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docx
《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琴曲碣石调幽兰的音律特色碣石调幽兰(下文简称幽兰)是一首历史价值很高的琴曲。现存乐谱是唯一一首用文字记录而成的奏法谱,其音乐也十分古老。幽兰在古琴史上又是一首特别的琴曲,与其他琴曲不同,它不像梅花三弄那样旋律性强,优美上口;也不像广陵散那样具有叙事性,威严肃程。幽兰的旋律有些另类,音乐感受甚至有些寂静、冷艳,其音高非习惯性的五声音调,还有许多变化音,更添其曲调的独特性。那么,该曲是因为“空谷幽兰”的题材,使它如此独特?还是幽兰因谱前所记载有“绝妙楚调”以及幽兰所处在魏晋六朝,使之在音律方面有如此不同的表现呢?本文以当代著名琴家、音乐学家吴文光先生打谱的幽会参见吴景略,吴文光:虞山吴氏琴谱,北京
2、:东方出版社,2001年。为例,从音律的视角对幽兰独特的内容进行探讨,并思考吴文光先生打谱、演奏的幽兰有哪些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一、幽兰的打谱与认知幽兰-IlIb对于今天受过专业训练、特别是经受过“新音乐”风格磨炼的演奏家来说,弹奏此曲并不复杂。但在半个世纪以前,对初涉幽兰的琴人说来,除了要完成探索性的打谱外,还有忠实复原其音乐音响的任务,可谓是困难重重。(一)幽兰的打谱版本现存最早的幽兰古谱是唐代卷子本,由晚清考据学家杨守敬(1839-1915)于1885年在日本发现,由黎庶昌影摹传回中国,琴家们对这首作品十分重视。20世纪初,京师著名琴家杨宗稷(1863-1932)曾率先进行开拓性的
3、打谱,积累有幽兰古指法解参见杨宗稷:琴学丛书卷九,舞胎仙馆藏本,琴谱一。幽兰减字谱参见杨宗稷:琴学丛书卷九,舞胎仙馆藏本,琴谱幽兰四行谱参见杨宗稷:琴学丛书卷二十四,舞胎仙馆藏本,琴镜九。等成果。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音协的号召下,对幽兰的研究再次提到重要的日程,由查阜西牵头组织全国各地知名琴家共同参与打谱工作。经过三年的集中攻关,到1956年,能弹出幽兰的琴人依次有徐立新、姚丙炎、吴振平、吴景略、管平湖、喻绍泽、悻志章七人查阜西编:幽兰研窕实录第三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7年油印本,第2页。古琴曲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古琴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4、社,1962年。收录了管平湖、姚丙炎、徐立蔚、吴振平四人的打谱版本。尽管有多位权威的琴家前辈打谱,流传于世,20世纪70年代末,吴文光再次对幽兰进行打谱,并演奏、录制音频、视频,出版CD、DVD等形式的音像制品。这一系列成果的问世,为后学提供了极为宝贵的音乐文本、声音、影像资料。(二)幽兰内涵丰富、音律复杂幽J是首内涵丰富,音律复杂的乐曲,在定弦法、古指法、音律、节奏、曲情、意境等方面无不展现着其独特的音乐个性,也包含种种困惑。正因如此,部分琴家和音乐史学家对现今通行的个别打谱版本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认同。幽兰的音乐,旋律感不强,变化音又多,有些“难懂,在对音高、节奏、句法的把握方面都有较多的难
5、点。如果音乐处理不当,曲意难以准确表达,会有“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正如梅庵派琴家徐立莉(1896-1969)说:“幽兰半音太多,徽位虽谱中注明,如:豆许及半寸许等,但按下时实难捉摸。所以尚须练耳。必耳之听觉能辨半音而后才能按下有准则,而自不觉其音之乖异。查阜西编:幽兰研究实录第二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4年油印本,第22页。对琴家来说,面对幽兰心情是复杂的,至今仍是一首不轻易触碰的曲子。乐谱影刻于光绪十年(1884年)之古逸丛书,即便“还中土后,京师琴士辈出,亦不敢谱幽兰”黄旭东,伊鸿书,程源敏,查克承编:查阜西琴学文粹(幽兰古调初探,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
6、第57页。首位研究幽兰的杨宗稷,早先曾希望他的老师黄勉之(18531919)来发掘幽兰,但被拒绝。即使到了20世纪50年代,参与打谱的琴家仍感到难度极大,如琴家姚丙炎(19211983):琴友中不仅习弹此操者极少,且愿听此操者也乏人姚丙炎:我弹(幽兰,查阜西编:幽兰研究实录第三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7年油印本,第3页。再如蜀派琴家喻绍泽(19031988):“幽兰文字谱,很不容易打出初打时,简直摸不着音韵和节奏,后经反复久弹,始能勉强弹出。”喻绍泽:学习幽兰的经过和减字谱的试译,查阜西编:幽兰研究实录第三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7年油印本,第40页。二
7、、幽兰定弦法古今音律有差异如何解读幽兰,定弦法成为开启它的第一把钥匙。由于碣石调定弦法已失传,乐谱中仅有调名而没有定弦法的记述,在历代琴调系统中也没有喝石调的记载,因此,关于碣石调如何定弦,曾困扰琴家对幽兰的解读,并产生过许多讨论。其中,有认为碣石调与唐代燕乐二十八调的“乞食调”或鸡识调”有关的吴文光:(碣石调幽兰)研究之管窥,中国音乐,2000年,第2期,第27页。;更有琴家薛志章:“在打谱过程中,把各种调子都试过,疑难重重”薛志章:打译幽兰的报告,查阜西编:幽兰研究实录第三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1957年油印本,第44页。可以想见前人为幽兰打谱所付出的努力:要知道古琴的“各
8、种调子”多达三十余种,除去异名同实的结构也有二十七八种。一直以来,对碣石调定弦法的探索,存在一弦黄钟为宫”和三弦仲吕为宫”相同结构的正调形式,还有“一弦黄钟为宫”的慢角调等不同的结构形式。(一)“一弦黄钟为宫”的正调结构定弦法目前,幽兰曲采用的“碣石调定弦法(见谱例1),其音列与古琴基本定弦正调结构相同,这是由杨宗稷最早研究确定的。他在音乐实践中发现幽兰谱中多用一弦十一徽(此音高为纯律),而不用三弦散音,因此幽兰的定弦为“用正调变音弹慢三弦一徽之调”(即借调)。谱例1“碣石调定弦法从音高序列上看,其结构与正调相同,但是碣石调是以一弦黄钟为宫,三弦为“清角琴家姚丙炎认同并采用这种调弦法一弦为宫借
9、仲吕调弹之1同注。吴文光对喝石调的解读是:但其音乐实质并不属于以三弦为官的仲吕均,而是借三弦为宫的正调定弦法来弹弦为宫的黄钟均曲调。”同注。这种以“弦黄钟为宫”的定弦结构,已为大多数琴人所认可。在此,我们还要注意当代调弦法与古代的音律差异。在谱例喝石调定弦法列出了“喝石调与当代碣石调两组相对波长数据(即分数形式)进行比对。从相对波长(或相对弦长)来看,当一弦散声为1的情况下,二弦(七弦)、五弦的相对波长数据古今音律是有差异的,古代的碣石调含有纯律因素,一弦与二弦的音程值古代为“小全音”(0.91)、当代为“大全音”(1.02);一弦与六弦古代为纯律大六度”(4.42)、当代为“五度相生大六度”
10、(4.53)。这是“碣石调”的调弦方式指泛音调弦与按音调弦的差异。和调弦顺序不同的原因所致。从打谱版本来看,目前流传最广的“一弦黄钟为宫”的幽兰曲谱,一是出自管平湖(18971967)(简称管版,1958年中国唱片社曾为其录制黑胶唱片,后被载入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及2009年出版的中国民族民族管弦乐古琴考级教材);二是吴文光的版本(简称吴版,见虞山吴氏琴谱)。这两个版本,也是多为高校承习的版本。幽兰确定正调”定弦方式,为后来大多数琴家所认同。但是,用一弦为宫,还是三弦为宫,琴家们还有不同见解。喻绍泽认为:“关于定调项,我是以三弦为宫的调法弹奏,音韵较一弦为宫优美些,节奏缓和。”同注。此外,
11、还有与正调不同的定弦法,如徐立菰采用的是一弦黄钟为宫的“慢角调”“慢角调,弦位音高CDEGACD,参见徐立弥演奏谱:幽兰,载于中国艺术研窕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古琴曲集第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第14页。其三弦为姑洗,该音与正调三弦仲目相距个律位(小二度)O这样的定弦结果是,文字谱在三弦上的所有打谱音律解读,其音高都将与正调三弦不同。(二)“碣石调”定弦法尚未统一琴家对“碣石调1定弦法的探索,多是用按弦抚弹的方式。从演奏法的角度出发,调弦结果不同,也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碣石调调弦法没有统一。我们还应注意到音乐理论家陈应时先生对喝石调调弦法的研究陈应时:琴律学
12、,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年,第62-68页。他的调弦顺序如下:第6步:三弦十徽泛音与五弦十微泛音同度相应(宫1)尽管陈应时“碣石调”音列结构与正调相同,亦采用“三弦仲吕为宫”,但因定弦过程的差异,生律含有“纯律”因素,如角音(纯律大三度)、羽音(纯律大六度)。因此,到目前为止关于碣石调幽兰的定弦法,存在“一弦为宫或“三弦为官”的不同见解.在音列结构方面还存有“正调”慢角调”等不同差异,同时在调弦过程中,古今音律在理论上还存有时代差异。三、幽兰的音律特色幽兰非寻常琴曲,它的音域之广阔、音程之丰富、音位之众多,在古琴曲中是非常少见的。它的音域达四个八度,尤其在古琴徽位上的用音非常广泛,
13、甚至包括徽外音高,如“十三外一寸许M十三外半寸许,可见其对音高的认识是十分精细的。关于幽兰的音律感受,20世纪50年代参与幽兰打谱的前辈曾有这样的认识,如姚丙炎在我弹幽兰)文:初弹幽兰,常有用音拗而不入调之感,这主要原因是幽兰操变音处太多所致,甚至有些变音极难分辨。”同注,第5页。;再如薛志章在打译(幽兰的报告一文:“音位别致难定曲调;另外是指法特殊难定节奏。”同注。:三如琴家喻绍泽在学习幽兰的经过和减字谱的试译一文:“幽兰曲,音韵极古,又极复杂。因为它的细音很多,绝不能与其他琴曲相比。最可贵者,是它所有的音韵,为一般琴曲所没有。这个曲子要缓弹,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趣味。”同注。这些宝贵的经验,使
14、我们对幽兰的音律特征有了基本的认识。从结构方面来看,幽兰结构段落清晰,共4拍(段)组成;在乐句方面,文字谱中常夹杂的“句”字样,作为断句标识,将全曲分为46句。下文将着重对幽兰的特色音律、音程、特殊音高进行分析。正如前文所述,幽兰的打谱版本有多种,但所用定弦法不同,对文字谱的指法、音位、音高等方面的解读也有所不同,如管版幽V,对部分音律做了改动原谱“十上半寸”改用“上十徽、原谱十二徽改用“十徽八分”、原谱“按四弦十二徽”改用“按四弦十徽八分;其他有原谱中的半寸许”少许两豆许豆许等音位标记,都被省略未译。此外,对音色、演奏指法也有改动。如原谱为,散音,改为泛音等。参见管平湖定谱幽兰,中国艺术研究
15、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古琴曲集第一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而这种改动能否体现南北朝时期幽兰的音乐原貌?本文采用被多数琴家认可的“一弦黄钟为宫”(正调定弦法,谱例分析之据本采用吴文光打谱的幽兰与其演奏的音频、视频资料,辅以与他版幽兰的对比,以期构建最接近南北朝时期音乐风貌的音律特色。(一)音程特色幽兰一曲的曲调,之所以给人以特别的听觉感受,与它旋律音程的构成有很大关系。1 .句头“小六度”进入,滑向“减四度”吴版幽兰的开头很特别(见谱例2),仅几个音就呈现出“其音之乖异”的特点。乐曲的起音“C”以装饰音的形式进入稳定音bA(偏音降Vl级)有专家认为bA与#G(#V)可以
16、互换。,形成“小六度”。采用“五正音”之外的bA为稳定音(骨干音),滑音至E构成减四度,这与传统五声音阶的旋律进行很不同,这始否就是题解中所提示的“绝妙楚调之特色?从楚国语言方面来说,楚语、楚音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与中原各国、各地区不同。孟子曾用“南蛮歌舌”来形容楚人语音的奇特难懂。谱例2吴版幽兰首句同注,第133页。2 .句头“小六度与“纯五度”的色彩差异20世纪50年代,是幽兰打谱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我们比对管平湖、姚丙炎、徐立芯、吴振平四位先生打谱的第一拍音高会发现,与吴版不同的是,他们四人统一选用的是较为协和的纯五度音程。幽兰1其音之乖异”的特色在这几个版本中并不显见。(见谱例3)谱例3
17、以管版幽兰同注,第1页。首句为例吴版幽兰,其句首音高与前人有明显不同。从文字谱(见谱例4的音高解读上,十上半寸许,这是指十徽至九徽之间的“徽间音高。由于古琴的微位分布不均,各徽之间的距离并不相等,最小的徽间距离是0.5个全音(小二度),最大的徽间距离可以达到2.5个全音(纯四度),因此做间音高十分复杂。十徽的弦长比例是(纯四度),弦与二弦十徽的音高关系是纯五度O,九徽、十徽之间的音程距离是大二度。但是半寸许”被多位前辈琴家“忽略不计”,吴文光的解读是二弦“九徽六分”比前辈打谱高出了半音,音差相距044个全音。综上可见,不同琴家对于幽兰文字谱的理解有很大出入。古琴打谱的可创作空间,在指法的节奏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碣石调幽兰 琴曲 碣石 幽兰 音律 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