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
《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2023年12月前言1第一章规划基础3第一节自然状况3第二节区域特点6第三节问题风险8第四节机遇挑战9第二章规划目标12第一节总体要求12第二节规划原则13第三节规划目标14第三章优化国土空间格局17第一节总体格局17第二节划定流域政策导控分区22第三节加强黄河沿线地区分级管控25第四章筑牢黄河长久安澜底线32第一节守好黄河长治久安防线32第二节把好四水四定安全底线36第三节协调涉水空间管控边线41第五章夯实流域绿色发展本底44第一节构建黄河下游生态安全格局44第二节厚植流域绿色发展47第三节建设流域生态廊道49第四节系统修复和综合整治51第六章
2、推动沿黄空间高质量开发54第一节高水平打造济南都市圈54第二节引导沿黄城乡融合发展55第三节共建沿黄现代产业走廊61第四节优化沿黄农业空间布局66第五节促进沿黄空间精明增长69第七章打造多元开放的文化高地72第一节构建黄河文化保护发展格局72第二节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75第三节推动流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78第四节丰富黄河文化交流互鉴空间84第八章推动流域区域协同发展72第一节强化全流域协同联动90第二节开展跨流域协同协作92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95第一节坚持党的领导95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机制95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97第四节强化规划实施监督98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101第一节与生态环境保护
3、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分析101第二节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102第三节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10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绵延万里在山东注入渤海。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山东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集聚人口多、发展潜力大,南北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全
4、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编制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我省沿黄地区开展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活动的总纲,是沿黄市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涵盖黄河流经的荷泽、聊城、济宁、泰安、济南、德州、滨州、淄博、东营等9个设区的市,77个县(市、区)。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O2I2O35年)规划范围图IIWM例
5、*w*Mifi界第一章规划基础山东沿黄地区陆海兼备,河山交融,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通过系统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全面把握区域特点,精准识别问题风险,综合研判机遇挑战,为科学确定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空间战略奠定基础。第一节自然状况自然地理。黄河从荷泽东明入鲁,呈北偏东流向,在东营垦利入海。区域地形地貌多样,以平原、山地、洼地为主。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45米,为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陆地最低处;黄泛平原分布在鲁西北、鲁西南。区域总体呈现“一河、一山”为骨、“一洲I、两原”为肌的自然地理格局。资源禀赋。区域农用地占72.62%,建设用地占20.72
6、%,未利用地占6.66%。矿产资源呈现“油北煤南铁居中,非金属矿物沿鲁中”的格局,区域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全省的89.74%,铁矿资源储量占全省的58.07%,轻稀土矿(轻稀土氧化物)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9.81%,胜利油田2022年原油产量位居全国第四。生态本底。区域湿地面积107万公顷,占全省58%;林地面积118万公顷,占全省45%;拥有自然保护地162个,面积7275.50平方千米。泰山、沂山等鲁中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O2I2O35年)地形地势图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O2I2O3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tWM图匚二Vtt三E三E3是山东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
7、。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河口湿地,在东亚一澳大利亚和西太平洋鸟类迁徙路线上发挥“国际机场”的重要功能。水资源。区域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83.7毫米,降水量随时空变化较大,有连丰连枯交替特点。现状水资源总量为13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4.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98.4亿立方米。黄河是山东主要客水水源,近年平均年供水量约占全省用水总量的30%,为全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第二节区域特点山东沿黄地区是黄河流域唯一的陆海交汇区,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的主战场。黄河山东段有大汶河、金堤河等12条一级支流,由现
8、行清水沟流路入海,另有刁口河等备用流路。黄河口区域是黄河流域生态健康的“晴雨表”,是黄渤海区域海洋生物的重要种质资源库,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正在创建全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山东沿黄地区拥有黄河流域唯一的重要蓄滞洪区,肩负着保障下游防洪安全的重任。黄河山东段河道上宽下窄,河道比降上陡下缓,输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沿程淤积,是典型的“二级悬河,东平湖位于黄河下游宽河道向窄河道过渡的洼地,是黄河流域唯一的重要蓄滞洪区,承担着分滞黄河洪水和调蓄大汶河洪水的双重任务,对保障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山东沿黄地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人口和经济集聚区,发挥着引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区域地
9、处京津冀、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之间,拥有流域唯一出海口,是黄河流域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门户。济南处在黄河流域和京沪经济发展轴的交汇地带,是黄河下游地区唯一特大城市,是促进黄河流域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战略枢纽。国务院批准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将为全流域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引领。山东沿黄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扛牢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责任。鲁西北、鲁西南平原是黄淮海平原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62个产粮大县。区域耕地面积5696万亩,占全省的近60%,占全国的3%;粮食产量3090.10万吨,占全省的70.31%,占全国的
10、5.43%;棉花、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产量较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稳产保供大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沿黄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沿黄地区有曲阜“三孔”、泰山、大运河、齐长城等4处世界遗产,曲阜、济南、聊城、邹城、临淄、泰安等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宁、淄博、临清、惠民等4座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传统村落4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07项,是展现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核心区域。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广泛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第三节问题风险洪水威胁仍然存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发育,目前山东河段滩唇一般高
11、于黄河大堤临河地面2米左右。东明县高村以上56千米河段游荡性河势尚未得到完全控制,黄河下游河势控制能力依然不足。东平湖防洪工程体系尚存短板,刁口河备用流路行河功能退化。干支流岸线防洪管控措施有待强化,部分分洪闸等穿堤建筑物存在病险因素,影响防洪工程安全。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流域内生态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空间连通性、完整性不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因入海水量不足,黄河三角洲河道、湿地生态补水困难,水盐平衡受到破坏,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大气、水环境以及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影响流域生物多样性。聊城、德州等地区存在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风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艰巨。水资源严
12、重短缺。山东沿黄地区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246.0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2%,平水年缺水量21.2亿立方米。黄河正常年份来水量减少趋势明显,随着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空间利用矛盾突出。区域内优质耕地与城镇建设适宜区域高度重叠,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受到建设占用挤压。黄河滩区内有村庄224个、耕地118.11万亩,防洪与群众生产生活矛盾依然存在。区域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57.29平方米,人均村庄建设用地274.73平方米,均高于全国平均值,土地利用效率亟待提高。区域协作水平不高。济南作为区域核心,城市能级、综合竞争力不高,济南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
13、有待增强。沿黄地区综合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滞后,快速交通体系不完善,跨黄、沿黄通道不足。流域联动协作机制不健全,在生态环境共保、产业体系互补、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缺乏跨区域协同平台,制约流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文化保护传承不够。沿黄地区地下遗址多,遗产叠加交错,保护难度大,遗产廊道保护协同平台尚未建立。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式单一,黄河文化品牌较少,黄河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挖掘不深,黄河故事不够精彩,国际影响力不强。文化旅游融合度不高,旅游线路不成体系。沿黄城镇城河关系不紧密,风貌特色不突出,黄河特色魅力空间展现不足。第四节机遇挑战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
14、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大部署,推动黄河生态保护、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黄河治理史上的崭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九曲黄河在山东入海。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寄予厚望。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15、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山东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为我们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要求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重大战略融合互动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也要看到,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频发造成黄河流域水安全风险长期存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
16、出要求黄河流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资源要素过度流失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需要,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不合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仍有差距,都对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黄河宁,天下平”。未来十五年,是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阶段。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必须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国家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走在前、开新局”的要求,统筹优化我省沿黄地区生
17、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为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提供空间支撑。第二章规划目标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沿黄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面临的问题风险、机遇挑战,明确总体要求、规划原则和主要目标,统筹推进各项任务。第一节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及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
18、展格局,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安排,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四水四定”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保障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完善防灾减灾体系,优化流域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益,为推动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高水平书写“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山东答卷。第二节规划原则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安澜。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把风险防控贯穿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聚焦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
19、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尊重自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提高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稳定性。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促进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持四水四定、节约集约。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形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集约利用,推进城镇空间集约、产业布局集聚、农业种植集中,全面提升用地效率和效益。坚持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强化分段治理、分区施策、分类引导,科学制定差别化的国土空间分区分级分类管控机制,构建流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立足各地自然地理格局和资源禀赋,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
20、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坚持统筹谋划、协同发展。坚持流域规划系统性、整体性,协调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国防、农业、生态、城镇、涉水、文化等空间系统治理。加强全流域联动、跨流域协作,促进上下联动、干支互动,陆海统筹、河海协调,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格局。第三节规划目标围绕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统筹施策、协同发力,系统优化沿黄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科学调节人地、人水关系。至2035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黄河长久安澜空间支撑更为坚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确立、黄河文化齐鲁篇章魅力更加彰显、沿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建成粮丰民富
21、、河清海晏、集约高效、安全韧性的幸福家园和美丽国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严格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3全面建成以黄河口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重点区域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态脆弱与退化严重区域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环境与质量显著改善。黄河长久安澜空间支撑更为坚实。以黄河干流、蓄滞洪区、河口地区为重点,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引黄涵闸改建工程,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研究推动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现代化提升、河口及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提升治理、“二级悬河”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强化灾害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
22、确保黄河下游长久安澜。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确立。落实“四水四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山东半岛城市群成为引领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文化齐鲁篇章魅力更加彰显。全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系更加完善,黄河文化遗产得到系统保护,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成效全面展现,在黄河文化旅游上成为知名目的地,黄河文化凝聚力显著提高,黄河文化影响更加深入广泛,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沿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济南都市圈实现深度同城
23、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沿黄、跨黄通道网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全面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形成中心引领、城乡互融、区域互通、三生互动、陆海统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实现流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绿色黄河”“安澜黄河”“创新黄河”“开放黄河”“魅力黄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江大河治理典范和展现“幸福河”魅力的亮丽风景线。表2.1山东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近期目标年远期目标年单位属性1耕地保有量5621.435621.43万亩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黄河流域 国土 空间规划 2021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