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版(土建部.doc
《广东电网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版(土建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电网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版(土建部.doc(1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东电网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土建部分)2010年版广东电网公司二一年十一月批准: 审定: 审核:汤寿泉 黄志秋 杨骏伟 闫国兵 刘东根 候林高 彭孝雄校核:张 雨 伍广俭 朱海华 王 燕 池代波 曾 兰 刘志文 郑永穗 杨展鹏 梁汉城编写:韦文兵 范绍有 车伟娴 徐中亚 肖国锋 吴志伟 杨雪平 张 帆 张端华 王 菁 严启明 邓若尘 何维檄 王仕龙序2009年,广东电网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按照“科学合理、好用实用、便于运行维护”的原则,完成了500kV、220kV和110kV变电站标准设计细化方案,将标准化设计向施工图推进,加快电网工程的建设速度。为进一步提高变电站建设的施工质
2、量,省公司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实际情况,组织有关设计、施工单位对以往工程进行总结,编写了广东电网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分土建部分和电气部分。该标准内容涵盖了变电站大部分土建施工及电气安装工艺行为,对每一项工艺,规范其设计和施工细节,并以效果图或照片的方式统一设计成品的视觉效果,统一风格,内容实用。标准的印发和实施,对统一变电站工艺设计标准,提高施工工艺水平,规范变电站工程的建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省公司直属各单位认真学习,加强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积极为提高电网工程建设水平做贡献。广东电网公司总经理前 言为进一步推进广东电网公司全面开展电网建设“安全、优
3、质、文明”样板工程创建活动,提高变电站样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主网工程建设水平,广东电网公司组织相关单位,在总结原有110kV500kV设计经验与现场施工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历经策划、收资、编写、讨论、审查、修改、审定等环节,完成此广东电网公司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广东电网公司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由广东电网公司组织编写,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章节的组织、汇总和主要编写工作。广东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系统内相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召开评审会。针对新建110kV500kV变电站工程,提出了土建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具体包括:(1)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4、包括:进站道路、进站大门、围墙、站内道路、电缆沟、操作小道、消防小室、护坡、挡土墙等;(2)建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墙体及抹灰、门窗、内装修、外装修、屋面、楼梯及栏杆、卫生间及卫生器具等;(3)构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包括:防火墙、构支架基础及保护帽、设备基础、断路器操作平台、电抗器围栏等;(4)变电站内主要建筑物的混凝土工程均应按清水混凝土的尺寸控制要求进行施工,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构筑物或设备基础包括:主变基础、防火墙、GIS设备基础、电容器基础、并联电抗器基础、构支架基础保护帽、电缆沟道、消防水池等。(5)给排水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包括:雨水口、检查井、阀门井、建筑雨水
5、立管、给水机组、雨淋阀、合成泡沫喷雾系统、穿墙套管、水喷雾及合成型泡沫喷雾横管支架等;(6)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分体空调、通风机、风阀及风口等。(7)其他要求,如沉降观测点等。本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针对上述范围各施工工艺的不同特点,从设计及施工角度,分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要点和样板图片等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变电站土建各工艺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及要求,目的在于提升广东电网变电站设计精细化程度,提高施工工艺水平,统一变电站建成后的感观效果,进一步实现设计、施工工艺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目 录第1章 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11.1 进站道路11.2 进站大门51
6、.3 围墙91.4 站内道路141.5 电缆沟211.6 操作小道351.7 消防小室371.8 护坡381.9 挡土墙40第2章 建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442.1 墙体及抹灰442.2 门窗482.3 内装修512.4 外装修582.5 屋面632.6 楼梯及栏杆672.7 卫生间及卫生器具70第3章 构筑物施工工艺技术要求743.1 防火墙清水混凝土工艺743.2 构支架基础及保护帽工艺773.3 设备基础工艺823.4 断路器操作平台863.5 电抗器围栏90第4章 给排水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934.1 雨水口934.2 检查井944.3 阀门井974.4 建筑雨水立管984.5
7、给水机组984.6 雨淋阀994.7 合成型泡沫喷雾系统1024.8 穿墙管道1024.9 水喷雾及合成型泡沫喷雾横管托架106第5章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安装工艺技术要求1095.1分体空调1095.2 通风机1115.3 风阀及风口111第6章 其他技术要求1136.1 沉降观测点1136.2 水土保持及绿化1156.3 场地排水116第1章 站区性建筑施工工艺技术要求1.1 进站道路1.1.1 设计要求(1)进站道路路线平、纵面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道路为公路型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总厚度57cm,自下而上分别为:下基层15cm厚(1.5MPa水泥稳定碎石,水泥掺量46
8、)-上基层20cm厚(3.0MPa水泥稳定碎石,水泥掺量46)-水泥混凝土面层22cm厚(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4.5MPa)。设计典型断面如下图:图1.1-1 进站道路典型路面结构图(2)路面按图纸要求设置接缝或传力杆,不得遗漏。胀缝垂直于路面中心线,缝壁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胀缝设于道路终点、道路交叉处、与站内道路相接处,其余路段视施工温度每200300m设一条。(3)路基压实度要求:第一,填方区路面底面以下0.01.5m压实度不小于0.94,1.5m以下不小于0.90;第二,挖方区路面底面以下0.00.4m压实度不小于0.94。(4)进站道路路基填方、挖方边坡应按设计要求坡比自然放坡或开
9、挖,当填方路基地面坡度大于1:5时,应将地面进行挖台阶处理,每级台阶宽1m。(5)路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边坡施工完成应及时完善道路的排水沟、截洪沟等排水系统,并立即进行植草绿化,防止降雨对坡面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影响边坡的稳定。(6)高填方、平曲线、桥面等较危险路段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式护栏,做法详见国标图集道路93J007-6第40、41页。标注漆成红白相间色。(7)道路中心划黄色车道分界虚线,道路边缘划黄色车道边界实线,线宽10cm。(8)材料要求:第一,面层混凝土粗骨料(5mm)宜采用岩浆岩或未风化的沉积岩碎石,应符合级配规定,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含泥量6厚1:2.5水泥砂找平扫毛-封底乳
10、胶底涂料一道-喷或滚刷涂料二遍,墙面分格条宽12mm深8mm;第二,混凝土基层用水泥腻子填平修补缺陷后,喷刷20的乳液水并晾干-10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扫毛-6厚1:2.5水泥砂找平扫毛-封底乳胶底涂料一道-喷或滚刷涂料二遍;第三,上述打底、找平砂浆内掺玻璃纤维抗裂,或在两层砂浆之间挂钢丝网抗裂;第四,混凝土粗骨料采用碎石,含泥量2;砂采用中砂,含泥量基层20cm厚(3.0MPa水泥稳定碎石,水泥掺量56)-水泥混凝土面层22cm厚(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4.5MPa,相应混凝土标号约C35)。(2)站内考虑施工期间硬底化需要二次浇注的路面,在上述基层和水泥混凝土面层之间,增设一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电网 变电站 精细 设计 施工工艺 标准版 土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