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docx
《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六、项目名称: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一)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二)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针对海上溢油事故危害和快速反应要求,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研发了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该项目首创了“天、空、海”一体化的海面溢油监测技术体系,研发了复杂溢油源鉴别、溢油漂移快速预测和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建设了海上溢油监测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系统与平台,形成了我国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的理论、技术体系和应用平台,实现了海面溢油监测手段多元化、复杂溢油源鉴别快速化、溢油漂移预测精准化和溢油应急决策指挥科学化,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航
2、空遥感溢油监测识别、混合油源鉴别、溢油动态漂移预测模型等关键技术国际领先。项目成果作为我国海事应急指挥平台和海上溢油应急防备能力建设的组成部分,己广泛应用于海上溢油监测和应急工作,并在大连“7.16”油库爆炸、蓬莱19-3海上平台油井漏油、长江口“达飞佛罗里达”轮碰撞、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以及在青岛奥帆赛、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水上安全应急保障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保障作用,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项目填补了多项空白,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培养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了多个创新团队,有力促进了我国海上溢油应急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推动了行业科
3、技进步。推荐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项目简介本世纪以来,我国海上石油运输、开采和沿岸石油炼制、仓储、输送一直呈迅速发展态势,各类原油及炼制产品泄漏入海事故时有发生,海面溢油已逐渐演变成重大的环境安全风险。“十一五”期除交通、石化行业加强基础设施和清污船艇等装备建设外,有关部委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了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等课题研究,通过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了“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关键技术开发”4个子项研究,通过交通运输部安全应急能力建设项目和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实施了3个专项研究与建设。经过联合攻关,构
4、建了海面溢油监测追踪与应急决策指挥支持技术体系,完成了溢油监测设备研发与多地配备,建设了一批支持溢油应急决策指挥的系统和平台,实现了三大方面技术创新。一是创建了“天、空、海”一体化的海面溢油监测技术体系。项目攻克了利用多源卫星遥感监测溢油、多种溢油图像解析算法、海上浮标动态跟踪等关键技术,研制了机载、雷达、浮标监测溢油的成套技术与装备。航空遥感溢油监测识别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二是创建了复杂溢油源鉴别技术和快速预测海面溢油漂移的系统方法。项目攻克了混合溢油源鉴别、溢油风化模拟、海面风场快速诊断预报、溢油漂移轨迹预测等关键技术,溢油源判别时间由50分钟降为5分钟;开发了溢油预警三维网格自生成技术,建
5、立了溢油风化和漂移预测等模型。混合油源鉴别、溢油动态漂移预测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是创建了支持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指挥的技术系统与平台。项目攻克了多元异构溢油信息融合和清污对策方案推理匹配等关键技术,首创了敏感资源分级分类预警方法,研究编制了海上溢油等重大海上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方案,开发了溢油快速预警系统、溢油处置效果动态模拟评估模型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了基于多元通信手段并融合上述各项技术的陆地、船载和车载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海上溢油应急的互联网络演习演练。决策支持技术和指挥平台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项目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
6、1项,软件著作权14项,形成5部专(编)著、8部预案、4部教材、5项标准规范,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EI检索、核心期刊及重要学术会议论文24篇,培养出一批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数十名硕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多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和研发基地。该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等日常工作和国家及区域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有力支撑了大连“7.16”中石油油库爆炸原油泄漏、蓬莱19-3石油平台油井漏油、长江口“达飞佛罗里达”轮漏油、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等重大海上溢油的应急处置和2008年奥运会青岛帆船赛、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水上安全应急保
7、障,应用效果突出,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有力推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了我国海上溢油应急技术能力和水平。(四)客观评价1、项目成果总体评价意见由中国工程院潘德炉、梁应辰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童庆禧三位院士和原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徐光、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智广路等8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课题、子项目、专项成果评价意见(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验收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于2010年10月主持召开了该项目验收鉴定会,国家科技部王伟中副部长和交通运输部高宏峰副部长出席了会议。中国工程院潘德炉、沈
8、文松、梁应辰3位院士等15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认为成果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成果国际领先。(2) “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成果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4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鉴定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洪钟祥研究员等14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海面风场快速诊断模型、溢油风化模型、溢油动态漂移预报模型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3) “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课题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4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鉴定会,中国科学院童庆禧院士等13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
9、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载激光荧光系统的溢油监测和识别技术国际领先。(4) “水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课题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4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鉴定会,唐孝炎院士等11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溢油分散剂处理的油品鉴别、混合溢油源鉴别技术国际领先。(5) “海上溢油航空遥感实时监视监测技术”子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7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子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溢油图像拼接技术和边缘检测算法国际领先。(6) “海上微型浮标溢油跟踪定位技术”子项目鉴定意见
10、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7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子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 “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子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6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子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 “渤海湾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于2010年7月主持召开了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子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评审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 “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及应用”子项目鉴定意见及应用效果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
11、10年5月26日组织召开了由山东海事局为主承担的该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山东海事局奥帆赛海上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工作出色,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慰问和表扬,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10)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专项鉴定意见中国航海学会于2010年6月10日主持召开了该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H)“内河水上溢油应急反应关键技术研究”配套项目鉴定意见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于2011年1月主持召开了该项目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
12、际先进水平。3、媒体评价中央人民政府网、新华网、中国交通报等媒体报道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专家论证、项目成果的技术水平及在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监测预警、交通运输部全力保障08年奥运会帆船赛、海陆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演习、大连7.16海上溢油事故应急、粤港澳船舶溢油应急合作中的应用等重要信息,科学技术部、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等政府网、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石化、中国水运等网站报道了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启动及通过验收、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通过验收、应急实战处置方案及成果应用、国际及区域协作、应急预案等情况。4、重要科技奖励本项目成果曾荣获省部级科技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13、二等奖8项。(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主要完成单位创新推广贡献主要完成单位创新推广贡献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1、完成项目主要研究内容论证、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研发方案、实施方案编制,落实依托工程及配套项目,指导各专项课题实施,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培训演练、应急实战中的应用,完成项目验收。2、负责“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水上溢油应急处理技术”、“海上微型浮标溢油跟踪定位技术”等课题研究开发与应用;组织完成溢油风化、快速鉴别、跟踪浮标、损害评估设备研发及现场试验,形成溢油风化模型、动态漂移模型、预警分析模型、海上溢油应急决策指挥支持平台
14、及互联网络演习演练平台等多项创新成果,实现海面风场快速诊断模型与溢油动态漂移模型的对接,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形成专(编)著4部、预案1部、教材4部、标准规范1项,论文多篇。3、组织实施大连“7.16”等多起溢油应急行动的技术支持并获得良好效果。具体组织2010年首届“两岸油污染紧急应变协作”桌面演练、项目成果在国内溢油应急演习与培训、国家及区域溢油应急中心建设、港口和军港环境风险评价及其溢油防治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国际及两岸学术交流中的推广。4、负责项目成果的集成推广应用,组织实施本单位成果的推广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海事局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
15、提供相关依托工程及配套项目支持,协作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中的应用。2、负责“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构建业务化无人值守预报系统,为溢油模型提供环境数据:提出海区三级网格精细化设计,保障环境数据准确度;搜集渤海海运油品理化特性,开发油指纹数据库,建立复杂油源快速鉴别系统并业务化运行:建立环境敏感资源多媒体数据库等。3、负责研究和组织实施奥运会青岛帆船赛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工作,组织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和陆地、船载、车载应急指挥平台等工程建设和运行应用。4、组织开展溢油应急培训、演练和应急实战中的技术应用;组织相关成果在奥帆赛海上安全与应急保
16、障、西北太地区海上溢油应急演习和多起溢油应急行动中的应用,结合研究成果开展渤海海域船舶污染规律性分析及对策、山东省海上搜救办法研究,形成预案4部、教材4部、标准规范1项,论文多篇;配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完成国际及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交流。大连海事大学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协作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2、负责“水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技术”课题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参加“海上溢油航空遥感实时监视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子项目研究与开发应用,攻克了多源卫星遥感资源的溢油信息提取、多种溢油图像解析算法、海上溢油遥感识别与监测、便携式机载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系
17、统等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海上溢油识别与监测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和快速反应三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航海雷达海上溢油监测、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多篇。3、组织完成项目成果在大连“7.16”新港溢油事故应急中的应用,为辽宁省和大连市清污领导小组的组织指挥、清污行动、事故处理及污染评估等提供科技支撵。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海事局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协作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2、负责“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子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珠江
18、口海域三维水动力预报模型、溢油模型、专家系统和GIS技术的溢油预测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等。3、参与“溢油预测预警与决策技术”、“溢油事故应急处理技术”等课题研究。4、组织相关成果在世界大运会海上安全与应急保障和多起溢油应急行动及演练中的应用,形成专著1部、预案1部,论文多篇:结合研究成果参加了珠江口区域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协作安排的编制,配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完成国际及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技术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协作推动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2、负贲“海上溢油航空遥感实时监视监测技术”子项目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合作完成
19、便携式机载海上实时溢油跟踪监视监测系统的开发工作,协作完成发明专利1项。3、参与“海上微型浮标溢油跟踪定位技术”等课题研究,负责配套工程广东海事局仑头和高栏溢油清污设备库建设,根据我国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现状和需求分析提供技术支持。4、组织相关成果在多起溢油应急行动及演练中的应用,结合研究成果组织珠江口区域海上船舶溢油应急协作安排的编制,形成预案1部,论文多篇。北京大学1、参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具体研究工作,协作推动项目技术成果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业务化运行。2、参加“水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开发”课题研究。以MM5气象模拟系统为基础,研发了在线主要完成单位创新推广贡献加入美国气象分析资料和沿海气候
20、站台以及海洋浮标观测资料的模拟系统;创新性地研发了适用于中国近海的海面风场快速诊断模式,通过并行计算,达到快速预报高分辨率海面风场的目标,并根据成果应用与验证的需要协助提供专用的海面风场、气象预报数据动态输出接口;分析了中国近海典型大气流动规律,对渤海湾和珠江IJ等示范区域的实际大气流动模态进行分类,建立四个典型分区31类典型大气流动类型的逐月风向风速空间分布及发生概率规律数据库,并与溢油漂移快速评价系统相结合,为环境影响后果预判提供可视化统计数据支撑,为典型溢油事件条件下的近海岸环境风险评估和溢油快速预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科技支撑手段。3、对上述成果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衣论
21、文多篇。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1、参加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关键技术”的实施方案研究,提供相关配套支持,协作推动试点工程、标准预案和技术成果业务化运行。2、参加“珠江口溢油漂移与清污对策快速模拟技术”子项目的研窕开发与应用,主要承担珠江11海域三维水动力模型和溢油漂移与风化模型开发以及软件集成工作,实现NCEP风场资料与模型的耦合,并协助完成海上试验和系统服务器的托管、维护管理工作,取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联合发表专著1部、论文多篇。3、负责项目成果在中海油系统的推广应用和继续完善:组织第,二届海上溢油预测预警技术研讨会,宣传、推广项目成果。国家海洋信
22、息中心1、参。“渤海海域溢油污染预测预警技术“子项目,负责渤海海域风浪流及溢油漂移快速模拟系统研究。研发无人值守的业务化“渤海海域溢油海洋动力环境预报系统”,开发了三维网格分级加密技术,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建立了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降尺度技术、三维数据同化技术的高精度风场预报模型,提高了风场预报的准确度:建立了海洋油粒子漂移与扩散预测模型,通过引入“凸包算法”提高了溢油漂移及归宿预报模型的计算准确度;建立物理海洋环境要素自动回报数据库,实现不明油污溯源回推:集成海洋动力环境预报系统、溢油模型以及环境敏感资源数据库,实现一体化和业务化应用。2、参与编制行业标准海上溢油生态灾害应急处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名称 海面 溢油 监测 追踪 应急 决策 指挥 支持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