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目录,1Z.-A-刖S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基础第二节问题挑战第三节发展机遇第二章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策略第三节战略定位和目标第三章基于“三区三线”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第一节筑牢空间发展底线第二节完善主体功能分区第三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第四章打造高质高效农业空间第一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第二节优化农业空间布局第三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第四节全力支持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第五章保育永续利用生态空间第一节构筑生态安全格局第二节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第三节筑牢水安全底线第四节提升生态空间质量第五节统筹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第六章建设强核聚力城镇空间第一节推
2、动城市群都市圈协同发展第二节促进各级各类城镇有序发展第三节打造三核两带新旧动能转换空间第四节强化公共服务空间保障第五节推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第七章构筑和谐多元海洋空间第一节优化海洋开发保护格局第二节提升海岸带综合服务功能第三节科学管控海洋空间资源第八章塑造齐风鲁韵魅力空间第一节彰显齐鲁大地自然景观特色第二节保护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第三节构筑魅力齐鲁景观风貌格局第九章夯实安全韧性基础支撑第一节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第二节构建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第三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第五节构建韧性防灾体系第六节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第十章加强区域开放协调联动第一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第二
3、节增进国家重大战略下的广域合作第三节加强省内重点地区协同协作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监督保障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三节完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第四节提升规划信息化水平第五节近期行动计划前三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西引黄河流域,东与日韩隔海相望,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是促进南北均衡发展、东西陆海统筹,联通东北亚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好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
4、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部署,加快建立全省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支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落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本规划是山东省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省级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是编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范围为山东省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包括陆域国土和省管辖海域。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
5、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山东陆海相拥、南北相济,山川毓秀、平原广阔,资源富集、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通过全面把握全省现状基础条件,科学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深入分析问题挑战和发展机遇,为科学确定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空间战略奠定基础。第一节现状基础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山东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平原占65.56%,丘陵占15.39%,山地占14.59%,其他占4.46%。泰沂山系雄踞全省中部,泰沂山系以东,以丘陵地貌为主的胶东半岛深入渤海、黄海,形成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港湾;泰沂山系西北,黄河流经山东9市注入渤
6、海,形成广袤的平原;泰沂山系西南,多支河流汇集,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全省整体呈现“三山”(泰山、沂蒙山、昆寄山系)、“三原”(鲁西北黄泛平原、鲁西南沉积平原、胶济山前冲洪积平原)、“一岛”(庙岛群岛),“两海”(渤海、黄海)、“两河”(黄河、大运河)、“两湖”(南四湖、东平湖)的自然地理格局。自然资源禀赋良好。现状耕地面积约641万公顷(9614万亩),是国家重要粮仓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1552条,分属黄、淮、海三大流域,黄河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海岸线长度的六分之一。全省管辖海岛584个,
7、其中有居民海岛32个、无居民海岛552个。已发现矿产资源148种,查明储量矿产91种,金矿(岩金)、自然硫、石膏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金刚石等储量居全国前列。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圣哲先贤辈出,历史遗迹丰富。拥有泰山、曲阜“三孔”、大运河、齐长城等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6项,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20个、名镇49个、名村71个,传统村落552个。山东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感天动地。综合实力比较雄厚。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3095.9
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现代农业领跑全国,农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万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前列,动能转换强势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46.8%,“四新喳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一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影响力、吸引力、承载力持续增强。城乡发展相对均衡。全省常住人口10152.75万人,城镇人口6401.43万人,城镇化率63.05%,具有就地就
9、近城镇化、乡村人口本地兼业的特点。城乡空间发展相对均衡,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8个大城市、10个中等城市、74个小城市和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济南、青岛都市圈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支撑,以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为引领,省会、胶东和鲁南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效明显,2021年城乡收入比为2.26:1,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较为齐备。山东“四横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完善,实现高速铁路“环鲁行”、高速公路“县县通”,里程均居全国前列;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0个
10、,居华东地区首位。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建成以南水北调、胶东调水和引黄济青工程为架构的字型调水大动脉。形成“三交两直”特高压输电格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5%。建成开通5G基站5.1万个,居全国第四位。第二节问题挑战空间开发保护矛盾突出。山东作为沿海工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海洋空间布局存在矛盾。优质耕地与城镇建设适宜区域高度重叠,耕地与林地等生态用地交叉分布。海岸带开发保护缺乏统筹,自然岸线保护面临挑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不足。鲁西、鲁北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高,鲁西南、鲁西北地区存在土壤沙化风险,鲁中、鲁西南地区历史遗留露天矿山数量多,部
11、分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岸线侵蚀明显。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比较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资源短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的l6o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韧性不够。城镇乡村格局有待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集聚程度不高,济南、青岛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有待提升。水、陆、空、港群等交通基础设施有待统筹。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乡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陆海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较快增长与存量土地低效利用并存。村庄用地规模大、分布零散。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海岸线开发利用不够集约,港产城融合发展不足。国土空间品质有待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养
12、老资源配置过于集中。部分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职住不平衡、交通拥堵等问题仍然突出。对历史文化资源、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重视不足,国土空间特色风貌不够彰显。国土空间治理存在短板。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度和配套政策有待健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尚未全面形成。城市群、都市圈等跨区域、跨流域空间治理和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国土空间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第三节发展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推动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
13、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国内外形势和发展新趋势为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山东作为1亿人口的沿海经济大省,在我国经济版图中承担着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到山东调研视察,多次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1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从战略全局高度对山东发展精准把脉定向,饱含着深切的关怀关爱,体现了深邃的战略思想,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指明了前进的目标方向,为山东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提供了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印发实施,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山东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山东省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突出体现在九个方面: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
15、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这些特色禀赋和厚实家底,为山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创新能力亟需提升,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任务艰巨;改革开放有待深化,民营经济活力还不够强,优化营商环境仍需加力;民生和社会事业存在短板,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各类矛盾风险仍易发多发,基层治理能力尚待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许多新问题新考验等,都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十五年,是山东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取得决定性
16、进展的攻坚期。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必须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国家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确定空间发展策略,转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式,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空间支撑和保障。第二章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围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目标,针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问题和挑战,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指导思想、基本策略、战略定位和目标,统筹推进各项任务。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
1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安排,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深化国土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更高
18、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美丽国土,为打造全面创新先行区、协调发展引领区、生态保护样板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谐示范区和“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二节基本策略系统优化。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整体谋划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海洋等功能空间,支撑“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管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解决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底线约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水
19、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筑牢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军事安全等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完善国土安全基础设施,提高各类灾害防治能力,增强空间韧性。强核聚力。强化济南、青岛双核心辐射带动作用,放大双向开放枢纽和门户功能,增强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要素集聚和综合承载能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以复合交通走廊为依托,以各级中心城市、县城和新型战略增长空间为重要节点,全面加强各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跨省跨境联通,构筑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城镇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节约集约。落实全面节约战
20、略,严格实施资源总量和强度控制,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坚持节约集约、存量为主、增存结合,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强化城镇低效用地、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推动存量空间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精准投放增量,合理布局增量空间,保障重大战略、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用地需求。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强化重大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刚性约束,新上项目应达到国内同行业当前节约集约用地的先进水平。集约高效利用海域、海岛、海岸线资源。品质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公共服务做好空间保障,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挖掘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丰富
21、多元的生态文化产品,塑造国土空间特色风貌,提升国土空间魅力。第三节战略定位和目标立足山东在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东北亚的地缘优势,确定山东的规划战略定位:面向东北亚、“一带一路”的双向开放新高地。发挥山东作为东北亚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关键作用,积极促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强化与日韩全方位合作,拓展与东盟、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地区合作领域,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以及东北地区协调联动,扩大山东半岛城市群腹地,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发挥山东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和
22、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作用,纵深推进“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充分彰显“强、富、高、优、美“现代化强省建设内涵特征,以先行区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发挥山东作为黄河流域最强经济体和唯一出海口的优势,加强与沿黄省区交流协作,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共建沿黄生态、科创、产业、能源、文旅大廊道,推动高端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引领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岱青海蓝
23、、魅力宜居的齐鲁美丽家园。发挥山东海岱相连、古今相映、城绿相融的独特优势,传承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生态文化产品、更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更加普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建设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到2035年,建成山清水秀、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安全永续的美丽国土。建设山清水秀的绿色国土。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黄河、大运河、海岸带等重点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以黄河口、长岛等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成,森林、湿地质量显著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有效治理,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网络更加完善。建设城乡融合的宜居国土
24、。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增强济南、青岛引领带动作用,都市圈功能更加完善,全面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城镇空间格局。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景展现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齐鲁乡村风情画”。建设陆海统筹的和谐国土。全社会海洋国土意识明显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步入国际前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打造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开放包容的世界一流湾区岸带,形成高水平海洋开放新格局,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国土 空间规划 2021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