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ocx
《000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2012级经济管理专业陈忠杰内容提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加速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提中学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引领和改造传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自人类社会存在起先,技术与制度都是相互促进,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始于二十世纪末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正在促使整个社会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更。信息技术正渐渐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由此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着眼于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信息化建设特点和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论文首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我国
2、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主要内容、目标等,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文章最终,探讨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国际竞争一、信息化建设综述(一)信息化的含义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头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运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头后期才起先的。关于信息化的表述,有过较长时间的探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
3、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在工业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而在信息社会时代,经济的发展重心转向了信息。在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不断装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和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得到极大提高。目前,信息化已成为度量经济运动质量与效率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各国、各地区都把信息化看作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实力的建设。(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1 .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政务
4、信息化,主动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推动社会事业信息化,同时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2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记。因此要通过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满意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提高劳动者的信息实力和生产资源中的信息含量,削减物质和能量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3 .信息网络的建设与服务。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只有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
5、,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目前,我国的信息网络由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组成,这三种网络有各自的形成过程、服务对象、发展模式,相互融通,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三网融合是信息网络发展的趋势。网络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从世界范围看,因特网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牵动产业整体发展的龙头。我们要彻底变更安排经济时代重建设轻运营的思路,将网络建设的重点转移到通过建设、改造完善信息服务上来,形成投资建设与运营应用的良性循环机制。4 .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信息化的发展必需有一个强大的信息产业群的支撑,信息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行能也不应当过多依靠从国
6、外引进信息技术和装备来实现我国信息化,我们必需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我们信息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旧特别明显。创新活力不足、自主化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体制不适、与市场脱节、观念落后、管理落后等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可见,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还特别艰难。5 .信息人才的培育与运用。高素养的信息化人才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胜利之本,对其他信息化要素有着确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的重要依托和关键。信息化实践须要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人才的支持,因此人才的培育任务特别艰难。6 .人才是否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要看运用。目前在人才短缺的条件下,人才奢侈、运用不当的现象还特别
7、严峻,因此要仔细探讨面对21世纪的人才战略,彻底摒弃旧的人才观,形成符合世界潮流、同时也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人才机制。(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信息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头中国就起先着手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确定了中国只能在解决温饱、经济发展到肯定程度的条件下,才能大规模地发展信息化。有专家指出,从肯定角度而言,中国的个别信息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算太大,有的相差不过十几年,极个别技术只有几年而已。这表明,中国信息化建设已具肯定程度。中国真正的信息化应当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1993年起先,我国正式推动国家信息化,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
8、联席会议,确立“实施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启动“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信息化工程。1996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定义、组成要素、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中指出:“国家信息化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19
9、99年,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2000年,中共中心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将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底,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001年以来,重组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对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推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软件产业、保障信息平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2
10、006年,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颁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信息化发展战略;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一起确定为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提出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对信息化发展而言具有战略意义,信息化建设有了详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2016年7月,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统筹推动、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平安”的二十四字基本方针。该战略纲要是
11、依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将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四)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国际上对发展信息化的长远战略目标主要有两种描述:1 .建设信息社会。即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全面应用与发展,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包涵性、以发展为目的、全民学问共享的信息社会。2 .以信息化促进发展。联合国以及多数发展国家实行这类信息化战略目标,目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解决发展中最紧迫的经济、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转型,并以实现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为长远目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对此有精辟的
12、论述: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加发展新动力,须要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的必定选择。(五)信息化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组织体系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1、信息化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再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传统产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了“产
13、业升级”,造就了信息化的其次产业;催生了众多新兴的产业部门(其中特殊重要的是支撑整个信息化进程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微电子和软件产业);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诞生和快速发展。2、信息化发展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土地和资本与各种物质资源依旧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正在成为信息社会经济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基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社会生产力结构发生巨大变更,信息系统则变更了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的方式;引起国民经济的基础发生革命性变更,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变更;促进了社会经济体系的全球化。3、信息化发展对组织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促使组织体系全球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
14、网络化管理正在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推动了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4、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在社会就业结构中的比例大大下降;工作方式以及社会就业形态将发生相当大的变更;从事信息与学问处理的人员将会大量增加,可能出现新的社会两极化现象。二、信息化建设形势及问题(一)总体形势1.人类社会经验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验信息革命。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气。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
15、球范围内加速流淌,互联网推动产业变革,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变更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变革,成为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气。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化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驾驭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平安、赢得将来。发达国家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全力巩固领先
16、优势。发展中国家抢抓产业链重组和调整机遇,以信息化促转型发展,主动谋求驾驭发展主动权。世界各国加快网络空间战略布局,围绕关键资源获得、国际规则制定的博弈日趋尖锐困难。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进入新世纪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燃眉之急、刻不待时。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
17、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空间正能量进一步汇聚增加,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不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比较明显,网络平安面临严峻挑战,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战略主动地位持续增加,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为我国加速完成工业化任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8、”、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供应了历史性机遇,也警示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错失良机的巨大风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完全有实力依托大国优势和制度优势,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再上新台阶。(二)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的特点1、信息化日益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全球信息化目前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起先或者正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求突破。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记、提高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提升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源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
19、行动安排,体现了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国家意志。各国政府期望通过信息化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化旺盛,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提升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强大动力。继“信息社会”之后,近年来,宽带城市、信息公民、数字家庭的理念蓬勃兴起。着眼于提升将来国家竞争力,日、韩等国还将之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效果日渐显著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接着朝着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正快速发生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信息化特征愈加
20、明显。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加深与拓展不断变更,促进着信息化发展进程。我国信息技术正向着突破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围绕高新技术、重大装备、环境资源等重点领域,加强信息产业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建立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联盟;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专项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制约,开发并驾驭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主动推动国家激励自主创新各项政策的出台和全面落实,发挥骨干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接着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研发应用效果日渐显著。3、融合、实力、普惠成为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信息技术促进了多媒体、通信与电脑技术的融合,涌现出一大批集合性新产品
21、和新业务。业务流程、信息及管理等将与技术融合到一起,运营优势将比以前更强。信息化与工业化、全球化广泛融合,促使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加快,不断催生出新的产品和产品门类。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率接着提高,全民信息实力成为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发展方面,侧重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公允。借助信息技术供应更加便利、快捷、有效的公共服务,同时努力消退“数字鸿沟”,使全部人都能从信息社会发展中受益。很多国家都特别关注民生领域(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化等)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这标记着我国信息化全面进入融合时代。信息化的
22、内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更,信息化从原来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到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和电信业将在技术创新、行业标准、服务贸易等方面实现协作与融合,打造延长整个产业领域的大产业链。信息化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信息网络日益成为拓宽群众参加、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努力削减信息化水平在不同地区、领域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普遍提升国民信息实力,使全体公民更好地共享信息化成果。(三)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1、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已得到共识意识确定行动,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对信息化的相识水平确定着信息化的建设层次。许久以来,大家普遍认为
23、,影响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到位,领导不重视,业务人员不支持。但在“十二五”期间,这种形势已发生重大转变。目前,大多数领导已经起先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相识到信息化是实现深化改革、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纷纷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开展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各业务部门也主动参加、出谋划策,大家对信息化寄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化,全面支撑业务运营我国信息化发展与世界各国一样,经验了从“点”到“线”,连“线”成“面”,再从“面”到“体”的发展过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信息化首先在局部和部门内部开展,被称之为“点上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步建立
24、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即“线上的应用”。其后,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工作协同,在“点”和“线”的基础上,起先建立“面”上的应用。随着各个层面、方面应用的完善,整个组织、地区、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逐步实现上下游价值链一体化、多层面垂直一体化,并最终使业务得到立“体”化支撑。3、信息化从技术驱动起先向业务和战略驱动转化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组织对信息化的相识不足,信息化发展模式是技术驱动,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IT技术厂商。随着信息化效益的初步显现,组织的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加,信息化逐步向业务驱动转化,业务和IT部门在业务与管理创新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IT与业务的一样性大大提升。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0 信息化 建设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6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