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精”_聚点而教——基于“单元整体的习作教学策略.docx
《立足“三精”_聚点而教——基于“单元整体的习作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三精”_聚点而教——基于“单元整体的习作教学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立足“三精”聚点而教基于“单元整体”的习作教学策略海盐县向阳小学语文教师林燕摘要习作单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体例创新,具有习作训练要素更加集中的特点。对这样的特殊单元,在教学时应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借助课后习题“精细”定位,运用课程资源“精确”施教,针对训练难点“精准”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正文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于2019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使用。其中,习作单元的独立设计,是统编教材在编写上的一大创新,也是一大突破。统编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独立编排教学内容,对习作训练要素进行了集中安排,这样的安排真正关照了课程
2、标准的要求,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操作方向,更切实保障了学生习作素养上的提升和突破。学习语文是为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面对由五个板块组成的习作单元,笔者认为在单元学习之初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学习最终目标是写一篇习作,单元中各项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基于此,教师应该带着整体的观念、鸟瞰的视角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借助课后习题“精细”定位,运用课程资源“精确”施教,针对训练难点“精准”指导,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师的精准教学下习作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一、巧借课后习题“精细”定位,体现“习作眼光”统编教材将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
3、学生掌握的各项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课后习题。习作单元也不例外,课后习题紧贴习作要素,凸显了习作训练重点,不仅为文本及单元整体教学服务,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和抓手。(一)利用课后习题,把好预习的“方向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实现精准教学,关键要准确把握学情,做到教学有的放矢。而课前借助课后习题进行有针对的预习,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以四上的习作单元为例,聚焦麻雀一课,可以清晰地看到编者安排的两个课后习题既包含了单元的习作要素又把本课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涵盖了,如表格(一)所列。课文课后习题
4、编排意图预习舫式麻式1.读课文,说说课文困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楚。设计表格式的预习单2.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农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彩。图画关键词、写预习批注(表格一)教师利用课后习题,结合不同学段的学情,制订层次不同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既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又为教师开展习作教学提供了突破点。(二)根据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的“指南针”课后习题是编者结合学
5、段目标、单元要素以及文本特点精心设计的,往往蕴藏着编者意图,或明或暗地提示了教师“教什么”,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指南针”O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后习题,精细定位教学目标。以五上习作单元为例(见图一),从横向上看,单元目标指向阅读与表达并重,课后习题围绕着单元目标出题,两者紧密联系。图-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丘小无课后习题的解读,单元目标.,课文“课后习返/课文目标定位“学习不同吴里的说明性文本,了第其特点,并叁试写一篇彳兑明文一太阳1 .获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啷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2 .读句子.绿合课文内室.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
6、体会这样写的好处。,1 把握文章内室,反清文辛足本妹构2 .了常基本的说明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使用说明方诙的好处.,松鼠一1 .戏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2 .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的相应的内参.体会表达上的不同、1 .终体把提课文内容,能分条记录获取的信息,初次感受松鼠的挣点.“2 .通过对比,感受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课后习题作为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它具有导教和导学的双重功能。虽然不同的习作单元主题不同、要求也不同,但是通过课后习题的“精细”定位,一定是教师开展习作教学活动重要的支撑。二、运用课程资源“精确”施教,落实“习作要素”统编
7、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单元中精选了文质兼美的课文、初步尝试运用表达的初试身手、贴近学生生活的例文等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充分研读教材,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从而“精确”施教,落实“习作要素”。(一)前后文勾连一整体出发、从易到难统编教材的每个习作单元都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但是这一单元精读课文的定位不同于其他单元,直接指向表达。以六上的习作单元为例,单元安排了夏日里的成长和盼两篇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初步体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
8、意思的写法。夏日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而且文章的结构清晰,因此结合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出示思维导图,体会作者的布局谋篇。借助思维导图,直观地感受到作者围绕中心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表达。教学第二课盼时,就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的文本来看,通过前后文勾连,发现了本课在单元中所承担的作用。盼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比较长,因此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用填写事例的方式梳理文脉。在梳理过程中把长文章读短,体会到这几个事例的选择都非常典型,而且重点事例一目了然。本单元的两篇课文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体会表达中心思想,选择中心明确、恰当的材料,学生更有体会。因此,教师执教习作单元的课文时,有必要前后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立足 基于 单元 整体 习作 教学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