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把握人物个性和志趣,体会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2 .熟练朗读课文,掌握“如、方、作、撰、伤”等字的含义。3 .理解文中精辟深刻的议论,体会课文简洁凝练的叙述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和领会人物的个性和志趣。教学难点理解孔子对四位学生的评价。教学方法本文犹如一幕生动的话剧,教学中以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分角色朗读、个性表演、听说读写结合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和领会人物的个性和志趣。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 .查阅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并
2、制作成卡片。2 .初步朗读课文,尝试完成课后习题。3 .学生之间自由结合,进行表演,可以是古语版的,也可以是现代版的。二、课文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两幅挂画。(两幅挂画都是孔子图像,分别题的对联是:“学而不厌参圣道,诲人不倦转仁风;有无相生,难以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合,前后相随J)从画中同学们了解到了谁?(孔子)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个大教育家,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课堂,感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永远的经典情境,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浮想联翩的教育场景。三、走近孔子1 .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孔子和论语的基本知识。2 .教师引导归纳如下几点:(1)孔子的生平:孔子(前551年
3、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瞰邑(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二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2)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他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在伦理方面,孔子主张“仁”;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上,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4、3)关于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四、学习新课1.检查课前朗读情况。每组抽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点评。3 .纠正字音。论(Iun)语饥馍(jin)曾皙(xi)哂(sh6n)舞零(yi)铿(keng)尔小相(Xiimg)沂(yi)冠(guan)者喟(kui)俟(Si)撰(ZhUGn)摄(she)比(bi)及毋(wu)冉(rn)4 .师生共同听课文朗
5、读录音,注意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5 .学生自由仿读,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朗读要领。6 .师生交流,共同总结出朗读要领。(1)咏读文章的要领:读好文言文,要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2)朗读人物语言时,不妨通过文字,在头脑中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语调、情态和节奏。例如:读子路的语言时语速可稍快,语气语调中流露出直率、自信之气。读冉有和曾皙的语言时语速要平缓,语气要稍轻一些,表现出谦逊之态。读公西华的语言时要富于节奏和音韵,语调上扬,表现从容不迫、逍遥自在之情。7 .学生齐声朗读全文。8 .师生互动,分角色朗读课文。具体分工:教师
6、读孔子的话,另抽五名学生分别读叙述者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话。9 .学生四人一组自由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完成以下练习。(1)解释下列词的不同意义。方形纵横,方圆正道,是非标准。正、才c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三子者出,曾皙后(最后出)冠者五六人(戴帽子)浴乎沂,风乎舞零(吹风)鼓瑟希,铿尔(弹奏)10 提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层次?学生畅所欲言后,师
7、生共同归纳如下:本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全文以“问志”“述志”“评志”为思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孔子询问学生的志向。第二部分(“子路率尔”一一“吾与点也”):写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述说志向及孔子的态度。第三部分(“三子者出”一一文末):写孔子对四人所述之志的评价。五、拓展阅读老师下发在挫折中前进一文,让学生增强对孔子的了解。引文如下:在挫折中前进孔子慢慢长大了。因为穷困生活的磨炼,因为父亲原是体格很好的,所以孔子身子也很健壮,这是他日后所以能经受得起各种困难,而精力始终充沛的缘故之一。孔子是有志气的。
8、据他的自述,在十五岁已经立下了要好好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志愿。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这时一位老太太个名叫曼父的人的母亲便走来指点给孔子说:“你父亲葬的地方我知道哇,那地方叫防J防是指防山,在现在山东曲阜县东面,孔子因此才知道了父亲的坟地,便把母亲也葬在一起。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
9、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李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他在十九岁结了婚,二十岁得了一个儿子。鲁国的国君昭公向他道喜,特地送了一条大鲤鱼来。孔子为了纪念这桩事,便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鲤,号伯鱼。伯是老大的意思,因为这是孔子的第一个儿子啊。可是孔子也只有这一个儿子。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
10、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孔子后来曾经告诉他的门徒说:“我往日没有得到从政的机会,可是我因此有了学会各种本领的工夫孔子大概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做了一两回小官。他担任的不是行政官,而是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一回是当“乘田”,这是管牛羊的官,孔子说:“叫我管牛羊,我就要把牛羊养得肥肥大大的。”果然他养的牛羊都很肥壮。另一回是当“委吏”,这是一种会计工作,孔子说:“叫我管会计,我就要让账上不会出
11、错儿J果然他管的账都是一点岔儿也没有。他在青年时期工作就是这样踏实,这样负责的。专心从事教育工作从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的孔子,在任何时期也不曾放弃教育活动的孔子,随时想到自己培育的人才出众而感到欣慰的孔子,随时感到自己的主要生活可以拿“学不厌,教不倦”来概括的孔子,现在更意识到教育工作才是自己的本行了。由于孔子本人生活和思想上的变化,他对于他的弟子的教育前后期也有所不同。大概在早年所收的弟子是以培养他们从事政治活动为主的,晚年所收的弟子是以培养他们作文化学术工作为主的。孔子曾经粗略地把他的弟子按照不同特长分为四类,并各举了几个代表人物,这就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治:冉有、子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西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