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docx
《广西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西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第一章保护基础1第一节资源现状1第二节保护成效3第三节保护形势7第二章总体思路11第一节指导思想11第二节基本原则11第三节发展目标12第四节总体布局14第三章主要任务19第一节完善湿地保护体系19第二节加强湿地保护20第三节推进湿地修复23第四节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27第五节加强湿地科普宣教28第六节加强能力建设3()第七节健全湿地保护机制31第八节健全湿地保护支撑体系34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37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37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38第三节影响评价结论40第五章保障措施41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41第二节加强资金保障41第三节加强合作交流42第四节加强
2、实施监督42附表附表1重点项目一览表44附表2湿地公园建设任务规划表49附表3重要湿地建设任务规划表50附表4小微湿地示范点建设任务规划表51附图附图1广西湿地资源现状分布图52附图2广西现有各级重要湿地位置示意图53第一章保护基础第一节资源现状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总体由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构成。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热带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的湿地,孕育了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一、湿地类型多样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和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3、湿地保护法定义以及“全口径湿地范围”统计,广西湿地有13类,湿地总面积为918606.18公顷,其中:红树林地9617.45公顷;森林沼泽0.14公顷;灌丛沼泽6.49公顷;沼泽草地240.29公顷;沿海滩涂95398.94公顷;内陆滩涂20889.50公顷;沼泽地97.24公顷;河流水面264790.69公顷;湖泊水面92.30公顷;水库水面193430.76公顷;坑塘水面(不含养殖水面)121330.02公顷;沟渠68080.91公顷;浅海水域”44631.45公顷。二、水资源丰富2021年,全区地表水资源量1540.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49.2亿立方米。入境总水量418.5亿立方米
4、,出境总水量1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定义,浅海水域指的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界线由海洋基础测绘成果中零米等深线及5米、10米等深线插值推算。1745.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65立方米。全区河流总长度约5.24万千米,河网密度平均0.22千米/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9586平方千米,占陆地总面积的3.9%。境内河流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流域面积20.24万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的85.2%,其干流西江在广西境内总长1239千米。西江红水河段长658千米,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三、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广西已
5、知湿地野生脊椎动物88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9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种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4种。广西处于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是众多候鸟的越冬地及停歇地。广西已知湿地鸟类185种,包括勺嘴鹤、黑脸琵鹭、小青脚鹤、白腰杓鹤、大杓鹤等涉禽以及中华秋沙鸭、栗树鸭、青头潜鸭等游禽。广西鱼类资源丰富,已知鱼类609种,其中淡水鱼类38()种,海洋鱼类229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鱼类有中华鳍和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鱼类有10种。广西特有洞穴鱼类有无眼平酗:、广西金线艇、凌云金线艇、东兰金线艇、宜山金线杷、田林金线杷等40种。广西湿地植物可分为两栖植物、半
6、湿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多种生态类型。广西共记录湿地高等植物90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包括中华水韭、水松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野生稻、海菜花、靖西海菜花、灌阳水车前、高雄茨藻、水蕨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铁杉、银叶树2种;广西特有湿地植物有短喙狐尾藻、上林楼梯草、合苞挖耳草、贵港水蓑衣、靖西海菜花、出水海菜花、橙花水竹叶、广西隐棒花、广西裂果薯等9种。四、滨海湿地特色鲜明广西滨海湿地有红树林湿地、沿海滩涂、浅海水域等多种类型,湿地类型及生物多样性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北海英罗湾分布有全
7、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海榄林;北海铁山港湾分布有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白骨壤林;茅尾海七十二泾分布有全国面积最大最典型的岛群红树林;溷洲岛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共存的区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价值。广西本土真红树植物有木榄、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榄李、海漆、老鼠筋、小花老鼠筋等9种;广西海草床已知有卵叶喜盐草、贝克喜盐草、日本鳗草等3种海草;广西珊瑚礁已知有蜂巢珊瑚、菊花珊瑚、鹿角珊瑚、牡丹珊瑚等46种造礁石珊瑚。第二节保护成效广西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部署要求,切实抓好湿地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湿地
8、和红树林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湿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海洋公园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全区现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湿地公园24处(含试点),国家海洋公园2处,建成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分级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截至2021年,全区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自治区重要湿地34处。受各种形式保护的湿地面积309908.15公顷,湿地保护率33.7%。二、湿地保护法制不断健全我区颁布并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河
9、道采砂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抗旱条例等法规,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名录认定和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深化“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管理体制。制定大王滩、西津等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稳步推进“一园一法”。三、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稳步推进实施湿地保护修复、红树林保护修复、广西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百色、崇左、南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231亿元,有效解决跨界水体和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20162021年,营造红树林626公顷
10、,修复现有红树林655公顷,全区红树林面积逐年增加。粤桂两省区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合作成功实施,成为全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示范,区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成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构建五级河长体系,深入开展江河湖库“清四乱”专项行动。四、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改善典型湿地生态状况总体良好。珍稀物种以及候鸟迁徙、繁殖和越冬栖息地等得到有效保护,生态脆弱和湿地退化的生态状况得到改善,逐步形成滨海、河流、库塘等多种湿地类型的
11、保护和恢复示范模式,对重要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类活动干扰有所控制,有害生物治理和管控持续推进,红树林生态系统总体呈健康状态,红树林群落稳定,底栖物种数量多,质量总体较好。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1年全区11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2%,无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92.6%,持续保持“优”。在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水质排名中,广西有1()个市进入前30名榜单,其中6个市进入前10名,柳州、桂林市地表水水质分别为全国第1名和第3名。五、湿地多种功能效益逐步展现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生态旅游的网红景点和打卡
12、胜地,一批湿地公园和红树林湿地被列为生态研学或科普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北海滨海、荔浦荔江、龙胜龙脊梯田、南宁那考河等众多湿地公园已成为传播湿地生态文化和开展自然教育的主阵地,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同时,国家湿地公园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的助农增收作用,湿地公园的建设带动周边区域价值的提升,有效带动旅游产业发展。龙胜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获生态环境部命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带动近万名当地村民实现脱贫。六、社会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依托世界湿地日、世界海洋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利用互联网、移动媒体等媒介,面向公众开展
13、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保护和爱护湿地的良好氛围,社会各界对湿地监督意识显著增强。深入开展建设项目前期研究,使建设项目在立项阶段就考虑避免或减缓对湿地、红树林占用影响。“十三五”以来,组织专家论证17个建设工程项目对湿地和红树林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有效保护了湿地和红树林资源。钦州市龙门大桥避让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减少占用红树林面积约2.3公顷。我区湿地保护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矛盾依然存在、对湿地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湿地生态修复科学性和系统性不够强、湿地资源监管能力较薄弱、湿地生态状况监测与评价体
14、系建设滞后、湿地保护机构能力不强等方面。第三节保护形势一、重大机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指引。湿地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储碳库”等,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保障国家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增进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生存福祉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湿地保护法规体系为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2
15、022年6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作为湿地保护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确立了“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夯实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律基础。2014年,广西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2018年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广西湿地和红树林保护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健全,实现湿地、红树林保护修复有法可依,为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有力的法治保障。湿地保护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为湿地保护提供强大动力。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
16、长江十年禁渔。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及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2022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明确,“强化江河源头水源涵养区和重要水源地保护,保护提升漓江流域特色生态,推动共建珠江一西江千里绿色生态走廊、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坚持水资源、水生命、水环境系统治理,加快水网建设,巩固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工党的十八大以来,湿地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已成为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湿地保护修复进入快车道。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和支持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湿地惠
17、民、湿地利民、湿地为民,湿地能有效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优质生态产品,从而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西湿地类型多样,红树林资源面积居全国第二位,有基础有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湿地生态产品。新时代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是职责所在,也是民心所向。二、面临挑战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制亟待落实强化。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确立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湿地管理体制,滨海湿地、河流湖泊、沼泽、城市湿地等不同类型湿地的保护管理,涉及自然资源、水行政、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理念不同、信息沟通交流不畅、对湿地的管理对象认识不清、执
18、法监督未能形成工作合力等问题。新时代对系统治理和科学修复湿地提出严格要求。滨海湿地、河流湖泊、沼泽、城市湿地保护修复涉及不同行政主管部门,需符合多行业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十三五”以来,我区在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修复过程中,存在对湿地退化机理把握不准、湿地保护修复各行其政、保护修复措施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效果不够显著,湿地生态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湿地资源仍面临各类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威胁。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区湿地保护修复应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谋划实施。统筹向海经济发展和滨海湿地生态保护难度加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19、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加快工业现代化是广西现代化进程中绕不开躲不过的重大现实问题,是高质量发展必须翻过的山,是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广西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的关于发展向海经济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向海经济建设力度。广西海岸线长1628.59公里,滨海湿地保护率38.73%,红树林地面积占滨海湿地面积的3.85%,间断距离小于2公里的红树林岸段占海岸线总长度超过75%,在空间上向海经济布局不可避让红树林湿地,滨海湿地保护与
20、利用协调面临严峻挑战,统筹湿地保护与向海经济发展任重道远。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壮美广西的“1+1+4+3+N”目标任务体系,以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湿地永续利用为目标,以重要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湿地生态功能提升为主线,以科学实施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为抓手,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强化部门责任落实和协同配合,着力提升湿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广西湿地保护高质量发
21、展,切实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为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壮美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奠定坚实生态基础。第二节基本原则系统保护,科学修复。实行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湿地保护体系,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出发,多措并举、科学开展湿地保护修复,恢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生态过程,优化生态服务功能,精准提升湿地生态质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依据湿地资源分布、功能特点,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以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江河湖库为重点,并根据生态承载力和环
22、境保护要求分期分步推进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将湿地保护纳入绩效考评、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林长制、河湖长制、湾长制等考核范围,各级政府承担湿地保护管理主体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区域湿地政策制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研究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公开湿地保护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资源利用、当前与长远利益关系,科学制定湿地资源利用规则。引导和促进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30年,全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优势明显
23、提升,山更绿、水更清、滩更净、湖更美、湾更蓝、海更碧,湿地保有量达到国家下达的管控目标,湿地保护率提高到36%以上,地表水、近海海域优良水质满足国家下达的指标要求。主要实现以下规划目标: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全面形成。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有量不降低,湿地保护率稳步提升,重要湿地、一般湿地名录规范确认和公布,湿地分级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固碳能力得到提高,湿地生态效益进一步显现。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重要湿地物种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水鸟与海洋珍稀动物种群
24、数量上升、栖息地质量改善。红树林面积增加,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提升。湿地保护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林长制、河湖长制、湾长制等制度对湿地保护的考核效用进一步增强,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和部门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湿地分级管理、湿地保护修复相关配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基本建立,湿地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有序推进。湿地综合效益充分体现。自治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利用活动分类指导规则基本形成,建立一批湿地生态种养、湿地观光体验、湿地生态旅游、湿地休闲运动等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湿地资源科学利用模式得到推广,湿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湿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湿地普法、科普宣教、生态文化创作、自然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湿地 保护 规划 2022 203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