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0-2030年).docx
《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0-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0-2030年).docx(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02030年)二。二。年十二月前言第一章资源状况1第一节数量与分布情况1第二节受威胁与保护状况4第三节适宜恢复地与恢复条件9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11第二章总体要求16第一节指导思想16第二节基本原则16第三节规划目标17第三章空间布局19第一节规划范围19第二节分区管理20第四章主要任务26第一节落实红树林保护修复责任26第二节严格红树林空间和用途管控27第三节优化红树林就地保护体系27第四节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29第五节加强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30第六节推进有害生物防控32第七节提升保护管理能力33第八节加强科普宣教34第九节完善科研监测体系34第十节探索红树林资
2、源可持续利用35第五章重点工程37第一节红树林就地保护工程37第二节红树林营造工程38第三节红树林修复工程40第四节红树林种苗保障工程41第五节红树林有害生物防控工程42第六节红树林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3第七节红树林保护管理能力建设工程44第八节红树林科研监测与宣教工程45第九节红树林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47第六章重点工程项目投资49第一节投资估算49第二节资金来源52第七章保障措施54第一节强化规划实施54第二节完善配套政策55第三节加大资金投入56第四节严格执法监督57第五节增强科技支撑58第六节加强宣传教育58附表: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表59附图1:广西红树林资源现状图附图
3、2: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布局图,.1,Z-K刖百红树林是指分布在沿海潮间带和入海河口以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者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具有消浪护堤、保护渔业资源、净化海水、固碳储碳、改善海岸景观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海岸卫士”和“消浪先锋。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抵御海洋自然灾害、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研究,清代中后期广西分布有红树林约2.4万公顷,至建国初期仍有1.11.5万公顷。自1960年代以来,红树林资源大致经历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过程,现有0.93万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2.7%,面积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不断深入,水产养殖、城
4、市和港口建设占用红树林地以及非法采砂等破坏红树林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红树林保护压力巨大。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红树林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金海湾红树林时强调: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旅游、海洋等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全区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为加强我区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和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
5、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并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海洋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林地保护利用、环境保护、港口等相关规划,编制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划定禁止和限制开发建设的红树林区域,提出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以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区红树林资源保护工作。第一章资源状况第一节数量与分布情况一、历史变迁广西海岸线全长1628千米,近海滩涂面积约10.05万公顷。自古以来,广西北部湾沿海一直是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英
6、罗港、丹兜海、铁山港、廉州湾、大风江、茅尾海、东西湾、珍珠湾、北仑河口等海湾与河口是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据研究,清代中后期广西分布有红树林约24万公顷,至建国初期仍有1.l1.5万公顷。此后,红树林资源大致经历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过程。19601970年代,广西红树林面积为9063公顷,1990年有7430公顷,2001年有7015公顷,2007年下降到6743公顷。此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红树林的保护力度,天然红树林得以休养生息和自然恢复,同时通过实施造林和人工修复,红树林面积稳步增加。至2011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期间,广西有红树林8780.73公顷。广西红树林人工造林始于1956年,至2
7、001年累计营造红树林约IK)O公顷。2001年后,广西启动了较大规模的人工造林,2002-2007年累计营造红树林2651.5公顷。2011年以来,广西营造红树林607.8公顷,成林约330.6公顷。二、分布现状根据2019年4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组织的红树林资源和适宜恢复地专项调查结果,广西红树林总面积9330.34公顷,其中,4115.57公顷(44.11%)位于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不含红树林保护小区,下同)内,5214.77公顷(55.89%)位于自然保护地外。(一)北海市北海市现有红树林4192.78公顷,占全区的44.94%。其中,1067
8、.76公顷(25.47%)位于自然保护地内,312502公顷(74.53%)位于自然保护地外。按土地类型分:乔木林地123.85公顷,占2.95%;灌木林地4020.52公顷,占95.89%;未成林造林地48.41公顷,占1.I5%。按行政区域分:海城区31.89公顷,占0.76%;银海区373.72公顷,占8.91%;铁山港区38.82公顷,占0.93%;合浦县3748.36公顷,占89.40%。(二)钦州市钦州市现有红树林3078.73公顷,仅分布于钦南区,占全区的32.99%o其中,1997.85公顷(64.89%)位于自然保护地内,1080.88公顷(35.11%)位于自然保护地外。按
9、土地类型分:乔木林地46.72公顷,占1.52%;灌木林地3032.02公顷,占98.48%。(三)防城港市防城港市现有红树林2058.83公顷,占全区的22.07%。其中,1049.96公顷(51.00%)位于自然保护地内,1008.87公顷(49.00%)位于自然保护地外。按土地类型分:乔木林地111.68公顷,占5.42%;灌木林地1947.15公顷,占94.58%。按行政区域分:港口区696.89公顷,占33.85%;防城区479.13公顷,占23.27%;东兴市882.81公顷,占42.88%。三、资源特点(一)面积较大广西是我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32.7%,仅次
10、于广东省(1.22万公顷),位居全国第二。(一)种类丰富广西分布有真红树植物12种(含2种外来种),占全国种数的44%,另有半红树植物8种。分布面积较大的树种是白骨壤(3312.36公顷,占35.50%)、秋茄(2664.94公顷,占2856%)和桐花树(2135.30公顷,占22.89%),占红树林总面积的86.95%。(三)类型多样合浦廉州湾、钦州茅尾海、防城港珍珠湾等地分布有典型的河口红树林,钦州龙门七十二泾分布有独特的岛群红树林,合浦县山口镇英罗港分布有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海榄林,北海市金海湾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红树林和沙生红树林。(四)天然林占优势天然红树林8381.40公顷
11、,占89.83%;人工红树林948.94公顷,占10.17%o人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茅尾海、廉州湾、珍珠湾等地,其中茅尾海区域人工红树林面积达897.4公顷。(五)以灌木林为主广西接近全球红树林自然分布的北缘,红树林多呈灌木状,其中灌木林8999.69公顷,占96.46%,乔木林仅282.24公顷。(六)绝大部分为国有林国有土地上的红树林8930.50公顷,占95.71%;集体土地上的红树林399.84公顷,占4.29%,主要分布在北海市合浦县。第二节受威胁与保护状况一、威胁因素(一)自然因素1、病虫害威胁。广西红树林群落结构单一,纯林比例很高,昆虫种类多样性远低于陆岸森林,克制害虫的天敌种类偏
12、少,易诱发大规模虫害。近十多年来,红树林害虫几乎年年发生,主要种类有广州小斑螟、柚木驼蛾、团水虱、白骨壤蛀果螟、桐花毛颗小卷蛾等30多种。2005年,广州小斑螟虫害爆发,全区红树林受害面积达650多公顷。2014年,团水虱虫害造成北海市冯家江、廉州湾等地400余株红树植物死亡。2015年,全区红树林虫害发生面积300多公顷,主要害虫为柚木驼蛾。2016年,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生广州小斑螟虫害,红树林受害面积约67公顷。2017年,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团水虱爆发,侵害红树林约24公顷。2019年5月,防城港市港东湾发生广州小斑螟虫害,红树林受害面积10公顷。2、污损生物威胁。藤壶、牡蛎
13、、浒苔是威胁红树林的主要海洋污损生物类群。藤壶、牡蛎的吸附性很强,大量附着于红树植物幼苗的茎干上,不仅造成幼苗生长代谢受阻,影响植株生长速度,而且加重幼苗茎干的负载,甚至导致幼苗的死亡,是严重影响红树林幼苗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胁迫因子之一,也是危害红树林面积最大、程度最严重的海洋污损生物。浒苔除了影响红树林的光合作用,还缠绕在红树植物的枝干及根部,增加潮水对苗木的冲击,导致苗木倒伏甚至被水流冲走。藤壶等污损生物对红树林幼苗、幼树的危害,已经成为近年来红树林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3、外来物种威胁。近40年来,广西的沿海地区先后引进了互花米草、无瓣海桑和拉关木等外来物种。1979年,互花米草首次引
14、入广西,此后逐渐从合浦县丹兜海向西扩散至钦州大风江。由于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互花米草已于2003年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16年,广西的互花米草分布面积已达686.48公顷,是引种初期(0.94公顷)的730倍。最近数年,互花米草仍继续向西扩散,分布面积进一步扩大。互花米草不仅占据红树林宜林滩涂,压缩了红树林的恢复空间,甚至入侵至稀疏的红树林内部,直接危害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并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产生严重影响。2002年以来,钦州、北海等地引入耐淹、速生、抗风、较耐寒的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用于造林,到2013年已形成189.36公顷的规模。近
15、年来,无瓣海桑在各引种区都已经出现自然扩散的情况。除了较早引种的康熙岭区域,钦州市的无瓣海桑已零星扩散至整个茅尾海。合浦廉州湾的一片无瓣海桑人工林,在20052015年间向外自然扩散了近3倍。2009年,北海市引进种植适应能力和扩散能力比无瓣海桑更强的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拉关木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盐能力高,结果量巨大,种子萌发能力强,引种之后也出现了自行扩散的情况。虽然无瓣海桑和拉关木至今尚未定性为入侵物种,但两种外来植物均表现出明显的入侵性,不仅抑制本土红树植物的生长,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对本土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威胁。4、环境胁迫。对红树林而言,环境胁迫比病虫害、外来物种造成的威胁
16、范围更大,影响也更深远。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红树林直接面临着海平面上升带来的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咸潮等海洋灾害的威胁,其分布范围有向陆岸退缩的趋势。在2008年的冰冻灾害中,北海市红树林受害面积120公顷,钦州市红树林受害面积700多公顷。红树林植物出现了花果叶脱落、枝条枯萎,甚至植株死亡现象,其中嗜热性红树植物红海榄和木榄的幼苗几乎全部冻死,防城港珍珠湾种植的十年生红海榄幼树无一幸存。(二)人为因素1、沿海开发建设导致红树林面积缩减。根据遥感监测,在19602010年期间,因养殖塘和盐田建设破坏红树林2978.9公顷,是广西红树林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围
17、垦和工程建设分别占用红树林338.3公顷和406.2公顷,是红树林面积减少的重要因素。与过去的情况不同,围垦、毁林养殖已经不是当前破坏红树林资源的主要因素,对红树林直接的、大规模的破坏已经很少发生。近年来,工程建设占用红树林以及非法采砂已逐渐成为红树林面积缩减的主要因素。在20112019年间,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占用红树林168.1公顷,非法采砂等违法破坏红树林21.2公顷。2、围填海活动造成红树林区水动力条件改变。过去十多年,随着沿海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围填海项目不断增多,局部地区红树林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围填海活动不仅直接占用部分红树林,施工过程的采砂、填埋等活动还造成红树林外围水动
18、力和内部生境改变,对红树林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2019年,由于围填海作业引起潮水流向改变、流速下降,加之外源性高岭土和悬浮物的淤积,红树植物受低氧胁迫、光合作用受阻,导致合浦县白沙镇榄根村附近17.84公顷红树林退化、死亡。3、过度利用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下降。巨大的海产品需求以及沿海群众维持生计的需要,使得红树林区滩涂挖捕、围网、放养家鸭、捕鸟等破坏性活动长期得不到有效遏制。强烈的人为干扰导致红树林矮化、过度稀疏化及生物多样性的大幅度下降。中华乌塘鳗、拟穴青蟹、中国邕过去曾经是红树林区普遍分布的海洋动物,由于过度捕捞,野生种群数量已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尤其是底栖动物的减少将
19、导致根系含氧量降低,不仅抑制红树林生长,还弱化食物链,进而引起红树林虫害爆发。4、海区污染引发红树林敌害生物泛滥。入海河流、陆基海水养殖、临海工业、种植业、畜禽养殖、船舶排放等导致的海区污染是红树林敌害生物爆发的重要诱因。2010年以来,曾经在放养家鸭的共同作用下,引起蛀木生物团水虱爆发,导致北部湾局部地区成熟红树林连片死亡。5、海堤建设阻断红树林响应气候变化的迁移。修建海堤不仅人为阻断海陆过渡带红树林动态演替的自然剖面,毁灭陆缘高大成熟的红树林,而且常常在堤脚前遗存难以恢复红树林的无林带沟。红树林生长对水淹时间和水深有严格要求,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堤前红树林没有后撤之路,总体上将逐渐
20、衰退。二、保护措施(一)完善红树林保护政策法规近年来,广西先后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和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实现了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有专业法规可依,使红树林保护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2019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实施意见出台,明确要全面落实严控围填海政策,有效遏制了围填海活动对红树林的潜在威胁。(二)实施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20022007年,广西累计营造红树林2651.5公顷。2011年以来,共营造红树林607.8公顷,成林约330.6公顷。通过营
21、造和修复红树林,扩大了红树林面积,自2007年起,实现红树林面积逐年增加,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三)科技创新促进红树林生态恢复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海洋研究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钦州市林科所、北海市防护林场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为红树林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原创了“地埋管道红树林原位生态养殖系统”,在全球首次实现不砍不围红树林进行生态养殖的目标;概念设计并监造了我国第一条“生态海堤”,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并指示推广;
22、首次提出并初步建设的“虾塘红树林生态农场”入选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四大成功案例。(四)加强红树林就地保护1990年以来,我区先后在红树林的集中分布区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截止到2019年末,纳入各类自然保护地内的红树林4115.57公顷,占全区红树林总面积的44.11%。北海市创新红树林保护形式,在廉州湾建立了红树林保护小区6处,将158.6公顷红树林纳入保护范围。(五)加强红树林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及科研监测重点加强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的科研监测以及红树林害虫和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开展红树林良种繁育研究,在北海市防护林场建立自治区级红树林良种
23、繁育基地1处,选育了一批桐花树、白骨壤的良种。2014年10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建设广西北海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由北海市防护林场实施,开展以红树林为主的定位观测研究。(六)加强执法检查近年以来,沿海三市结合森林督查,利用影像变化图斑,积极查处非法侵占红树林地和破坏红树林森林资源行为。20172018年,钦州市森林公安立案共11起,涉及红树林面积18.13公顷,其中移送起诉5人。(七)加强红树林湿地保护宣传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海洋日、地球日、野生动植物保护月、爱鸟周、植树节等节庆日开展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意义,提升社会各界保护红树林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红树林 资源 保护 规划 2020 203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