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及破解之策.docx
《乡村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及破解之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及破解之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乡村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及破解之策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要求。法治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要切实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必须抓好乡村法治建设工作。一、法治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产业
2、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总要求之一的“治理有效”,关键在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是“治理有效”的保障。法治乡村建设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及组织振兴具有保障作用。(一)法治乡村建设为产业振兴优化法治环境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乡村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处,是乡村经济和教育等各领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厘清法治乡村建设与产业振兴的关系,首先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何为产业?本文中的“产业”指的是乡村产业。二是何为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以创新为突破口,注重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3、突出地区和文化特点,体现乡村风味,满足绿色健康需求,适应现代需求。三是产业如何振兴?产业振兴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整合农业和农村资源;其次,汇聚发展乡村产业人才;再次,开拓对外销售市场。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瓶颈有二:其一,农村劳动力流失,乡村产业振兴失去动力;其二,龙头企业带动力度不够。如何破解瓶颈问题?一是鸿雁归来一一建立健全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机制;二是筑巢引凤一一加强引进外资、人才及龙头企业。鸿雁愿归来、筑巢能引凤,其前提是先优化产业振兴法治环境。因为发展乡村产业涉及镇村干部诚信、土地流转、劳动合同关系、企业主合法权益保护等法治问题。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优化乡村产业振兴法治环境的路径之一。
4、(二)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人才振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同时强调,乡村振兴需要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五类人才。人才振兴,本质就是加快培养以上五类人才。意见中明确规定了涉农高等院校、农村职业院校、党校(行政学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企业作为乡村振兴人才的主要培养主体。但以上几类培训主体的功能是有限的,人才振兴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五类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少数,起主导作用,但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体。因此,广大人民
5、群众综合素养的提高才是乡村振兴关键中的“关键”。而深入开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及大力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就是解开这把“锁”的金钥匙。人民群众的综合素养二政治素养+法治素养+德治素养+业务素养。在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中,坚持法律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现代科学知识学习相结合,能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养。(三)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更是检验文化振兴成效的“试金石”。乡村文化是新时代农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之所在,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引擎。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乡村民族文化,但随着改革
6、开放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人进城务工、广播电视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城市文化逐步向农村的渗透,使乡村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消失。乡村熟人社会的“亲情味”、春节的“年味”等民俗风情正逐步被“天价彩礼”“滥办酒席”等不良社会风气吞噬,甚至传承几千年的优良“家规家训家风”也在逐渐丢失。通过法治乡村建设,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宣讲内容,一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深刻领悟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知晓法律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法治实践能力,履行好作为乡村优秀民族文化传播者、践行者的职责。另一方面,使人民群众能够提升对诚信意识的重视和培育力度,依法建立健
7、全一系列惩戒机制,对失信人员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水平等。(四)法治乡村建设保障生态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和必然要求,更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关键之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当前,乡村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生态系统被破坏、生态环境被污染等方面。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乡村生态振兴是为了妥善解决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乡村生态振兴,至少需要解决乡村生活环境中的垃圾治理、生存环境中的产业发展、生态保障制度建设等问题,这需要法人及公民具有
8、较高的环保法律意识、相关领域的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强有力的司法保障措施的出台完善等。首先,通过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法人及公民的环保法律意识,这样能够有效防范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其次,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制定国土、水利、林业及环境等相关领域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的责任清单,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边界,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严格追责问责。再次,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制定一系列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措施,矫正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修复生态环境。(五)法治村建设强化组织振兴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定盘星”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9、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规定了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建设是组织振兴的行动指南。组织振兴包括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基层组织的振兴。这些基层组织的组成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成员。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十三、四十四条规定,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和加大基层乡村干部培养力度是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着力点。农业农村工作干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少数”,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农业农村工作干部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法治素养、德治素养和业务素养。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鼓励乡镇人民
10、政府根据需要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村民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法治建设工作。这个条款所规定的内容,其实就是提高农业农村工作干部队伍法治素养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及抓手。二、乡村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的困境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支撑,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法治乡村建设还面临不少困境。(一)法治乡村建设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健全法治乡村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法治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健全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作保障。为保障法治乡村建设“最后
11、一公里”落地落实,应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经费保障、目标任务、法律责任等。在实践中,党和国家关于法治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几乎都是一些倡导性或原则性规定,并且把县委县政府作为最低层级的责任主体,对镇村两级尤其村支两委没有明确的刚性要求。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这是当前中央层面下发的关于法治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和地方党委政府抓法治建设时最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该文件第二条明确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可见,乡镇党委政府并没有包含其中。这就可能导致重视法治建设的镇村,法治工作就抓得比较好,不重视法治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振兴 视域 法治 建设 困境 破解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