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金融监管: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NIFD.docx
《2023年度中国金融监管: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NIF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度中国金融监管: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NIFD.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DNIFD季报主编:李扬郑联盛殷剑峰李俊成、张淑芬欣山峰张扬王蒋姜2024年2月NIFD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NIFD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NIFD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NlFD年度报告于下一年度2月份发布。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
2、风险摘要本报告负贵人:郑联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脸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任本报告执笔人:李俊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淑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NIFD季报】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宏观杠杆率中国宏观金融中国金融监管中国财政运行地方区域财政房地产金融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稳中求进、向好发展。2023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施推进后,我国召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2023年外部金融风险十分凸显,美欧货
3、币政策转向触发美欧银行业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显著的风险事件。面对国内金融急迫复杂的风险状况,金融管理部门积极主动、有效应对,有效保障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同时在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优化风险应对和金融监管,并着重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国内外金融监管部门着力探索适应性监管框架,以确保金融稳定。2024年,金融监管系统将立足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优化现代金融监管,更好地统筹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确保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胜利召开1二、美欧银行业爆发重大风险事件4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
4、强化7四、地方债务风险处置取得进展10五、人工智能风险应对亟需优化13六、2024年中国金融监管展望182023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重要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领导全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稳中求进,积极应对、有效处置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妥善应对美欧货币政策变化和美欧
5、银行业重大风险事件等外部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开启,“一委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形成,金融监管当局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肩负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不断深化金融监管改革,优化金融监管制度,提升金融风险应对处置能力和金融部门现代化治理能力,逐步强化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持经济金融体系整体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胜利召开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加强金融监
6、管”列为重点工作之首,要求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己经取得一定成绩,在过去的“一委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架构下,稳妥有序推进风险处置、清理整顿金融秩序、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风险、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目前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得到更大力度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由于内外风险因素叠加,特别是金融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我国金融系统风险频发、多发的态势将延续一段时间,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风险与汇率风险仍然较为严峻。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机构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未能
7、形成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部分薄弱领域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供给。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服务、业务经营模式等创新力度不够,差异化经营有待进一步加强。小型金融机构无法承担融资功能,货币空转现象普遍。实体经济薄弱领域融资缺乏针对性配套制度。民间资本缺乏管理与引导。三是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一方面,鱼龙混杂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暴露出各种问题,传统金融行业中银行、证券、保险的一些金融产品创新过度脱离实体,邮币卡骗局、场外市场打着现货旗号做期货的现象也频繁出现。另一方面,金融腐败现象形式多样,包括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以权谋私等违法活动,不仅破坏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原则,破坏市场经济的有
8、序竞争,也扰乱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四是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一方面,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需根据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进一步优化,主要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协同不够,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指导地方金融监管不够到位。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人员的治理能力需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与水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有差距,部分金融机构或领域受到的监督管理不够有力,一些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存在廉洁风险,系统中利用监管权谋私问题多发,政商“旋转门”问题比较突出,“四风”问题禁而未绝。考虑到“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架构难以适应现阶段的金
9、融发展形势,进行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十分必要。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3月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在中国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就此,本次改革正式拉开序幕。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挂牌,如图1所示,本次改革后,我国金融监管将由“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模式转变为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为主体的“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新格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直属机构)证监会(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证监会(国务院直属机构)
10、图1“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新格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化金融监管,明确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方案浮出水面,继续深化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三定”方案明确监管职能转变的方向:一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坚持既管合法又管非法,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强化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
11、是加强金融监管内部治理,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衡,规范政策制定、市场准入、稽查执法、行政处罚、风险处置等工作流程,强化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精湛、清正廉洁的监管铁军。本次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工作意义深远,从此前“所有的金融业务”纳入监管,到如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监管,一词之差却体现了监管逻辑和本质的变化:此次监管体系的调整,突出了功能监管以及完善金融监管统筹协调之需求,是持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体现,实现了金融监管全覆盖。具体来看,本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产生以下积极效益:一是有利于统筹监管日益交叉混业的金融业,进一步增强金融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序性。有效调
12、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规范金融市场运行秩序,更好地支持金融创新,控制金融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将非正规金融活动也纳入到监管范围之内,实现了“兜底监管”。二是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统一债券发行规范,提升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等,将有助于加快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效提高直接融资占比。三是有利于统筹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行使。改革后,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更加突出,与其他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更加清晰,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更加高效,现代中央银行建设步伐将会加快,其宏观性、系统性、基础性和社会性职能将得到强化。四是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集中监管、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财富管理行
13、业规范运行,促进财富管理市场蓬勃发展。五是提高金融管理的效能,从宏观管理、监管体系、构建网络、隐患排查、体制保障等方面筑起制度“防火墙”,将金融监管的关口前移、下移,降低风险。六是有利于统筹监管工作人员与队伍,杜绝金融系统内部祸起萧墙,将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消除灰色收入带来的隐患。二、美欧银行业爆发重大风险事件2023年3月8日,硅谷银行爆发流动性危机,并迅速引发客户恐慌性挤兑,两天后,该银行被关闭接管;3月12日,签名银行(SignatureBank)因“系统性风险”倒闭;再加上此前宣布停业的银门银行(SiIVergateBank),短短一周时间,美国三家银行倒闭。尽管美国金融监
14、管机构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但美国银行风险事件仍向欧洲外溢。3月中旬起,欧洲银行业开始爆发风险事件,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先后遭遇不同程度的风险冲击。3月14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的瑞士信贷发布报告称该行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引发欧洲银行股价普遍下跌。在瑞士监管机构合力推动下,瑞银集团收购具有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十天后,德意志银行股价在盘中下跌近15%,其ATl债券也遭受抛压,进一步引发风险溢出冲击。一时间,美欧银行业风声鹤唳。随着美欧监管者强势出手,硅谷银行、瑞信等危机解除,市场恐慌情绪暂时缓解。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状况急剧恶化
15、并宣布关闭。4月3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控制了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宣布出售大量资产和存款。伴随着媒体报道的银行流动性风险事件引发担忧,多家美国银行股价出现大幅下滑,带动美国标普银行业ETF指数和区域性银行ETF指数大幅下跌。而欧洲银行业从瑞信被瑞银收购后,危机似乎暂时消退,欧洲Stoxx600银行指数在经历了一番波动之后缓和下来。美国标普嫩行业ETl:指敦工目标普区域性银行ITr指效欧洲SgXXa咐狼行指敦(右轴)901902018/12/292019/12/292020/12/292021/12/292022/12/29图2美欧银行指数数据来源:B100mberg,混沌天成研究院。2023
16、年35月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具有市场预期逆转快、风险暴露速度快、市场冲击较显著等特征,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较为凸显的风险事件。审视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事件,具有多重根源。一是利率风险是本轮金融风险被触发的主要原因。受多重因素影响,2021年下半年美欧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先后开启加息进程,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加息11次,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调至5.25%至5.50%o欧洲央行自2022年7月结束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以来,连续加息10次,累计加息450个基点。2022年起,美欧货币政策转向,大幅、快速加息后,各类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给持有上述资产
17、的商业银行造成巨大亏损。二是资产负债错配引致流动性风险。由于问题金融机构资产端和负债端的风险交织传染,机构流动性陷入枯竭并形成负反馈,最后导致问题机构破产。三是金融监管有所放松为此次风险事件埋下隐患。美国2018年之后大幅度降低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标准,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明显放松,新冠疫情爆发后,美欧进一步放松监管要求,特别是欧洲整体推迟对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的新资本要求。四是金融机构经营不够审慎。硅谷银行的服务对象资金稳定性弱,且资产配置存在明显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错配,缺乏动态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瑞士信贷内部风险管控不足由来己久,近年来风险事件频出。五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有效性和完善
18、度待提升。本轮美欧银行业风险事件虽未对我国造成重大直接影响,但对中国优化金融稳定和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借鉴。第一,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根据经济周期、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变化的内在需求,有序调整货币政策,避免出现美欧大水漫灌又大幅转向的政策操作。第二,防范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溢出冲击。统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防范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中国要以美欧教训为警戒,充分认识货币政策具有潜在的金融风险外溢性,着力处理好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内在关系。在调整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评估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适宜度,避免出现政策副作用甚至负作用。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美欧银行业风险暴露凸显
19、美欧金融监管存在制度性或体制弊端,我国应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有效统筹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优化金融监管框架,完善金融监管职责分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模式,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和有效性。第四,提升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水平。我们应汲取美欧银行业风险事件教训,着力提升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持续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关注银行业潜在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提升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水平。第五,健全风险应对和问题机构处置长效机制。一是针对问题银行处置,要有果断的政策反应、充分的管理权限、匹配的政策工具、足够的资金支持和通畅的市场沟通,必要时迅
20、速引入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二是强化金融稳定制度建设,以金融稳定法立法为基础,着力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注重保护存款人和中小证券投资者权益,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应对和处置。三是优化金融风险应对和机构救助功能。强化金融消费者或金融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特别是要强化存款保险制度以及特别情况下政府资源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强化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3年9月发布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认定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
21、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5家。本轮名单新增南京银行,这是自2021年公布首批名单后第一次增加上榜银行。根据最新名单,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10家,分别是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见表1)。表12023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机行名单(20家)组别得分区间名单第五组1400以上无第四组(4家)750-1399中国工商银行
22、、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三组(3家)450-749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二组(3家)300-449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一组(10家)100-299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广发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从名单变化来看(见表2),南京银行首次入榜并进入第一组,无银行退出榜单,部分银行排名略有升降,但无银行跨越分组。其中,第四组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同时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lBS)名单中。表2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2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度 中国金融 监管 完善 现代 金融监管 有效 防范 金融风险 NIFD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