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教学设计.docx
《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8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的是新教材中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上承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下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它是中华民国的开篇历史,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因此这篇课文的讲解关系到学生对前面课文的进一步加深理解,明白辛亥革命为何发生,也为下一课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绝望”与“希望”埋下伏笔。此外,辛亥革命是民国建立的起点,这对于理解下一单元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
2、起也大有裨益。从单元构成来看,能够使得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是时代的召唤,从侧面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就这一课而言,课本分为三个子目阐述,分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三个子目概括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内容以及影响,可谓是史学研究的三部曲,这与旧教材的分类来看没有太多的差异。然而,在新教材的课本描述中,引言即是邹容的革命军,这一内容在旧教材是放在历史纵横中的,这里放在引言是一大变化之一。其二,旧教材中对清末新政仅一笔带过,并以幌子二字盖棺定论,但在新教材中列举了新政涉及的方面与内容,还有奏定学堂章程一个插图,以及后来的皇族内
3、阁的阐述,这是新教材原因描述中两个最大的变化。显然这是新教材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描述,并就学生对新政就是“幌子”能够更好的理解。就其第二子目来看,新教材减少了一些基本史实的要求,比如民国纪年、五色旗等。这些内容是在初中有所体现的,此处不再机械性的重复是新教材传递的一个信号,并且就南北议和着墨颇多,最后也没有太主观的评价在孙袁民元让位问题。第三个子目则是对辛亥革命的定位有了一个新的表述,“民族民主革命”,其不足方面也用了一段来描写,其它并无异同。这要求教师对新教材有一定研读,在理解新教材传递的精神后,如何在课堂上就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有一定的体现。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上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了
4、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对于继续深入探究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通过以往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独立思考和初步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其并不具有成熟的开放性学习的特点,思维上仍不够活跃,对于三民主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知识相对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史实材料,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源来引导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上探究历史,有利于帮助学生们联系整个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来理解本课内容的地位和影响,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层次地学习。设计理念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继失败,中国人民想要挽救民族危亡的想法就
5、愈加急切,庚子事变之后仓皇西逃的经历也促使慈禧转向改革。然而,清末新政十年矛盾丛生,清政府摇摇欲坠。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但实际上当时中国缺少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队伍中的人也不全是资产阶级,很多立宪派倒向革命,旧官僚投机革命,他们的加入为革命带来双重作用。从武昌起义到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本课教学设计以“梦”为主题,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框架设计:从纵向来说,“梦想”在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有体现,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正是因为现实阻挡了梦想实现的脚步,所以开启了革命党人的追梦之旅;第二阶段是追梦之旅,从武昌起义前的思想、组织、军事上的准备
6、,再到革命的高潮武昌起义,都体现了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武昌起义后迫于现实,孙中山不得不让位给袁世凯,造成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据为己有的局面,追梦的成果因此而大打折扣,由此引出第三个阶段评价辛亥革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即“说梦”;第三个阶段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通过各种史料的呈现让学生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横向来说,每一阶段的梦想与现实、梦想与行动都是该时期革命人为了实现梦想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三个阶段的主题教学,达到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落地,并伴有家国情怀的贯穿,感悟革命党人的艰辛,不过分苛求历史人物。教学目标1 .总体目标:认识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影响。2 .能通
7、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 .能通过史料分析,认识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史料实证)。4 .能通过阅读史料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5 .认识到20世纪初革命党的仁人志士为反封建反殖民做的艰辛斗争,而追求民族民主革命是当时亚非拉地区的总趋势,中国应顺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不仅促进中国人民的解放,而且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2.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有关辛亥
8、革命的知识。2 .谈话法(问答法):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情况,围绕辛亥革命提出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师生通过提问和回答进行教学。3 .讨论法: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围绕辛亥革命的有关问题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展开辩论,以此弄清问题缘由并提高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 .探究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辛亥革命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2分钟)展示图文“人没有梦想与咸鱼有什么区别?”【设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中国的梦想又是什么?自由回答关于“梦想”的提问。由个人到国家,循序渐进。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梦起于何时?到辛亥革命
9、前的民族复兴运动,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外协2M费航IMtt*6Mtfl:AAXIIfO泞砥m1I,?TA.wdn*h三wr一、梦起:山雨欲来风满楼(10分钟)【教师】解释辛亥革命的定义狭义:19111912武昌起义爆发到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内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资产阶级革命者为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一)民族危机深重出示材料1.1:两幅近代时事漫画KJ局席三m7j;金【设问】阅读图片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怎样的状况?过渡:那面临民族危机的悲风,清政府有何作为?(二)清末新政教师出
10、示新政内容:1.改革官制(外务部等);2 .倡导创办工商企业;3 .教育改革(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4 .编练新军。【教师】“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设问】清末新政能否挽救清政府?出示材料1.2: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学生】民族危机严重。【学生】实行新政改革,挽救危机。【学生】不能。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材料分析法和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陈
11、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教师】新政非但没有挽救处于危机中的清政府,反而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客观条件。(三)预备立宪【教师】清末新政失败后,清政府仍然不甘心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又推出了“预备立宪”。出示材料1.3:“清廷内阁成员组成”清末新政有何作用。问答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强化史料证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I中外历史,整支革命I内闺学及大任:*XM内附附原攵住:年工.itAntH条约签i后.治政府相维修符J1.丸AHK子4$-彳*犬:H制法辱呼法大感:心曷igxWft:的力彼:邙件导*M太:皆作IAAIh1(.VM*W(1906-1911)I19069月7T!冷*府网朽实的杀艮,常ITHJT
12、1911松月AA4A一做9人MtlMTA设问那同样的,预备立宪能够挽救清政府吗?【教师】“皇族内阁”使资产阶级彻底失望。过渡:当清政府实行新政自救时,革命党人在梦想努力。【学生】不能。(一)武昌起义前的准备学生深入【设问】在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做了哪体会在追些努力?梦的道路出示材料2.1:上,追梦人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孙中山、邹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容、林觉民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等人的不二、追梦: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懈奋斗和竖独立之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爱国热情。旗,撞自由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
13、之钟哉!一邹容革命军(20分钟)【教师】在思想上,像邹容的革命军等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除了邹容、章太炎等等,在众多仁人志士中最耀眼的当属孙中山先生。简要讲述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出示材料2.2“分布在各地的革命团体”:图文并茂,体会革命党人的斗争精神,强化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结合材料,学思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材料重点理解三民主义的意义和局限性。【学生】民族主义是“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和总结归纳的能力,配合教材的图片,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j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8课 辛亥革命 同步教学设计 18 同步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