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66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资料.docx
《30466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466员工关系管理复习资料.docx(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员工关系管理概论1 .员工关系的概念:员工关系是社会关系在企业这个组织系统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20世纪初期西方学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取代“劳资关系”的概念。Pl2 .员工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气和权力的相互交织。P23 .员工关系的基本含义: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气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并受到确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4 .员工关系的特征。P3(1)困难性和多变性(2)个别性与集体性(3)同等性和不同等性(4)对等性与非对等性(5)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5 .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是指为保证企业目
2、标的实现,而对企业中涉及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员工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利益冲突和社会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的制度、体系和行为。P46 .员工关系管理的特征。P5(1)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是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2)利益关系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3)心里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内容7 .员工关系管理的必要性。P6-7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赢得人才,留住人才,而且可以使企业管理和业务运作效率大幅提升。(1)员工关系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2)员工关系管理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3)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胜利的根本条件8 .员工关系的主要目标uP8(1)协调和改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2
3、)树立员工的团体价值(3)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凝合力9 .员工关系管理的意义。P8-9(1)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是实现人与事最佳协作的重要手段(2)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激励优秀、鞭策后进的重要手段(3)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有利于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4)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是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职业规划的必要措施(5)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能使员工更多体会到被敬重的感觉10.员工关系管理环境:主要是指员工关系管理的条件,或指对员工关系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干脆或间接的因素,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PlOI1.员工关系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哪些。P10-12(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政策环境(4)
4、法律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12 .员工关系管理的内部环境包括哪些。P12-13(1)组织结构(2)工作环境(3)阅历战略(4)管理者和管理方式(5)企业文化13 .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P13-20(1)劳动关系管理(2)员工沟通管理(3)员工心理契约与满足度管理(4)员工参与管理(5)员工纪律管理(6)冲突和危机管理(7)员工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8)员工异动管理(9)员工离职管理(10)劳动争议处理14 .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趋势P2025(1)人本管理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2)学问型员工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对象(3)工作方式纳入员工关系管理的视野(4)员工关系管理趋向多样化(5
5、)重视对核心人才的管理与开发15 .学问型员工的特征.P22(1)学问型员工具有剧烈的特性、独特的价值观和较强的独立推断实力。(2)学问性员工具有较高的创建性和自主性,在组织中凭借自身拥有的专.业学问和技能,运用才智进行创建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学问成果。(3)在需求层次的金字塔中,学问性员工往往处于上部,与金钱等生理须要因素比,他们可能更留意自我价值的实现。(4)他们对公允有剧烈的感知,假如收入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或遇到不公正的对待,他们马上可能会由于心情不佳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甚至离职。16 .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P22(1)工作环境(2)工作氛围(3)职业发展(4)沟通(5)组织结构(6
6、)管理规范17.对员工进行多样化管理的过程中应留意的问题.P24(1)树立人本观念,把关系人、敬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放在首要地位(2)构建多元化的企业文化,适应多样性员工管理的须要(3)管理人员必需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必要的沟通技巧(4)实行多样化的福利制度(5)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其次章劳动关系管理1 .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多有者与作为生产资料全部者的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目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而产生的社会关系。P302 .劳动关系的主体。P31劳动关系的主体就是劳动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以下内容;(I)劳动者(2)用人单位(3)工会3 .劳动关系的历史沿革。P32劳动关系
7、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出现的。劳动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从产业革命起先到19世纪中叶,是劳动关系发展历史的最迦邀。(1)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在18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独创为标记的产业革命从英国起先,席卷欧洲各国,全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起先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3)制度化的劳动关系。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经济经验了两次世界大战上最严峻的经济危机。(4)成熟的劳动关系。这一阶段是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至20世纪80-90年头。(5)新时期的劳动关系。由于新技术的采纳和由此带来的新的组织制度的发展,以及经济
8、全球化的影响,新时期劳动关系也在发生着日益明显的变更。4 .新时期劳动关系的变更。P34(1)外部压力越来越严峻(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变更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3)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4)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学问经济的挑战5 .我国劳动关系变更的主要表现。P36(1)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2)劳动关系多元化(3)劳动关系利益负责化(4)劳动关系动态变更(5)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6 .试用期的概念:试用期泛指在最初的雇佣期间,用以视察员工在职务上的表现是否适任的时期。P417 .入职手续办理的流程。P37(1)填
9、写员工履历表(2)发放向新员工介绍公司状况及管理制度的制度汇编,使其具备基本公司工作学问,要求其通过公司内部网络了解进一步的状况。(3)依据新员工入职手续清单逐项办理入职手续。(4)确认该员工调入人事档案的时间。(5)向新员工介绍管理层。(6)到新员工到部门,介绍给部门总经理。8 .加强试用期管理的重要性。P41推动整体最优的系统化管理,使企业与新员工之间摒弃传统的互不信任的合作方式,向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2)难以融入新的文化氛围,无法接受新的价值观,是新员工流失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3)由于一部分新员工在结束试用期后,将会离家企业,在他们离开的同时,也带走并宣扬自己对该企业的印象和评价,所
10、以员工试用期亦是企业向社会展示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9 .不同劳动合同期限的试用期限规定。P41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10 .用人单位履行告知义务举证的技巧和方法。P39(1)在员工入职登记表中声明。(2)在劳动合同中设计告知条款。(3)要求劳动者供应书面声明。11.用人单位入职审查举证的技巧和方法。P40设置员工入职登记表作为证据。(2)要求劳动者供应相关个人资料留作证据。(3)在劳动合同上设计条款以备作为证据。(4)简历职工名册并保
11、留作为证据。12 .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P4613 .劳动合同的特点。P46(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主体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任何一方在自己未履行义务的条件下,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3)劳动合同属于法定要式合同。14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P47合法原则(2)公允原则(3)同等原则(4)自愿原则(5)协商一样原则(6)诚恳信用原则15 .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P50(1)提出要求(2)作出答复(3)双方达成书面协议16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定。P50(1)劳动合同的违法解除。是指用人单位或者劳动
12、者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2)双方协商一样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其次十四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样,劳动合同可以解除。(3)用人单位单方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解除。劳动者有过失时解除。劳动者无过失解除用人单位经济行裁员(4)劳动者单方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分为提前三十日通知无条件解除和有条件随时通知解除。17 .集体协商的含义:集体协商是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P5518 .集体合同的含义:是双方代表依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酬劳、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平安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同等协商一样的基础上
13、签订的书面协议。P5919 .集体协商的原则.P56(1)遵遵守法律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国家规定(2)相互敬重,同等协商。(3)城市守信,公允合作(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5)不得实行过激行为20 .集体协商前的打算工作。P56-57(1)熟识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2) 了解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状况和资料,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意向所持的看法。(3)拟定集体协协商题。集体协协商题可由提出协商一方起草,也可由双方指派代表共同起草。(4)确定集体协商的时间,地点等。(5)共同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当集体协商记录员。记录员应保持中立、公正,并为集体协商双方保密。21 .集体合同
14、的特点。P59(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员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特定程序。22 .集体合同的作用。P60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3)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23 .集体合同签订的原则。P61(1)内容合法原则(2)相互敬重,同等协商原则(R)诚艮守住公介合作仲IJlll(4)兼嬴双荔I益,不能i最某方利益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5)不激化事态原则24 .集体合同的效力。P62(1)集体合同对人的法律效力(2)集体合同的时间效力(3)集体合同的空间效力25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分。P
15、60(1)主体不同。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组织或劳动者依据合法程序推举的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则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的内容是关于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标准的约定,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它可以涉及集体劳动关系的各方面,也可以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一方面,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3)功能不同。协商、订立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详细标准,并作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凡劳动合同
16、约定的标准低于集体合同标准的,一律无效,故集体合同的律法效力高于劳动合同。(5)集体合同的签订。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的结果,集体合同的签订应建立在集体协商的基础上。第三章员工沟通管理1 .沟通管理的概念:所谓沟通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管理人员通过“发出信息到接受信息再到反馈”的行动过程,来完成支配、组织、领导等目标性工作。P672 .沟通的意义:沟通是信息交换和意义的表达,也是人与人之间思想观念的过程。P673 .沟通管理的类型.P70(1)入职前沟通(2)岗前培训沟通(3)试用期的沟通(4)转正沟通(5)工作异动沟通(6)定期考核沟通(7)离职沟通(8)离职后沟通管理4 .丕同类型沟通的目的与
17、时机。P70-76(1)入职前沟通。目的:以企业理论凝合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时机:入职前沟通应当在聘请选拔面试时进行。(2)岗前培训沟通。目的:为了使新员工尽快驾驭企业的基本状况,提高对企业的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时机:发放员工手册、新员工入职培训、不定期面谈,或不定期组织新员工座谈会。(3)试用期的沟通。目的:为了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地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时机:在新员工试用第一个月,至少面谈2次,在新员工试用其次、三个月,每月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一次。(4)转正沟通。目的:依据新员工试用期的表现,给出是否转正的建议和看法。时机:对于新员工所属上级而言,进行新员
18、工转正评价时要形成部门看法。对于人力资源部门而言,在审核员工转正时要形成职能部门看法。(5)工作异动沟通。目的:使员工明确工作异动的缘由和目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及希望,以使员工能够顺当地融入到新岗位中去。时机:沟通的时机应在确定形成后正式通知员工本人之前。(6)定期考核沟通。目的:沟通存在于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中,合理的绩效管理可以通过沟通发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提高员工对绩效的相识,并理解绩效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时机: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的绩效管理进行定期的考核沟通。(7)离职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原则,对于主动离职的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缘由以便公司改进管理。时机
19、:第一个时机是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或作出辞退员工确定时,其次个时机是员工离职手续办理完毕打算离开公司的最终一天。(8)离职后沟通管理。目的:通过诚意、真心、关切、简历友善的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同时成为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扬窗口。时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包括离职去向,离职缘由,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5 .沟通对员工关系管理的作用。P69(1)沟通能够改善管理方与员工之前的关系,削减冲突(2)沟通是体现和实现员工参与的重要形式,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建性。(3)沟通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士气(4)沟
20、通能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6,管理沟通要留意的问题。P76(1)简历全方位的沟通机制(2)确定沟通的时间和次数(3)确定沟通地点(4)确定谈话主体(5)确定沟通内容7 .员工关系沟通的主要渠道主要有面对面沟通、书面沟通和电子沟通三种方式。8 .沟通网络。P80(1)正式组织的沟通网络;链式沟通网络、Y式沟通网络、轮式沟通网络、环式沟通网络和全通道式沟通网络。(2)非正式组织的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不是正式的沟通渠道产生的,是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9 .面对面沟通的适用条件。P791 1)对方对你所提的问题很感爱好。(2)对方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来看你的书面文件。(3)对方对你的问题可能有不
21、同的看法,甚至会提出指责。(4)当对方知道你的看法后,可能会产生剧烈的抵触心情,而你又必需坚持,须要双方相互探讨才能统一看法。(5)双方关系亲密,运用口语自然而又随意。10 .书面沟通的适用条件。P79(1)须要沟通的人比较多而且分散,不适合当面沟通。(2)对方须要确定的时间来考虑你所提出的问题。(3)对方须要将你提出的问题当做书面的记录加以保存,以便将来查询或当做凭证。(4)对方须要依据规定的程序去完成你交代的工作,他们须要有书面的说明,这样可以按部就班,随时查阅。11 .电子沟通适用的几种状况。P79(1)距离远,双方无法当面沟通,但你又希望尽快知道对方的反映。(2)双方交情不错,见不见面
22、都一样,通过电话沟通便利快捷(3)一些当面沟通时难以开口的事情,可用电话来说明。(4)虽然目前不能见面,但可以先用电话沟通,增进感情,为将来的方面沟通做好打算。12 .书面沟通的不足之处及应留意的问题。P79(1)对方不想看,收到了和没收到一样,假如你问他的看法如何,他可以说没有收到或者还没有看,从而推卸自己的责任。(2)对自己不利的文件,他看完了可装成还没有看。13 .员工关系沟通的实现方式。P82(1)利用各种会议的方式实现沟通。(2)利用各种报告、请示、文件、领导讲话的方式进行沟通(3)利用各种宣扬平台的方式进行沟通(4)利用各种活动方式进行沟通(5)利用各种交谈的方式进行沟通(6)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466 员工 关系 管理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