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青春舞曲》音乐分析.docx
《合唱《青春舞曲》音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青春舞曲》音乐分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合唱青春舞曲音乐分析新疆是歌舞之乡,维吾尔族更是一个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的民族。早在汉、唐时期,居住在东西方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枢纽地段的古代西域人们,就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兼收并蓄东方中原、南方印度、西方波斯这三大古文明地区的璀璨文化。在塔里木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代表“古西域文明”的古西域乐舞”。西州回鹘汗国和喀喇汗国时期形成的回鹊西域音乐文化,融漠北草原音乐文化和以龟兹乐、琉勒乐、高昌乐、于闻乐为代表的古西域音乐文化为一体,再经过与东、西、南、北各地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互相影响,形成了综合式的丰富多彩的近现代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文化。维吾尔族传统音乐文化包括民间音乐、古
2、典音乐、宗教音乐三大部分。民间歌曲是民间音乐的基础,与民间器乐曲、民间歌舞曲、民间说唱等其它类型的民间音乐以及以大型套曲“木卡姆”为主的古典音乐乃至宗教音乐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维吾尔族有一些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全世界都有定知名度的民歌,青春舞曲即是其中的一首。这首由西部歌王王洛宾于20世纪30年代搜集整理的民歌,一经面世,就受到世人的瞩目,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经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再次演唱,深受人们喜爱,从民间歌手到港台明星,乃至“超女”,均青睐于它。青春舞曲以其鲜明的立意、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旋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正如王洛宾所言,民歌最宝贵的地方,在于正确反映老百姓的舆论。民谣是最美
3、的,它经过世代相传、加工,把其精华流传至今。全曲的曲谱如“谱例1”,这姑朱逢博当年的演唱曲谱,后来的演唱者均以此版本为主。王洛宾原来整理的民歌为大致相同的三段歌词,这个版本曲谱没变,仅用了原作中第一段歌词,显得更为精炼,易于传播。“太阳落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只有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活泼而明朗的歌词采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于欢快中寓意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懂得光阴荏苒,珍惜时光的道理。除独唱外,此曲还有重唱、小合唱等版本。特别是经著名作曲家、中国音协原副主席,中央歌剧院原院长王世光改编的混声四部合唱,更是使之成为我国合唱中的精品而广为流传。随后,合唱指挥大师、中
4、央音乐学院杨鸿年教授将这个合唱版改编为童声合唱,也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成为童声合唱中的保留曲目。由于女声合唱与童声合唱均为同声组合的合唱,1且基本上在同样的音区,故在内容和情趣适宜的情形下,这两类合唱的版本许多是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互相借用的。笔者所在学校的女声合唱团亦排演了此曲,所以本文就以童声合唱青春舞曲加以分析研究。原曲(见“谱例1)是重复了第三句的四句体的单乐段,其结构为:a(2+2)+a12+2+2)+a2(2+2)+a2(2+2)全曲为小调式,欢快的节奏和情绪体现了维吾尔族人爽朗的性格以及年轻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与舞曲的体裁也十分吻合。每个乐句都以两小节为个乐节,且每句最后的个
5、乐节都相同或几乎相同,形成“同尾换头”的句式,并均落在主音上,加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便于记忆。注意“别得那哟哟,为维语小鸟”的意思,王洛宾天才般地以此作为衬词,既加强了乐曲欢乐情绪的渲染乂增添了民族风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谱例1:合唱以此为蓝本,发展成为一个单主题的单三部结构的乐曲。2其结构图示为:前奏5(4+1)+Aa(2+2)+a(2+2)+a1(2+2)+a2(2+2)+a2(2+2)+间奏4+Bb(2+2)+b(2+2)+b1(2+2)+b2(2+2)+Aa+a1+a2+a2+尾声4。全曲主调为g小调,热烈欢快的情绪。间奏(见“谱例2”),在g小调t、D、DD、D7的和声框架中,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春舞曲 合唱 青春 舞曲 音乐 分析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6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