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析版).docx
《专题10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10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1【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真题题文】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据本题材料时间“公元前18世纪”,“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
2、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为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该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材料强调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坏性,谁敢破坏、不遵守法典,就将遭到严惩,以保护法典的权威性。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材料内容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B项正确;波斯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550年一公元前3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述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
3、前935年一公元前6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上埃及与下埃及完成统一,古埃及进入早王朝时,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属于本质、影响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为依托,分析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影响。【得分要点】汉谟拉比及其法典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姆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4、。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他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2【真题来源】2023年浙江卷【真题题文】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A.古代印度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D.古巴比伦【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印度)。据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
5、的社会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婆罗多族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成就,A项正确;古代希腊形成的是民主政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婆罗多族并不属于古埃及文明,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史诗是吉尔伽美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属于正向思维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某部史诗的内容“婆罗多族”“雅利安人材料为依托,正确地判断这一文化成就的历史归属。【得分要点】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古代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佛教是印
6、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创造了从1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阊阖凰前3【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真题题文】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1.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答案】A彳SSr【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
7、类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雅典)。根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94年,梭伦担任雅典“执政兼仲裁”一职后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在庇西特拉图主政时期,在政治、军事、外交、工业、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延续了梭伦改革的路线,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在公元前6世纪末,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确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排除C项;“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的表述太过绝对,只是打击了贵
8、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庇西特拉图统治雅典城邦时出现盛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释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庇西特拉图对雅典城邦的统治为依托,考查梭伦改革的历史影响。【得分要点】梭伦改革1 .背景: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普通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2 .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
9、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4【真题来源】2023年广东卷【真题题文】下图所示历史事件()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非三洲。根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路线以及帝国范围(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C项
10、正确;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排除A项;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排除B项;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的事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产生的影响,属于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及其帝国疆域图为依托,正确地判定该图是哪个帝国,联系所
11、学知识做出正确选择。【得分要点】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远征:1.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卬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影响:破坏: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试图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希腊化时代”1.“希腊化世界”和“希腊化时代”(1)“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2)“希
12、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文化发展: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5【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真题题文】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
13、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根据材料“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可知,共和之前至罗马帝国时期,败诉方承担的败诉成本越来越少,更多的维护了公民的利益,故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B项正确;公元六世纪,查士丁
14、尼编纂民法大全,系统完备的罗马体系形成,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且神权对法律事务的控制逐渐削弱,排除C项;罗马帝国虽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发展,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罗马共和国建立前后败诉方担保物由祭神的牛羊到罚金的转变为切入点,正确地解释这种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得分要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1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的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多由
15、贵族担任的法官,常常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公民利益。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这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清晰,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2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公元I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起30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
16、,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为了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隙。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3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6【真题来源】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真题题文】有史家认为:“虽然道路、圆形剧场、城市的根基、水渠和市场都是其丰功伟业的实物见证,但罗马帝国的遗产和希腊民主时期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遗产一样,是观念性的。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
17、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笔遗产的是()A元首制B.罗马法C.万神殿D.大竞技场【答案】B二F【试题解析】根据材料“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及所学可知,罗马法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罗马法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属于正向思维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学科素养。【命题方向】以史家对罗马某笔遗产的高度评价为切入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笔遗产应是罗马法。【得分要点】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18、,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BSSH7【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湖南卷【真题题文】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这一机构的设立()A.推动了民主进程B.颠覆了寡头统治C.削弱了元首权力D.保留了共和因素【答案】DSSs)F【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
19、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罗马。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屋大维执政时期,屋大维组建元首顾问议事会,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然后在元老院议决。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成为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材料中元首顾问议事会有权商讨国家大事,保留了某些共和因素,D项正确;这一机构加强了元首的权力,不利于民主进程,排除A项;这一机构是罗马贵族寡头统治的产物,排除B项;这一机构加强了元首的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的影响,属于推断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材料信息主旨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屋大维组织的元首顾问议事
20、会的构成和职责介绍为依托,推断这一机构设立的影响。【得分要点】屋大维简介: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屋大维曾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职衔,实为罗马皇帝。为加强统治,对军队进行改革,实行雇佣兵制度;建立禁卫军,驻守罗马和意大利。对外继续扩张,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顺乎形势的内外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局底图网8【真题来源】2023年山东卷【真题题文】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
21、,人类文明交往()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史(罗马)。据材料“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结合图示可知拱门形制在亚述、安息宫殿门和罗马凯旋门上都有应用,说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融合,A项正确;仅从拱门形制的应用,无法断定区域文化的统一,排除B项;“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表述夸大,排除C项;仅从建筑的特色,并不能看出民族文化的内核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人
22、类文明交往促进文化艺术的融合,属于影响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罗马共和国晚期起古罗马建筑的拱门形制融合亚述、安息特色的图片材料为依托,正确地理解人类文明交往促进文化艺术的融合。【得分要点】世界古代的文明交流1 .文明交往: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2 .字母
23、文字的传播和演变: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3 .汉朝和罗马帝国的经贸交流: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0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析版 专题 10 古代文明 产生 发展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