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铁区间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案(复合式衬砌).doc
《广东地铁区间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案(复合式衬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地铁区间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案(复合式衬砌).doc(10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案目 录第1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第2章 工程概况22.1工程范围22.2设计概况32.3设计原则及标准32.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42.5岩土力学参数132.6岩土的渗透性142.7隧道结构设计152.8防排水设施 172.9主要工程数量172.10工程重、难点及对策18第3章 施工总体部署193.1总体施工方案193.2施工管理目标203.3项目组织机构213.4资源配置223.5施工平面布置263.6临时设施273.7施工进度计划28第4章 主要施工方案及方法294.1施工总体安排294.2马头门开洞施工334.3施工方法及流程334.4施
2、工工艺说明354.5地质超前预报534.7通风、排水及施工供电54第5章 监控量测575.1监控量测项目575.2监控量测数据处理方法595.3监控量测数据管理605.4监测信息反馈指导施工605.5监测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1第6章 施工测量626.1地面控制测量626.2竖井联系测量626.3井下控制测量636.4掘进测量646.5贯通测量646.6辅助测量656.7测点的安置原则与保护656.8测量精度控制措施656.9主要技术要求及保证措施66第7章 安全保证措施677.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677.2安全保证体系677.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77.4治安与防火措施717.5防汛防台风及雨季施
3、工措施 72第8章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748.1文明施工管理目标748.2文明施工“净、畅、宁”保证措施748.3施工环境管理目标778.3减少扰民噪音、降低污染保护环境技术组织措施788.4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818.5防止地面沉降超标的技术组织措施81第9章 工期保证措施829.1工程进度管理目标829.2组织管理措施829.3资源保障措施829.4进度计划控制措施839.5不可抗因素工期滞后补救措施84第10章 质量保证措施8510.1联络通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8510.2洞门施工质量保证措施8510.3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8510.4检测和试验手段、措施 9010.5质量
4、保证技术措施 92第11章 应急预案9511.1抢险应急组织体系 9511.2突发事件应急措施 9711.3隧道突水、突泥事故的预防和紧急预案措施9811.4浅埋段防坍塌和紧急预案措施 10211.5防洪紧急预案措施 103第1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施工图设计;(2)*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详细勘察阶段景田站至莲花西站区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6)锚杆喷射
5、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7)*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9)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10)国家及广东省、*市现行有关的规范、规程和标准等;(11)工程现场调查资料及周边建筑物基础资料;(12)我单位现有施工水平、技术、设备,施工经验、科技进步、施工能力和资源配置等施工要素。1.2 编制原则(1)确保工期目标的原则在方案的编制中充分考虑了实现关键工期及总工期所必须预留的“抢工”条件,从施工顺序安排上也充分考虑了各工期目标的需要。(2)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本
6、工程地处繁华的市中心区及莲花山公园附近,环境保护是施组编制中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3)技术进步原则施工方案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的选择体现了技术进步原则。(4)成本最优化原则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精细组织、技术创新使得成本最优,进而使得工程自始至终保持质量、成本、安全良性循环的有序状态。第2章 工程概况2.1工程范围景田站莲花西站区间,线路出景田站后沿莲花路向东延伸,然后穿越莲花山山脚,再横穿红荔路后进入莲花西站。区间矿山法段始于莲花山公园西北角绿地内盾构吊出井,下穿莲花山公园绿地及莲花山山脚向南过红荔路后进入莲花西站,区间地表主要为绿地、山岭和道路。区间隧道右线
7、在YDK24+168.347穿越公交总站站房,公交总站站房为条形基础和480的沉管灌注桩,桩长14m,隧道与沉管灌注桩最小净距为2.881m。矿山法区间范围内有影响的主要管线为在YDK24+264.289处52002500mm的钢筋砼结构雨水管及YDK24+312.406处2500650mm的电力管,隧道与电力管线最小净距为2.545m。图2-1 景莲区间矿山法隧道平面位置图2.2设计概况景田站至莲花西站区间左线矿山法隧道段设计起迄里程为ZDK23+677.752ZDK24+321.65,含长链40.697m,长684.595m;右线矿山法隧道段设计起迄里程为YDK23+665.512YDK2
8、4+321.65,含长链13.000m,长656.138m,矿山法段单线隧道总长1340.733m。区间在里程YDK24+227.756处设置竖井一座,在里程YDK23+817.2处设置联络通道(泵房)一座。本区间左线隧道平面曲线半径为370m,右线隧道平面曲线半径为350m,左右线线间距13.2m13.3m。本区间最大线路纵坡28,最小纵坡2,竖曲线半径最大为5000m,最小为3000m。全隧道按浅埋暗挖法及喷锚构筑法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隧道埋深945m左右,围岩类别分为为、级,暗挖隧道断面型式分为单线A型、单线B型、单线型C、单线D型4种。单线隧道直线及曲线段内净空均为5200m
9、m。 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3.1区域特征(1)地形地貌原始地貌为低丘与丘间谷地,地面高程为970m,地形起伏较大。区间范围处于冲洪积平原区与低丘交接地带,区间西低东高。因受人工开发活动影响,现地面与原始地面高程悬殊大,莲花山周边植被发育,地表水主要为新洲河河水。区间段内为规划成熟区。(2)地层岩性区间范围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冲洪积粉质粘土及砂层(Q4al+pl)、残积粘性土层(Qel),下伏基岩为震旦系(Pz1)花岗片麻岩及燕山期(53)花岗岩。(3)地质构造区间范围未见地质构造。地层简单,下伏震旦系(Pz1)花岗片麻岩及燕山期(53)花岗岩。2.3.2岩
10、土分层及其特征依据线址区已有地质资料,结合本次钻探所揭地层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原位测试资料,按不同成因时代、不同土类别、不同状态,遵照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等规范划分本线路各地层。按上述分层依据,结合本区间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性质,划分岩土层。各岩土层描述如下:素填土(Q4ml)褐黄、褐红、灰黑、灰色等杂色,主要以粘性土为主,结构松散至稍密,呈硬塑状,局部含少量砾砂及砾石,局部偶夹生活垃圾,部分地段表层为混凝土或沥青夹碎石,一般厚约1m。区间范围内分布较广泛,厚度变化起伏较大,厚09.80m。实测标贯击数为441击
11、/30cm。根据室内试验:平均值约1.82g/cm3、=15.0%25.4%,平均20.1%、e平均0.716、IL0。根据物探声波测试泊松比约0.46。填石(Q4ml)灰色,主由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碎石组成,含少量粘性土及砼、砖块,顶部20cm砼路面,结构呈中密状态。为早期建筑堆填,详勘阶段仅Z3-2TJL-34及Z3-2TJL-54#钻孔揭示该层,厚约03.50m。填砂(Q4ml)灰色,主由石英质砂组成,含少量砾石,顶部40cm沥青、砼结构层。结构呈稍密状态。详勘阶段仅Z3-2TJL-17#钻孔揭示该层,分布于莲花路下,厚约03.10m。杂填土(Q4ml)土黄、灰杂色,由粘性土和建筑垃圾砼、
12、砖块组成,含少量碎石,建筑垃圾块径在218cm。结构呈松散稍密状态。详勘阶段仅Z3-2TJL-55#钻孔揭示该层,厚约06.50m。淤泥质粘土(Q4al+pl)灰色,软塑,不均匀含砂约30%,顶、底部含量较多。多呈透镜体分布于人工填土之下,厚约02.30m。详勘阶段仅Z3-2TJL-26、Z3-2TJL-38、Z3-2TJL-40钻孔揭示该层。实测标贯击数为36击/30cm。粉质粘土(Q4al+pl) 灰色,软塑。不均匀含砂约25%,底部含少量砾石。呈透镜体状零星分布,厚约03.70m,详勘阶段仅Z3-2TJL-24-1及Z3-2TJL-37钻孔揭示该层。粉质粘土(Q4al+pl)浅黄、灰黄、
13、褐黄、灰色等色,可塑,局部夹软塑状,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强,局部含砂砾或碎石较多,岩芯呈土柱状。区间内分布较广泛,一般分布于人工填土之下砂层之上,多呈片状或透镜体状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厚度为05.40m。实测标贯击数为913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1.871.91g/cm3、=23.6%27.5%,平均25.9%、e=0.340.81,平均0.67、IL平均值约0.44、a0.1-0.2=0.210.34MPa-1 ,Es0.1-0.2=5.26.2MPa、天然快剪凝聚力19.0934.54Kpa,内摩擦角16.226.5度。根据物探声波测试,视电阻率平均值s235.86M,
14、泊松比约0.47。粉质粘土(Q4al+pl)褐、褐黄色,硬塑,碎石含量约为30%,大小28cm,呈次棱角状。分布范围较小,仅SZM2-Z2-21号钻孔揭示该层,厚约02.90m。细砂(Q4al+pl)浅灰色、棕黄色,棕灰色、灰黑色,饱和,松散至中密,含约10%的中砂,少量有机质。分布于该区间终点附近,仅SZM2-Z2-223、Z3-2SLH-24及Z3-2SLH-27钻孔揭示该层,厚约04.40m。中砂(Q4al+pl)灰、褐黄色,深灰、土黄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含粘性土约35%,饱和,松散至稍密。呈透镜体分布于人工填土及残积层之间,厚约01.80m,详细勘察阶段仅Z3-2TJL-16、Z3-
15、2TJL-17、Z3-2TJL-29、Z3-2TJL-40、Z3-2TJL-55及Z3-2TJL-57钻孔揭示该层。实测标贯击数为821击/30cm。粗砂(Q4al+pl)褐黄、灰色,灰白色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次棱角状,饱和,松散至中密,局部含有粘性土或砾石,粘性土含量约030。多呈透镜体或片状分布于人工填土或冲洪积粘性土与残积层之间,厚度变化较大,厚约03.60m。实测标贯击数为1124击/30cm。根据物探声波测试,视电阻率平均值s138.13M,泊松比约0.47。砾砂(Q4al+pl)灰、灰白、褐黄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饱和,稍密至中密,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偶见卵石,局部含约20%
16、卵石,砾径0.54.0cm,粘性土含量不均匀,局部可达35,局部地段砾砂中夹有粘性土透镜体。一般分布于新洲河两岸及莲花山坡脚附近,新洲河附近呈层状分布且砂层较厚,其余地段多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厚约06.50m。实测标贯击数为1225击/30cm。砂(砾)质粘土(Qel)褐红、灰黄夹灰白色,灰、褐黄色,由下伏基岩残积而成,原岩结构清晰可辨,可塑,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强。多呈透镜状分布,分布于人工填土或冲洪积层之下,厚约06.00m。实测标贯击数为814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1.812.03g/cm3、=18.2%39.7%,平均27.7%、e=0.541.02,平
17、均0.81、IL0.290.91、a0.1-0.2=0.180.60MPa-1 ,Es0.1-0.2=3.28.7MPa、天然快剪凝聚力26.3629.09Kpa,内摩擦角18.121.2度。砂(砾)质粘土(Qel)褐、褐红、灰白色、灰绿、褐黄及灰色等色,硬塑状,由下伏基岩残积而成,主要为花岗片麻岩残积,原岩结构清晰可辨,局部砂含量约为25%,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强。岩芯呈土柱状。主要呈层状分布在冲洪积砂层之下、基岩面之上,局部缺失,其中Z3-2TJL-42钻孔揭示出露地表。厚度变化起伏较大,厚014.50m。实测标贯击数为1528击/30cm。根据室内试验:=1.691.97g
18、/cm3、=22.9%44.9%,平均28.6%、e=0.691.30,平均0.86、IL0.151.51、a0.1-0.2=0.290.72MPa-1 ,Es0.1-0.2=3.25.9MPa、天然快剪凝聚力23.7059.55Kpa,内摩擦角13.627.6度。自由膨胀率242。全风化花岗岩(53)浅灰色、灰黄色,岩芯呈坚硬土状,手可搓碎,质软,泡水易软化。裂隙发育,裂面充填褐黄色氧化物质。详勘阶段仅Z3-2SLH-24及Z3-2SLH-27钻孔揭示该层,分布于区间终点附近,顶面埋深约10.5011.20m,厚约1.104.30m。强风化花岗岩(53)灰黄色、肉色、黄褐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地铁 区间 矿山 隧道 施工 方案 复合 衬砌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