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docx
《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第1章绪言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21.3 编制思路和原则4第2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超采状况62.1 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62.1.1 气象水文62.1.2 水文地质条件72.2 地下水资源状况102.3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112.4 地下水超采状况142.4.1 超采区分布142.4.2 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划定情况152.4.3 地下水超采量152.4.4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问题及危害16第3章综合整治总体布局183.1 治理范围183.2 治理原则183.3 治理目标183.4 实施进度19第4章综合整治主要任务204.1 控采压减204.
2、1.1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204.1.2 实行全方位节水压采224.2 水源置换234.2.1 加快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234.2.2 建设完成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234.2.3 实施引黄供水提升工程234.2.4 积极推进非常规水利用244.3 修复补源24431积极开展人工回灌补源244.3.1 加强湿地建设与保护254.3.2 防治海水入侵25第5章保障措施265.1 明确分解任务,落实各方责任265.1.1 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265.1.2 力口强部门协调联动265.1.3 严格考核问责265.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275.2.1 增加公共财政投入275.2.2 引导社会
3、资本投入275.3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综合整治275.3.1 深化水价改革275.3.2 调整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285.3.3 推进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285.4 强化监控能力,严格依法监管285.4.1 加快地下水管理立法285.4.2 加大执法力度295.4.3 加强地下水监控能力建设295.5 广泛宣传动员,形成社会合力295.5.1 建立宣传教育引导机制295.5.2 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30第1章绪言1.1 编制目的XX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地下水作为我省重要的供水水源,
4、多年平均供水量超过总供水量的40%,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区域性超采,带来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枯竭、地面沉降、水质恶化、海(咸)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危及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下水具有水质较好、分布广泛、动态变化稳定以及便于开发利用等优点,使其成为理想的供水水源;同时地下水又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因此,对地下水超采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增加地下水源的储备总量,对保障我省非常时期用水和应急供水,以及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
5、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l号)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明确要求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对水土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2013年4月,国务院以“国函201349号”文发函,批复同意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要求各有关省市组织落实,省政府领导批转省水利厅抓紧编制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水利部2015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函(水资源函201567号)
6、,要求已有地下水超采区的各省级人民政府将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尽快组织制定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提出“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严控地下水超采”。201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20122014年,在水利部统一组织下,我省完成了全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我省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超采区面积分别达到10433km2和43048km2o2015年2月6日,XX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字
7、201530号文批复同意了XX省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划定方案,要求制定措施逐步压减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为落实水利部和省政府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修复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的要求,保证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编制本方案。1.2 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国务
8、院令第647号);(10)XX省南水北调条例(2015年4月1日XX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规范、规程(1)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S1.286-2003);(2)地下水监测规范(S1.1832005);(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63-2006);(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2000);(8)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DJ72-94)O3、文件、资料(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
9、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l号);(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号);(3)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5)水利部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函(水资源函201567号);(6)国务院关于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349号);(7)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的通知(水资源2013305号);(8)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水利部
10、2013年);(9)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发改农经2015110号);(10)XX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三)省人民政府关于X省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划定方案的批复(鲁政字201530号);(12)XX省雨洪资源利用规划;(13)XX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14)XX省“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15)XX省水资源综合规划;(16)XX省水功能区划;(17)XX省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18)XX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19)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字201514号);其他有关规划、标准等文件
11、。1.3编制思路和原则(一)编制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地下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控采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三为主”治理方针,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控制地下水超采,修复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二)编制原则1 .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按照行政分区以及浅层、深层超采区的分类分解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实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地方政府负责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2,统筹配置、严格管理统筹配置当地地表水、外调水以及非常规水等各类水源,置换和替代超采区地下水供水水源。结合南水北调供水配套、雨洪水资源利用等工程
12、的实施,同步实施水源替代,逐步压减地下水超采量。3 .突出重点、分期实施以严重超采区、南水北调东线干线工程沿线受水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为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先期工作的重点,根据替代水源工程建设进度,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分期计划。4 .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工程、法治等手段,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保证超采区治理目标的实现。第2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超采状况2.1 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2.1.1 气象水文XX省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1.714.5C之间,由鲁西南向半岛递减。全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900-1200mm之间
13、,总体变化趋势是由鲁东南向鲁西北递增。全省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9.5mm。由于受地形地貌、植被、气流运动等影响,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十分不均。在地域上,总的趋势由东南沿海850mm向鲁西北内陆递减为550mmo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十分不均。年际之间丰、平、枯交替出现,年内降水量多集中于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2.7%;尤其集中于7、8月份,两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3%o全省多年(19562000年)平均年天然径流量为198.26亿m3,折合年径流深为126.5mm。年径流总的变化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鲁西北平原逐渐减少。其年际、年内变化和地区分布规律大致与
14、降水相同,但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在地区分布的变化比降水变化要大。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在25300mm之间。鲁中南及胶东半岛山丘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在100300mm左右,而鲁西北地区年径流深尚不足25mm。XX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平均0.24kmkm2,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其它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分别划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片。全省干流长度大于IOkm的河流1552条,河流类型大致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XX省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当地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大,但是地下水储存空间巨大,所以地下水资源具有多年调节的特点,对于稳定供水
15、具有重要意义。2.1.2 水文地质条件一、XX省水文地质分区XX省水文地质条件大致可划分为鲁中南、鲁东、鲁西北三个分区。(一)鲁东水文地质区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东迭台隆。区内基岩大面积出露,主要为各类变质岩、岩浆岩、碎屑岩和少量石灰岩等;第四系仅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沿河两岸和滨海地带。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和碎屑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具有分布广泛但富水性弱的特点,主要接受降水的入渗补给,沿地形向河谷汇集后流向下游,补给河流或第四系或直接排泄入海,或者消耗于人工开采。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渗入一径流一开采型。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
16、水层中,主要接受降水入渗、基岩裂隙水侧渗及河水渗漏补给,沿地形倾斜方向向河谷下游径流,沿途补给河水或消耗于潜水蒸发、人工开采及潜流入海。地下水动态类型滨海平原区一般为补给一径流蒸发型,河谷平原区一般为补给一开采一径流型。大II水图2.1.1山间盆地(谷地)地下水循环系统示意图()鲁中南水文地质区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中南台隆,位于沂沐深大断裂带及其以西鲁中南山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后,沿地形坡向以潜流或泉水的形式向下游或沟谷排泄。在山前或隐伏灰岩区,岩溶裂隙发育程度高,富水性强,形成了济南泉群、明水麻湾泉、泗水泉林泉、临胸老龙湾泉等30多处岩溶大
17、泉以及济南一长清、泰安一莱芜、淄博一青州、枣庄一羊庄等多处岩溶富水地段,成为我省城市及工农业重要供水水源地。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河水渗漏补给以及上游山区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岩溶裂隙水多以泉水或地下径流的形式排泄或消耗于人工开采。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补给,径流一开采型。岩溶水循环系统见图2.1.2。该区处在华北地台的断裂沉降带,沉积了巨厚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形成孔隙含水层。地貌形态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泛平原。山前倾斜平原主要分布于泰沂山北部和西部山前地带,由众多大小河流冲洪积扇组成,并逐渐过渡为黄泛平原。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具有良好的补给条件和径流条件。地下
18、水沿地面倾斜方向流向下游,在天然状态下流入黄泛平原或潜流入海,或在与黄泛平原交接的低洼地带溢出地表,地下水动态为补给一径流一蒸发型;在现状条件下主要消耗于开采,地下水动态一般为补给一开采型。黄泛平原分布广泛,地面较平坦,富水性差异较大。由于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和泛滥,形成了多条近于平行的古河道带。地下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可得到黄河侧渗、引黄灌溉补给、漳渭河补源和其它河流的渗漏补给。在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以蒸发排泄为主,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典型的入渗一蒸发型;而在现状条件下,地下水以人工开采排泄为主,其次为垂直蒸发排泄和向河流排泄,地下水动态类型多为补给一开采型或补给一蒸发型。鲁北平原地下水循环系统
19、见图2.1.3。2.2 地下水资源状况通常所述地下水资源量是指与当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水力联系密切,参与水循环且可以得到较快补充和更新的动态水量,主要是指矿化度不大于2g1.的地下淡水资源量。XX省多年平均(19802000年)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654550万11?,其中平原区905582万11?,山丘区809030万11重复计算量60062万11受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模数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平原区大于山丘区,岩溶区大于基岩裂隙区。XX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模数一般10-15万m3km2,局部15-20万m3km2;岩溶山丘区一般2025万m3km2,局
20、部达2530万m3km2;一般山丘区一般510万m3km2oXX省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淡水水可开采量1255244万m3,其中平原区748353万11?,山丘区557745万11重复计算量50854万11全省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9.3万m3km2,其中平原区13.5万m3km2,山丘区7.0万m3km2o一般来讲,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丰富的区域其储存和开采地下水的条件也比较优越,可开采量也比较大。深层承压水是指埋藏深度大,与大气降水和当地地表水没有直接水力联系,循环更新非常缓慢,开采后得不到有效补充,主要消耗静储量,从而造成水位持续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的地下水。这部分地下水可作为应急战略储备水源,不宜
21、作为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在我省湖西平原、鲁北平原、小清河平原及潍弥白浪河下游平原区及东部沿海平原分布着部分矿化度25克/升的微咸水区和矿化度大于5克/升的咸水区。在西部地区多为散状分布,在东部、北部尤其近海地带则为成片分布。全省矿化度2g1.M3g1.M5g1.的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110035万m3a47241万m3a61769万m3a,地下水资源模数分别为14.9万m3km2.a13.3万m3km2.a8.7万m3km2.ao这部分地下水可作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不计入当地地下水可开采量。XX省地下水水质状况:根据我省监测资料,平原区IV类水和V类水分别占本区评价面积的25.7%和62
22、.0%,优于HI类水的占12.3%;山丘区以III类水、IV类水和V类水分别占本区评价面积的33.7%、27.6%、35.0%,II类水占3.7%o2.3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XX省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就利用土井提水用于农田灌溉。由于受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制约,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相当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全省井灌面积仅为331.5万亩。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各级都十分重视机井建设,但打井技术比较落后,1958年井灌面积只发展到636万亩。1973年北方抗旱打井会议以后,机(电)井建设和井灌区建设迅速发展,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到1979年全省共有机电井473876眼,配
23、套机电井384764眼,其中浅层机电井377257眼,深层机电井7507眼,井灌面积达3328万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根据水利普查资料,2011年XX省规模以上机电井数约812592眼。全省各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很不均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关。一般在城市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山前、河谷平原和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地下水实际开采模数较大,可达2030万m3kn.a,开采资源为孔隙水和岩溶水;该区主要分布在小清河区的济南、淄博至潍坊、湖东区的济宁至兖州、胶东半岛区的龙口、福山区、中运河区的滕西山前平原和大汶河岩溶分布区,在济南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水 采区 综合 整治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4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