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案(含解析).docx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案(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 .通过分析汽车、高速公路、铁路、航运等运输技术的发展,认识人类的海陆交通提高到一个新高度。2 .通过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造船业、航运业的发展,认识中国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的现实。3 .通过了解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认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便捷;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认识中国交通事业的全面发展。4 .通过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的事实,认识人类的交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习重难点】重点: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现代交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难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代
2、交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多重影响。【预习新知】陆海交通的发展1、陆路交通的发展(1)汽车工业:汽车逐渐成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1908年,美国的汽车装配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逐渐成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中国的汽车工业兴起:建国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的产业之一。到2016年,年产销量超过2800万辆。(2)高速公路的发展:1932年,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二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公路。到2017年,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多千米,位居世界第一。(3)跨海大桥: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
3、最长的跨海大桥。(4)高铁: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高铁。2002年,钮专线建成,是中国第一条高铁。到2017年底,全国高铁运营里程为2.5万千米,占世界总量的66.3%。2、海路交通的发展(1)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20世纪,航海的使用,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大型船舶的制造等。(2)海底隧道:1994年开通的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3)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中国造船业在1978年前主要是为建设服务,之后逐渐融入市场。1982年,中国首次建造并交付了船舶,中国造船企业进入O2009年,中国承接新造船舶订单超过全球市场的60%。航空
4、的发展1、航空的发展(1)飞机时代开始:1903年12月,美国兄弟设计的“飞行者I号”试飞成功,时代开始。(2)第一条空中航线:1914年,美国到开通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3)欧洲开通国际航班和国际航线:年,国际航班和国际航线在欧洲开通。(4)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的开辟:20世纪70年代,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5)中国航空:年,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一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到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29个。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 .交通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最大便利是O各种交通网络把整个世界联系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世界成为了“地球村”。2 .城
5、市公共交通始于,交通工具起初为,后发展为O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3 .交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格的交通工具时刻表,让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时间观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促使人们在每天近似时段集中乘坐公共交通,导致早晚上下班时间出现成群出行、交通拥堵等现象。4 .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深化探究】主题一近现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史柱一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落入列强之手。1928-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
6、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公里。“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亮丽的名片。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改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如1.二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
7、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旧中国与新中国两个时期的铁路建设情况。史料二反映了新中国铁路发展的成就,注意结合时间信息分析其发展的时代背景。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与新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各自特征,并分析产生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试答:根据史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建设发生的变化。结
8、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试答:金版参考:(I)特征:近代,我国铁路修建基本掌握在外国人手中;铁路修建的速度缓慢。新中国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发展速度快,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铁路修建技术从借鉴学习到自主创新;质量高。原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铁路发展受阻;长期战争也限制了铁路发展速度。新中国独立自主,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等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2)变化:出现磁悬浮列车、高速铁路、高原铁路、快速铁路网。背景:民族独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史论总结现代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1)党和政府的重视
9、,正确的战略决策,科学规划。(2)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制度优势。(3)充分发挥广大铁路职工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改革开放的推动。科技的助推作用。(6)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科研者不畏艰难,勇于攻坚。主题二现代交通运输的变迁史杜一在“一战”之后的美国经济中,水陆交通仍是发展的重点,而且,交通运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从注重铁路建设,逐渐转向注重公路、管道和航空运输。与汽车制造相联系的,是公路网络和输油(气)管道。史柱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美国用于公路、桥梁、管道等建设与保养的投资,每年几达25亿美元。五十年代的超级公路网,已有4万多英里。七十年代的公路里程,已达600多万公里居世界首
10、位。如三空中运输,是本世纪新兴的交通事业。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并试用飞机,虽始于1903年,但航空工业在美国的真正发展,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事情。战后美国的飞机工厂有24家,年产2万余架。1930年,飞机工厂扩大为122个航空公司,航线近5万英里。十余年后,航线延伸了一倍,载客300余万人。本世纪80年代初,民航机场已达15000余处,客机二十五六万架,年客运量1亿人次以上。民航货运周转量,达100亿吨公里亦居世界首位。郭正忠交通与文明一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教你读史史料一主要介绍交通运输结构的变化。史料二主要介绍美国公路的发展历程。史料三主要反映美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问题探究(1)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学案含解析 13 现代 交通运输 变化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