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澧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澧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澧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湘发2022)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22)19号)和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政发(2023)8号)精神,扎实推进澧县碳达峰行动,高质量完成澧县碳达峰工作目标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新思想新要求,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新发展理念为
2、引领,以前沿技术为保障,以体系标准为规范,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澧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使澧县全面建成环洞庭湖重要节点城市,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二)工作原则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坚决服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强化对碳达峰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压实各方责任,引导全民参与,逐步实现碳达峰目标。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坚持系统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抓纲带目,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为王,注重各项工作的协同配合,兼
3、顾局部和整体,统筹短期和长期。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加强政策引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经济政策和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全面数字化进程,深化能源等相关领域改革,构建绿色低碳创新体系。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坚持节奏统筹,科学跟进国家、省、市步伐,有序开展达峰任务。处理好节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政策生活的关系,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着力化解各类可能的风险隐患,确保安全降碳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澧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
4、率显著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合理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3%左右,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澧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
5、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9.4万千瓦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三、重点任务根据湖南省和常德市碳达峰工作整体部署,结合澧县发展的现实基础、特色优势及未来规划建设任务,围绕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领域碳达峰、节能减污协同降碳、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城乡建设碳达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利用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全民绿色低碳行动、绿色金融支撑等“碳达峰十大行动”。(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1.优化调整煤炭消费结构。推进煤电
6、机组开展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在确保能源安全保供的基础上,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鼓励建材、化工和陶瓷行业企业积极开展锅炉和窑炉“煤改电”“煤改气”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散煤替代,多措并举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持续推进“气化湖南”工程,全面启动城镇管道燃气建设,推进高新区燃气管道建设,实现工业园区全部通气并完成气化改造,到2030年,县城区燃气普及率实现100%o以交通领域为重点推动燃油清洁替代和能效提升,鼓励居民和单位采购新能源汽车,鼓励农村农业生产采购新能源农机设备,降低
7、燃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高新区、县交警大队、县农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依托澧县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加快推动澧县集中式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鼓励工业企业采用“自建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模式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到2030年,投产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894MWo(县发改局负责)4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推动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新建、升级改造。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优化农村电网。推进能源领域“互联网+”工程,强化新能源项目规划与电
8、网规划衔接,积极建设储能电站,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局、国网电力澧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程县城区天然气全覆盖工程:新建城西片区燃气主管网(PE200管)约12.7公里,燃气支线管网及配套的燃气设备设施;建设高新区澧南片区天然气输气管道,管道长52公里,年输气能力2亿N。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建设工程:澧县894MW风光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其中风力发电容量约664MW,集中式光伏容量约190MW,分布式光伏项目约40MW,电化学储能项目约100MW200MWho(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1.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以医药医械与健康食品、新型建材
9、与家居、轻纺服饰、机械电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努力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加强产业间耦合发展,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互通产业链,加快建成萌恒服装辅料产业园、湘鄂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稳健平安医疗器械产业园、三元建筑新材料产业园,推动重点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车间、绿色产品和绿色园区,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深入推动工业领域生产绿色化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0、)2 .优化高新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承接产业转移、技术改造等途径,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高新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医药医械与健康食品、新型建材与家居“一主一特”产业、轻纺服饰、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突出企业聚集、产业聚群、用地集约,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型建材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好、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芯片配套、新型建材家居、摩托车配件与整车、绿色食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强专业市场建设,重点引进和发展汽车、家具、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报废机动车拆解、再生资源利用等专业市场。全力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发展电子
11、商务集聚区、电子商务示范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平台载体,加快推进网红孵化基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 .大力推进产业创新赋能。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攻坚。聚焦医药医械与健康食品产业,推进康哲制药系列新产品研究及产业化、稳健平安自动回缩式安全自毁注射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鼓励新型建材与家居产业开展恒邦建工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别墅研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攻坚,依托稳健平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医用高分子制品实验室。推动新鹏陶瓷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嘉业达电子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
12、“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领军型企业”梯度培育名录库。到2030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5家、3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5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0家、170家。(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高新区、县市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 .引导企业智能化绿色升级。积极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以建材装饰、纺织服装、健康食品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推广网络办公、智能生产等模式,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智
13、能化改造,逐步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提升科技含量。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平台,加大智能制造基础建设投入,搞好5G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陶瓷、机械电子、建材等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机器换人”,打造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示范车间、示范生产线。广泛推广应用清洁高效加工工艺和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5,推动重点行业有序达峰。推动化工行业碳达峰。加强化工行业管理,防范产能无序扩张。积极推动化工行业企业对标行业先进能耗进行节能改
14、造,对芒硝、硝酸钾、铁红、立德粉等行业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化工行业有序达峰。积极引导企业消纳可再生能源,减少化工行业化石能源消费。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推动陶建、建材行业企业对标行业先进能效进行节能改造,加强余热回收利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燃煤替代,积极推动陶瓷行业企业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工程,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推进新型建材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开辟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新路径。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应用推广。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严控新增产能。坚持有色金属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的理念
15、。实施冶炼加工工艺清洁化改造,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提升余热回收水平,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改工作,推动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推广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低碳转型步伐。推动纺织行业碳达峰。强化产能控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加快推动现代纺织产业有序改造提升,实现数字化、集群化、绿色化转型,以品牌高端化、生产智能化、产品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专业化服装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加快纺织行业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全过程和园区公共服务数字化。(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6.加快绿色制造园区建设。严把项目准入关,持续推
16、进区域工业项目“退城入园”。围绕“两主两特”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澧南建材产业园、复兴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金罗矿业产业园、煤电综合利用产业园、梦溪清洁能源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发展。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供热、污染集中处理、数智化管理,加快推进节能减碳改造,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更新绿色清洁生产工艺,建设一批用地集约化,废弃物资源减量化、循环化,能源利用低碳化,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数智化的绿色产业园区。(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高新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工程大健康产业链:建设澧县健康产业园项目、澧县医药医械产业园项目、稳健平安自动回缩式安全自毁注射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建材家居产业链:建
17、设澧县新型建材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澧县新鹏陶瓷三期建设工程、澧县鑫丰环保建材项目。轻工纺织产业链: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项目、博睿绿色智能包装生产项目。电子机械产业链:建设鑫宝机电制造项目、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项目。化妆品产业链:推进年产20万吨化妆品项目建设。(三)节能减污协同降碳行动1.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推动节能管理源头化,科学有序实施用能预算管理,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事中事后节能监管工作。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减碳监测智慧云平台建设,以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碳监测智慧云平台为模板,开展其他行业工业企业、城区交通、商业、公共机构、居民及航运等节能减碳监测智慧云平台建设。加强重点用能
18、工业企业节能监督,聚焦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和陶瓷等行业,定期开展企业能源消耗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阶梯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国网电力澧县分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2,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强化技术支撑,实施园区工业企业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推进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推进生产制造工艺和设备实施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性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评审、绿色工厂评价工作;到202
19、5年,完成3家以上企业通过湖南省清洁生产审核,2家以上企业通过湖南省绿色工厂评价工作;到2030年,力争8家以上企业通过湖南省清洁生产审核,5家以上企业通过湖南省绿色工厂评价工作。督促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改造,推进能源清洁使用,在城区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快天然气在陶瓷、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实现澧县工业园区全部通气并完成气化改造。加强重点碳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培训,依法依规有序开展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工作,推动企业碳市场能力建设。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探索制定二氧化碳减排企业排名“管理”制度,对碳排放管理先进企业给予激励。(县工信局、市
20、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积极争取5G网络试点应用,加快推进5G基站和千兆光纤宽带部署,加快澧县主城区信息基础建设,建设智慧澧县。推进智能抄表、智慧建筑、市政物联、交通物流、广域物联、工业物联等应用场景的感知设施部署,打造一批重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应用。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结构,探索多样化能源供应模式,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冷源、直流供电、风电、“光伏+储能”等技术。鼓励新建设施优先布局在可再生能源相对丰富区域,提高高耗能设施用能总量中清洁能源的比例。(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4 .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积极引导工业企业提升重点用能设备
21、能效水平,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用能设备,鼓励企业使用节能高效先进适用的工艺设备。定期开展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审查和日常监管工作,新建项目主要用能设备原则上要达到二级及以上能效水平,鼓励将能效指标作为重要的技术指标列入设备采购招标和合同文件中,鼓励优先选用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或列入国家、省“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的技术、产品和设备。(县工信局负责)5,推动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实施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开展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供热、制冷、照明等设施设备节能改造。鼓励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率先淘汰老旧内燃机车辆,优先采购并使用新能源车辆(特种作业车辆除外),鼓励单位职工采购新
22、能源车辆。推行政府机关单位等公共机构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定期开展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并核算其单位能耗指标,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到2030年,创建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县机关事务中心负责)6.加快推动农业节能提效。以粮、棉、油、猪、渔五大农业支柱产业生产所需农机为重点,推进农机设备节能减排工作。鼓励采用纯电动或混合动力农机设备替换传统燃油农机设备,大力推广以5G+锂电池无人机等智能化农机设备机械操作代替传统人工劳作,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侧深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种等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到2025年,全县粮油机械化水平达到80.5%;到2030年,全县粮油机械化水平达
23、到85%以上。大力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的农机化技术。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原料利用率,改进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县农业局、县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7,加大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力度。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改善能源结构,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建设高新区管道燃气工程和集中供热工程,实现煤炭全部退出。加强工业企业排放管控,严格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建设项目准入,加快推进化工等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风量在5万一/小时以上的单个排气口应安装在线监测设备。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开展废气处理设备升级改造。推进烧结砖瓦行业治理设施升级改造,
24、淘汰“双碱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持续推进陶瓷、铸造、有色等行业污染治理,开展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深入开展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整治。扩大禁燃区管控区域,加大重度污染天气管控。到2030年,县城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2gm3以下,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到97%以上。(县高新区、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澧县分局、县城管局、县市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持续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完善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加快推进东部新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全面封堵违法排污口。开展县城内河水环境全面整治,采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澧县 碳达峰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