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所体现的五维有机统一.docx
《【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所体现的五维有机统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所体现的五维有机统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所体现的五维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熔铸在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奋斗中,贯穿在箪路蓝缕奠基立业的苦难辉煌中,体现在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范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一、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历
2、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发物于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的艰辛探索,正式开启于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的伟大革命中,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中,形成于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上下求索中,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的历史经验总结中,超越了西方以“物”的现代化为目标的资本占有逻辑,体现出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现代化是以生产方式的转化开始的一一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小农经济的手工生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导致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效率差,田园诗般的生活被隆隆的机器声淹没了,大机器生产一举摧毁了小农生产。西方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大幅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长,
3、现代化成为“西方化”的代名词,“西方中心主义”傲慢生长,西方“一元现代性”牢牢掌握着解释世界现代性的绝对话语权,甚至现代化还曾经被狭隘地理解为“西方道路”。近代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曾提出过赶超西方的目标任务,并结合中国文化总体生存样式产生内省式归因逻辑和行动取向,在民族自决道路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悬在大清王朝头上的资本主义“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天朝上国”逐渐瓦解,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启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但始终不能摆脱资本主义桎梏,呈现出被动性、非独立性和非自主性。以器物现代化
4、为目的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在中日甲午战场上随着一纸马关条约宣布破产了;以制度现代化为目的的“废八股、兴西学”的百日维新,在守旧派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以实现“民族、民权、民生”为目的、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被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几乎葬送了。“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中国迫切需要来一场思想大解放,需要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探寻救国出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式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进行艰苦卓绝的斗
5、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翻“三座大山”,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的响亮口号,拉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序幕,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党开始了对现代化建设的早期尝试,为后续开展现代化建设探索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帮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国防“四个现代化”
6、的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勾勒出光明前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1979年3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领域、更强力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统筹人与自然、社会和发展的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
7、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破解现代化道路的诸多难题,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超越西方关于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单一模式,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前进方向。二、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崭新实践,回答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体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出发,在总体上消除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内含的物与人、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另一方面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
8、实际,内化于理论指导和实际运用、个体需求和集体意愿、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逻辑是现代化生成的诱因,没有盲目“卷资本主义唱赞歌”,是“资产阶级魔法”加速了人从封建的、宗法的社会关系中解放的进程,打破了原有相对孤立的生活方式,限制人们普遍交往的地理空间界限趋于“消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致关于人的社会生活的改变,从而把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充分表达出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遵循资本逻辑一一资本永无休止的增值积累,有利于资本增值的要素和环节得以加强,不利于这种逻辑的会被强制剔除,导致财富聚集在极少数寡头手里,贫富差距巨大,“丛林
9、法则”盛行,绝大多数人身处“现代牢笼”的渊薮之中,“原子式”的个体被束缚在生产关系的枷锁中,“田园诗般的天然尊长关系”销声匿迹,人与人之间通过金钱利益关系维系,社会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马克思在建构现代化发展图景中,通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认真研究后,始终聚焦“人”的解放,强调人应该是不被异化力量束缚的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越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进入东方式的现代化,立足于东方国家的发展实际和历史文化,产生不同于西方式的多元现代化向度。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为基础,把中国具体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讲稿 党课 讲稿 中国式 现代化 体现 有机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6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