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课堂学习的困境与提升策略2024.docx
《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课堂学习的困境与提升策略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课堂学习的困境与提升策略2024.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融合教育背景下听障儿童课堂学习的困境与提升策略2024融合教育是在包容性环境中,为所有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包容、多元、公平的教育原则已被大多数国家广泛接受,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趋势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当残疾学生无法享受良好教育时,其未来发展也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致力于包容的教育系统必须具有统一的学校教育模式,能够响应所有人的需求,并提供公平和优质的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明确将实施融合教育作为新时代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目标和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听力干预技术、听力语言康复水平的提升,国家救助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听障
2、儿童经过康复具备随班就读的条件和能力,他们需要或正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龄听障儿童又从普校回归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产生“回流”现象。回流问题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频繁发生。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融合教育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听障儿童在课堂学习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我国融合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从儿童的听觉功能发展来看,听障儿童无法听到语言的全频率声音,尤其是先天性听障儿童,即使按照国际上最早的1-36干预原则,与健听儿童的声音全方位感知相比仍有近6个月以上的延迟。对于患有重度或极重度听障的儿童只有植入人工耳蜗后才可以感知全频率的声音,进而理解语言,逐步发展表达性语言。我国听障
3、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平均年龄在1岁左右,即使家长及时给孩子进行了干预,仍较健听儿童的语言发展滞后至少1年以上。听觉功能的建立和发展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前提。对于患有轻中度听损的儿童应及时配戴助听器。处于高频段的语音响度相对较小,不戴助听器会遗漏这些讯息,导致语言理解错误、发音不清晰,这也是其在进入普小后出现与同龄儿童语言差距的重要原因。目前普通学校中已有不少听障学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课堂学习上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部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阅读等技能表现通常不如同龄健听儿童,影响了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往往会在语言科目上遇到困难,这意味着存在一定语言障碍。3.1 听力挑战普通
4、学校的声学环境具有高背景噪音和混响特点,这对语言理解有很大影响,听力损失越重的学生受到的影响越大。目前人工耳蜗可能无法接收到全部声音频率和信息,面临信息缺失的风险。植入人工耳蜗或配戴助听器的儿童在听到远处说话时会遇到困难。例如,很难识别声音来自哪个方向。虽然双耳植入或双模式助听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听障儿童的声源定位能力,但与健听儿童还可能存在差距,特别是在有噪声时,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他们仍然面临挑战,需要持续支持与帮助。3.2 唇读唇读是听障儿童获得语言的一种方式。在唇读中,人们主要使用视觉观察说话者的语言器官,如嘴唇、牙齿和舌头。听障儿童可利用唇读增强其在识别口语或充分聆听方面遇到困难时的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融合 教育 背景 下听障 儿童 课堂 学习 困境 提升 策略 202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