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防常见试题“陷阱”.docx
《考前必防常见试题“陷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必防常见试题“陷阱”.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考前必防常见试题“陷阱”下面是对高考高频考点中常见陷阱的小结,以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考答题方略,争取该得的分得到,不该丢的分少丢。易错点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走出误区】不仅要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含N、P)等,还要理解由这些物质水解或分解的产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另外,还要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例1.在高等植物细胞
2、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关于这两种元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染色体的重要组成元素B.这两种元素是组成ATP分子不可缺少的C.这两种元素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D.这两种大量元素也是动物生活必需的解析淀粉含有C、H、O,核酸含有C、H、O、N、P,故这两种元素是N、PoN是构成蛋白质不可缺少的,而P不是。答案C易错点2中心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主要细胞器的功能【易错分析】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些特殊问题理解不到位。【走出误区】(1)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有些
3、细菌(如硝化细菌、蓝藻等)虽然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细菌等可进行光合作用,但也没有叶绿体。例2.下列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有()A.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B,小麦叶肉细胞C.玉米叶片的保卫细胞D.蓝藻细胞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要考查叶绿体的分
4、布,高等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原核生物细胞没有叶绿体。叶的表皮有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只有保卫细胞含叶绿体。试题设置了“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以及“蓝藻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陷阱,稍有不慎就会错选。答案AD易错点3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易错分析】不能认清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与其独有的特征,是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走出误区】原核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1)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生物,少数为自养型生物,如进行化能合成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2)从异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3)生殖方式多为分
5、裂生殖(无性生殖)。(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结构非常简单。既然没有细胞结构,就不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例3.下列关于图示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尿|烟草花叶病毒醉母菌硝化细菌I金鱼藻A.框图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B.框图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框图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
6、有细胞壁D.框图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解析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酵母菌、硝化细菌、衣藻和金鱼藻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所不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增殖,不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答案C易错点4ATP分子结构的相关内容【易错分析】不清楚ATPADP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关系。【走出误区】从ATP的结构式分析,一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昔A(与DNA.RNA中的A含义不同),腺昔由腺喋吟(碱基)和核糖组成,3分子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
7、离腺昔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释放能量,变成ADP5若完全水解,另一个高能磷酸键也将断裂变成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例4.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摩尔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摩尔。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 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喋吟构成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人体细胞活动提供的ATP最多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ATP与ADP的快速转化保证了能量需求。ATP由1个腺普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人体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
8、线粒体。答案B易错点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曲线【易错分析】不能正确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有关曲线,不能理解细胞呼吸量、总光合作用量和净光合作用量的关系式。【走出误区】光合作用的指标是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一般测定的光合速率都没有把叶子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测到的是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还要加上呼吸速率。例5.2013全国卷大纲版,31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
9、的量),回答下列问题:释放8速率(1)在光照条件下,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的方式进行的。(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解析(1)根据坐标图分析,A为叶肉细胞吸收外界的CO2,而B+C的总和则是植物自身产生COz的量,两部分的CO2都会被植物的叶肉细胞所吸收,即光合作用固定的CO2O遮光之后,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根据遮光后平稳段的直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推出B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植
10、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Ch量,而C段则表示植物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产生CO2OCO2属于小分子,进出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2)题干中提到适宜条件是针对光合作用,所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都会使光合作用减弱,所以A的面积会变小,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要高,所以提高问题会增大呼吸作用的速率,而光照的改变对呼吸作用无影响,所以B的面积会变大。I答案(1)固定的CXh总量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量释放CO2自由扩散(2)AB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增强易错点6有关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移动问题【易错分析】弄不清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含义是出错的关键。光补偿点是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1、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走出误区】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不是定值。若改变外界条件(如光照强度、COz浓度、Mg含量等)使光合作用增大(或减小),而呼吸作用强度不受影响,要使光合作用强度仍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光补偿点应左移(或右移);若改变外界条件(如温度等)使呼吸作用强度增大(或减少),为使二者相等,则光补偿点应右移(或左移)。当横坐标对应的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最大值不产生影响时,改变外界条件使光合作用强度增大(或减少),则光饱和点应右移(或左移)。例6.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吸收或放出二氧化碳的量之间的关系,点A是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表示光补偿点,点B
12、对应于曲线上的点C,表示光饱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补偿点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B.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光照强度即光饱和点C.如果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光补偿点左移D.C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为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解析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光照强度不一定是光饱和点,如题图中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就不是光饱和点;如果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当光照强度变小时才能使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光补偿点左移。I答案B易错点7细胞周期概念的实质【易错分析】一是对细胞周期的概念模糊,不清楚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二
13、是不理解图中不同线段长短或扇形面积大小所隐含的生物学意义。线段长与短、扇形面积大与小分别表示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时期没有染色体出现,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走出误区】理解细胞周期概念应明确三点:(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周期性;(2)分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3)理解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各期在时间、各种数量等方面的关联性。细胞周期的生物学模型主要有四类:线段描述、表格数据描述、坐标图描述、圆形图描述。例7.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按箭头方向图乙表示细胞周期。据图分
14、析,不正确的是()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B.处于图甲a时期和图乙Bf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C.处于图甲、图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解析图甲中a和c、图乙中BfA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图甲中b和d、图乙中AfB时期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若某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答案C易错点8有关细胞分裂的曲线问题【易错分析】一是没有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
15、体的数量及行为变化规律,二是没有看清曲线纵坐标的含义。【走出误区】此类曲线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一是看清纵坐标的含义,如是表示“每个细胞核内的DNA含量”,还是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这是解此类试题的基础;二是抓住特殊点;三是明确曲线走势,学会分析曲线的升高、降低、稳定等变化趋势的原因。例8.如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B.处于图3中
16、Bf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的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解析图1中1条染色体中包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图2中染色单体分离后就不再称为染色单体,只能称为染色体,故A正确;图3中纵坐标的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B-C段的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1,C-D段的变化表示染色体上DNA分子由2个变成1个,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的过程,故B正确;图4中d表示细胞中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数目为4N,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故C正确;图4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图4中b
17、可对应有丝分裂前、中期,图4中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故D错误。答案D易错点9细胞分裂图像的判别及引起的变异【易错分析】不能准确判别细胞分裂图像,从而导致不能理解细胞分裂异常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走出误区】(1)用“三看识别法”判断细胞分裂图像: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此外,从细胞的外形上看,方形的一般为植物细胞,圆形的一般为动物细胞。例9.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一-C.该细胞图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D.该细胞图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18、,图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图示仅为植物细胞分裂期,不包括分裂间期,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故A错误;为分裂前期、为分裂末期、为分裂后期、为分裂中期,则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fff,故B正确;该细胞图中无中心体参与活动,故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配对,无基因重组,故D错误。答案B易错点10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特点【易错分析】易混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概念、本质,或者虽熟悉了中心法则的图解,但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高度分化的细胞的遗传信息流动不能由DNA-DNAo甚至有的同学会认为分化的细胞不仅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而且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也发生了改变。【走出误区】
19、细胞分裂、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区别和联系:区别:项目结果遗传物质变化细胞分裂单细胞生物完成生殖,多细胞生物产生新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后均分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癌变形成无限增殖的癌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细胞衰老细胞正常死亡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2)联系: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理现象,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细胞学基础,仅有细胞分裂而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畸形分化的结果,内在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
20、因发生突变。例10.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示意图,图中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需篇J/一骨骼肌细胞(1)由细胞分裂产生细胞的方式有三种(2)与细胞的基因型相同,mRNA的种类不同(3)形成和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fRNA-蛋白质(4)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5)细胞死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6)的分化程度比的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7)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8)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A,只有一项正确B,只有两项正确C.只有三项正确D
21、,只有四项正确解析该图所示人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产生的细胞基因型相同,但表达的基因不同,产生的mRNA的种类不同,分化过程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DNAfRNA-蛋白质,因此(2)(3)正确;细胞的衰老与死亡与人体的衰老与死亡一般是不同步的;细胞袤老、死亡、分化等现象都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发生癌变的细胞恶性增殖,细胞周期变短,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答案B易错点11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易错分析】未彻底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对比“转化”的过程分析不够,导致拓展能力不足。【走出误区】(1)肺
22、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实验证明转化率与供体菌细胞中DNA的纯度有关。DNA越纯,转化率越高。如果事先用DNA酶降解供体菌细胞中的DNA,那么转化作用就不复存在。(2)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运用的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直接培养标记),此处应注意的是在分析32p、35S的存在位置及实验结论时易错。例11.2012上海卷,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
23、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解析噬菌体的结构物质有蛋白质和DNA,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要用特有元素35S和32P,不能用共有元素N,故C项错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一般没有P,故D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把DNA注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一特性将蛋白质和DNA分离开,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准确,故B项正确。答案B易错点12细胞分裂与DNA的半保留复制【易错分析】一般采用同位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前 常见 试题 陷阱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