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感动中国主题班会.docx
《3.2感动中国主题班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感动中国主题班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主题班会一、活动背景为主动响应学校开展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习活动,发扬自强独立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雷锋精神,引导广高校生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断地去追寻雷锋的踪迹,感悟雷锋的德行、体验雷锋的心灵,在奉献中体现作为,在付出中提升境界,在实践中传播文明”的雷锋精神,我班开展了“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习了十大人物的美妙品质。二、活动目的通过学习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的宏大事迹,提高学生对国家对人民作贡献的思想觉悟。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他们主动关切身边所发生的事迹,关切祖国。提倡同学
2、心怀感恩之心,关切身边的人,帮助身边的人。三、活动地点三年级二班教室四、活动时间2014年3月3日五、活动内容(一)活动前期:查找2014“感动中国”人物评比活动纪实,遴选了具有显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事迹,对人物的精神作以深刻和系统的分析。(二)活动进行:1 .组织观看感动中国一一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2 .感动人物事迹介绍中国核潜艇之父一一黄旭华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一一胡佩兰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不变的价值一一方俊明“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一一沈克泉沈昌健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将军梦,守护情一一龚全珍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一一刘盛兰带领村民致
3、富老百姓的贴心人一一段爱平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一一格桑德吉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孤独一一陈俊贵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一一姚厚芝3 .分小组探讨感动中国人物4 .同学发言沟通六、活动总结“感动中国”人物是时代的旗帜,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当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养成、行为方式塑造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作为当代小学生,应进一步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树立崇高的志向和坚决的信念,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要始终坚持踏实、勤勉的学习看法,有支配、有目的地学习科文化学问;班委成员要发挥自身的模
4、范带头作用,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带动其他同学以“感动中国”人物精神为引领,强化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让奉献精神得以传承。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一一黄旭华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供应部分技术资料,是当时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救济,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验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30多年中,8个兄弟
5、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放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起先的。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辞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困难。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最终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
6、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位: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一一胡佩兰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高校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始终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常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患有严峻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7、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其次天她依旧准时到医院坐诊。胡佩兰依据自己多年的临床阅历,平常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全部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性,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状况她却记得清清晰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说明。胡佩兰对病人的看法有目共睹,她常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沟通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仔细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协作,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直至今日,胡佩兰己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
8、,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第三位: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不变的价值一一方俊明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最终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嘉奖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始终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嘉奖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
9、“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看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懊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和善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第四位:“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一一沈克泉沈昌健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
10、澧县杨桥村村民。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觉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供应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一起先,乡亲们讪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头,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上世纪九十年头,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学问。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状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视察,凭记录总结规律。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探讨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2004年,沈
11、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独创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旧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终的心愿和牵挂。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立刻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2 感动 中国 主题 班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