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梦幻曲》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docx
《德彪西《梦幻曲》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彪西《梦幻曲》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德渊梦幻曲音乐1新E与演奏分析德彪西是19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早期创作了叙事曲、夜曲和梦幻曲等钢琴曲。梦幻曲至今仍为大家所喜爱,常常作为音乐会曲目。德彪西在这首乐曲出版之前,曾给出版者弗洛蒙特写过一封信:“我对于你决定出版梦幻曲一事表示十分感谢,这首作品十几年前在匆忙中完成的,纯粹从物质方面考虑得多些。它是无关重要的作品,我坦率地表示,他绝对是不成功的。”该乐曲虽说从技术角度看难度并不是非常大,但是从演奏情感方面看,却非常不容易表现出印象主义色彩。一、音乐特征分析本曲是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不同于印象主义的特点是调式概念仍可以在乐曲中体现。首先,调性布局上在一开始就含糊不清,主要采用远关
2、系二度,中间穿插属调是德彪西的创作思路,即从F大调下行小二度转入E大调,接着上行大二度转入g小调,后转入作为乐曲的经过调性属调C大调及其近关系小调C小调,非常符合乐曲的主题“梦幻”一词。比如在第1小节处,左手音型为F大调的II级和弦GbBD的一转位分解和弦,由于德彪西在这个和弦的三音与五音中间加入了二度音C,就导致我们听到的音响效果是朦胧、飘渺的。其次,从和声方面来看,由于德彪西早年深受穆索尔斯基的影响,因此在延用古典以来的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在和声方面的想法也富有其新颖的特色。梦幻曲共101小节,大体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18小节,可看作乐段A,和声以F大调H级一转位开始,除了使用17
3、、Vn6、VI7等稳定的七和弦外,中间还使用了非常多看似不稳定的重属和弦和转位九和弦,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比如在18小节处,就使用了DD和弦到V7和弦的进行。他擅于使用并列的和弦序进,而又不常规思维地在结尾处解决不稳定和弦,可见德彪西在和声方面非常注重突出和弦的色彩,削弱和弦的调性功能。此外,在旋律特点上面,由于德彪西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的是浪漫时期的钢琴技巧,但他的学生回忆到他在钢琴演奏技术方面有非常多自己即兴的创新。梦幻曲在旋律上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围绕四度下行音程展开,这也是德彪西之后钢琴作品创作中非常独特的思路。乐曲中出现了大量连线,而且有很多是跨小节连线,这就要求演奏的连贯性。二、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梦幻曲 德彪西 梦幻 音乐 特征 演奏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