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操作风险案例精解2022年4月-图文.docx
《银行业务操作风险案例精解2022年4月-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务操作风险案例精解2022年4月-图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银行业务操作风险案例精解2022年4月-图文2022年04月本期目录第一篇:核心案例详解3一、中信银行副行长“公权私用”,客户4000万资金难追回3第二篇:业务风险案例7二、钢贸诉讼升级,探究行业背后银行困局7三、银行揽储出新招,内保外贷变身理财计划11第三篇:内控合规案例14四、银行员工卷入4亿非法集资案14五、柜员失误400存款变4000,银行为追款冻结账户17六、涉嫌虚假出资银行被判败诉20第四篇:企业授信风险案例24七、广西2亿元虚假报表骗贷案,银行1.5亿难追还24八、温州担保大王高利贷王朝覆灭2629第五篇:贷后案例九、1.9亿还贷被拒收,民生与房企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29十、信用社
2、假造死亡名单核销贷款背后的内控问题33+一、虚假剥离影响恶劣,银行须全面加强合规风险防控36十二、40亿韩ST某大连造船贷款逾期“被续贷”的启示40十三、债权银行定期解冻质押股权实现双赢43第六篇:其他领域案例.47十四、塞浦路斯的银行危机及启示47十五、债市风暴波及银行:国开行工行被约谈,浦发暂代持51第七篇:本月金融风险事件快报54一、银行代销高风险理财产品需设犹豫期54二银行职员买卖客户信息入刑54三、国有银行搭售商品被处罚54四、银监会要求特别注意防控三类风险55五、银监会:商业银行今年不得新增平台贷款规模55六、央行主导研究债市内控,代持交易或出新规56第一篇:核心案例详解一、中信银
3、行副行长“公权私用”,客户4000万资金难追回自2022年起,中信郑州分行黄河路支行副行长郭文雅等人以超过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中信银行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数千万元,再将吸纳到的资金通过“高利贷”谋取暴利,最终资金链断裂,被监管部门调查。据统计,共有约110多名银行客户的4000万元资金无法追回。【案情梗概】副行长高息揽储,4000万客户资金无法追回2022年起,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黄河路支行前副行长郭文雅等人以超过银行同期利率数十倍的高额回报,向多位中信银行客户销售“理财产品”数千万元,再将吸纳到的资金通过“发放高利贷”牟利,最终资金链断裂,被监管部门调查。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共有
4、110多名银行客户的4000万元资金无法追回。然而涉事副行长郭文雅早已经辞职,同时中信银行否认该产品为中信银行正规发售的理财产品,客户是与借款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与中信银行没有关系。然而,郭文雅的这份“高息揽储、违规放贷、赚取息差”的“生意”从始至终都是在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营业大厅和办公室里完成。并且,郭文雅对所有受害客户一直公开称该“理财产品”是中信银行的“联合理财项目”。除郭文雅外,还有多名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员工“参与项目”。而这一系列违规操作持续时间长达数月!该行内部居然“无人察觉”,银行应有的内控可称“失控”。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涉事“理财产品”的主要发售期是在2022年6月
5、至11月间,初步统计受害的银行客户有110多人,涉案金额数千万元;2022年初,郑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按“个人诈骗”对此事立案,并对主要涉案人员郭文雅进行了批捕。截止案发时,仍有4000万元左右的客户资金无法追回截至目前,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坚持不承认在此事件中负有过失。【案件分析】中信黄河路支行案件的关键环节(一)副行长“公权私用”,发放高利贷在该案当中,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主管贷款的副行长郭文雅,利用自己副行长的身份,以及主管贷款工作的职务便利,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那里获得了它们的营业执照等各种盖有公章的证明文件,再以这些公司的名义炮制“理财合同”,骗取客户资金“放高利贷”。(一)资金划拨未采
6、取正规渠道在客户购买该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客户是在郭文雅的办公室签订的“理财合同”,并通过POS机支付了IlO万元款项。在这个过程当中,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理财合同的签订应该是在支行网点的营业大厅、客户服务厅、VlP厅,而不应该在副行长的办公室。另外,客户不是开立专属银行账户购买理财产品,而是通过POS机划付了相应款项。可见,该理财产品的合法性存在很大漏洞,其不属于正规理财产品行列。(三)理财产品合同未加盖中信银行公章在郭文雅与客户签订的理财产品购买合同中,所盖的公章没有中信银行,整个合同中没有出现中信银行的字样。然而,郭文雅及多位出现在中信黄河路支行的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保证“银行的项目绝对没问
7、题”,另外还提供了本地担保公司的担保书。(四)管理混乱,非银行工作人员售卖理财产品(五)发放高利贷,提取高额好处费郭文雅、贾芳芳等人依靠非法集资募集到的资金,从事高利贷活动谋取暴利。每笔借款,郭文雅都会从中提取2096的合作费。郭文雅利用职务之便,指使该行部分员工以银行理财、承兑汇票、定单等名义高息揽储,再以月息3分乃至更高的利率,将客户资金通过担保公司投向急需贷款的企业,息差收益除部分支付客户外,大部分被郭文雅等人瓜分。例如漂河广东瑞诚制衣厂向其借款501万元,实际仅支付411万元,差额90万元被郭文雅及其他涉案人员以“提前计息”为名扣留。【关键风险点】中信银行内部控制漏洞分析(一)银行分支
8、行领导干部涉案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黄河路支行副行长郭文雅身为一行之长,又是分管的信贷工作。不但没有带头遵守执行国家的金融法规,没有彻落实中信银行的内部监控制度,反而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在光天化日之下,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非法募集公众资金,然后放高利贷,谋取暴利。对于银行来说,这样的事情出现,可以说是最大的“家丑”。在这样的过程中,中信银行对于分支行管理层的监管、制衡机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对于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管,既是政府部门,也是企业部门权力制衡,防范贪腐的首要问题,因为领导干部往往掌握一定权力,可以调动资源,其贪腐的破坏性往往更大。(二)案中涉嫌多项违规不只是领导干部监守自盗,中信郑州黄河路支行营业
9、大厅,混迹着非银行员工,却穿着银行的工服,以银行的名义售卖理财产品,非法集资。另外,集资渠道完全通过PoS机划款,不走正规银行账户渠道。对于此类的鱼目混珠、违规操作、私相授受,中信黄河路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竟然是瘫痪的状态。领导的不作为已经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至少内控制度应起到监管工作进程的相应作用,但很遗憾的是中信黄河路支行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没有将相应的风险隐患扑灭于萌芽,从而导致了非法集资,4000万资金无法追回的大案件。【风险管控】加强高管监管,建立高管问责制(一)商业银行牢固树立变革当中求生存的经营意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对公业务边际增长率下降、零售业务成竞争新战场、中间业
10、务占比扩大等,这些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新现象、新变化,形成对银行经营的巨大压力。商业银行要生存,必须得谋求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业务模式等的全面改革和创新。防患于未然,这是对于经营风险的最好防范。(二)商业银行应加强高管监管,建立高管问责制目前在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与体制中,最大的弊病就在于责任不清、权力不明、追究不严,这就使得管理者或企业中的个人希望让其行为的成本让他人及社会来承担,其收益让个人来分享。尽管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来有一些改善,但是与现代文明社会与社会经济中的问责制相去很远。对银行高管问责制的落实,除了从轮岗轮调、重要岗位人员行为失范监察制度、举报人员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银行的人员管理及从
11、对账制度、未达账项管理、印押证管理、账外经营监控、改进科技信息系统等方面对银行的账户管理提出要求外,最为重要的是把这些制度性安排与技术性安排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使得出现什么问题,就应承担什么责任,而且,不仅在于谁出现问题谁承担责任,还在于追究高管问责者的责任,绝不可有半点姑息。(三)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阻断舞弊发生第二篇:业务风险案例二、钢贸诉讼升级,探究行业背后银行困局近日多家钢贸商因为涉嫌贷款违约被银行告上法庭,目前.,钢贸行业已经被银行界定性为高风险行业。在近期披露的银行年报中,一些银行明确提出监控钢贸行业的贷款风险。不过目前来看,个别的钢贸企业信贷违约不会对银行经营状况产生明显影响,
12、倒是对钢铁行业影响较大,目前行业不景气,如果贷款再被限制,钢贸业将愈发艰难。【案件描述】钢贸成为银行重点监查行业2022年3月18日至4月17日,一个月间,上海共有209起银行起诉钢贸商的案件开庭,涉及23家银行,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上海农商行、民生银行的开庭数均超过20起。早在2022年8月,建行、光大、民生等银行就已将上海多家钢贸企业告上法庭。据悉,截止2022年9月5日,上海地区钢贸贷款余额共计1975亿元,占全市中资银行贷款余额的4临钢贸贷款中有275亿已转为不良贷款。从目前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分析称这可能与来自浙江温州的不良贷款有关,甚至有银行直接在
13、年报中提示对钢贸商贷的风险。浦发银行的风险预警中,明确表示对船舶制造业、钢贸行业、房地产行业等风险高发行.业开展风险排查。交通银行也在年报中明确表示,公司密切跟踪排查融资平台、民间借贷、钢贸、理财等重点领域风险,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全面风险管理趋向深入,强化钢贸、理财、民间借贷等重点风险领域专项管控。平安也表示:“主要原因为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外部环境影响,长三角等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本行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但因新增不良贷款大部分有抵质押品且主要集中在杭、宁、温等江浙地区。”【案件背景】钢贸业去年利润率仅004%目前的钢贸商经营环境让人担忧。2022年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为2
14、.42%,到了2022年销售利润率仅有O.04%o目前整体的市场环境已经明显好于2022年。钢贸商面临的风险在于经济复苏能否持续。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加使得钢材需求改善,尽管利润微薄,但如果市场有需求,钢贸企业仍有生存空间。但春节后需求有所减弱,钢价也有所回调。同时,“国五条细则”使得地产商对未来行业发展趋谨慎,如果宏观经济持续疲弱,钢材需求不振,一些中小钢贸商将面临很大经营压力。从近期钢铁上市企业公布的年报来看,整个行业亏损情况仍在加剧,到目前为止,韶钢松山已经被ST,鞍钢股份已经有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成为下一个ST钢铁股。图表1:钢贸行业资金链钢贸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占压非常大。一
15、般来说贸易商进货的时候要全款向钢厂拿货,而向下游供货的时候大多是赊销,自己还要做一部分库存,可以这么说:钢贸商销售IOoO万元的货,资金占压就高达3000万元。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钢贸商综合净利率在2%-4%,略高于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而目前银行给予钢贸商贷款利率则高达8%以上,对于占压资金比例高达3倍的钢贸商来说,贷款难,贷出款来还款更难。【关键风险点】探因:钢贸联保联贷银行困局目前来看,出现贷款违约的钢贸商主要集中在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是钢贸业比较发达的区域。上海、江浙钢贸商的贷款方式也有所不同,银行采用创新的方式,钢贸商之间或者钢贸商与钢厂之间采取联保联贷的方式,这就导致当一家钢贸企业
16、出事就会影响到其他家,造成的影响非常大。根据上海工商业联合会钢铁贸易商会的统计,目前上海有约1.2万家钢贸企业,产值达到500亿。钢贸行业的成长壮大除了有赖于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外,与银行的支持密不可分。钢贸行业自身属性也十分适合银行业务的开展。首先,钢贸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资金需求大;其次,钢厂在产业链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不可能以赊销方式向钢贸企业供货,因此钢贸商十分依赖外部融资渠道;最后,钢贸企业货物及资金周转速度快,且经营持续性强,能给银行带来可持续的业务量和一定的存款沉淀。因此,钢贸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得益于银行的支持,而银行在支持钢贸行业的同时得到规模和利润的回报。调查显示,钢贸商在
17、银行贷款,利息上浮30%o一般情况下贷款2000万,要先把1000万作为存款放在银行,之后还要加收两个点的中间业务费。不过,部分钢贸企业为了博取更高收益过度借债,导致现金流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更有甚者通过钢材期货进一步放大杠杆。甚至一些钢贸企业将资金从钢材贸易挪向房地产、民间借贷等领域,相对钢贸业务来说这些领域风险更大,而且需要长期资金支持,而钢贸的负债基本是短期资金,极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银行与钢贸企业之间纠纷焦点多来自重复质押、虚假仓单等套取融资手段。这些因素使得银行在处辂抵押物时往往因遇到困难而选择起诉。对于银行来说,借款人和其他企业老板的货都在同一仓库里,银行无法认定其仓库的货到底
18、哪些已经被抵押,哪些是借款人的,只好通过法院公告全部“查封”以保全资产。可见,原本在金融服务上的极大创新,却随着钢贸企业的盲目扩张而让银行背负极大风险。对银行业来说,对钢贸商完全不贷,是死路。钢贸商大量倒闭,银行业坏账一定大量增加;但继续贷,钢贸商的贷款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到高利贷,可能仍然是一条不归路。【案件影响】清查钢贸贷款对钢贸业影响大过银行业上海银监局稍早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重点风险防范和转型发展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钢贸风险管理和处貉今年仍不能放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缓释风险、坚守底线”的原则,加大贷款计提拨备和呆坏账核销力度,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最大限度保
19、护债权。要认真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的有效办法。目前来看钢贸商的贷款违约问题并不会给银行带来太大的影响,毕竟在银行的贷款构成中,钢贸商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倒是钢材市场会受到影响,现在银行对钢贸商的贷款都非常严格,钢贸就是一个资金要求非常高的行业,此前主要是依靠贷款。银行对钢贸商的贷款一收紧,企业的经营将更加困难。对于如何化解钢贸风险,目前相关银行不可能完全从中脱身,只能通过慢慢降低贷款余额来化解风险。不过,虽然风险较大,但由于体量较小,短时间内对资产质量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三、银行揽储出新招,内保外贷变身理财计划年初至今银行存款流失较为普遍,为了揽储银行可谓绞尽脑汁,
20、其惯用手法便是上浮存款利率。而我们日前获悉,迫于考核压力,部分银行甚至将此前的内保外贷产品设计为理财计划,以此吸引公司长期存款。揽储压力下,银行手段翻新不断触及监管红线,关注地方银监会叫停的部分违规揽储行为。【案件集锦】内保外贷变身理财计划据介绍,内保外贷的融资程序为:内地企业A将一笔人民币资金以定期存款方式押给内地银行,内地银行据该存款金额开具融资性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担保海外企业B向海外银行融资。其中A与B一般是关联公司。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监管方面对于内保外贷持鼓励态度,且该业务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属表外科目。然而,由于海外融资成本较低,且存在汇率套利空间,内保外贷的副产品则是相关套
21、利。由于内保外贷有机会套取境内外利差和汇差,银行遂将其设计成类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额外收益报价在千分之三左右,有些中小银行为了揽储甚至将收益提高至千分之五。将内保外贷设计成理财产品主要是为了应对存款流失。此外,内保外贷与贸易相关联,这种理财产品主要动用的是企业的生产资金,企业还可以获得一部分套利收益。【原因分析】内保外贷及衍生产品火爆原因分析1、揽储压力催生“内保外贷”变形银行存款流失是内保外贷变身理财计划的动因。每年底的疯狂揽储后,次年一季度几乎都会有存款流失现象,而2022年流失情况更为严重。经调查虽然尚未发现存贷比触线的银行,但近期银行人士均表示揽储压力很大。2、政策放松给予企业套利空间
22、与“内保外贷”相应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2022年7月,中国央行与中国银行(香港)对人民币清算协议进行了补充修订,扩大了人民币业务的适用范围。根据修订后的协议,允许任何企业自主开立人民币账户;尤为重要的突破是,出于任何目的账户间资金转移,不再受限于是否与贸易结算相关;允许香港银行推出与人民币关联的产品,如定期存款、人民币可交割远期合约、共同基金以及保险产品。政策放宽的副产品是,相关套利应运而生。一个典型案例是,一家进料加工高档化妆品的企业,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其历年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流动资金(经营所需的货币)从未超过5000万元,净资产也就3000万元多一点。总资产
23、亦不过12000万元。但近期却一次性筹集人民币2亿元现金押给内地某银行,开出了以海外关联公司为受益人的相应金额人民币备付信用证在海外融资。赌外币与人民币利差和汇差的心态昭然。3、区域竞争推动在宏观层面上,在推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方面,中国央行的各大区域分行、各沿海城市的金融办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这不仅是工作成绩和面子问题,还牵扯到诸如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等关乎城市功能定位的问题。【风险分析】银行潜在风险分析(一)内保外贷套利存隐患尽管各行揽储压力巨大,银行被迫开辟多种途径避免存款流失,但是此次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变身理财计划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对于银行来说,该形式将表
24、内风险转移到表外。一旦企业资金链紧张,子公司无法偿付境外贷款,银行则发生了垫款。其次,如果占用的是企业的生产资金,那么可能扩大企业的资产负债。此外在海外并购为背景的内保外贷业务中,值得注意的合规风险是,根据外管规定境内银行提供的融资性对外担保项下的主债务资金不得以借贷、直投或证券投资等形式调入境内使用。境内担保银行在开立融资性保函时应当详细审核境外融资协议的支付路经、资金使用用途等条款是否符合外管规定。(二)违规揽储风险升温其实除了传统业务变身,银行为了揽储送礼品、返现金、赠金条手段可谓层出不穷。多项创新触及银行监管红线,值得警惕。1、为揽储,好礼相赠。据了解,以10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1年为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业务 操作 风险 案例 2022 图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