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docx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1ICS13.200X43备案号:YJ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行业标准YJ/TXXXX-XX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Constructionstandardsofemergencyrescueteamsfornationalnaturaldisasterprojects(征求意见稿)2024xx-xx实施XXXX-XX-XX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装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应急预案建设等有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2、。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178-2012消防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指南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1.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细则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nationalnaturaldisasterengineeringemergencyrescueteam由国家统一规划布局、指挥调度,依托国有企业、
3、事业单位建设,在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时,执行工程抢险救援任务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基地和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救援队,分别简称工程救援基地和工程救援队。3.2工程救援基地engineeringrescuebase为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而设置的,具备指挥协调、专业救援、培训演练和综合保障等基本功能,满足多支队伍轮训驻勤、物资装备储备调运等基本条件,能同时执行不同方向两起救援任务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3工程救援队engineeringrescueteam为应对自然灾害而设置的,具备专业救援、机动增援和技术保障等基本功能,满足自有队伍训练、物资装备存储等基本条件,与工程救援基地
4、协同联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4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为最大程度减少灾害事故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准备工作方案。GB/T29639-2020,定义3.13.5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针对灾害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GB/T29639-2020,定义3.23.6应急演练emergency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GB/T29639-2020,定义3.33.7工程应急救援engineeringemergencyrescue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或危害,
5、以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工程技术、工程机械装备为主,处置重大自然灾害险情所开展的紧急救援行动。3.8工程救援装备engineeringrescuemachinery用于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工程装备。包括但不限于挖掘机械、起重机械、工业车辆、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掘进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3.9工程救援技术engineeringrescuetechnology应用工程建设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实施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灾害快速评估、救援方案设计、结构加固技术、临时支撑技术、抢险排水技术、土方挖掘技术、起重吊装技术、物料运输技术等。3.10平急两用bothregularandemerg
6、encyuse公共基础设施、物资装备在平时作为普通设施或资源用于生产生活,遇自然灾害时可立即投入应急救援。3.11准军事化管理semi-militarymanagement从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参照军队正规化管理的模式所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管理。4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要求4.1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做到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4.2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健全组织机构、优化力量编成、配齐装备器材、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制度建设。4.
7、3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任务区域灾害风险特点,储备必要的救援装备、物资、器材等。4.4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归属管理+专业类型+队伍驻地”要素组成命名,为“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XX基地”“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XX队”,XX为城市地名。4.5 工程救援基地按照就近调配、快速出动、有序救援的原则,主要承担本地区重特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以及跨区域增援等任务。能够携带救援装备在8个小时内到达周边500公里范围内的任务现场。4.6 工程救援队按照就近调派、专业匹配、建制调动的原则,主要承担本地区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以及协同相邻工程救援基地执行救援任务。能够携
8、带救援装备在4个小时内到达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任务现场。可根据区域灾害风险等级变化、救援任务需求等动态部署。5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5.1 组织机构5.1.1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职能部门(大队)-分队-班(组)的序列编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根据承担洪涝灾害、地震地质灾害、台风、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救援任务需要,一般设1个常备分队和若干个专业分队。专业分队类型可结合实际组建土石方开挖、石方钻爆、混凝土浇筑、基础处理、电力抢修、机电安装、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排涝、搜救、无人机等专业化队伍。5.1.2 工程救援基地(工程救援队)通常设置指挥协调和技术、装备、培训等职能部门,配备相应专业
9、岗位人员。5.1.3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规模应根据任务区域内重大灾害事故发生规律和实际,配备规模适当的人员、装备和物资。5.2人员配备5.2.1工程救援基地通常编配人员不少于200人,营区常态备勤人员不少于50人,平时在任务区域内通过依托在建工程项目等方式开展工程练兵和技能培训,汛期或灾害多发期应加强力量部署。5.2.2工程救援队通常编配人员不少于100人,营区常态备勤人员不少于40人,平时在任务区域内通过依托在建工程项目等方式开展工程练兵和技能培训,汛期或灾害多发期应加强力量部署。5.2.3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通常设主任(大队长)1名,副主任(副大队长)1名,工程师1名
10、,应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救援工作5年(含)以上,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熟悉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业务及相关知识,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或取得相关资格后才能上岗。5.2.4救援分队通常设队长1名、副队长1名,配备1-2名工程技术人员,应从事工程救援工作3年(含)以上,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且熟悉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业务及相关知识,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或取得相关资格后才能上岗。5.2.5救援班(组)通常设班(组)长1名、副班(组)长1名,并由包括班(组)长、副班(组)长在内的9名(含)以上救援队员组成,应具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工程救援工作1年以上,并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关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6装备
11、建设6.1 装备配备6.1.1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救援队伍装备配备应遵循先进适用、系统配套、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的原则。6.1.2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应根据抢险救援需要,按照附录A的规定配备指挥通信、侦测搜寻、挖装抢护、道路抢通、破拆支护、综合保障等类型装备。6.1.3 工程救援基地装备配备以高精尖、大型特种装备为主,兼顾平急两用工程机械装备,能满足同时执行不同方向两起救援任务需求,同时承担外来支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保障任务。6.1.4 工程救援队装备配备以平急两用工程机械装备为主,结合任务需求,可适当配备高精尖、大型特种装备,能满足执行一个方向救援任务需求。6.1.5 国家级
12、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根据队伍规模大小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应对需要,可适当调整救援装备配备数量。6.2 装备使用6.2.1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对装备进行验收,特种装备应协调厂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调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操作使用。6.2.2装备管理单位应按照装备说明书和救援任务要求编制救援装备安全操作规程。6.2.3装备操作人员应先学习培训,再上岗操作,熟悉装备技术性能,熟练掌握装备操作规程,保持装备安全效能.6.3.装备维护6.3.1装备维护应坚持“四定”原则,即定责任人、定装备、定维护内容、定维护时间。6.3.2建立装备登记统计、运行检查、保养维修等管理制度,
13、指定专人对装备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并根据装备使用情况进行报废、更新和补充。6. 3.3装备应入库保管、分类存放、集中管理、摆放整齐、固定可靠,不得挪作他用。装备库应满足防火、防盗、防腐、防潮、通风等要求,在保持原装备性能完整基础上随用随启。7基础设施建设6.1 基础设施分类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建有指挥保障、装备储运、实训演练等设施。6.2 指挥保障设施配置要求指挥保障设施应按照附录B的规定配置指挥业务用房、教学培训用房和公共服务用房等设施。6.3 装备储运设施配置要求装备储运设施应按照附录C的规定配置物资器材库、车辆停放库、装备停放场、维修保障库等设施。6.4 实训演练设施配置要求
14、实训演练设施应按照附录D的规定配置器械训练场、心理行为训练场、田径训练场、挖装训练场、轮式装备训练场、钻灌训练场、钻爆训练场、浇筑训练场、地震救援训练场、电网训练场、水上搜救训练场、堤防险情处置训练场、路桥险情处置训练场等设施,可根据专业分队类型和覆盖任务区域灾害事故特点进行选建。6.5 其他要求7.5.1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其他辅助设施。7. 5.2各类基础设施面积应满足开展业务工作及相关辅助活动的需要。7. 5.3工程救援基地具备保障不少于100人机动救援力量驻勤的能力。8信息化建设7.1 工程救援基地应建设值班值守、灾情搜集、指挥调度、视频会商等系统,配套
15、终端展示、图像处理及可视化控制、音视频、机房等设施,可实现与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驻地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部信息共享、数据互联、视频会商等功能,具备灾害现场音视频、数据资料实时传输等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7.2 工程救援队应建设值班值守、视频会商等系统,配套终端展示、图像处理及可视化控制、音视频、机房等设施,可实现与工程救援基地、省市应急管理部门视频会商等功能,具备灾害现场音视频、数据资料实时传输等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7.3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可开发建设训练计划、训练检查、训练考核、统计分析、仿真模拟训练、救援演练推演等信息系统,保障常备、轮训和驻勤人员开展理
16、论教学、专业知识培训、训练效能评估等,有条件的可以加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应用。9制度建设9.1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附录E的规定建立管理规章制度。9.2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附录E的规定建立相关记录和报表。9.3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编制年度工作计划、训练计划、演练计划、总结以及半年和年度应急救援工作评估报告。每次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编写完成行动报告。10应急预案建设10.1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承担应急救援任务方向、区域内自然灾害类型和特点,分析研判可能造成的危害,评估危害程度和影响范
17、围,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行动方案和处置方案等。10.2 应急预案重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适用范围、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应急指挥协同要求、救援队伍力量编成、救援行动构想、综合保障措施和其他有关措施要求。10.3 应急预案应逐级报本单位审核批准,同时应做好与驻地地级(或设区的市)以上党委政府相关预案备案衔接工作。10.4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建立应急演练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急拉动、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协同联动、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10.5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对演练执行情况、预案合理性、指挥协调和应急联动情况、应急处置情况进行评估。10.
18、6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通过编发培训材料、举办培训班、开展工作研讨等方式,对与应急预案实施密切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救援人员等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10.7 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应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修订更新,重大风险变化、指挥机构调整、应急资源变动、应急演练成果等情况时,应及时修订。附录A(规范性)见表A.1国家级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要求序号类别名称主要用途工程救援基地工程救援队1挥信指通通信指挥车用于现场指挥部调度指挥,通过卫星天线与后方建立通信链路,并可在现场指挥部周边实现通信覆盖。2应急指挥方舱用于构建救援现场与后方
19、通信链路。一3便携式卫星通信站抢险车辆无法进入现场时,提供卫星通信。4车载物联终端或北斗车载终端用于采集救援车辆位置、工况等信息,并利用北斗短报文进行数据回传。5公网单兵图传用于灾害事故现场公网覆盖环境下,通过单兵背负移动,在灾害事故现场完成音视频信息采集工作,并依托公网实现信息回传。6通信复合翼无人机用于灾害事故救援通信保障。一7布控球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无人值守情况下固定点位的音视频信息采集和信息传输。8对讲机用于灾害事故现场或现场指挥部音频指挥。9卫星电话用于救援队伍在无公网条件下的通信保障.10测寻侦搜灾情侦测模块用于灾情信息数据快速收集、甄别筛选、深度分析、实时处理和远程回传等。11长续
20、航无人机用于极端条件或大范困灾害救援现场不间断通信保障及空中侦察,实现灾害区域大范围态势感知、信息实时回传、现场通信保障、地形地貌成像等功能。12便携式侦查无人机用于灾情现场测绘。13全站仪用于大坝、堤防、危险建筑物位移、沉降情况监测。14流速仪用于汛期江河水流速度测定。15三维激光扫描仪用于时泥石流、滑坡体等表面快速扫描,为科学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依据。16边坡雷达用于滑坡体或堆积体稔定性和结构变形情况实时监测。17探地雷达用于堤防坝体结构变化监测,以及溃口封堵后坝体结构稳定性勘测。18滚石雷达用于高风险区域边坡滚石、坍塌物稳定性监测。19水下机器人或测绘艇用于水下结构深潜探测,保障复杂水域大坝
21、勘测、航道勘察、水下救援等活动。20生命探测仪用于时地震、塌方等灾害现场掩埋区域快速扫描探测,搜索被困人员。序号类别名称主要用途工程救援基地工程救援队21无人侦测船用于灾害现场水面巡航、采样,获取灾害信息等。具有语音喊话、拍照取证、视频传输、智能避障等功能。22冲锋舟用于水上转移群众、转送物资等。23装护挖抢挖掘机用于堤防裂缝、漏洞、滑坡、决口或河道阻塞等险情处置。24长臂挖掘机用于倒塌建筑物的拆除、破碎、吊运等,能够对堵塞河道、泥石流、损毁道路等进行清理疏浚和高边坡孤石排险。25多功能应急救援挖掘机用于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处理及隧道掘进排险、危险物品清除和转移等灾害事故救援。2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级 自然灾害 工程 应急 救援 队伍建设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