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7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验证、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究圆周率的近似值,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及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探究。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教师:老师家的菜板有点开裂,你有好办法吗?(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给它加一个箍。教师:在它的边缘箍上
2、一圈铁皮是个好办法,那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教师: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圆的什么?学生:求铁皮的长度,也就是求圆的周长。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学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教师:圆的周长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别?学生:以前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2.合理猜想,确定方向。教师: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学生:直径、半径。教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学生:教师:怎么验证你的猜测呢?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悟什么是圆的周长。因势利导展开猜测,确定研究方向。(二)设计方案,展开探究1 .探讨设
3、计方案。(1)如何化曲为直?教师:圆是曲线图形,尺子是直的,怎么办?学生:滚一滚,绕一绕(2)如何减少误差?教师: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有什么办法尽量准确一点呢?学生1:多量几次,选出现次数量多的数据。学生2:用计算器计算,提高正确率。教师:除不尽怎么办?学生1:用分数表示。学生2:取近似数。教师: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比较方便。【设计意图】圆与学生以前学习的图形有本质的区别一一它是曲线图形,如何化曲为直,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预习知道用滚或绕的方法可以解决度量的问题。但如何提高准确性,遇到除不尽怎么办,这些问题对老师而言可能不是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却是陌生的,教师对此必须有充分的预设。通过讨论统一认识,
4、为下面的.实验扫除障碍。2 .操作获取数据。小组合作测量数据,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物品名称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三)交流讨论,提升认识1.交流质疑。(1)小组汇报,教师直接将结果输入电脑。【设计意图】在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控件,学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在播放状态就可以直接输入,既增加了数据的真实性,增强了授课的互动与趣味性,又便于开展讨论。(2)质疑不同数据。教师:为什么测量计算的结果不相同?学生1:测量有误差,绳子绕的松紧程度不同。学生2:尺子不够精确,不到一毫米只能估计。教师:是不是尺子再精确一点,测量结果就准确无误?教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教师:有没有唯一的得
5、数?【设计意图】讨论是必须的,对于学生的困惑不能以书本、师道尊严压服,教师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理解测量的局限性,才更能理解圆周率的特殊性。2.概括小结。(1)圆周率的意义及读写。(课件出示内容。)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3.14o(2)概括周长计算公式。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d或C=2r。(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 .例题教学。(1)出示教材第64页例1。一辆自行车轮子的半径大约是33cm,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结果保留整
6、米数。)小明家离学校1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2)学生尝试解答。(3)规范书写。C=2r2_3.14_33=207.24(cm)(m)10002=500(圈)答: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2%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2 .巩固练习。(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2_3.14_3=18.84(cm);3.14_6=18.84(cm);2_3.14_5=31.4(cm)o(2)解决问题。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它的周长是多少米?2_3.14_5=31.4(米)答:它的周长是31.4米。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mo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
7、?(得数保留一位小数。)3. 773.141.2(米)答:这个圆柱的直径大约是1.2米。【设计意图】在练习中直接加入已知周长求直径的问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练习时可以追问学生:已知周长怎样求半径?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2 .介绍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研究及伟大成就。【设计意图】对圆周率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度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从小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圆的周长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8、圆62-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
9、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情分析: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11”是如何得来的。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准备: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20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
10、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师: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
11、们就把小圆片做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找个别学生示范)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2)测量圆的周长。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测量圆的周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合作交流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3、汇报展示学生汇报展示滚动法和绳绕法,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有的同
12、学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绳绕法。还有的学生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一一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同学们展示的方法里面一定有你最欣赏的,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最欣赏最喜欢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把测得的数据直接写到圆上。【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生:不能。【设计
13、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4、猜想验证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生1:与直径有关。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小组合作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1号圆片2号圆片3号圆片4号圆片学习“圆周
14、率”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兀”来表示,“冗”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113.14o(板书:圆周率,冗心3.14)(3)渗透数学文化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推导
15、公式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11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生:圆的周长=直径一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一圆周率)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生:C=11do(板书公式:C=11d)师:如果已知半径呢?生:C=211ro(板书公式:C=211r)师:为什么呢?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蓝色星球”吧!已知“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32米,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设计意图:再次回到蓝色星球的情境
16、中,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完整而有序。】(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1、世博会不仅汇聚了各具特色的展馆,还有一些纪念品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款金镶玉挂件,其中玉的半径是1.5厘米,如果在玉的一周镶一层金边,那么需要多长的金边?2、菲利斯大转盘每节车厢旋转一周大约是251.2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米?3、课件上所展示的是世博会众多花圃中的一个,如果给这个花圃加上栅栏,需要几米长的栅栏?【设计意图:这三道习题是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让学生在掌握了新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结束语: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到世博
17、会的建设中,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去建设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化曲为直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兀心3.14C=冗d或C=211r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通
18、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圆的周长教学设计3【教学资料】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6264页的教学资料。)【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
19、3 .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4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料。【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好处,掌握了关于
20、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白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必须的自主学习潜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用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绳子系的小球。学生准备: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
21、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设计理念】我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出现。细细反思,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主要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我在本课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从而使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如下: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强大的演示作用。圆的周长从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探究、练习的出示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齐
22、来呈现知识信息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同时把知识的构成过程有效的呈现给学生。2、在操作中感悟。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一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3、在探究中发现与拓展。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透过测量圆的周长、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
23、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总之,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设计思路】从本课教学资料整体看,我的设计思路是下面的图:圆周长认识圆周长获取测量圆周率圆周长应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教学设计4一、教学内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与应用二、教学目的: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长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1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