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docx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21.1 项目背景21.2 项目建设现状21.3 项目建设目标31.4 项目建设依据31.5 .项目建设内容51.6 建设的必要性7第四章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IO4.1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IO4.2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Il4.3 医疗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3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45.1地理位置145.2 气候145.3 自然资源145.4 社会条件155.5 交通运输16第六章项目建设目标、原则171.1 项目建设目标171.2 项目建设及设计原则18第七章项目系统总体方案207. 1设计规范208. 2总体规划227. 3
2、卫生专网部署规划227.4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服务307.5 协同办公(OA)服务Hl7.6 视频会议服务1167.7 云资源计算平台服务1167.8 系统安全服务124第八章服务技术方案1308. 1服务原则1308.2服务技术路线1318.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服务141第十一章效益分析148I1.l社会效益分析14811.2经济效益分析150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为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相关工作任务,提升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我委将继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方式
3、,继续提供卫生专网服务、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服务、协同办公(OA)系统服务、视频会议系统服务,网络安全保障服务,加强并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跨机构、跨地域健康诊疗信息交互共享能力和医疗服务协同水平,增强信息惠民成效,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2 项目建设现状2017年9月,我委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确定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分公司为中标方。自2018年到2021年4年项目服务期内,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建设方案,我委面向辖区内12个县区卫体局、27个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49所基
4、层医疗机构等210个医疗卫生机构,搭建了一套卫生专网,建成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部署上线了协同办公(OA)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云HlS),并对整体系统网络建设提供了系统的安全保障服务,基本形成了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用便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平台。1.3 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第二服务期),一方面,保障前续服务期内建设的各信息系统稳定长效运行;另一方面,继续不断完善前续服务期内建设的各信息系统,以不断提升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具体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整合散落在卫生健康行业的诸多系统。打破系统
5、孤岛、数据烟囱的分散格局,形成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行业新格局,在不断提升医疗机构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强居民就诊便捷度、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整合各医疗卫生系统之间数据资源。形成以居民、机构、日期等为主索引的医疗卫生大数据,有效支撑卫生健康行业管理人员对于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管理与决策的数据需求;三是实现医疗卫生数据协同共享。以信息化技术为技术支撑,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的目标,降低居民就医成本,真正将医疗卫生信息化成果惠及于民。1.4 项目建设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
6、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3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4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7号)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6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9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
7、发(2013)40号)10 .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22号)11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指导发20175号)12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民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规划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725号)13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7)6号)1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48号)1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
8、(国卫医发(2014)51号)16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3)32号)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18 .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大行动的通知(长办发(2020)1号)1.5 .项目建设内容1.5.1 卫生专网服务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卫生专网进行数据传输,卫生专网采用专业网络技术,以IPRAN组网形式,支持系统数据中心和各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卫生专网采用统一的地址分配和管理,实现卫生专网的互联访问。在前续服务期内,我委已搭建完成了200余条卫生专网,在本次服务期内,将延续卫生专网服务,实现系统数
9、据中心与各接入医疗卫生机构的联通。1.5.2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前续服务期内,我委对接我市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全员人口系统,形成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同时依托数据中心强大的“医疗大数据”资源,构建了涵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实现诊疗数据和公卫数据在机构间互联互通、共享调阅,并为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市平台数据中心对接机构众多,且各机构医疗卫生系统在不断完善,因此,在本次服务期内,我委在对接现有医疗卫生数据的同时,要拓展数据采集表数量,形成更加完整的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同时实现平台业务系统在各医疗机构间的协同调阅服务。1.5.3 协同办
10、公(OA)系统在续项目服务期内,我委部署了协同办公(OA)系统,系统承担了我委内部公文的查阅、流转、上传、下载、审批等功能,规范了办公流程,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了办公流程无纸化、流程化。在本次项目服务期内,需OA系统继续提供统一用户管理、公文管理、工作流引擎、电子签章、档案管理、移动办公、通知公告及其它功能、系统管理公文管理等服务,以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时间。1.5.4 视频会议系统为提高市域内卫生应急调度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前三年项目服务期内,我委以卫健委为主体,向下连接12个县区卫体局,搭建了视频会议系统,在本次服务期内,需继续提供视频会议各项服务,高效有序开展卫生健
11、康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日常工作的指挥、调度、研讨和培训等工作。1.5.5网络安全保障服务在前续服务期内,根据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对系统及网络划分了不同的安全域,并针对每个安全域做了不同的安全防护方案及措施。随着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及卫生专网面临着来自信息系统内外部的各种安全威胁,在本次服务期内,需要从安全技术服务、安全管理服务等多层级、多维度继续对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并通过网络安全三级等保测评。1.5.6云资源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托运营商云平台,建设医疗云资源,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机房、网络资源、
12、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所有设备和网络由医疗云资源中心统一提供、统一托管、统一维护。在本次服务期内,仍需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相应的云资源,在下一个服务期,我委将按照市信创云整体工作安排,做好软硬件安可替代工作。1.6建设的必要性一、健全政策制度体系需要。积极建立健全医疗政策体系,做到有据可依,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明确、职责明确。二、统一规划需要。建设全市统一规范、统一安全机制、统一调度、统一运行模式的卫生健康服务平台。三、统一标准需要。建立全市统一的卫生医疗数据标准规范,为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跨域应用的医疗综合服务夯实基础。四、业务监管需要。医疗业务监管平台能有效对远程医疗的业务运行状
13、况、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或准实时的监控和分析。五、节约资源需要。为了避免建一套新系统抛弃原有系统的局面,最大程度基于当前服务和设备,完善新增服务与设备,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六、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民生问题的需要。目前居民“看病贵,看病难”成了全社会的主要问题。本次服务内容通过“健康微服务”公众号、区域影像云平台、区域心电平台以及居民健康档案浏览器的建设,一方面提升居民就医便捷度,另一方面使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居民能放心的在家门口看病。降低居民诊疗成本,减轻居民就医负担。七、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各医疗卫生机构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有限的
14、医疗资源下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但由于本身资源限制,以及患者流动性的特点,单纯通过某个医疗机构的自身努力已经很难大幅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而医疗资源紧张和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体现,必须通过其他的高效手段将所有的医疗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能够对全市各医疗机构间的业务进行整合与优化,加强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和交流,改善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从而提高医疗卫生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八、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目前利用信息化建设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满足更深入的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广度和深度,实现数据更广泛
15、的共享与交换,充分利用数据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同时加强系统的运营维护管理,才能推动进一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深化改革。综上所述本期服务项目具有重大意义和必要性。第四章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4.1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2020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4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9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机构13个。病床位1961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8586张。卫生技术人员23610人,其中医生9753人,注册护士10088人,药剂人员970人。乡镇卫生院140个,床位3279张,乡村医生和卫生技术人员5513人。建立规范化电子档案累计317
16、.85万份,建档率93.8%,为21万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25.9万人、糖尿病5.09万人、重性精神疾病9670人,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3%,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8%,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和技能掌握率分别达84.4%、83%、83.8%o全市12个县区全面开展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监管机制六方面的综合改革。建立了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落实了政府投入责任;实行了县级公立医院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制定了县级公立医院内部运
17、行绩效考核办法,努力进行人事薪酬制度的探索。全面实行以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的支付方式改革,实现了病种和医疗机构全覆盖。全面实施了新农合分级诊疗,组建了市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附属和平医院医疗联合体、中医诊疗中心等8个医疗联合体,合作单位范围覆盖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初步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4.2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我委基本完成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建设,初步实现了区域医疗业务协同,通过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甲评审,同时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18、4.2.1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发展现状按照国家“46312”整体框架,我委搭建了一套卫生专网,完成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部分功能建设。通过整合我市27所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库、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妇幼综合管理系统的电子健康档案库,同时对接山西省全员人口库,初步形成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初见雏形。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中心,我委在各医疗机构间推广健康档案浏览器、重复用药提醒、重复检查提醒、重复检验提醒等业务协同系统,实现各医疗卫生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调用。同时,依据数据中心,搭建了医疗卫生综合管理系统,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4. 2.
19、2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现状近些年,随着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增强,各医疗机构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建立HIS、CIS、1.IS、PACS、EMR、手麻、临床路径等信息系统;随着院内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加和完善,各医疗机构积极搭建了院内信息平台,实现院内各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协同调阅,通过统一院内数据的来源和出口,减少院内系统间接口建设,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同时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陆续构建医共体、医联体,通过远程诊断、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系统建设,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从而构建“小病
20、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合理有序的诊疗秩序。4. 2.3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现状在前续服务期内,我委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部署上线了云HIS系统,基本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从无到有的跨越,并为基层医疗机构统一发放交换机与防火墙,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边界安全;根据山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我市各县区医疗机构形成县区医疗集团,随着医疗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在HIS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新增了1.IS、PACS、EMR等信息系统,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为更好的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我委为各基层医疗机构部署上线了智医助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不断提升基层医
21、务人员诊断能力,提高基层电子病历写书规范率,增加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权威性,让基层居民放心的在家门口看病。4.3医疗卫生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一、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规范,各自独立建设,同时医疗信息系统数据交互标准不一,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导致各医疗机构间诊疗数据无法实现跨地域、跨机构互联互通,优质医疗资源无法共享和发挥最大效用,医疗集成度、融合性较差。二、多数信息系统应用不完全。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各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在不断增加,但部分医疗机构仅追求信息系统的大而全,仅实现了系统初级业务应用,未对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及应用,同时卫生行政部门
22、对医疗机构系统应用的监管缺失,缺乏统一的系统建设应用评价体系,造成我市医疗信息化“表面繁荣”,协同应用性差的局面。三、缺失对医疗机构信息化监管与评价。卫生行政部门未形成对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监管、评价体系,无法对各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运行进行监测分析,未建立规范化的共享数据管理体系,在推进各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上存在阻力。因此,卫健委继续购买本服务是非常必要的。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5. 1地理位置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
23、候显著,辖4区8县,1个国家级开发区;132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3385个行政村,152个居民委员会,面积1395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3180884人。5. 2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8.610.5摄氐度之间,气候条件与避暑山庄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气温为-6.7摄氐度;7月份最热,平均最高气温为22.6摄氐度。号称“无扇之城”。年日照时数2418-2616小时,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风速为1.5-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层 医疗卫生 机构 信息管理 系统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