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向西方国家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docx
《学习时报: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向西方国家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报: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向西方国家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向西方国家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澳大利亚时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中,特别提到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ColiMackerras)o马克林,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传统戏剧、中国在西方的形象以及中澳关系,代表作有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西方的中国形象中国现代戏剧:从1840年到今天等。多年来,马克林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澳友谊,并积极向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客观公正地介绍中国,于2014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O母亲鼓励他打开研究中国的大门1939年,马克林出生于
2、悉尼,他的父母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母亲喜欢历史、文学、音乐,让他从小受到这些方面的熏陶,并成为他终身的研究兴趣。他的音乐素养很高,尤其酷爱欧洲古典音乐。马克林读大学时,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罗伯特孟席斯访问日本后,于1958年设立亚洲研究政府奖学金。母亲鼓励他去申请,认为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未来非常重要。马克林听从母亲的建议,并如愿获得奖学金,前往墨尔本大学堪培拉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前身)学习中文。1961年,马克林赴剑桥大学攻读文学硕士,研究中国唐朝的“安史之乱”。正是这段研究经历,引发了他一生对中国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及藏族的研究兴趣。硕士毕业后,马克林与妻子艾丽斯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
3、大学)教授英语,他们被称为“外国专家”o这份工作真正打开了他近距离观察、认识、研究中国的大门,开启了他与这个东方古国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情缘。在北京的两年时间,马克林爱上了中国,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的儿子斯蒂芬在北京出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个澳大利亚公民。马克林钟情于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喜欢骑自行车走街串巷。从小喜欢西方歌剧的马克林,还开始欣赏中国戏曲这一不同的戏剧形式。他常到王府井买经典的戏曲唱片,包括梅兰芳和谭鑫培的唱片,还到人民剧场看过梅兰芳的徒弟杜近芳现场的白蛇传。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戏曲,他后来创作了中国戏剧简史中国现代戏剧:从1840年到今天等。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
4、况和巨大发展成就1966年9月,马克林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课题聚焦于1760至1860年中国地方戏与京剧的发展,因此再一次延续与中国的情缘。马克林研究的重点是京剧历史的社会性而非纯粹的历史性研究,让他有机会去了解、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许多领域,进一步增强了他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博士毕业后,马克林留校工作,从事中国历史、文化和戏剧等汉学研究工作。此后,马克林逐渐成长为启发澳大利亚学界转向亚洲研究的先驱学人,培养了许多当今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的学者。从1964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马克林在过去的60年里总共访华60多次。除了在北京的一些大学任教,他的足迹还遍
5、布中国大江南北,包括港澳台地区特别是云南、贵州、四川、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省区,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发展,看到了和西方媒体描绘的完全不同的真实景象,也写了许多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书籍,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与全球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自1912年以来的身份和整体。作为一名有西方视角的学者,马克林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十分具有借鉴意义。他说,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一定有明确的关于少数民族的方针和政策。研究汉学、了解中国,不仅要研究古代中国,也要研究现代中国。多年来,马克林深入中国认真观察、潜心研究,发表了100多篇有关中国的论文,出版了10余本相关专著。他的代表作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时报 澳大利亚 汉学家 马克 西方国家 客观 公正 介绍 中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