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纵横能源半月刊NO-262(七月上) (监测日期2022.6.29-7.14).docx
《金正纵横能源半月刊NO-262(七月上) (监测日期2022.6.29-7.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正纵横能源半月刊NO-262(七月上) (监测日期2022.6.29-7.14).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碳达峰碳中和篇Carbonemissionpeak&Carbonneutrality1碳技术1【碳技术最新动态】11、中海油发布“双碳”行动方案,计划2028年碳达峰12、新疆油田玛湖油区抽油机“瘦身”助减排23、辽河油田破解二氧化碳埋存量测算难题24、研究公司IDTeChEX称新技术可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塑料35、贝克休斯将在埃及部署F1.ARE.IQ技术以减少燃烧作业排放4【相关专题报告推荐】4碳市场4【碳市场最新动态】41、全国碳市场上线周年再出发42、中国环科院拓展“1+X”联合攻关模式-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中心成立.63、马国油日本三井签署CCS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74、沙特阿美将加快低碳能源
2、研究75、德西尼布能源将在挪威开发开创性的CCS项目8【相关专题报告推荐】8石油天然气篇Oil&Gas9常规油气9【常规油气最新动态】91、长庆油田上半年油气当量增长2.53%92、东方物探启动重点盆地采集技术支持93、国内首座地下商业储气库注气量超百亿方104、土耳其发现储量价值约10亿美元的石油H5、阿尔及利亚国油SonatraCh在撒哈拉沙漠发现大量天然气11【相关专题报告推荐】H非常规油气11【非常规油气最新动态】111、涪陵气田上半年产量创新高112、我国再获万亿方页岩气资源阵地123、宁夏首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诞生134、埃克森美孚以14.7亿美元出售加拿大页岩资产145、美国页岩钻
3、井公司开始对现有油井重新进行压裂作业15【相关专题报告推荐】15海上油气15【海上油气最新动态】151、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实现大跨越152、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船交付离港堪称“海上油气工厂”183、康菲石油提交计划11亿美元开发挪威油田184、新加坡胜科海事交付世界首艘第八代超深水钻井船195、苏里南海上现在估计拥有300亿桶石油储量19油气市场20【油气市场最新动态】201、国内油价年内首次“两连降”92号汽油重回“8元”时代202、国际油价在宽幅震荡中走低213、俄罗斯提高石油出口关税224、2021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贸易增长4.5%225、沙特阿美上调销往亚洲和欧洲的原油价格22【相关专题报告
4、推荐】23新能源篇NewEnergyResources24风能24【风能行业最新动态】241、全球海上风电强劲增长242、电气风电再破国内海上风电叶片纪录243、新疆单机容量最大风机并网投运26【相关专题报告推荐】26太阳能26【太阳能行业最新动态】261、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并网发电262、百万千瓦级!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开工建设273、长庆采气二厂全面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28【相关专题报告推荐】28地热28【地热行业最新动态】281、预热北京2023世界地热大会中国首个地热科普展开幕282、总投资近4000亿元!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面推进地源热泵等绿色能源项目303、油田完井技术首次用于德克
5、萨斯州多级地热开发31【相关专题报告推荐】32氢能32【氢能行业最新动态】321、国内首个海岛“绿氢”示范工程投运探索“零碳”供能322、280万英镑净零试验:英国首次使用氢技术生产出工业用石灰333、壳牌将建欧洲最大可再生氢工厂日产量达6万公斤33【相关专题报告推荐】34其他341、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明显加速342、核电或成能源低碳转型现实选择363、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1亿千瓦38【相关专题报告推荐】38数字智能篇DigitalIntelligence39智能技术39【智能技术最新动态】391、中国石油北斗高精度网搭建完成392、新疆油田形成全方位钻井技术监督体系393、我国首试成功绿
6、色智能泡沫排水采气40【相关专题报告推荐】40数字化转型41【数字化转型最新动态】411、石油化工行业将数字化打造成“新型神经中枢”412、长庆油田“物联网+云计算”为气田开发装上“智慧大脑”423、中国石油集团智能运营中心通过验收正式投运42【相关专题报告推荐】43企业推介Companyintroduction44金正纵横KingzoneGeneral44碳达峰碳中和篇Carbonemissionpeak&Carbonneutrality碳技术【碳技术最新动态】K中海油发布“双碳”行动方案,计划2028年碳达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正式发布“双碳”行动方案。6月29日,中海油
7、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下称“双碳”行动方案)称,力争2028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超过传统油气产量占比。这标志着该公司全面开启绿色低碳转型。按照“双碳”行动方案,中海油将实施“三步走”策略。第一步为清洁替代阶段,时间为2021-2030年,总体特征是碳排放达峰、碳强度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负碳技术获得突破。第二步为低碳跨越阶段,时间为2031-2040年,总体特征是油气产业实现转型、新能源快速发展,碳排放总量有序下降,负碳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第三步为绿色发展阶段,时间为2041-2050年,总体特征是推进碳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并实现净零排放,基本
8、构建多元化低碳能源供给体系、智慧高效能源服务体系以及规模化发展的碳封存和碳循环利用体系。中海油计划推进六大行动,分别为稳油增气保障、能效综合提升、能源清洁替代、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跨越和科技创新引领。此外将布局保障国家油气安全、加快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等23项重点工程。“十四五”期间,中海油碳排放强度力争下降10%-18%,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资本性支出之比达到5$-10%目标到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清洁低碳综合能源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中海油已成立新能源部,统筹管理零碳负碳产业发展和绿电交易;设立有限新能源分公司,负责零碳负碳能源项目的具体开发与实施。目前,中海油的低碳业务包括
9、海上天然气、陆地非常规气、海外1.NG资源和国内新能源。2021年,中海油生产天然气338亿立方米、1.NG进口量3408万吨,天然气供应量686亿立方米,天然气发电量221亿千瓦时。同期,中海油实施了105个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投资总额4.5亿元,实现节能量27.4万吨标准煤,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8万吨。6月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将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分为三个阶段。网址:www.jzoiIgas,com其中,2021-2025年为清洁替代阶段,计划2025年新能源产能比重达到7%:2026-2035年为战略接替阶段,计划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与油
10、气业务三分天下;20362050年为绿色转型期,计划2050年热电氢能源占比50%左右。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尚未发布专门的“双碳”行动方案或计划。2、新疆油田玛湖油区抽油机“瘦身”助减排6月28日,新疆油田百口泉采油厂完成玛湖油区451口抽油井能效普查监测工作,玛湖油区系统效率普测值同比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提效控减机采用电50万度。今年以来,百口泉采油厂锚定“双碳”目标,做好清洁生产、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系统效率3篇文章,加大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攻关和新措施落地。定期“体检”,统计分析支撑决策。为全面摸清玛湖地区机采效率现状,厂生产技术部门联合油田工艺研究所安排部署玛湖地区系统
11、效率普测工作。截至目前,玛湖地区系统效率普测率85%,系统效率平均值23.7%,平衡率的达标率96.5虬通过摸清设备运行能耗现状,根据设备“体检单”,找准设备能耗差距。初步统计,设备选型方面具有较大能效提升空间,目前采用14型立式抽油机预测日耗电量185度,14型游梁式抽油机平均日耗电220度,两者对比,立式机节电15.9%o设备“瘦身”,维护技改力求精细。近3年,玛湖油区抽油井数从140口增加至451口,平均年新增转抽井120口。该厂在运行维护方面下功夫,严控工艺操作参数,实施调参间开优化109井次,结合区块生产特征,优化抽油管柱,调整井下泵挂、泵深等参数,调整冲程冲刺155井次。在技改技措
12、方面,科研部门与属地单位联合攻关小井筒水平井举升工艺配套优化举升材料和管柱参数指导,全力降低能耗。智能融合,数字化提效扩展广度。今年以来,该厂按照“前端数字化,管理信息化,指挥智能化,研究智急化”的总体发展思路,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开发抽油井电参优化程序,解决抽油井功图数据和电参数据无法协同采集问题,实现抽油井平衡率实时计算和预警。3、辽河油田破解二氧化碳埋存量测算难题7月6日,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试验中心应用“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量数字化实验方法”,摸排了辽河油田300余个边底水油藏的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量,明确了辽河油田深部盐水层二氧化碳埋存潜力。据科研人员介绍,测算油藏埋存二氧化碳
13、量可分为三部分:孔隙埋存量、原油吸收量、水中溶解量。其中,水中溶解量测定由于辽河油田没有相应实验装置,无法获得精准数据。为破解这一难题,科研人员建立温度、压力、地层水矿化度三维度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经过两年的大量参数调整,最终研究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量数字化实验方法”,使该模型拟合精度与采用实验装置测得的结果仅相差O.06%,突破了无实验设备情况下的室内技术瓶颈。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利用该模型建立了不同温度、压力及矿化度下地层水中溶解量图版。该图版可应用到辽河油田CCUS-EOR规划区中的任何区块,能够精准预测二氧化碳在地层水中的埋存量,同时节约实验成本。4、研究公司IDTeehEX
14、称新技术可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塑料英国知名研究公司IDTechEx最近披露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由于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利用碳捕获技术,通过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低碳、可降解的聚合物,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和塑料垃圾。IDTeChEX的这份题为2022-2042: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市场预测和参与者的报告探讨了与二氧化碳聚合物技术相关的机遇和挑战。2019年,全球塑料产量达到4.6亿吨,尽管近几年来使用了更多基于回收的技术,但经合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塑料消费仍将会增加I。为了促进循环碳经济,捕获的碳可以利用电化学、生物转化和热催化来制造各种聚合物。热催化被认为是最成熟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它可以直
15、接产生生物可降解的线性链聚碳酸酯(1.PCs),或者通过使用甲醇和乙醇等化学物质进行聚合反应来间接利用。诸如聚氨酯(PUR)那样的1.PCS通常用于电子、地膜、泡沫和生物医药/保健等行业。聚氨酯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多元醵,它可以组成高达50%(在重量上)的二氧化碳。为了制造这些多元醇,二氧化碳先与环醛(一种环状分子,称为环氧化合物,含氧)结合,然后再与异氟酸酯组成合成PURo虽然不是完全无碳的,但在通过热化学法制造塑料时,以化石为基础的过程是由废弃的二氧化碳来支持的,以节省原材料成本。电化学和微生物合成等不太成熟的技术还在开发中。微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被认为比电化学过程更成熟,已经达到早期的商业化阶
16、段,美国加州的Newlight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利用特定微生物将捕获的二氧化碳、空气和甲烷转化为可降解聚合物的方法。根据这份报告,目前其他成功的商业操作包括日本旭化成公司从二氧化碳中生产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努力。总部位于美国的朗泽技术公司还与联合利华(UniIeVer)、欧莱雅(1.Orea1)、安恩(On)和达能(Danone)等主要品牌合作,从工业过程中捕获的碳排放中生产聚合物前驱体。尽管这是一项明显的“双赢”技术,但人们仍然担心它是否真的会导致大量碳排放,以及潜在的经济障碍,可能会减缓商业化。IDTeChEX表示:”由于世界对塑料的渴求似乎没有减弱,循环碳经济通过培育一个将废弃的二氧化碳视为
17、可行原料的石化行业可能有助于维持人们的生活方式。”5、贝克休斯将在埃及部署F1.AREjQ技术以减少燃烧作业排放近日,贝克休斯和埃及通用石油公司(EGPC)的子公司PegSafe宣布了一项合同,这将标志着贝克休斯的flare.lQ技术首次部署在埃及的炼油厂作业中,以帮助减少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作业的排放。这一更广泛的燃烧回收合作伙伴关系的初始阶段将在亚历山大的APC炼油厂实施。埃及石油和矿产资源部旨在减少排放,提高油气作业效率,这是其减少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宏伟目标的一部分。甲烷是最有害的排放形式之一,在20年的时间里,其危害是二氧化碳的86倍。在整个油气行业,燃烧气体的不完全燃烧是甲烷排放的主要
18、来源之一。通过使用贝克休斯旗下公司Panametrics的flare.lQ技术,EGPC将进一步使其排放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并获取有关其燃烧系统的关键信息,通过确保更高效率的燃烧率来显著减少排放。该合同的签订正值埃及准备在11月主办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为全球甲烷承诺作出贡献的重要时刻。该合同遵循两家公司于2022年2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贝克休斯与EGPC之间的合作旨在建立和推动燃烧回收计划,以支持埃及上游和下游油气业务的排放回收和减少。作为贝克休斯气候技术解决方案产品组合一部分的flare.lQ技术快速、准确、可靠、易于部署且具有成本效益。其在优化燃烧作业、实现蒸汽节约和显著减少甲烷排放
19、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相关专题报告推荐】油气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路径研究专题报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内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最新技术调研“双碳”背景下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节能减排技术专题研究报告碳市场【碳市场最新动态】1、全国碳市场上线周年再出发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将满一周年。截至7月11日,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减排效果初显,累计成交额超84.90亿元。未来随着机制的完善和覆盖范围的扩大,我国碳市场发展潜力值得期待。站在一周年的新时点上,“稳”字之后,“活”字将成为下一步最重要的课题。组建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统筹管理3亿吨碳配额资产;
20、利用碳市场抵消机制、实施多元化交易方式,为火电企业降低履约成本,为新能源企业增加减排收益一系列举措之下,在全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周期,国家电投78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完成履约任务,并且采购成本低于市场价格。发电行业有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经历了同样的“考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配额市场,我国碳市场在周年之际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从交易数据看,截至7月11日收盘,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0亿元。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从成交价格看,碳价从48元/吨起步,一度至61.07元/吨,7月11
2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收盘价报58元/吨,较起始价格上涨10元/吨。从履约量看,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履约完成率99.5%,顺利收官。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机制已发挥作用,部分控排企业利用CCER进行配额抵消。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认为,碳市场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处于发展初期,碳价水平、市场交易活跃度难以与国外成熟碳市场相比。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明确基本规则,确立基础框架,保证市场顺利启动后平稳运行,这一点目前来看是符合预期的。更重要的是,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正在为中国低碳转型注入新的动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潘荔介绍说,目前
22、发电行业配额分配采取基准线法。通过基准线的设置,推动火电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推进存量煤电节能改造、供热改造,降低碳排放强度,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同时,电力企业加强碳减排管理工作,并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企业基本上全部开展了碳实测。根据行业报告发布数据,2021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28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21.0%;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558克/千瓦时,比2005年降低35.0%。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21年,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5.1亿吨。一些企业还通过碳交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例如,京能集团去年通过出售
23、碳排放权获得了超过4亿元收入,大唐发电、华能电力也分别因碳排放权交易获得数亿元的收入。此外,中国海油与壳牌以及埃克森美孚在广东启动了一项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项目;中信集团对旗下五大业务板块36家子公司进行了碳排放核查,编制了“双碳”损益表,坚定推动绿色低碳业务成为公司的新增长点;不少工业生产企业将是否重视可持续发展作为选择上游供应商时的重要参考标准碳市场带来的低碳理念正迅速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不少企业积极布局绿色转型赛道。当前,全国碳市场即将进入第二个履约期。站在一周年的新时点上,“稳”字之后,“活”字将成为下一步最重要的课题。现阶段我国碳市场存在明显的履约驱动现象。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正纵横能源半月刊NO-262七月上 监测日期2022.6.29-7.14 金正 纵横 能源 半月刊 NO 262 七月 监测 日期 2022.6 29 7.1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