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技术规范.docx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技术规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XXXX-XXXX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5调查评估流程26事前准备27信息调查38能力评估49成果汇编7附录A(资料性)地质灾害信息及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表9附录B(资料性)地质灾害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基本步骤27参考文献29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
2、川省应急管理厅、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四川安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凡伟、王自力、章明圆、郑通彦、郭万佳、王立娟、朱煦、郭宇、马国超、李力生、马松、朱云波、杨栓成、王蕾、庞全、廖军、李仁海、唐梓洋、梁瑞锋、唐文婕、万豪杰、范冬丽、张莺莺、彭泽定、贾虎军、杨吉琦、刘欢、廖鑫、胡光中、韩柳、匡也、罗玉婷、皮雅绮。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的基本要求、流程、方式方法、内容、成果等。本文件适用于非应急响应状态下,四川省辖区内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开展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
3、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8565-2020应急物资分类及编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rescuecapabiIityofgeologicaldisaster为降低地质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而采取应急救援行动的执行能力与完成能力。a,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investigationofrescuecapabiIity对组织响应、抢险搜救、避险安置、交通保障、通讯保障、电力保障、技术支撑、医疗防
4、疫等应急救援行动的执行与完成能力开展调查评估的过程。4基本要求A1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应遵循科学性、指导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4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要以数据和信息等客观证据为调查评估基础,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要求等为依据开展工作。41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应围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开展,根据调查评估地区地形地貌、社会经济、民族风情等特征和实际需求可以适当调整调查评估内容。4A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开展。4A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工作频率宜不低于2年一次。A6地质灾害风险或应急能力发生重大变化、地质灾害实际应对
5、或应急演练中发现重大问题等情况下,宜及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5调查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的流程一般应包括:事前准备、信息调查、能力评估、成果汇编,流程图见图1。调查评估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相关程序和环节。实地调ft其它应兽ft力技术支控能力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制定调行评估方案ft据分析成果调研文献怆索调查至事前准备医疔防疫能力电力保K能力通信保M能力交通保障能力避险安置俺力抢修搜救能力组织啊应能力灾*基础信息调查内容信息调查报告羽图件编制表格汇总成果汇编图1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流程图6事前准备A1成立工作组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应为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
6、力调查评估工作的主体,工作开展时牵头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工作组。可委托技术单位等第三方承担调查评估工作。A)制定调查评估方案工作组成立后,应制定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方案,落实人员分工、调查方式及流程、评估方法及流程、保障措施、时间进度等内容。A1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工作组准备的文件资料应包括: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技术规范等。6 4准备相关物资装备工作组应配备必要的现场调查评估物资装备,一般包括:a)能够记录相关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设备;b)能够用于坐标定位、测量的设备;c)电脑、打印机、纸笔等必要办公物资;d)工作车辆等。7信息调查7 1调查方式地质
7、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方式主要包括:a)文献检索。通过对历史文献、成果报告等进行检索,获取地质灾害历史灾情等信息资料;b)成果调研。通过部门合作、共享信息等方式,获取己有的地质灾害及应急救援能力调查成果;c)数据分析。从遥感图、数据资料等信息中识别、提取、加工、分析获取相关信息;d)实地调查。通过到地质灾害、队伍驻地、应急避难场所、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等调查点进行实地观察、测量、访谈获取信息。8 9调查要求7.2.1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工作中应按附录A中调查表规范填录对应信息。7.2.2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工作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调查方式,确保调查全面细致,信息填录详尽无遗。7.2.
8、3为确保调查信息的准确性,应随机抽选数量不低于20%的调查表,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信息抽样调杳。一旦抽样调查信息错误率超过10%,则应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所有调查表校核。7.2.4实地调查时应拍摄现场照片或视频作为佐证,照片和视频拍摄应涵盖目标特征识别信息并突出主体,成像应端正清晰,命名方式应格式统一、不重复、易识别,建议采用“县名+资料类别+目标类型+主体信息”模式命名。71调查内容7.3.1灾害基础信息调查调查了解地质灾害底数,主要包括:a)地质灾害隐患点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b)地质灾害灾情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2;C)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资料,调查表参见附录A.3。7.3
9、.2组织响应能力调查调查了解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组织和响应能力,主要包括:a)县乡两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相关文件材料,调查表参见附录A.4;b)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日常应急准备情况,调查表参见附录A.5。7.3.3抢险搜救能力调查调查了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现场抢险搜救工作的执行与完成能力,主要包括:a)抢险搜救队伍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6;b)抢险救灾工程机械设备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7。7.3.4避险安置能力调查调查了解组织开展避险转移安置工作的执行与完成能力,主要包括:a)应急避难场所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8;b)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9。7.3.5交通
10、保障能力调查调查了解组织开展交通保障工作的执行与完成能力,主要包括:a)交通保障队伍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0;b)重点交通设施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1。7.3.6通信保障能力调查调查了解组织开展通讯保障工作的执行与完成能力,主要包括:a)通信保障队伍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2;b)基层配备应急通讯设备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3。7.3.7电力保障能力调查调查了解组织开展电力保障工作的执行与完成能力,主要为电力保障队伍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4。7.3.8技术支撑能力调查调查了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工作的执行与完成能力,主要包括:a)专业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
11、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5;b)地质灾害专家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6。7.3.9医疗防疫能力调查调查了解组织开展现场伤员医治和防疫工作的执行与完成能力,主要为医疗防疫队伍基础信息,调查表参见附录A.17。7.3.10其他应急救援能力调查治安维稳、舆情防控等其他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可按实际需求调查,调查表自拟。8能力评估ft1评估方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包括但不限于:a)量表评估法。该方法通常会使用一套预先定义好的指标和评分标准来评估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的各个方面。其基本步骤见附录B.1;b)专家评审法。该方法主要通过专家对各项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帮
12、助更深入地理解评估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的不足,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其基本步骤见附录B.2;c)综合评分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多个维度的因素,通过对多项指标进行加权汇总,全面衡量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其基本步骤见附录B.3;d)情景模拟法。该方法通过模拟地质灾害救援场景和救援过程,以判断被评估对象在模拟情景中的表现,达到评估现有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的目的。其基本步骤见附录B.4;e)模型评估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数学或计算机模型来评估和分析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其基本步骤见附录B.5。R5评估要求8.2.1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应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灾害风险情况。1. 2.2地质灾害应急救援
13、能力评估应结合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评估需求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等,评估区内各项能力的评估方法宜保持一致。8. 2.3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应涵盖组织响应、抢险搜救、避险安置、交通保障、通讯保障、电力保障、技术支撑、医疗防疫等单项评估,以及县级行政区域综合性评估。A1评估内容9. 3.1组织响应能力评估组织响应能力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a)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情况;b)地质灾害指挥体系建设情况;c)地质灾害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建设情况;d)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情况;e)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建设情况;f)地质灾害转移安置机制建设情况;g)地质灾害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开展情况;
14、h)地质灾害督导检查和会商研判情况等。10. 3.2抢险搜救能力评估抢险搜救能力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a)抢险搜救队伍人员建设情况;b)抢险搜救队伍物资配备情况;c)抢险搜救队伍地质灾害相关培训情况;d)抢险搜救队伍地质灾害相关演练情况;e)抢险搜救队伍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参与情况;f)抢险救灾工程机械设备预备情况;g)抢险救灾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情况等。11. 3.3避险安置能力评估避险安置能力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a)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情况;b)应急避难场所容纳能力情况;c)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情况;d)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情况;e)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储备能力情况;f)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管理情况
15、;g)救灾物资储备库(点)物资储备及前置情况等。12. 3.4交通保障能力评估交通保障能力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a)交通保障队伍人员建设情况;b)交通保障队伍物资配备情况;c)交通保障队伍地质灾害相关培训情况;d)交通保障队伍地质灾害相关演练情况;e)交通保障队伍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参与情况;f)重点交通设施建设情况等。13. 3.5通信保障能力评估通信保障能力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a)通信保障队伍人员建设情况;b)通信保障队伍物资配备情况;c)通信保障队伍地质灾害相关培训情况;d)通信保障队伍地质灾害相关演练情况;e)通信保障队伍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参与情况;f)基层应急通讯设备配备情况;g)基层应
16、急通讯设备管理情况等。14. 3.6电力保障能力评估电力保障能力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a)电力保障队伍人员建设情况;b)电力保障队伍物资配备情况;c)电力保障队伍地质灾害相关培训情况;d)电力保障队伍地质灾害相关演练情况;e)电力保障队伍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参与情况等。15. .7技术支撑能力评估技术支撑能力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a)专业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驻守人员建设情况;b)专业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驻守物资配备情况;c)专业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地质灾害相关演练情况;d)专业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参与情况;e)专业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后备人员建设情况;f)专业地质灾害技术支撑队伍后
17、备物资配备情况;g)地质灾害专家库建设情况;h)地质灾害专家储备情况等。8. 3.8医疗防疫能力评估医疗防疫能力的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a)医疗防疫队伍人员建设情况;b)医疗防疫队伍物资配备情况;c)医疗防疫队伍地质灾害相关培训情况;d)医疗防疫队伍地质灾害相关演练情况;e)医疗防疫队伍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参与情况等。8.3.9其他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其他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估视调查成果开展,评估内容按需拟定。9成果汇编O1表格汇总收集并整理完整、规范且准确填录的附录A表格,确保所有表格都有电子版本。O3图件编制9. 2.1宜编制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分布图、评估结果图等专题图,专题图宜以
18、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或危险性区划等级为底图。9. 2.2编制的专题图应要素齐全,包含图名、图例、注记、比例尺、指北针和责任签等内容,图件要素应做到整洁、明晰、少遮盖,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比例尺宜不低于1:50000。U1报告编制9. 3.1编制要求成果报告编制符合以下要求:a)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描述应清晰、明确,并适当结合图表展示信息;b)成果报告应按照县级行政单元编制;c)成果报告应能综合反映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调查成果,以及基于地质灾害和应急救援能力客观现状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成果;d)成果报告应结合县级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需求、经济和社会现状及发展规划等,提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应急 救援 能力 调查 评估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