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doc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doc(1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 编制依据1、某某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合同文件、技术规范。2、某某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某某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建设部、交通部现行颁布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5、自然条件资料:包括地形资料、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台风资料、气象资料。6、技术经济资料:包括地方工业、交通运输、资源、供水、供电等。7、我公司管理水平、技术和机构装备水平以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本位所掌握的国内外施工新技术、先进经验和各种施工统计资料。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某某环岛干道(会展中心段)隧道工程为城市级主干道。线路
2、起点位于原环岛干道里程桩号K8+750位置,沿途分别与蔡岭路、规划道路、会展北路交叉,K8+950K9+340为北侧隧道引道;隧道在K9+340进洞,下穿会展中心西侧,在K10+240出洞,K10+240K10+580为南侧隧道引道;与会展南路、会展南六路、会展南五路交叉,终点接环湖里大道南段道路改造工程起点位置,桩号K10+987.937。路线全长2.238km,其中隧道长900m,引道长730m,两端接线长607.937m。接线道路标准横断面宽度为40m,U型槽与隧道横断面为双向四车道布置。某某环岛干道(会展中心段)隧道B标工程施工范围: K9+855K10+987.937,全长1132.
3、937mB标工程施工内容:道路工程、基坑围护及监测工程、U型槽工程、框架箱体隧道土建工程、泵房土建工程、配电间土建工程、雨污水及排洪工程、通风工程预埋、通信及监控系统工程基础及预埋、隧道供电及照明预埋、泵房及配电间安装工程预埋、交通土建工程(含基础及预埋管、预埋件)、道路照明工程(不含灯杆灯具主材费)等。1.1框架箱体隧道土建工程1.1.1 框架隧道总体布置B标段框架隧道布置范围为K9+855K10+240段,全长385m(20+45+24+36+225+145+35+30m)。隧道平面处在圆曲线和直线上,其中K9+855K10+020.291位于半径为1386.444m的圆曲线上,K10+0
4、20.291K10+080.291位于缓和曲线上,K10+080.291K10+240位于半径为500m的圆曲线上。隧道横断面采用两孔结构形式,两边各设两个车道。1.1.2 框架隧道结构隧道主体结构采用两孔现浇C45耐腐蚀钢筋混凝土矩形箱体结构。一般段处侧墙厚度80cm,中墙厚60cm,底板厚80cm,顶板65cm。结构全宽2270m,挂风机段处结构高度785cm、普通段处结构高度670cm。箱体顶部设有10075cm倒角,底部设有4040cm倒角。1.1.3 隧道路面结构主线隧道路面结构:4cm该性阻燃沥青混凝土+5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C25混凝土垫层。1.1.4 隧道抗拔桩隧道抗拔
5、桩设计桩径为1000mm,抗拔桩混凝土采用C30耐腐蚀混凝土,按摩擦桩设计,桩长分别为15、18、20m三种。1.1.5 隧道防水 U型槽结构自防水隧道采用全封闭防排水方案。隧道结构采用C45普通防腐蚀混凝土,要求抗渗标号不小于S8,并在施工缝处设置P-201超级止水材料止水。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必须具有低水胶比,掺加具有补偿收缩功能的YQA膨胀剂。严格控制氯离子含量低于0.06%,碱含量低于3kg/m3。隧道变形缝防水隧道变形缝处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嵌缝膏止水。变形缝中填塞的浸沥青木丝板既能保证变形缝的正常变形需要,又利用其水胀特性封闭变形缝,阻止地下水侵入。变形缝采用350mm
6、宽的可注浆钢边橡胶止水带,大大减少变形缝渗漏水几率,同时利用两边的注浆管随时对渗漏处进行注浆封堵。临水面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增加了变形缝外侧的拒水能力,与附加防水层共同抵制地下水侵蚀。 隧道施工缝防水横向施工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止水。纵向施工缝设计采用钢板腻子止水带,并在施工缝上全幅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 基桩顶部防水基桩桩头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再抹一层聚合物防水砂浆,桩表面围设一圈S100II型防水卷材,与底板防水板粘结,形成一体式防水层。1.2 U型槽工程1.2.1 U型槽总体布置B标段U型槽布置范围为K10+240K10+560段,全长320m(425+330+
7、425+30m),侧墙高度为82715cm。平面布置为:K10+330K10+560段U型槽位于直线段上,K10+240K10+330段U型槽位于R=600m、A=189.737m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段上。横断面布置为: K10+240K10+340段U型槽节段为变宽断面19.821.1m;K10+340K10+560段U型槽节段为等宽断面19.8m。1.2.2 U型槽结构U型槽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侧墙和底板厚度根据侧墙高度不同,设计不同的厚度尺寸,具体见下表:位置起讫桩号侧墙厚(cm)底板厚(cm)B标段U型槽K10+240K10+4458080K10+240K10+4456060U型槽主体结
8、构主筋采用HRB335钢筋,混凝土采用C45防水耐腐蚀混凝土。1.2.3 U型槽抗拔桩U型槽抗拔桩设计桩径为1000mm,纵向间距为500cm。B标段U型槽利用中间一排维护桩作为抗拔桩,为了满足抗拔能力,桩长进行了加长,并在U型槽两侧增设抗拔桩。抗拔桩混凝土采用C30耐腐蚀混凝土。1.2.4 U型槽路面结构U型槽路面结构为:9cm沥青混凝土铺装+C25混凝土。1.2.5 U型槽路面排水U型槽路面排水主要由设置路面的纵向和横向坡度进行排水。路面横向排水通过设置双向1.5%横坡把水收集到两侧的排水沟。路面纵向排水通过路面纵坡排水,由路面横向截水沟收集到排水沟或集水槽里面,最后排出。1.2.6 U型
9、槽结构材料U型槽侧墙和底板采用C45防水耐腐蚀混凝土,桩基采用C30耐腐蚀混凝土,底板垫层采用C20素混凝土,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和C25混凝土,两侧路缘石和管沟盖板采用C30混凝土。钢筋分别采用HRB335和R235钢筋。1.2.7 U型槽结构防水措施U型槽防水设计遵照“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防水措施。U型槽防水按照二级防水标准设计,即达到U型槽不漏水,允许偶见少量的湿渍。 U型槽结构自防水U型槽结构采用C45普通防腐蚀混凝土,要求抗渗标号不小于S8,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并在施工缝处设置P-201超级止水材料止水。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必
10、须具有低水胶比,掺加具有补偿收缩功能的YQA膨胀剂。严格控制氯离子含量低于0.06%,碱含量低于3kg/m3。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U型槽主体结构迎水面裂缝宽度在0.2mm以内,保证结构自防水能力。施工中应考虑避免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的变形裂缝,在施工中应考虑结构分段、施工工艺和温度控制。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和绑扎铁丝应满足最小保护层要求,模板固定应采用无对拉螺栓支模工艺。 U型槽结构附加防水层混凝土的微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为保证U型槽结构的防水要求,附加防水层采用全断面铺设能与混凝土相粘的防水卷材。该材料表面与混凝土粘为一体,长期浸泡下也依然密不可分,避免了水在防水层和
11、结构层之间的串流。 U型槽变形缝防水U型槽变形缝处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嵌缝膏止水。变形缝中填塞的浸沥青木丝板既能保证变形缝的正常变形需要,又利用其水胀特性封闭变形缝,阻止地下水侵入。变形缝采用350mm宽的可注浆钢边橡胶止水带,大大减少变形缝渗漏水几率,同时利用两边的注浆管随时对渗漏处进行注浆封堵。临水面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增加了变形缝外侧的拒水能力,与附加防水层共同抵制地下水侵蚀。 U型槽施工缝防水纵向边墙施工缝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止水。设计采用钢板腻子止水带,并在施工缝上全幅涂抹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 基桩顶部防水基桩桩头水泥基渗透结晶性防水涂料,再抹一层聚合物防
12、水砂浆,桩表面围设一圈S100II型防水卷材,与底板防水板粘结,形成一体式防水层。1.3 基坑维护基坑围护段包括隧道两端U型槽引道工程和框架隧道施工段(含接入地下车库匝道段)及改造、改建排洪渠。基坑围护体系采用4种形式:K10+530K10+560段采用两排1000500mm高压旋喷桩止水兼挡墙。K10+480K10+530段采用8001000mm排桩加一道60916mm钢支撑,外侧采用500(700)1000mm高压旋喷桩止水。K9+940K10+480段采用10001200mm排桩加两道(局部三道)60916钢5000mm钢支撑,外侧采用500(700)1200mm高压旋喷桩止水。K9+8
13、55K9+940段采用网喷放坡开挖,西侧采用10001200mm排桩加两道(局部三道)1302400mm预应力锚索,外侧采用500(700)1000mm高压旋喷桩止水。1.3.1 围护灌注桩基坑两侧围护桩桩径为8001000mm、10001200mm两种形式,基坑中部采用10005000mm灌注桩上接钢格构立柱,钢格构立柱进入钻孔桩内不小于3m。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1.3.2 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主要起止水帷幕作用,桩径采用500mm、700mm,桩长416m不等。500mm高压旋喷桩用在素填土、粉质粘性土、残积粘性土等透水性较差或地下水较少地段。700mm高压旋喷桩用在细砂
14、、粗砂等透水性较强或地下水较多地段,且应穿越砂层底部不小于2m。500mm高压旋喷桩采用单重管施工方法,700mm高压旋喷桩采用双重管施工方法。高压旋喷桩采用P.0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为400kg/m3。1.3.3预应力锚索锚索孔径采用130mm,锚索纵向间距2.4m,锚索长度2036m不等,入射角200、250不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预应力锚索钢绞线采用ASTM416-870型j15.24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标准强度为1860MPa。锚索由4根j15.24钢绞线组成。锚索成孔采用湿成孔,也可考虑水泥砂浆护壁。孔内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1.3.4 基坑降排水及止水 排水系
15、统基坑外的场地排水采用设置临时排水沟,将地表水汇入市政管道。基坑内的排水采用在基坑底四周开槽设置排水沟,每隔50m设置一个集水井,用水泵将坑内水送入市政管网。基坑周边的透水土层采用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 降水系统降水系统综合考虑场地的地下水补给情况及抽水量的要求,降水井数量根据现场情况待定,采用2194mm井管形成深井降水系统,成孔直径700mm,成井深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井管在基底标高以下管壁上布设2040mm眼孔,并在管壁外侧包2层20目的滤网。洗井采用化学洗井或机械洗井,水泵应配备有自动起动系统,电源应配备不间断电源。1.4 基坑变形监测本工程监测项目包括:基坑内、外观察;基坑周围地表
16、沉降;桩顶位移;地下水位;桩体变形;支撑、锚索轴力;水、土压力;重要建筑物倾斜、管线监测;基坑回弹等。二、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城市级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50km/h(主线) 30km/h(辅道)道路红线宽度:40m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防洪标准: 1/50隧道车道宽度:8m隧道建筑限界净高4.5m会展车库出入口匝道车道宽度:6.25m会展车库出入口匝道限界净高2.8m三、工程建设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工程场地位于会展西路绿化带及会展南二路干道上,原始地貌单元为近岸滩涂地貌,后经挖填填平后为现状的会展西路及两侧绿化用地,地势开阔,地面平坦。沿线主要建筑物有:在建海峡国际社区、在建会展中
17、心二期、明发国际新城、新景海韵园、明发海景苑、污水处理厂、在建爱琴海商品房项目、在建江山帝景商品房项目。3.2地质及岩性经钻探,拟建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中砂、粉质粘土、粗砂、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3.3气候状况某某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20.9,平均最高气温24.8;最高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低月(2月份)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1.0。区内雨季明显年,每年28月为雨季,57月降雨最多,9月下年1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143.5
18、mm。3.4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拟建场地及近周围地区没有发生断裂通过,属构造稳定地块。隧道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均为0.15g。建筑场地类别主要为类。3.5水文地质在会展北路引道及U型槽西侧有条排污沟,不规则状,宽25m,水深0.51.50m,管理房东面有一个小水塘,水深约2m,无较大的地表水体。排污沟水对砼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长期浸水部分具弱腐蚀性,干湿交替带具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管理房东面水塘地表水对砼结构无腐蚀性,对砼结构中的钢筋:长期浸水部分无腐蚀性,干湿交替带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拟建场地属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的类型主要
19、为孔隙水。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渗入补给及邻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第三章 总体施工方案及说明一、施工阶段划分和施工顺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将B标段划分为2个工区(隧道施工区和U型槽及接线道路施工区)5个施工单元进行施工组织。隧道施工区:K9+855K10+240段框架隧道部分,划分为A17A22节段、A23A25节段2个施工单元。U型槽及接线道路施工区:K10+240K10+987.937段U型槽及接线部分,划分为U型槽(首尾同时进行施工)和接线道路3个施工单元。由于2009年某某第七届国际马拉松比赛影响,框架隧道施工只能在2009年01月03日后才能进行正式施工。据此,按照以下施工顺序进
20、行施工: 一开工,首先集中机械、人力和物力进行 U型槽主体结构及接线道路工程的施工,重点放在U型槽主体结构施工上面。U型槽主体施工从C1和C12节段同时相向进行流水作业施工:C1、C12节段C2、C11节段C3、C10节段C4、C9节段C5、C8节段C6、C7节段。施工U型槽的同时,进行接线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 2009年01月03日某某国际马拉松赛完毕后,立即进行框架隧道主体结构的施工。组织2个工作面同时进行排洪渠改造及隧道框架A23A25和框架A17A22的施工。重点放在排洪渠改造及隧道框架A23节段上。按照工程量基本相等的原则和现场实际情况,将A23节段分成5个小节段(A23-1A23
21、-5节段),组织流水作业进行相应排洪渠改造及隧道框架的施工。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选择 2.1 主要施工方法U型槽与隧道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主要施工方法如下:高压旋喷桩:500mm高压旋喷桩采用单重管施工方法,700mm高压旋喷桩采用双重管施工方法。灌注桩:采取旋挖钻进行钻孔施工,垂直导管顶升法灌注水下混凝土。锚索:成孔采用湿成孔,也可考虑水泥砂浆护壁。孔内注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场地降水系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深井井点降水系统。隧道与U型槽:开挖采用挖掘机接力开挖,出碴采用自卸汽车外运。主体结构采用钢管脚手架与整体钢模板(侧墙)及高级竹胶板(顶板)体系支模、泵送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接线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6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