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67 基础教育概论.docx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767 基础教育概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1、驾驭教化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分析学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化的语言中,把教化的定义区分为三种一一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创制的”定义,是作者自己所下地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探讨中,始终表示这种规定的意义。描述性定义:是适当地对术语或者运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说。纲领性定义:是说教化应当怎样,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混合。教化的含义从广义上说,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的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化。从狭义上说,是教化者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地对受教化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主要指学校教化,也包括函授教化、刊授教化等。2、分析教化
2、的构成要素和形态教化的构成要素:教化者、受教化者、教化中介(包括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环境)教化的形态:依据教化的正规化程度划分:正规教化、非正规教化依据实施教化的机构划分:学校教化、家庭教化、职业组织教化、文化组织教化、社区教化3、教化的语言主要由三种形式构成:教化术语、教化口号、教化隐喻教化口号是“主情”的,教化术语是“主知”的,教化隐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教化口号的特点:简约性、心情化、导向性、明显的价值倾向教化含义的隐喻举例:塑造、雕琢接生(苏格拉底)、生长(杜威)其次章1、理解教化起源的不同观点:勒图尔诺“生物起源论”,孟禄“心理仿照说,恩格斯“劳动起源论教化产生的条件:人
3、类自觉意识的形成、语言的产生、必需具有肯定的阅历、在大脑中建立起对一系列事物的联系、集体活动的出现2、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一、学校的萌芽一一“青年之家”(母系氏族社会)二、学校的产生(中国夏商时期设立“校”“”“序”,世界范围内最早的是苏美尔学校)三、学校的发展(17世纪,文科中学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已经形成,以古典人文主义教化为特征,忽视自然学科,18世纪初,与文科中学相对的实科中学出现,它注意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教学,是贫民化的学校。18世纪后,学校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19世纪下半期,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化系统在西方基本形成。)学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严格的入学规定;2修业年限
4、的规定;3分年级教学;4、有明确的课程方面的要求;5、有严密的管理制度;6、有较为固定的专职教学人员;7、有较为固定的教学场所.3、思索学校将来发展的趋势。学习网络:学习资料、设施、设备的网络;有技能的人员相互沟通的网络;选择学习伙伴的网络;教化专家的网络“非学校化理论”教化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头的美国,其代表人物是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非学校化以后是什么、赖默学校已经死亡第三章1、概括中西教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中国:1、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西方:1、重特性独立,强调个人本位;2、重人伦观念,强调师道尊严;2、重主智主义,强调博雅教化;3、重“入世”,强调学以致用;3、重宗教,强调宗
5、教精神的养成。4、重人文精神,强调教化的世俗性。2、教化传统与文化传统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传统差异是教化传统差异的根源,而教化传统又使得文化传统间的差异接着存在或强化。3、我国教化传统的主导性思想是储家的思想。4、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以致用”并不是指实际的功用,或实利上的追求,而更多的是指个人的修养,即将所学的伦理规范运用于生活实际,将修身的要求落到实处。6、博雅教化史西方文化中最早的教化学说。它源于古希腊。也称自由教化、一般教化、文静教化。7、七艺:算术、几何、天文、乐、文法、修辞、辩证法8、东西方教化传统的差异类别中西教化价
6、值取向:1、调和社会与自我2、重学问的应用价值3、重教化的世俗性1、注意特性自由和主体意识2、重学问的内在价值3、重教化的宗教性师生关系:1、强调老师权威2、师生相互依靠3、师道尊严1、重视儿童2、特性独立3、师生同等教化行为:1、重教的行为2、教学形式刻板3、压制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1、重学的行为2、教学形式敏捷3、体现对情感的意识和表达东西方教化传统存在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在古代教化中,都过多地运用惩处,将惩处特殊是体罚作为促使受教化者听命的主要手段。第四章1、教化理论中的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化受人的发展所制约,二是教化受社会发展所制约。前者反映教化的心理基础问题,后者反映教化的社会基础问题。
7、2、育受人的心理发展包括两点:一、教化受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所制约,表现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共性(一-般性),二、教化受人的发展的差异性所制约,表现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性(特殊性)。3、亚里士多德曾把人的灵魂区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4、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有3个最为闻名。一是皮亚杰的发展相识论,二是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格赛尔的成熟理论,此外还有赞科夫的“教化与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皮亚杰区分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0-2)感知运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在思维上有不行逆性的特点,(7-11)详细运算阶段,这阶段出现的标记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
8、有可逆性。(11-15)形式运算阶段。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基础上的,但他更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遗产对心理发展的影响。(0-1)信任对不信任(2-3)自主对羞怯、怀疑(4-5)主动对内疚(6-11)勤奋感对自卑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格赛尔的成熟理论探讨表明在儿童还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打算之前,阅历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5、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意义:第一,教化要适应受教化者的接受实力;其次,教化要依受教化者的心理发展过程按部就班;第三,要抓住受教化者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适时施教;第四,教化要给学生的心理发展以主动的支持6、心理发展的个别
9、差异: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智力上的差异;7、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分析,心理学界的分析有:1、遗传确定论(英*高尔顿);环境确定论(华生);会合论(斯通);相互作用论(皮亚杰等);8、教化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向;2、强化;3、加速第五章1、教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特点有三:第一,在活动的目的上,教化是以培育人、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指向的;其次,在活动的形式上,教化是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第三,在活动的诙荣上,教化是以传递学问阅历等为载体的。2、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佰Yl特征:依据肯定的规则和章程,依照所需的专业支配,任用各级行政与教学人员
10、;学校内部由校长、教化主任、老师、职工及学生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他们在各自的群体中,占据着肯定的职位,享有这肯定的权利,并担负着肯定的义务。3、班级是一种严整的社会体系帕森斯的观点认为,任何社会体系必需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适应、目标达到、整合、潜在的模式维持盖兹尔的班级社会体系模式指出,在社会体系中表现社会行为,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为制度方面的因素,一为个人方面的因素,前者属于团体规范层面,后者数以个人情意层面。4、教化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社会实践说,特殊范畴说等等。其中特殊范畴说别具特色,力图从更为广袤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基础教育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