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指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大模型01二,人形机器人03三.宽禁产年体05四、合成生物07五Q元字窗09六Q大飞机11乜大型邮轮nAv商业航天w九、氢能17十、智能传感器作+-、先进核电21十二新型储能23+三.创新翁十四、医疗器械【大模型】一、总体情况算力、算法、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算力方面,上海集聚全国最多的智能芯片创新企业。算法模型方面,着力推动大模型创新团队在沪发展,已有近百个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发布、测试。数据语料方面,已开源文本7批语料数据集,4200亿字符(Token),1TB视频图文数据,打造中文语料数据枢纽节点,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到2025年打造行业大模型应用100o款,到2030年
2、,培育形成100OO亿级产业规模。二、产业布局布局建设10万平米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生态空间“模速空间”,在徐汇西岸已建成约2万平米载体并启动运营。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增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创新力、高端引领力与赋能治理成效,加速技术与重点产业领域融合,建设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区”、“融合应用场”、“生态示范带”。三、支撑条件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模速空间”,可为创新企业提供算力调度、语料数据、测试评估、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数据加工清洗服务等底层支撑领域的企业,推动模型架构升级和软硬件协同,提升大模型应
3、用赋能能级,促进垂类应用落地,打造标杆应用示范场景。智能算力、语料数据、算法框架、通用模型、开发工具、垂类模型及应用等领域的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区级政策:徐汇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人形机器人】一、总体情况智能化、集成化、类人化、服务化成为未来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上海发挥产业链、创新链优势,以“应用牵引、场景驱动”为导向,揭牌成立了上海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已有多家企业发布人形机器人。本市将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支持央国企、民企等形成合力,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加快
4、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二、产业布局重点依托浦东新区等建设人形机器人集聚区,打造示范应用场景,张江机器人谷已初步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聚集。三、支撑条件上海机器人资源集聚丰富,具有广阔应用场景,此外,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可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电机驱动器、触觉传感器、旋转型电驱动关节、直线型电驱动关节、机械臂与灵巧手等关键领域的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宽禁带半导体】一、总体情况上海宽禁带半导体产业起步早、布局全、基础好,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围绕Sic、GaN等领域,构建了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集聚了一
5、批领军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本市将集聚优势资源,培育IDM龙头企业,着力建设成为引领国内产业发展、与全球技术并跑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地。到2025年,打造从器件设计、衬底制造、工艺制造、模组封装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条,8英寸SiC衬底率先实现国内批量供货,培育形成3家以上国内领先的宽禁带半导体IDM企业,代工规模持续保持全国最大,制造工艺与国际领先水平齐头并进,产业规模超100亿元。二、产业布局以临港新片区为主要集聚地,形成从衬底制造、器件设计、工艺制造、模组和应用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基地。三、支撑条件上海拥有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网络,5G基
6、站、数据中心、卫星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密度全国第一,可为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国家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中心、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可提供验证、共性技术等服务。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以SiCxGaN等宽禁带半导体为主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企业,包括氧化锭(Ga203)、氮化铝(AlN)、金刚石以及睇化物等第四代半导体产业,覆盖衬底外延、器件设计、工艺制造、封测模组以及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关于推动上海市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区级政策:临港新片区建设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基地行动方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
7、验区临港新片区聚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若干政策。【合成生物】一、总体情况上海创新型企业集聚、科研实力扎实、应用场景丰富,具备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基础。本市将聚焦双碳战略和前沿趋势,结合地区特点,瞄准生物基催化剂开发、生物基单体制备、生物基材料聚合、产品应用等关键环节,紧抓菌种研发、工艺设计等核心技术,夯实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布局医药、能源、材料、高值消费品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吸引5家以上企业建设区域或研发总部,新增3至5家合成生物领域企业上市,培育1至2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优势企业,形成3个左右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产业基地,组建5个以上合成生物创新平台。二、产业布局以浦东新区创
8、新突破为核心,以金山区和宝山区制造承载为两翼,打造“一核两翼”的合成生物产业空间布局,临港生命蓝湾、闵行大零号湾、奉贤东方美谷、上海化工区等特色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孵化器、加速器,畅通发现、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浦东新区:重点布局原始创新、底层技术、创新平台、企业研发中心和总部。金山区:依托湾区生物医药港、碳谷绿湾等,重点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宝山区:依托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等,重点推进功能性平台建设。三、支撑条件上海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大宗生物化学品转化平台可提供公共服务。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生物基催化剂设计、生物基单体制备、生物基材料聚
9、合、面向医药、材料、能源、消费品等细分领域应用的相关创新企业,以及大型生物反应器制造等关键配套企业。生物体功能性纳米材料、生物合成材料如蛛丝蛋白,高分子肌动蛋白材料等;高性能生物酶催化剂、生物合成天然产物中间体等;用于未来食品生产的功能蛋白;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合成的油脂、脂肪酸、化妆品原料等;用于生物植保领域的生物防治剂和生物刺激素等领域的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区级政策:浦东新区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宝山区加快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先导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金山区加快推进生物制造
10、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元宇宙】一、总体情况上海自2022年发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以来,已初步建成“创新引领、软硬协同、场景驱动”的元宇宙产业发展生态,在XR终端和元器件、图形渲染引擎等关键工具软件领域优势较为突出,围绕工业、文旅、商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本市将重点实施技术产品创新、数字内容、超级场景和生态营造四大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元宇宙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超级场景。到2025年,上海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元宇宙创新产业集群,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二、产业布局重点推动“漕河泾元创未来”“张江数链”元宇宙产业创
11、新园建设,建设一批元宇宙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徐汇区:依托漕河泾元创未来元宇宙产业创新园,聚焦基础设施、终端设备、场景内容等关键领域,打造创新动能强、虚实融合程度佳、沉浸体验效果优、业态模式丰富的元宇宙产业高地。浦东新区:依托张江数链(元宇宙)产业基地,重点布局下一代算力平台、未来智能交互终端、新兴数字创作工具、多元数字内容产品,打造元宇宙生态创新社区。三、支撑条件上海将向社会开放100个以上市级应用场景,建设5家以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可提供优质生态环境。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硬件产品、数字工具、数字内容、基础设施等细分领域的企业。显示芯片、衍射波导和几何光波导产品、X
12、R终端等创新硬件产品企业。三维场景生成工具,3D图形渲染引擎等数字工具企业。基于AlGC的数字内容生成、数字人生成、元宇宙社交等数字内容企业。区块链、通用大模型、智算中心、空间计算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商。区块链、交互技术(AR/VR)、游戏、人工智能、网络及预算、物联网等领域的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市“元宇宙”关键技术攻关彳亍动方案(2023-2025年)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区级政策:徐汇区关于支持元宇宙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促进徐汇区科技
13、创新的若干意见虹口区促进元宇宙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普陀区支持元宇宙企业科创政策包(普陀元十条)、宝山区工业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松江区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浦东新区促投资提能级专项操作细则、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科创策源专项操作细则。【大飞机】一、总体情况上海起步最早,早在1980年上海就研制成功“运10”机,2023年C919全球首架交付东航并开启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上海形成研发、制造、取证、运营全产业链。上海紧抓大飞机批产提速和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大飞机产业链主在沪集聚优势和牵引作用,以大飞机园为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加快集聚结构
14、大部段及复合材料、机载系统、发动机、制造装备等配套资源。到2026年,国产民用大飞机形成年产150架的生产能力,大飞机产业链本地配套供应商及合作单位达到150家左右,大飞机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左右。二、产业布局重点推动浦东新区、闵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上海大飞机产业集聚区。浦东新区: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为牵引,打造大飞机研发高地。闵行区:以中国航发商发研发基地和中航机载“三中心一总部”为牵引,打造航空发动机研发高地和机载系统研发高地。临港新片区:以中国商飞制造基地、中国航发商发制造基地、大飞机产业园为牵引,打造大飞机总装制造高地和航空发动机制造高地。三、支撑条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15、、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可提供应用场景等。四、重点招商方向瞄准大飞机高端产业链环节,诚邀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大飞机产业链建设,重点招引研发设计、总装制造、试验取证、运营维修及关键配套企业来沪兴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上海市关于支持民用大飞机高端产业链发展促进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区级政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集聚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若干措施。【大型邮轮】一、总体情况邮轮产业是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复合型高端产业,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高端产业。上海建造首
16、艘国产大型邮轮并商业运营的成功实践,推动我国邮轮产业实现了多方面“零的突破”,目前基本构建了邮轮自主设计、建造、配套、运营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到2025年,形成由“枢纽港+总部港+制造港”构成的邮轮经济发展上海模式:打造邮轮“枢纽港”,年游客接待量达300万人次左右,境外游客比例达10%左右,国际邮轮游客空港中转换乘比例达5%左右;打造邮轮“总部港”,集聚一批邮轮总部企业和国际机构,数量规模比2022年扩大至2倍;打造邮轮“制造港”,邮轮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邮轮建造自主配套能力达50%左右;提升邮轮自主运营能力,形成1至2个在亚太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本土邮轮品牌;建成亚太邮轮船供基地,国际邮轮航
17、线的国内船供比例提高到30%左右;邮轮经济规模明显提升,总体经济贡献产出达400亿元左右。二、产业布局重点推动浦东新区、宝山区、虹口区建设上海邮轮产业集聚区。浦东新区:以外高桥造船为牵引,重点发展邮轮总装建造、生产配套、工业旅游等业态,推进建设邮轮总装建造及配套基地,拓展邮轮贸易服务、商务服务和研发服务。宝山区:以国家邮轮运营平台“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为牵引,着力打造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邮轮运营总部基地和以“邮轮、游船、游艇”为主题的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推进建设邮轮产业特色园。虹口区:建设邮轮总部基地和航运服务高地,重点发展“精品邮轮、内河游轮、休闲游艇”联动运营的航运总部经济,吸引全
18、球主要邮轮集团子公司落户,集聚超过4500家航运服务企业和近40家航运功能性机构。三、支撑条件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夏国际邮轮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可提供应用场景。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邮轮配套及总装建造环节的内装内饰、动力推进,综合电力、空调暖通、甲板轮机、数字影音、通导自动化、网络通讯、安全保障、船供十大系统相关企业落户上海。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升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
19、化创新行动方案。区级政策: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宝山实施方案(2023-2025年)、浦东新区关于促进航运服务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虹口区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外高桥地区邮轮产业发展规划。【商业航天】一、总体情况上海航天产业链环节齐全,研发、制造、服务体系完备,火箭总体研制能力强、卫星批量制造水平高、商业星座布局早、终端设备配套全,是国家两个重点航天基地之一,也是承担国家重大航天战略任务的重要力量。本市将以商业航天跨越式发展为牵引,围绕卫星制造、运载发射、地面系统设备、空间信息应用和服务等环节,加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发展,推动空天地信息网络一体化融合。到2025年,形成从火箭
20、、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覆盖产业链,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二、产业布局按照“一核两翼”空间布局总体思路,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即以闵行航天城为核心,张江、临港为东翼,松江、青浦为西翼的产业集聚生态。闵行区:围绕闵行上海肮天城,聚焦火箭总装建造、生产配套基地,推动研发、制造、总装、测试TMt,提升卫星星座高密度发射保障7K平。浦东新区:依托浦东张江开展技术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临港新片区:聚焦小卫星研制、卫星运营服务和卫星互联网创新应用。松江区:低轨宽带卫星产业链、卫星批量智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产业集聚。青浦区:聚焦卫星互联网创新应用及终端和配套产业,集聚产业链民营中小创新企业。三、支撑
21、条件千帆星座和智慧天网项目及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可提供应用场景。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火箭发动机、卫星天线、卫星载荷、终端芯片等关键环节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关于本市推进空间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o【氢能】一、总体情况上海在氢能产业发展上起步较早,全产业链相对完整,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重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城市加氢网络已实现超前布局,科技创新能力处于领先地位。在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场景推广应用和发挥城市群效
22、应上具有先发优势。本市将进一步聚焦碱性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等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氢能产业规模快速提升,推动氢能在工业、交通、能源领域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二、产业布局重点推动临港新片区、嘉定区、青浦区建设上海氢能产业集聚区。临港新片区:依托临港国际氢能谷,聚焦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加快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站建设,开展电解水设备的产业化和先行先试,开展氢能在交通、能源、建筑等领域的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嘉定区:推进嘉定氢能港建设,形成关键零部件、系统、整车等产业集聚,建立氢燃料电池汽
23、车计量测试国家级平台,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打造基础设施完善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青浦区:搭建物流领域道路和非道路氢能车辆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封闭园区内自用加氢设施的应用,优先打造燃料电池车辆商业化,建立示范运营和服务保障体系。三、支撑条件上海是氢能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最为前沿和集聚的城市。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可提供相关产学研的合作。临港国际氢能谷可提供一体化的产业生态环境。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氢能技术研发,制、储、运、力口、用全链条环节及关键配套服务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
24、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区级政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关于加快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及示范应用的若干措施、嘉定区加快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20212025)、青浦区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激发“青氢”绿色动能实施办法。智能传感器一、总体情况上海市以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核心,依托国家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突破核心芯片、元器件等基础共性技术,已初步建成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集群企业覆盖半导体材
25、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系统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产业经济规模600亿元。本市将进一步聚焦提升产业基础、平台及创新和运营三方面能力。到2025年,实现智能传感器及相关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实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态体系持续完善。二、产业布局按照分布集中、产业集聚的方针,重点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向嘉定区集聚,支持嘉定区打造“一核两区”的功能布局,“一核”即嘉定工业区核心片区,“两区”即徐行-菊园智能制造与创新产业集聚区及安亭汽车电子软件与示范应用产业集聚区。嘉定工业区核心片区:重点定位以智能传感器产业为基础、物联网应用为导向的产业集聚,核心区分别布局“科研功能区”、“创新孵化区
26、”、“研发中试区”和“产业发展区”,满足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需求。三、支撑条件全国唯一的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可为行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此外,本市已发布智能传感器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相关产业的企业、创新平台,覆盖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材料、系统、应用、封装、测试、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新时期促进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区级政策:嘉定区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发展千亿专项彳亍动方案(2021-2025年)、嘉定区关于支持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先进核电】一、总体情况上海是全国核电工程设计
27、和装备制造起步最早的地区,经过五十多年发展,上海实现核电产业从二代、二代改进、三代到四代的跨越,还包括了核聚变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成为国内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承包、运维服务等产业链环节最完备的地区。上海核电产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402.3亿元,同比增长25.6%,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27年,上海核电产业规模达600亿元,核电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级核电产业中心,打响“上海核电”品牌。二、产业布局重点推动临港新片区、徐汇区、闵行区、嘉定区建设上海先进核电产业集聚区。临港新片区:聚焦“
28、动力之源”特色产业园,打造先进核电核岛装备、核聚变装备制造基地。徐汇区:以国家电投集团上海核工院、中核浦原为牵引,打造先进核电技术研发创新基地。闵行区: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为牵引,打造先进核电大型铸锻件以及常规岛装备制造基地。嘉定区:以中科院上海应物所、中核集团第八研究所为牵引,打造先进核材料研发与核技术应用基地。三、支撑条件上海核电产业优势明显,覆盖从研发设计到制造上下游各环节,上海核工院、上海交大、中科院应物所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可为相关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四、重点招商方向重点招引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四代高温气冷堆与牡基熔盐堆、核聚变装置、核技术综合应用等配套关键装备相关企业落户上海。五、市区政策
29、市级政策: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房司方案(20242027年)。【新型储能】一、总体情况上海创新资源富集,新型储能核心产业链实现了多种技术研究全覆盖,并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路线处于国内领先;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电池储能产业链相对完整,重点领域均有龙头企业布局,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本市将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场景带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到2026年,本市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应用场景丰富,实现新型储能由示范应用进入商业化应用初期并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打造新型储能产业园,培育10家以上龙头企业,推动一批重大场景落地,全市新型储能规模达到
30、千亿级。二、产业布局重点推动临港新片区、松江区建设上海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区。临港新片区:推动“国际储能湾”新型储能产业园建设,形成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以及氢(氨)储能为主的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装备和系统集成的产业集聚。松江区:依托新型储能产业现有布局及基础,吸引一批优质储能企业,打造集储能设备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场景应用及后市场服务等环节于一体的储能产业集聚区。三、支撑条件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华东理工等多所高校及上海畦酸盐所、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等科研院所资源丰富,可为储能技术创新、储能领域的学研合作提供人才服务。四、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招引先进
31、电池储能产品开发和制造、高端装备和材料高效集成与调控前瞻性储能关键技术研发、新型储能技术服务业等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上海市促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近期发布)、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区级政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创新药】一、总体情况上海创新药产业体系较为发达,创新要素相对富集,国际化程度较高。创新药经济总量占全国7.4%,院士、长江学者等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创新药占全国14o目前上
32、海拥有张江、临港和浦江三家国家实验室,集聚了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为承接国家级重大平台和任务,突破技术壁垒奠定了基础。同时,上海形成了大科学装置集群,包括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线站工程等。到2025年,上海创新药产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累计1类创新药15个,产业规模超100OO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二、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以浦东新区和闵行区为创新药创新策源双核,以临港园、奉贤园、金山园、宝山园和闵行园等为创新药重点承载区,积极推动徐汇园、嘉定园、普陀园、青浦园、
33、松江园等创新药产业协同发展。浦东新区:新一代化学药创新中心,原始创新平台、企业研发中心和总部。闵行区:亲斤一代生物制造中心,底层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总部。三、支撑条件上海集聚一大批创新药研发企业,三家国家实验室,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形成“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新模式,临床试验资源丰富,此外,有药明康德一体化、端到端创新药研发和生产的全链条服务。四、重点招商方向重点招引新靶标、新位点、新机制、新分子实体、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核酸药物、药物递送系统等高端生物制品,靶向化学药、新型制剂以及现代中药等类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
34、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协同发展的若干举措、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上海市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区级政策: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浦东新区促进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医疗器械】一、总体情况多年来上海持续发挥龙头引领地位,针对知识密集型的医疗器械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以鼓励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上海已有42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位列全国第二名;截至2024年1月,在有效期内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总数已达到5422件,备案
35、总数9783件。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排名来看,上海有215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全国排名第七。到2025年,培育50强企业3家。二、产业布局形成以浦东新区为核心、嘉定区和闵行区等为重点区域的“一核两翼”产业布局。浦东新区:围绕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张江现代医疗器械园三大医疗器械基地形成聚集发展格局,在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心血管介入和骨科等高端领域集聚优势企业,打造成为上海医疗器械价值创造和产业创新的核心区域。闵行区:依托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等产业园区,吸引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入驻,发展医学电子设备、诊断试剂等。嘉定区:依托嘉定工业区等吸引医疗器械企业入驻,主要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材料与耗材等。三、支撑条件上海是全国重要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临床应用资源丰富,此外,上海联影、上海微创等链主企业可提供有力的产业牵引。四、重点招商方向重点招引包括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仪器和试剂、医用成像器械、手术器械、治疗器械、诊察监护器械、康复器械、妇产科和辅助生殖器械等相关企业。五、市区政策市级政策: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7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