土质情况进行沟底夯实及整平,并按设计要求作垫层处理;1.4.2.6 安装槽盒时,应用水平尺控制槽盒的水平度,槽盒间接口平顺,电缆敷设后,放置盖板要轻放,防止损伤电缆。1.4.2.
12、7 槽盒土方回填宜采用人工分层夯实回填,严禁机械直接推填。1.4.2.8 按要求设置电缆标志牌或标志桩。1.5 样板图片街砖在开挖前须整齐摆放好沟底平整图1.5-1 电缆壕沟开挖沟底铺砂安装平直图1.5-2 电缆槽盒施工盖板接缝严密,平直图1.5-3 电缆槽盒施工图1.5-4 电缆标志桩图1.5-5 电缆标志桩图1.5-6 电缆标志桩2 电缆管道2.1 适用范围本节适用于10kV电缆工程的电缆排管、顶管的施工。2.2 主要引用标准GB 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13、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CJJ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Q/CSG11105-2008 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中国南网公司10kV和35kV配网标准设计(2011年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4部分:配电工程)2011年版2.3 设计要求2.3.1 电缆排管2.3.1.1 电缆排管严禁平行设置于其他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严禁布置热力管道,不宜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穿越。电缆管、管道
14、、道路、构筑物等之间的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表5.3.5的规定。2.3.1.2 沟体的开挖深度,应按设计要求执行。开挖施工中不得超挖,如发生超挖,应用细砂或石粉回填夯实至设计深度。2.3.1.3 沟体开挖后,应按现场的土质的坚实情况进行必要的沟底夯实及沟底平整。2.3.1.4 在沟底捣制C20混凝土板基础,板厚不得小于100mm。捣制混凝土板基础要平直,浇灌过程中用平板振动器震捣。完成面应坚实、平整,不应有沉陷。2.3.1.5 电缆管应符合下列要求:a) 电缆管材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b) 电缆保护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
15、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c) 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无防腐措施的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 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漆。d) 塑料电缆管应有满足电缆线路敷设条件所需保护性能的品质证明文件。2.3.1.6 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南网标设要求:10kV电缆保护管连接要求:C-PVC管(承插连接)、PE管(可焊接)、MPP管(可焊接)、MPP单壁波纹管(可焊接或卡扣式)、玻璃钢电缆保护管(承插连接)、涂塑钢管(承插连接)。当现场施工条件满足保护管焊接要求的时候,尽量选用可焊接型式的保护管。当施工现场需要快速安装电缆保护管的时候,可选用卡扣式或承插式连接。地下埋设的保护管,应满
16、足埋深下的抗压要求和耐环境腐蚀性的要求。顶管宜采用PE管或MPP管。PE材质的电缆管由于耐温条件不高,需慎用。b) 金属电缆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宜采用套管焊接或插接的方式,连接时应两管口对准、连接牢固,密封良好;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c) 金属导管必须接地可靠。d) 管在承插连接时,其插人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1.11.8倍。在插接面上应涂以胶合剂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时套管两端应采取防水垫密封圈。并宜在管接头处采用钢筋混凝土包封。电力电缆导管标准长度配置管枕3付,管枕间距2.0m,管枕距接头处0.5m,管子的连接采用承插式接头。为使管子便于插入,可在橡皮圈
17、的内侧和整个插口的外面涂上少量的润滑剂。管子表面应标有插入长度的线,管子插入后需要加以确认,以免泥浆杂物进入管道。 2.3.1.7 施工中,电缆管允许有小于2的转角,结合部的最大允许弯度为4。考虑到管子实际埋下去后将下沉,建议按最大弯度的一半进行施工。(详见下图)e) 电缆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f) 在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或地震活动频发地区,管路纵向连接应采用可挠式管接头,或焊接。2.3.1.8 敷设排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管孔数宜按发展预留适当备用。b) 铺设电缆管必须保持平
18、直,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每隔2米采 用管枕对电缆管进行卡位和固定,管枕连接采用燕尾销。如需避让障碍物时,可做成圆弧状排管,但圆弧半径不得小于12m;如使用硬质管,则在两管镶接处的折角不得大于2.5o。但是两工井间严禁蛇形辐射。c) 封闭井电缆管管顶至路面埋深应不小于1.2m,敞开井电缆管管顶至路面埋深应不小于0.5m,实际施工中根据现场情况允许作适当调整,人行道路段埋电缆管管顶至路面埋深不宜小于0.5m, 距排水沟底不宜小于0.3m。当电缆管管顶至路面埋深小于0.5m时,或排管过路应采用适当保护措施(包封混凝土或加顶盖板等)。管接头也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承插式管前后0.5m范围内
19、宜包封钢筋混凝土,可焊接式管不用包封混凝土。)d) MPP单壁波纹管对接采用焊接连接可用卡扣加强连接,焊接必须牢固可靠,如果为封闭式电缆工井,管和井的连接宜采用止水件。e) 并列管相互间宜留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f) 管路应置于经整平夯实土层且有足以保持连续平直的垫块上,铺设电缆管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g) 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符合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h) 管孔端口应采取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措施。i) 施工中防止水泥及砂石漏入管中,覆土前电缆管端口必须用管盖封好。2.3.1.9 回填土不能有含腐蚀性物质,不能有木块、碎布等有机物,以防诱发白蚁。2.3.1.10 回填时,管底
20、、管间、管面要分层充填,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2.3.1.11 沿电缆路径的路面一般直线每隔1015m以及电缆分支、转弯、接头、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醒目的电缆标志。敷设在泥质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缆标志桩(每隔10m装置1个、绿化带、转角处、跨道路两侧要加装,在绿化带上高出地面200mm)。在郊区等空旷区域的直线路径可每隔20m安装电缆标志。电缆通道标志牌、标志桩等符合某某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及设备命名原则及中压配电线路及设备标志管理规定(某某电网公司07.1.16颁布)(建设单位讨论)2.3.2 顶管2.3.3.1 顶管施工前,必须取得顶管路径沿线地下管网资料。2.3.3.2 导管
21、应采用可热熔焊接的管材。导管的焊接必须满足抗压抗拉要求。2.3.3.3 入钻点与出钻点的选取:入钻点宜设在行人车辆稀少且有足够空间摆放设备处,出钻点则宜设置在能够摆放管材,方便拖管的另一端。2.3.3.4 每3m的导向管在地面下的下降深度控制不宜超过1.21.5m。导向钻孔轨迹与既有地下管线的最小安全距离见下表。表2.3.2-1 导向钻孔轨迹与既有地下管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地下管线名称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扩孔直径500500扩孔直径1000扩孔直径500500扩孔直径1000给水管1.52.01.52.0排水管1.01.51.01.5热力管2.02.51.52.0煤气管3.54.02.02
22、.0输油管3.54.52.02.5电力电缆3.03.51.52.5通讯电(光)缆3.03.51.52.02.3.3.5 在导向孔施工完成后,进行扩孔施工。扩孔的直径一般为所要敷设管道的外包络直径的1.21.5倍。当扩孔的直径较大时,需要用不同直径的扩孔钻头从小到大逐级将导向孔扩大至设计终孔直径。在扩孔的同时要不断向孔内注入化学泥浆。化学泥浆的配制见下表。表2.3.2-2 不同地层泥浆黏度地层黏土、亚黏土粉砂、细砂中、粗砂马氏漏斗黏度(s/qt)3040405550602.3.3.6 沿电缆路径的路面一般直线每隔1015m以及电缆分支、转弯、接头、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醒目的电缆标志。敷设在泥质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建 一体化 管理 示范 工程 精细 设计 施工工艺 标准 电缆 部分 发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