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规划(2023—2027年).docx
《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规划(2023—2027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规划(2023—2027年).docx(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规划(20232027年)2023年12月一、现状与形势5(一)发展基础5(二)面临形势8二、总体思路10(一)指导思想10(二)战略定位11(三)发展目标12(四)空间布局15(五)重点园区22三、全力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24(一)优化提升装备产业能级241 .做强装备整机产业242 .做大关键零部件产业273 .做优装备材料产业294 .做精装备软件产业30(二)聚力提升产业备份能力311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链集群312 .推动装备制造与服务融合323 .提升装备产品智能化水平32(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331 .培育链主龙头企业332 .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333
2、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34(四)加速产业载体提质增效351 .推动园区特色化发展352 .推进园区数字化升级353 .推进园区绿色化转型36四、纵深推进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跨越发展36(一)持续深化创新平台建设361 .建设天府旌湖实验室362 .争创国省级重点实验室373 .打造产业创新平台39(二)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应用411 .建设中试研发平台412 .引育转化服务机构423 .完善转移转化机制42(三)加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421 .加强产研结对合作422 .深化校地协同创新433 .深化军民融合发展44(四)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441 .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442 .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基地45
3、3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464 .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46五、持续完善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综合支撑47(一)建设产城深度融合的科技城471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472 .提升智慧治理水平483 .打造宜居生活样板494 .筑牢绿色生态本底49(二)建设区域协同创新的科技城491 .深入实施“同城融圈”战略492 .融入成渝协同创新体系503 .联动重点城市群产业协作514 .强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51(三)建设要素高效配置的科技城511 .强化多元资金引导512 .提升产业承载能力523 .加强新型能源保障52六、保障措施53(一)加强组织领导53(二)夯实政策保障53(三)开展监测评估54(四
4、)优化营商环境54(五)强化环境保护54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规划(20232027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支持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的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加快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结合德阳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基础1.产业位势逐步提升集聚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风电、国
5、机重装等一批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具备“水火核风光气”六电并举的全产业链研发制造能力,核电、水电、火电设备研发制造能力全国领先,制造业占GDP比重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全省装备制造业营收规模的25%o拥有工业大类34个,占全国已有工业大类的83虬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16%的风电装备均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累计产量突破6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重型燃气轮机、大型水电装备等15项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2 .创新实力持续攀升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6、集聚装备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50余个,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自主研制的8万吨模锻压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白鹤滩百万机组精品转轮、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创造多个“世界之最”“中国之首二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3个。是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创新驱动示范市、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城市,入选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3 .产业协作纵深拓展初步形成以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国机重装、东方宏华等主机集成企业为主体,民营中小装备制造企业为配套的上下游互融共生的园区协作模式,本地配套率超过40%。积极落实
7、“一带一路”倡议,建成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平台载体,推动成套发电装备、油气钻采装备等重大装备走出去,现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巴西杰瑞水电、印度尼西亚波索水电、埃塞俄比亚吉布水电、阿伊萨风电等一批国际清洁能源装备项目,累计对外投资项目达到53个、贸易金额超过400亿元,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装备主要供应商。4 .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形成以能源装备、冶金装备为主,以通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为辅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具备从材料端到产品端、服务端全覆盖的全产业链体系,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入选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创新载体建设成果显著,拥有国家级高新
8、区1家、省级高新区3家,高新区数量居全省第一。德阳高新区油气装备特色产业园等9个特色园区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园区培育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二。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额占全省90%o入选国内首个“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当前,德阳开启了新型工业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新征程,城市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关键时期,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配套协作不足、发展内生动能不强等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仍待优化调整。德阳传统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仅22.6%,与深圳(67%)
9、、苏州(54%)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业配套协作不足。国有大型企业主动与地方中小微企业产业链协同、分工协作有待加强,区域内配套零部件采购比例偏低,如电机配套的硅钢片、钢材、电动机线圈等90%的基础材料来源于外购。三是发展内生动能不强。2022年,德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75家,仅为成都的4%、绵阳的53%;国家级创新平台21家,与成都(130家)、绵阳(25家)存在较大差距;高精尖、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不足10%,部分关键环节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大功率齿轮箱、轴承、变桨偏航等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二)面临形势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是德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顺势而为当前,新
10、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全球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加速转型和融合发展,以跨界渗透和相互交叉为特征的“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以整合延伸和链式效应为特征的“垂直化”发展加快演进,以共生共享共赢为特征的“生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带来重大机遇。德阳聚焦高端装备重点领域,全力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抢滩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作为、顺势而为,要紧抓时代发展大势、积极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2 .面向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是德阳推动制造
11、业优化升级的主动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和竞争加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但一些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依旧突出,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环境仍待优化,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向德阳授予“中国装备科技城”称号,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二赋予德阳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的重要使命,在建设成德万亿级能源装备集群中担当重任,加快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3 .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是德阳塑造产业内生动能的最
12、大增量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着眼国家战略全局和四川省情实际,作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等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科技创新对支撑引领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德阳要深刻领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一体推进的深层次内涵,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统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统筹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不断提高关键技术和设备的自主化率和市场占有率。4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体部署,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是德阳构建区域协同体系的题
13、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这一目标定位,蕴含着德阳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改革开放新动力、培育创新驱动新优势、拓展参与国际合作新空间等多重机遇。德阳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叠合点,南接省会成都、北邻绵阳,是成渝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被授牌“成都中欧班列德阳基地”“蓉欧+东盟国际班列德阳基地”双基地,交通条件便利、区域优势明显。德阳应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抢抓“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用好中国(四川)自贸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等政策优势,建立跨区域配套协作利益共享机制,构建立足成渝、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
14、区域合作格局,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突出引领性研究和补短板研究,瞄准产业未来和未来产业,强化装备智造厚植先发优势,强化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强化企业创新筑强发展根基,强化要素聚集涵养优越生态,建成科技特征明显、高端产业集聚、应用示范领先、科创生态活跃的中国装备科
15、技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二)战略定位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大力发展高端能源装备、先进冶金装备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机装备、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工程机械等新兴领域,集聚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头部企业,推动重型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产量保持全球第一,在能源装备产业领域成为引领全国发展方向的主要力量,部分高端装备生产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重大装备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全国领先的装备技术策源中心。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坚持需求导向和原始创新,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优化提升现代产业技术水平,在核电装备、大型电站铸锻件、水
16、电机组等“大国重器”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天府旌湖实验室等一批高端装备领域创新平台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开展引领性研究、补短板研究,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育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制造功能齐全、辐射支撑性强的高端装备和先进工艺技术策源中心。建设引领川渝的装备产业备份中心。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联动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推动技术共研、平台共建、成果共转、人才共育、产业共兴,汇集高端创新要素,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四川制造强省建设的核心引擎,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三)发展目标到2027年,中国装备科技城基本建成,成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强
17、市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规模以上机械装备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省前列,大型企业技术研发水平和集成创新能力位居全球前列,能源装备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综合制造效率在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位居前10,供应链运营效率达到全国领先,力争实现科技创新“双50”目标,即中国装备科技城进入科技城百强榜全国前50、城市科技创新排名全国前50o装备产业位势稳步提升。建成以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为核心特征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持续保持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领先地位,水电、风电、核电、气电装备产业全球第一,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世界级万亿高端能源装
18、备集群初步形成,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规模突破100OO亿元,“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突破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4家。现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高端能源装备、油气钻采装备、通用航空装备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重点行业本地配套化率达80%以上,形成高端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配套和创新研发协同发展,各产业链之间配套完善,具有区域引领示范效应和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体系。在能源装备、轨道交通、通用航空及航空零部件等装备细分领域各形成10-20个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和案例,成为全国推广应用样板。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进一
19、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00项以上,超100项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在一批对产业与应用具有重大带动和战略引领作用的标志性高端装备上取得突破。天府旌湖实验室建成投运,建成国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00个以上,推动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在关键领域、重大工程中实现应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智造融合发展纵深推进。机械装备产业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和应用水平获得新突破,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赋能取得显著成效,改造和建成智
20、能工厂(含数字化车间)超过100个,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60%O培育省市特色产业园区30个,融合装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城市空间全面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和深度全国领先,在基础装备、先进工艺和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面成为成渝地区供给枢纽和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典范。产城一体格局加速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交通体系更加便捷高效、绿色生态本底持续厚植、国际化品质社区建成投用,都市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高水平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全面构建“科技创新+蓝绿生境+活力精彩”的复合城市形态。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全面打造,主动融入成渝协
21、同创新体系,联动重点城市群产业协作,建成功能融合、空间复合、乐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科技城。到2035年,中国装备科技城全面建成,成为全球高端装备制造名城和创新驱动发展先进市。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集群国际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跃升成为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装备科技城,全面建成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能源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德阳智造”品牌全球*n*IMft水产业开*t“MtMMR6nMUM:MMM.M-it水产岫HatEvQ广IRa中X.AUlHWR:开发S68e影响力全面打响,联动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四)空间
22、布局立足德阳市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和生态本底,聚焦提升装备制造创新驱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以德阳大学科技园为核心载体,德阳经开区为主体,以重点园区为支撑,带动周边具有产业基础和创新潜力的功能组团,形成“一核引领、六区协同、六园支撑”的空间布局,打造功能融合、产业联动、空间联结的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中心。-W149km,MflM:M.-tnNIMBIR:Ukm,MflMATWMIDkYItNTikCUKfW.BmtM:AMU?mi*1HI.tm11atEMMMRTO6kn(J*BJSIBMM-:Hew*m1.一核引领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70.6平方公里,绵远河以东区域:北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装备 科技城 建设 规划 2023 202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