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八篇(2024年).docx
《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八篇(202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八篇(2024年).docx(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心组关于粮食安全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第1篇同志们: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聚焦高产技术推广、项目建设带动、惠农政策扶持等重点,坚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突破,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创新优、再开新局。2023年,我县粮食种植面积34.6万亩,其中夏粮12.49万亩,产量1.9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6.38%),春播玉米18.68万亩,大豆1.65万亩,薯类和杂粮1.78万亩,目前秋粮长势良好,有望丰收。一、聚焦高产技术推广,着力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我们坚定不移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扭住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
2、、农机装备保障三个关键,紧盯全县小麦、玉米两大传统产业,立足春播夏收等关键农时季节,扎实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一是加强高产技术推广。在抓好新品种试验、玉米全生物降解地膜等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以全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推广小麦“3335”、玉米增密度“5335”、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高产技术,辐射带动全县粮食增产增收。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在监测预警的基础上,针对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源头控制病虫害发生和蔓延。按照“统防引领、群防群治”的思路,以专业化防控与普防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区域和普发区域开展防治,切实做到应防尽
3、防、不留盲区。三是加强农机装备保障。在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基础上,加快老旧农机更新淘汰速度,持续引进小麦宽幅沟播等新型农机具,特别是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购买大型农机具,不断提升我县农业机械化综合率。二、聚焦项目建设带动,全力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我们紧紧围绕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把农田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落实“藏粮于地”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打造项目建设的“三个做优做强”。一是做优做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成方连片开发、功能配套齐全、绿色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凸显”的原则,突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规模开发,实行水、田、路、渠、
4、林等综合配套建设,不断推动我县农田从“小田变大田”“低产变丰产”,为提升我县粮食生产水平注入了新动能。二是做优做强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根据我县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修建集雨窖、拦水坝等措施,保障农业用水水源,通过建设输水管道、铺设滴灌管网等措施,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多管齐下发挥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为我县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探索出了新路径。三是做优做强农机深松整地。为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蓄水保堵和抗旱防涝能力,根据我县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和机具配备情况,科学合理制定作业标准,采用“单一深松”和“深松+旋耕”的模式,持续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不断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使
5、我县耕地质量上了新台阶。三、聚焦惠农政策扶持,不断提升群众种粮积极性。我们充分发挥各种惠农政策的扶持作用,统筹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补贴,不断激发各类资源资产活力,保障群众种粮效益,提升群众种粮积极性。一是用好中央粮食补贴保效益。按照“总体稳定、审慎探索、精准有效”和“谁种补谁、多种多补、不种不补”的原则,优先粮食种植,优先耕地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2023年我县按照每亩70元标准,共发放耕地地力补贴2886.07万元,涉及农户19317户。按照每亩17元标准共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460.59万元,涉及农户15475户。二是出台县级粮食补助政策扩面积。为鼓励粮食生产,扩大粮食
6、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确保我县全年粮食总产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对2023年种植大豆进行资金补助的通知关于对2023年夏播小杂粮进行资金补助的通知。目前全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04万亩(包括果园套种大豆1.8万亩),夏播小杂粮1.52万亩。下一步我们将牢记粮食安全就是“国之大者”,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好排头兵,做好答卷人。同志们: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7、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于粮食安全,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作了部署,明确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是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为此,今年我省将全面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现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组织开展评选活动,突出抓好粮食园区培育,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同时,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扩面增产任务,将重点组织开展好落实政策稳面积、强化服务攻单产、创建园区树标杆、粮经统筹增效益、防治灾害减损失、严格考评添动力“六大行动”
8、。在会中提出要构建以“中国农业硅谷”为龙头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依托谷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以高端育种为核心,坚持“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深度融合,聚集农业高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头部公司,推进品种选育、品系改良、育种材料创制、高效培育技术等现代种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串珠成链,结链成谷,把谷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大知名度的“中国农业硅谷”,在维护国家种业中展现担当。在县会提出要牢固树立“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精品化。确保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一、
9、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基于国际内外形势做出的重大部署就中央、省、州而言,都将粮食安全战略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从外部国际形势和内部形势上看,都能印证“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的深远涵义。从外部形式上来看,这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形势、世界粮食价格以及世界各国的粮食进出口政策等。一是国际形势变化对我国粮食的国际供给产生复杂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必然带来大调整,也可能引发大动荡。受影响,世界经济增速趋缓、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一些传统产粮大国出于各种原因开始收紧粮食出口政策。据统计,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全球共有3
10、8个国家或地区针对196种农产品累计实施了1336项出口限制措施,其中大部分措施都集中针对粮食产品。二是农业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链面临被进一步挤压和控制的风险。一方面,外资大举抢占上游种业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粮食安全隐患。数据显示,过去100年,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60%得益于种子技术的发展。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有3000多家,总体上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年我国种子进口量为6.6万吨,进口额4.35亿美元,进出口赤字约为2.24亿美元。我国主粮水稻与小麦种子基本可以自足,但玉米、马铃薯种子依赖进口程度较高,大豆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国内
11、大量种植的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兰花的种子都是依赖进Do“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另一方面,国际粮农巨头不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拓展,而我国农业尖端科技发展不平衡、总体研发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我国民族粮食品牌的建设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就内部形式来看,这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土地、能力、质量等方面。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历史地看,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10年
12、间全国耕地地类减少了1.13亿亩。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势必会削弱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影响粮食安全。二是土地污染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02014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从73.3万吨增长至180.7万吨,增长率高达147%,虽然从2015年开始我国农药使用总量下降,但2019年仍高达139.17万吨。由于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使得一些地区的粮食用地不同程度地出现营养成分单一、再生能力下降、有机物失调和流失等问题,再加上环境污染造成的重金属超标、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质量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三是粮食产业收益过低。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以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种地
13、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现实收益情况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千年农耕文化为推进粮食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禀赋的自然条件为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县作为河谷核心地带,西临、东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年均降水1070.5毫米,年均相对湿度约63%,年均日照时数2147小时,10。C积温5787oCo冬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气温较高,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的理想之地。2014年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县原21个乡镇为省无公害粮油、蔬菜、水果产地。目前,全县小春作物有小麦、大麦、豌豆、油菜、胡豆及反季节蔬菜。各乡镇种植小麦以川麦系列为主,主要种植的油菜品种为德油系
14、列。近年来,县围绕“1+4+N”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目标,以彩色农业为主体,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果蔬林畜烟桑”六大富民工程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期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5.2:44.7:30.1调整到28.4:25.9:45.7,农业产业占比逐年增长。就粮食而言,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反馈数据,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2万亩,同比增长3.04%;总产量达10.4万吨,同比增长1.31%;全年粮食综合亩产达到374.01公斤,同比增长0.14%o全年粮食面积、总产、亩产均实现了“三增”。(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为粮食产业发展增添了保障在期间,坚持以农田水利项目为抓手,全力补齐
15、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及改造管网376.78千米,建成高标准农田7.11万亩,沟渠、机耕道199.86千米,新增、改善灌面7.9万亩,顺利完成和平水库坝区、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6个,获得节余指标2052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取得占补平衡指标4000亩;划定基本农田20.14万亩,落实保护地块7468个,持续保有耕地26.25万亩。近三年来,我县粮食生产面积从26.9万亩增加到27.63万亩,产量从9.97万吨增长到10.4万吨。日趋良好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贮存中的损失凸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优质耕地也为粮食高产技术攻关
16、提供了有力保障。(三)中央、省、州持续为粮食生产提供政策利好目前,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监管、粮食储备、餐饮浪费等方面,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政策已全部覆盖,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力度空前。“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中,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主要目标。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超过6.5亿吨。省关于做好年“的意见中提出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和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实现水稻、小麦、玉米
17、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粮大县全覆盖。追溯种植粮食的历史可以发现,境内种植水稻历史悠久,香米在古代曾是贡米,1985年经省农科院测定,香米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特种米标准,1998年翁翁香米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农业名优品种。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农户种粮积极性逐渐下降,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市场价格低迷,在市场较好时香米曾经卖过每公斤10元,而后市场价格跌至了每公斤2元甚至1.6元,加上香米较长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倒伏、亩产量低以及外来优质高产香米带来的冲击,对香稻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逐渐淡出市场,如今仅保留有种子。种植户也逐渐转向种植收益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如桑棋、草莓、枇杷、蒜薯等农作物。
18、随着农业不断发展,现有产业园也逐渐呈现出主要以“果蔬”类为主,以粮食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园缺失的情况。经过走访调研农户,他们对粮食是有历史情结的,在抛开种粮的经济收益来谈,其实更愿意耕种粮食。“十四五”发展期间,在中央省州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和基础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高品质、高产量粮食种质技术攻关,全力保障种粮收益,这既能有效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继续传承发扬传统优良品种,还能有效丰富我县种质资源库,促使种业实现振兴。三、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要求我们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
19、向和结果导向,明确年度性任务,拿出针对性措施,多措并举,久久为功。(一)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粮食生产及时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态势良好,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生命力,是未来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生力军,要加大对新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着力解决“谁来种地”这一根本问题。二是建设新时代“三农”队伍。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一线阵地,锻造“一懂两爱三过硬”的三农队伍,推动各级党政干部成为懂专业、知农时、识五谷和驾驭推动“三农”工作的行家
20、里手,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资源库,大力培育培养本土的田专家、土秀才,以优异的政策鼓励更多有志青年留在农村,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城市知识青年返乡创业。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积极帮助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在允许范围内,开设“绿灯”,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帮助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一要落实“长牙齿”硬措施。严格落实“非农化”非粮化”责任清单,加强动态监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突出问题,科学分类稳妥处置存量和增量问题,突出抓好摞荒耕地治理,最大限度挖掘摞荒地潜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
21、良田粮用”。二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逐级负责的耕地管理责任体系,逐级分解落实耕地保有量任务,将目标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地上图”,全县耕地“一张图”管理,并将永久基本农田带图斑、带位置下达、落实到最小单元,全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保护”的工作格局,做到每一个耕地地块有责任人、有看护人、有巡查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耕地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行为。(三)推动农田高效利用,抢占“中国农业硅谷”建设先机继续着眼粮食安全基础不动摇,持续提升土地质量,增加效益。一是推进农田高效利用。依托我县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集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河流域乡镇大力
22、推广水稻(玉米)、草莓、蒜藁、早春菜、冬春菜轮种和桑豆复种等高效粮经生产模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实现粮食总量平衡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标。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积极做好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变改革,五大合作”,探索推进资产、土地、劳务、等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增强村集体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要稳步实施好香稻项目,敢于尝试,有效利用同城化发展政策,大胆借助其他县市经验做法,破解我县项目推进中面临的改革问题,做出我县联农带农促发展的好做法。同志们: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
23、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战略命题。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聚焦粮食安全议题,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等各项稳产增收举措,传递出中国一如既往、一以贯之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鲜明信号。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观、责任制,增强粮食安全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加强涉粮问题专项巡视整改,提高我市粮食管理能力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这里,我先谈三点体会。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安全是
24、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稳住了,保供稳价防通胀就有了支撑,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也更有底气。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经过艰苦努力,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很不容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坂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把确保粮食安全与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部署,充分说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说明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我们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心组 关于 粮食安全 专题研讨 发言 材料 202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