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docx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一、概述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4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肺、肝)ll-2,o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Ii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he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
2、,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m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进行了2次更新,并最终修订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
3、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发布后,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等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肝癌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最新实践,再次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以更好地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反映肝癌诊治的最新进展,提升肝癌患者
4、的总体生存率,进一步推动落实并达成中国政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方法学(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证据评价和推荐意见分级系统。GRADE系统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证据评价,根据证据中的偏倚风险、不一致性、间接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GRADE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个水平。第二部分为推荐意见分级,GRADE系统考虑医学干预的利弊平衡、证据质量、价值观念与偏好,以及成本与资源耗费
5、等因素来制定推荐意见,并且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有条件推荐)2种。医学干预的利弊差别越大,证据质量越高、价值观念与偏好越清晰越趋同、成本与资源耗费越小,则越应该考虑强推荐。反之,则应考虑弱推荐(有条件推荐)。本指南中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评估参照了上述GRADE分级的指导原则,采用了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分级2011版(OCEBMIeVeISOfevidence)作为辅助工具来具体执行证据分级(证据等级15)朝录1)。在从证据转换成推荐意见的方法上,指南专家组主要参考了上述的GRADE对推荐意见分级的指导原则,同时结合了ASCO指南的分级方案对推荐意见分级做了相应的修改(附录2)。最终将推荐强度
6、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强推荐、中等程度推荐和弱推荐(指南正文中分别用推荐A、推荐B和推荐C表示)。强推荐(推荐A)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很高的信心,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目标用户均应采纳该推荐意见。中等程度推荐(推荐B)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中等程度的信心,多数目标用户会采纳该推荐意见,但是执行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医患共同决策。弱推荐(推荐C)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一定的信心,但是应该有条件地应用于目标群体,强调医患共同决策。二、筛查和诊断(一)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超声显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
7、otein,AFP)检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幽(证据等级1,推荐A)。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而对人群肝癌风险的分层评估是制定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基础。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l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40岁的男性。目前,抗HBV和抗HCV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避免
8、肝癌的发生由我国学者研发的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aMAP评分(age-male-albi-plateletsscore),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aMAP评分050分)、中风险(aMAP评分5060分)和高风险(aMAP评分60100分)人群,各组人群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0.2%、0.4%1.0%和1.6%4.0%u21(证据等级2,推荐B)。此外,基于多变量纵向数据(aMAPAFP)和循环游离DNA(cell-freeDNA,cfDNA)特征构建的两种新型肝癌预测模型aMAP-2和aMAP2Plus,可进一步识别出肝癌发生率高达12.5%的超高风险人群肝癌
9、筛查应重视将肝癌风险预测评分作为有效工具,开展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精准筛查新模式“3从而有效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证据等级2,推荐A)。(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1 .超声显像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辐射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灰阶超声显像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其是囊性或实性,初步判断良性或恶性。典型肝癌灰阶超声表现为肝内实性占位,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常可见低回声的声晕。内部多为低回声,也可表现为等回声、高回声或不均匀回声。灰阶超声还可观察到
10、合并肝硬化的表现,如肝脏回声增粗、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凸凹不平、门静脉高压等。少数弥漫型肝癌与肝硬化难以区分。同时,灰阶超声显像可以初步筛查肝内或腹腔内其他脏器是否有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肝内转移灶多表现为肝内肿块周边或肝内其他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实性结节,数目不定,直径多3cm,周边可见声晕。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癌栓表现为管腔内低回声。癌栓完全充满门静脉管腔时周边可出现细小侧支循环形成,呈蜂窝样改变。肝静脉癌栓可以延续至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肝癌直接侵犯周邻脏器如胆囊、右肾等,灰阶超声也可观察到肿瘤与上述结构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血供状况,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显示病
11、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以及有无肝内血管侵犯,也可以初步判断肝癌局部治疗后的疗效情况。肝癌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上表现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增加,呈点状、短线状、树枝状、网篮状、周边环状等多种形态,病灶周围血管可见绕行或受压。脉冲多普勒检测在病灶内部可见动脉性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多0.6。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出现癌栓时偶可在癌栓内检出动脉性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变化,鉴别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脏肿瘤,术中应用可敏感检出隐匿性小病灶、实时引导局部治疗,术后评估肝癌局部治疗的疗效等323】(证据等级2,推荐A)。超声对比剂多经外周静脉注射,采用超声造影特异成像技术可追踪对比剂在
12、瘤内、瘤周成像的动态变化。超声对比剂多使用微泡对比剂,微泡内部为惰性气体,其安全性高,过敏反应极少见。目前常用超声对比剂有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和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前者为纯血池对比剂,可用于血管期成像;后者可被库普弗细胞吞噬,形成血管后期成像。血管期包括动脉期(注射对比剂30s以内)、门静脉期(31120s).延迟期(120s)。血管后期一般定义为对比剂注射8min后。典型肝癌超声造影多表现为病灶动脉期快速高增强,增强时间早于病灶周围肝实质,门静脉及延迟期快速减退为低回声,即“快进快出对22%增强模式(证据等级1,推荐A)。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灶大小相关,直径3.0cm的肝癌多表现为上述典型增强模式
13、,但少数20cm者超声造影表现趋于不典型。门静脉及延迟期对比剂消退速度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者消退慢而低分化者消退较快。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合并局部癌变、早期肝癌、进展期肝癌等的血流变化并辅助诊断,因此超声造影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用于监测肝内结节的演变情况MO有肝癌高危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IiVer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1.I-RADS)提高肝癌诊断的特异性(证据级别3,推荐B)。肿瘤在超声造影延迟期或血管后相多
14、表现为低增强,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明显,因此超声造影尤其适用于肝内多发微小病灶的检出、消融或手术后监测以早期发现复发灶。当肝内病灶延迟期或血管后期表现为低增强时,可在IOmin后再次注射超声对比剂,观察病灶动脉期有无增强,进而判断病灶的有无及性质。血管后期对比剂(如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因为显影时间长(30120min),适合用于病灶的检出123O超声造影可用于肿瘤消融的术前规划、穿刺引导、消融后即刻评估和追踪随访;消融即刻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未完全消融的残留病灶,及时补充治疗。定量超声造影可测量对比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峰值强度、血流灌注量等指标,可用于评估系统抗肿瘤治疗(化疗、靶向治疗、
15、免疫治疗等)后的疗效以及在早期预测患者对系统抗肿瘤治疗的反应性,辅助临床决策侬办。超声联合动态增强CT、MRI扫描的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尤其是常规超声显像无法显示的隐匿性肝癌的精准定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侬羽(证据等级3,推荐B)。超声融合影像导航在肝癌消融术前计划、术中监测及安全边缘判断、术后即刻评估疗效中具有一定价值。融合导航中使用超声造影能进一步提高准确性,特别是针对微小病灶、等回声病灶和较大病灶的消融范围的评估悭2,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定量评估肝肿瘤的组织硬度及周边肝实质的纤维化/硬化程度,为规划合理的肝癌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信息.(证据等级3,推荐B)。定量超声技术可测量非酒精性脂肪
16、性肝病肝内脂肪含量,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癌的预警提供辅助信息,3九多模态超声显像技术的联合应用,为肝癌精准的术前诊断、术中定位、术后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术中超声(超声造影)、腹腔镜超声(超声造影)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能帮助检出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网。高频超声有助于发现肝包膜下或位置较表浅的隐匿病灶I。超声影像组学对肝癌的鉴别诊断、预测肝癌微血管浸润等生物学行为、选择治疗手段等有一定的意义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转移,有望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决策儆3刀。2 .CT
17、和MRl动态增强CT、MRl扫描是肝脏超声和/或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肝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肝脏动态增强MRl具有无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动态增强成像等优势,且具有形态结合功能(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等)综合成像能力,成为肝癌临床检出、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动态增强MRl对直径W2.0cm肝癌的检出和诊断能力优于动态增强CTa3列(证据等级1,推荐A)o动态增强MRl在评价肝癌是否侵犯门静脉、肝静脉主干及其分支,以及腹腔或腹膜后间隙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较动态增强CT具有优势。采用动态增强MRI扫描评价肝癌治疗疗效时,可使用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res
18、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mRECIST)力口T2加权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进行综合判断。CT/MRI(非特异性轧类对比剂)动态增强三期扫描包括:动脉晚期(门静脉开始强化,通常注射对比剂后约35s扫描)、门静脉期(门静脉已完全强化,肝静脉可见对比剂充盈,肝实质通常达到强化峰值,通常注射对比剂后6090s扫描)、延迟期(门静脉、肝静脉均有强化但低于门脉期,肝实质可见强化但低于门脉期,通常注射对比剂后3min扫描)。肝细胞特异性MRl对比剂(轧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四期扫描包括:动脉晚期(同上)、门静脉期(同上)、移行期(肝脏血管和肝实
19、质信号强度相同,肝脏强化是由细胞内及细胞外协同作用产生,通常在注射Gd-EOB-DTPA25min后扫描)、肝胆特异期(肝脏实质信号高于肝血管,对比剂经由胆管系统排泄,通常在注射铝塞酸二钠1220min后扫描;肝功能正常者,一般肝胆特异期1215min扫描,而肝功能明显降低者,一般只需延迟20min即可)。肝癌影像学诊断主要根据为动态增强扫描的“快进快出”强化方式MoM(证据等级1,推荐A)。动态增强CT和MRl动脉期(主要在动脉晚期)肝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或延迟期肝肿瘤强化低于肝实质。快进为非环形强化,“快出”为非周边廓清。“快进”在动脉晚期观察,“快出”在门静脉期及延迟
20、期观察。Gd-EoB-DTPA通常在门静脉期观察“快出”征象,但移行期及肝胆特异期“快出”征象可以作为辅助恶性征象。Gd-EOB-DTPA增强MRl检查显示:肝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低于肝实质,肝胆特异期常呈明显低信号。但仍有5%12%分化较好的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直径W2.0cm),肝胆特异期可见肿瘤部分呈吸收对比剂的稍高信号43O动态增强MRI扫描,尤其用于诊断肿瘤直径W2.0cm肝癌,强调尚需要结合其他征象(如包膜样强化、Tz加权成像中等信号和弥散受限等)及超阈值增长(6个月内病灶最大直径增大5()%)进行综合判断明(证据等级3,推荐B)。包膜样强化的定义为:光滑,均匀,边界清
21、晰,大部分或全部包绕病灶,特别在门静脉期、延迟期或移行期表现为环形强化。直径W1.Ocm的肝癌定义为亚厘米肝癌(subcentimeterhepatocellularcarcinoma,scHCC)。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阳。在高危人群中,排除确定的良性病变后,推荐使用Gd-Ee)B-DTPA增强MRl来诊断SCHCCa5“(证据等级2,推荐B),尤其适用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同时有助于与高度异型增生结节等癌前病变相互鉴别网。目前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除常应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及分期外,也应用于肝癌
22、局部治疗的疗效评价,特别是观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后碘油沉积状况及肿瘤存活有一定优势,特别是有助于决定是否需要再次TACE治疗四551基于术前CT的影像组学技术也可以用于预测首次TACE治疗的疗效的。同时,借助CT后处理技术可以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肝脏体积和肝肿瘤体积测量。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可以进行肝脏分叶分段处理,术前模拟手术,辅助医生制定最优手术方案。基于肝癌动态增强CT和/或MRl信息的临床数据挖掘建立融合模型有助于改善临床决策(患者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及预测等)l5o对于术前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mi
23、crovascularinvasion,MVI),影像学征象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人工智能(包括影像组学和深度机器学习模型)是术前预测MVl的可能突破点四砌(证据等级3,推荐B)。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肝癌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必须进行的检查,常采用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进行。DSA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肝动脉解剖和变异以及肿瘤血管、染色,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及其血供丰富程度向DSA联合锥形线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CBCT)可更清楚显示肿瘤病灶、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明确肿瘤
24、供血动脉分支的三维关系、指导肿瘤供血动脉分支的超选择性插管网(证据等级2,推荐A)。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的间接门静脉造影,可以评价门静脉血流和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癌栓栓塞等情况。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andcomputedtomography,PETCT):*F-氟代月兑氧葡萄糖(18F-Au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全身显像的优势在于:对肿瘤进行分期,通过1次检查能够全面评价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的转移旧(证据等级1,推荐A);再分期,因PET/CT功能影像不受解剖结构的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发性 肝癌 诊疗 指南 2024 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6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