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超级全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超级全面).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超级全面)一、导学案是什么?高效课堂理念下的导学案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作为基础单元主题,是唤醒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工具,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与对话。导学案的重点在“导”字一一引导、辅导、导入、导航、导语,导学案还要充分体现课程和学生的思维逻辑结构、单元整合逻辑结构、未来发展逻辑结构等。一般而言,导学案的发展被归纳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一“启蒙孕育”期。随着高效课堂“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为中心”理念的推广和渗透,许多教育者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如何完成”、“完成后又该做什么”、“遇到解决不了的如何处理”等问题。这
2、些问题的答案,实际就是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自研指导、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等内容。第二阶段一一“雾里看花”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导学案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各种风格与流派。各个学校在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严重的异化现象。这时的导学案,正处于一个去伪存真、辨别梳理的阶段。第三阶段一一“返璞归真”期。这个阶段的导学案发展应基于第三代课改的发展内涵和需求。第三代课改追求课堂的自然状态,所以,导学案也要无限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和情怀。为了产生较好的课堂效果,导学案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对知识纵向深度的探究程度一一导学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体验知识,不
3、能只停留在问题表面;对知识多层梯度的思考程度一一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将某一题目层层分解、展开,形成从易到难的缓冲梯度,再引导学生从书本理论走向生活情境;对知识三维空间的拓展程度一一要想把知识活学活用,就应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对平面知识产生立体画面感,多方位、多渠道地思考挖掘。二、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导学案是以“主题、探究、表现”为核心的梯段式、结构化学习载体。导学案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持续发展,呈现出导学设计“多维度”、学习策略“多层次”、展示方案“多形式”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被形象地比喻为课堂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导航仪
4、二三、导学案的基本规范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四个基本统一”,即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格式。统一基本设计程序。通常,教师在每周集智备课时,要研究下一周的导学案编写工作,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一备课组“集备”,形成“共案”一课前个人“复备”,形成“个案”一课中“续备”,形成“续案”一课后“补备”,形成“补案”。统一基本设计要素。一般情况下,公共课型的导学案设计包含以下要素:学情调查、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学案整理、达标测评、课堂反思。统一基本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课时容量要适宜,要符
5、合实际、讲究实效,要考虑到学段特点、课堂内容、学生情况等方面。在内容选择上,导学案要删繁就简、切中主题,尤其要精选习题,杜绝题海战术。统一基本设计版式。按照设计的不同,导学案的版式基本可以分为普通式、分栏式、表格式、混合式几种,虽然版式各异,但仍然需要遵循普遍性的设计要求。体例要符合导学案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设计、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达标反馈等内容;题头设计一般包括课题、课型、课时、学校、年级、班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等内容;版面设计要力求生动活泼、美观实用,编写例题和呈现方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认知水平,体现学生学习的文化需要和情感需要。四、导学案的编制策
6、略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的过程,达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目的。知识问题化。教师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加工,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概念性问题转化为发人深思、引人探索的问题,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结论隐藏在问题中,而不是直接呈现给学生一些概念性、结论性的内容。如果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具有探索性、挑战性、趣味性,那么很容易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既能帮助他们全面正确理解知识点,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问题探究化。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头脑代替了学生思考。高效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7、神,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现、探究。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开始质疑对抗时,当他们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中时,这样的学习体验才是深刻而有意义的。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层次化。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的差异,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可能地把问题设计出层次,把难题变易,把大题化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提高。问题情境化。把概念性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问题当然离不开情境创设。学生在学习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摆在学生面前,而是应该把知识
8、转化成具体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融入情境的同时,感受知识、内化知识。抽象的概念很难直接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即便一时产生效果,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进行情境化学习,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或悬念,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五、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的七大意识立意意识。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从“传授知识”,到“启迪智慧”,再到“点化生命”。目标意识
9、。具备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暗线”指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型意识。导学案要突出课型特点,比如流程课型、学科特点课型、公共课型(预习指导课、学法指导课、思维训练课、学科阅读课、试卷讲评课)等。学情意识。导学案的各环节侧重点和目的不同,指导方式也不同。流程意识。出示学习目标、实施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三学、三展、二点,提升、拓展、总结。方法意识。方法指的是学习方法(通用方法、个性方法、学科思维)、高效课堂流程操作方法、学习规则,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使用导学案,完成“明示学法一渗透学法一自悟学法”的过渡。角色意识。教师要设置好90%学生能解决的自学问题,说明自学的
10、方法与流程,出示答案或让小组长批改;组长要监督本小组成员认真完成自学任务,按导学案的要求完成自学情况检查工作;组员不要交头接耳,要独立思考,完成自学任务,主动接受组长对自学情况的检查,还要在导学案上认真订正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六、优秀导学案什么样优秀的导学案应该做到:遵循学习结构。导学案应该导语清晰明确,便于学习者在自学环节分层学习;确保圈层合作的2人小对子、5人小组、10人共同体的真实有效;通过导学案预控,保证展示和质疑环节的精彩、充实。此外,还应该保证导学案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在每个环节上合理分配时间,挖掘学习者的潜在能力。凸显学科特点。导学案要帮助学生将“记忆型”知识转化为“生产型”
11、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导学案起到了“导”的作用一一指导“学”、引导“路”、诱导“惑”、辅导“思二此外,还应该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将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融入具有主题性的表现方案中。符合发展趋势。导学案应该本着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进行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导学案的价值,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一份优质导学案的出炉,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依照结构化导学案的模板,简单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和问题复制与粘贴。要想编制优质的导学案,关键在于三点:处处留心。导学案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感性认知,然后在引语的层层引导下,逐步进行探究活动。所以
12、,教师需要关注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场景与画面,这些都将是导学案中宝贵的资源。瞻前顾后。“瞻”的是新知,“顾”的是旧知。导学案的编制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整体出发,将每一个知识点贯穿于整个单元、整个学段之中。集体智慧。优秀的导学案是教师共同体的智慧结晶,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会相互帮助、各展所长,不仅提升效率,还能让导学案的内容更加丰富与合理。导学案不应该千篇一律,而是应该丰富多彩,呈现出多种风格和特点。经验和实践表明,设计导学案时,应该抓住两个关键点一一“登山型”设计与“双轨制”核心。“登山”即学习者向自我建构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努力攀登,这种设计要彰显“人文个性化”,将导学案的难度进行分层,让
13、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在自然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双轨制”核心的特点是:师生双导、学科双融、责任双关、展示双向、思维双推。此外,导学案还需要具有“意志性”和“灵活性”等特质,充分反映出文本整合的灵性、教研成果的实性、学生操作的个性、思维方式的逆性、评价机制的感性、团队合作的共性,等等。七、导学案设计的误区导学案设计教案化。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案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导学案设计习题化。有些教师将
14、“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这是对“问题”与“习题”两个概念认识不清导致的。“问题”不仅包括习题,还包括来自实际的问题,以及开放性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导学案设计肤浅化。问题肤浅化主要表现为: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缺乏开放性、缺乏深加工。导学案设计零碎化零碎化”是对“层次化”的误读层次化”的设计用意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零碎化”则是问题设计不系统,无效问题过多。导学案设计共性化。避免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就要进行集体研讨层面下的个性化设计,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层设计,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发展自我。导学案设计提纲化。“提纲化”的产生原
15、因,主要是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将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问题,只是列出了课堂学习的提纲。这些提纲只能起到对知识的梳理归纳作用,却起不到导学案应有的导学作用。八、导学案的未来发展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依托,让学生从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讲解,始终处在被教师支配状态下,走向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填写答案的状态。课改刚开始时,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适应新的课堂模式,所以需要导学案的帮助。这时的导学案,是“抓手”、是“拐杖”,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自学能力。当师生逐渐适应课堂模式,学生的自学习惯也基本养成之后,导学案的形式也应该变化。有的学校用电子导学案代
16、替纸质导学案,加入声音、图像、动画等元素,让导学案更充实、更灵动;有的学校将导学案“瘦身”为导学单、导学纲要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权力;还有的学校甚至不再局限于导学案的文字呈现方式,而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和几个关键词来实现导学案的功用。第三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在于无限放大学生的自主学习,随之而来的是“导”与“学”关系的改变。从第一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先学后教”到第二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主体、教学主导”,再发展为第三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学相融”,“导”与“学”取消了先后的关系一一可以边导边学、边学边导。因此,导学案的编制也将发生变化一一教师独享的导学案编制权将下放给占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
17、学生将是导学案的最佳原创者和受益者。导学案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变革课堂形态。同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习题化、琐碎化的导学案又会限制学生思维、干扰学生学习。这时,导学案又有了从“有”到“无”的发展趋势。其实,在导学案未来发展的内涵上,“有”和“无”是矛盾的统一体一一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导学案并没有固定的呈现方式,只要可以引出自研、合作、探究、展示的结构框架,就可以作为导学案来使用。至于学生该学什么、学多少、如何学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主,让学生自己找寻适合自己的方式,从而最大化地帮助他们挖掘潜力、激发兴趣。对不同性格、不同基础、不同素养的学生,本就不应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更不应该让他们按照同样的路线图完成同样的任务。否则,何谈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呢?当导学案能够真正做到没有约束、没有障碍、以人为本、丰富多彩时,可以说,导学案是“有”的,同时也是“无”的,“有”与“无”真正做到了和谐统一。九、从班级授课制到小组探究制高效课堂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学习。从排坐到围坐这一形式变化的背后,实际上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其变革的核心是:新的学习组织的出现。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8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