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六).docx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六).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项试卷及答案浙教版(六)一、机械运动1 .(衢州月考)如图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m、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h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i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20米/秒B.25米/秒C.30米/秒D.40米/秒【答案】A【解析】据图(八)可知,公安巡逻车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用了0.3s,笫一次超声波与汽车相
2、遇时汽车到巡逻车的距离:s=pt=IX340m/s0.3s=51m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用了0.2s,笫二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到巡逻车的距离:$2=:=340msX0.2$=34m汽车在0.9s内前进的距离:s=s-s2=51m-34m=17m;汽车的速度为:,17m.t2ms2 .(丽水月考)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错误的是(O5IO1520,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答案】A【解析】
3、A.在010s内,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根据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小,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甲乙图像相交时,所对的路程上100n1,所以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nI时相遇,故B正确不合题意;C.在10s20s内,乙的路程保持100m不变,说明乙同学静止不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V=-=i22l2=10msD.在010s内,乙的路程是100nb那么速度为:,l,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3.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
4、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答案】B【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南运动,那么以树木为参照物,乙车肯定是向北运动的: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也在向南运动,说明甲乙两车的距离在增大,可能情况有: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但速度小于乙车,故B正确。故选B。4 .质量相同的M、N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B.前6D.货物N在整个运动秒货物M的速度小于货物N的速度C.吊车钢索对货物M的拉力大于货物M的重力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答案】B【解析】甲中路程和时间
5、成正比,说明货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货物N不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前6秒内,顼=0.4米,祗=0.6米,根据V=1可知,货物M运动的速度小于货物N运动的速度,B符合题意;货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C不符合题意;货物N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 .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静止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1.,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为t2,则().t=t2B.如t2C.tVt2D.由船速和水速决定【答案】C【解析】设甲乙两地往返一次的距离S、船
6、在静水中的速度V、水流的速度v,t=-根据公式,河水静止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河水流动时,顺水一半路程用的时间rr,逆水一半路程用的时间=V三T+7r三2*r=r,总时间p。故答案为:C6 .小军驾车路途中,路边窜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CWdWA紧急刹车发生在9:06B.在9:02-9:06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C.在9:00-9:11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小时D.在9:00-9:11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答案】D【解析】A、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9:06,所以说紧急刹车发生
7、在9:06,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在9:02-9:06时间段内的士车速度是60kmh,汽车在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图象可知,在9:00-9:11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最小速度为0千米/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从图象可知,在9:00-9:11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最小速度为0千米/时,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千米/时,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7.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8、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答案】C【解析】小明先看到火车的车头,后看到火车车尾,以汽车为参照物火车是向前运动。汽车有三种情况:如果汽车静止,火车是向前运动的。如果汽车向前行驶,火车也向前运动,火车的运动速度比汽车大。如果汽车是向后倒车,火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汽车的倒车速度小,因此不可能是C。故答案为:C8 .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9、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答案】D【解析】(1)楼房静止在地面上,甲看到楼房在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甲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一定是下降。(2)楼房静止在地面上,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看地面也应该是上升的,以乙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乙一定是下降的.甲和乙都在下降,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下降的速度比乙大。9 .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D.【答案】B物体在后间:t=tl+t2=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物体全程用的时SIS一M2口2fj2vn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解
10、析】设全程路程为s,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10 .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答案】D【解析】由图中红旗向右飘,说明风一定向右吹;甲的火焰向左偏,说明甲物体一定向右运动,并且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物体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故选D。11 .(杭州期中)蜻蜓点水是
11、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像(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由图可知:(I)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填“向下”或“向上”),其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小华测得峭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峭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答案】(1)向下;等于(2)4.5米/秒【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三个圆的圆心逐渐向下移动,所以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向下;当靖蜓点水后,水波和蜻蜓都同时运动,而靖蜓刚好在每个圆周上,说明蜻蜓经过的距=1离和水波前进的
12、距离相同,根据公式可知,蜻蜓的平均速度等于水波的传播速度;(2)峭蜓三次点水的位置在三个圆的圆心,即:(O,10m).(0,3m)、(0,1m),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飞行的路程S=IonITIn=9m,时间t=2s,V=-=4.5ms飞行的平均速度,”O12 .交通部门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是_s,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己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
13、,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答案】0.96;14.17【解析】观察图片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间是0.16s,那么这时汽车距离测速仪的距离:%=340msX0.1依=54.4m第二次超声波发射在IS时,与汽车相遇时是1.12s,那么经过的时间就是:(2=1.12s-Is=0.12s第二次相遇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340ms0.12s=40.8m两次相遇汽车行驶的距离:s2=54.4m-40.8m=13.6m两次相遇汽车行驶的时间:=112s-0.16s=0.96?U=I=粤*14.17mi汽车的速度为:13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
14、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QQQQ-OQ|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于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原行驶速度vkmh1反应距离sm制动距离s2m6011208015341001954(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秒。(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汁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
15、车运动的v-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答案】(1)0.660.68(2)车速(3)【解析】反应距离除以速度即为反应时间。可得:行驶速度为60kmh时,反应时间为(11/60000)*3600=0.66(三),同理可以得行驶速度为80时:反应时间为0.675S;行驶速度为100时:反应时间为0.684S。可得:反应时间范围为0.66-0.68秒间。(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3)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象如图:O114.(丽水期中)高速公路上常用超
16、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求(I)被测汽车第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l是多少?(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超声波第一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t1=20.4s=0.2sSfvt=340msx0.2s=68m1(2)超声波第二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t2=20.3s=0.15sS2=vt=340msx0.15s=51m被
17、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S-S2=68m-51m=17m(3)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车=Z1.1.+t2=ls-0.2s+0.15s=0.95si.=212被测汽车速度V=Z095117.9ms二、力与运动15.(2021七下吴兴期中)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1.O,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A(AX=1.-1.O)成正比,即F=kA(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弹簧所受的力F与弹簧长度1.的关系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弹簧的原长1.D是10厘米.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牛/米C.当受到F=5牛时,
18、弹簧缩短了2.5厘米D.当弹簧伸长了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30牛【答案】C【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当弹簧受到的作用力为ON时弹簧的长度为IOCnb那么弹簧的原长1.o为IOCnb故A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图像可知,当作用力为ION时,弹簧的长度为5cm,那么弹簧缩短AX=1.1.o=lcm-5cm=5cm,根据式F=kA得到:10N=kX0.05用,解得:k=200Nm,故B正确不合题意;C.当F=5N时,根据关系式F=200NInXZkx得到:5N=200Nmx,解得:x=2.5cm,即弹簧可能是缩短了2.5cm,也可能是伸长了2.5c11,故C错误符合题意:D.当弹簧伸长了
19、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根据式F=kA得到:F=200Nm0.15m,解得:F=30N,故D正确不合题意。16.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下端挂300克物体时长15厘米,若改挂500克的物体,则弹簧长:()A.25厘米B.20厘米C.17厘米D.不能确定【答案】D【解析】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宜向上的弹簧的拉力F处于平衡状态,则F=G。由题意知Geg=O.3kg9.8Nkg=2.94N,G2=m2g=0.5kg9.8N=4.9N,1.=15cm由胡克定律得:2.94N=k(1.1-1.o)=k(15cm-1.0),即2.94N=k(15CIn-1.O)4.9N=k(1.2-1.0)有两个方
20、程,三个未知数,由这两个方程求不出弹簧的长度1.2.故答案为:D17 .弹簧测力计在端点附近断裂,小明把断裂的那一部小段取下,将剩余部分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点,用这个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为测量值U,弹簧没有断裂前测量相同的力的测量值为N,比较两次测量值的大小则()A.M比N大B.M比N小C.M等于N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断裂的那一小段去掉”,这样弹簧就短了,短了后,在相同力的作用下,伸长的总长度就变小,在测力计上显示的读数也会变小。“校准”的只是“零点”。故答案为:B18 .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
21、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答案】B【解析】弹簧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簧和将弹簧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簧,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的一半,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19 .在
22、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1.O,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祛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1.,把1.TO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图线可能是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答案】C【解析】实验中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F(即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弹簧平放时测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OCn1;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ON(即: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科学 期末 专项 试卷 答案 浙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