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
《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技术要求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执行江西省油茶资源高质量培育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有关技术要求。主要技术措施有:一、新造技术要求(1)立地。选择无污染的平原岗地和低山丘陵区,海拔50OnI以下(赣南部分地区60On)以下),坡度25。以下,光照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土层厚度60cm以上,石砾含量不超过25%,排水良好,较肥沃的弱酸性红壤宜林地以及荒地、旱地和“四旁”用地。(2)区划。采用“油茶园”方式进行。每个“油茶园”面积不宜过大,通常50300亩为宜。有条件的应配套建设林道(机耕道)、山塘、水池、工棚等基础设施。荒地、旱地和“四旁”用地新
2、造油茶也应以小或微“油茶园”方式建设,以利集约经营。山顶、山脊及各“油茶园”之间应保留足够宽度的原生植被带等缓冲或隔离空间,以利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育。(3)整地。根据坡度等地形地貌因素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等要求,选择全垦、带状或块状方式整地。坡度10。以下的平原、岗地或需套种的土地可全垦整地。坡度10。25。的丘陵、低山应采用带状整地,即:沿等高线由上向下开挖水平条带,带间距宜3.0m,带面外高内低,带宽宜2.02.5m,反坡坡度3。5。,条带内侧可挖深宽各30Cm左右的竹节沟,竹节沟长度根据株距确定,通常为1.5m左右,以利蓄水保土。带间杂灌全刈。适宜采取水平梯田方式整地的,要在梯田外缘作埃
3、以保持水土。在房前屋后的旱地、荒地或“四旁”地可采用穴状整地。整地时需清除树免和石块,并应与作业通道、取水、蓄水、工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4)垦穴。按株行距定点开挖种植穴,垦穴定点要规整,穴规格通常不小于60Cnl义60Cnl义60Cn1。开穴时应尽可能将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以利表土回穴。(5)基肥。在栽植前1个月左右,必须在种植穴中施入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245.0%)、饼肥或厩肥。商品有机肥用量10.015.0kg穴,饼肥用量3.05.0kg穴,厩肥等农家肥用量20.030.0kg穴。饼肥和厩肥等农家肥施入前应充分腐熟以免肥害,还可拌入少量杀虫剂以防病原菌和地下害虫。基肥中可掺适量
4、磷钾肥或复合肥以平衡和增强肥效。施肥时应结合表土回穴,先将土、肥充分搅匀回填穴内,再填新土返穴呈高出地面15CnI左右馒头状。(6)良种。从我省推荐的“赣无”“长林”“赣州油”三个系列的油茶良种中选择使用。良种穗条必须来自具有省林业局核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油茶良种采穗圃供穗、供苗单位均必须向用穗、用苗方提供上述规定良种的证明材料,并对所供穗条与苗木的良种品质负责。不提倡使用除上述良种外的其他油茶品种。(7)壮苗。推广轻基质控根容器壮苗。推荐3年生以上轻基质容器大苗造林,以缩短达产期。3年生轻基质容器苗苗高需260cm,地径需20.8c,分枝合理。基质要求配方科学,容器口径应不小于18cm
5、,所育苗木要求根团完整,侧根须根发达并与基质紧密结合,生长健壮,无检疫对象。(8)密度。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等综合确定栽植密度,最多不超过74株/亩。平原、岗地与低丘缓坡地栽植密度宜55株/亩左右,株行距宜3.040i;高丘、低山种植密度宜6374株/亩,条带水平间距(行距)宜3.0m,株距3.03.5m;荒地、旱地和“四旁”栽植应选择3个以上推荐品种相间栽植,株间距不小于3.0m。(9)定植。栽植时间为12月翌年3月,选择在阴天栽植,以减少苗木失水。苗木栽植前需将容器浇透水,不易降解的容器必须剪开。苗木定植在穴正中,要求栽紧、栽实并适当深栽,覆土以超过苗木嫁接口上方5cm以上为宜。(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产 油茶 新造 低产 改造 提升 技术 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