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研究.docx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行政事业单位履团轴幅问题研究一、内部控制概述及原则所谓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方式,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确保资产的安全性,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有效落实的经营方针和战略部署,保证经营效果、经济收益而采取的一种具有规划性、约束性、控制性、评价性措施的总称。是将企业新的和旧的规整制度进行整合,结合企业业务流程、发展目标等内容形成一套内部控制管理手册,是实现组织机构控制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企业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各个单位的职能各不相同,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也不相同,比如学校履行的是教书育人的义务,医院履行的是治病救人的责任,有的具有执法
2、职责,有的履行监管责任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风险也各不相同,致使内控管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再加上各个地区的政策和标准不统一,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流程和制度存在着差异。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业务活动更加科学性、财务信息更真实可靠,有效预防徇私舞弊行为,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效果。内部控制实施还应当重视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应当是符合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可行;二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应当与企业财务管理、业务部门等多个的部门相联系,不仅需要保证内控制度符合行政单位长期发展规划,还应当保证单位短期发
3、展目标,并且还需要协调企业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三是针对性原则,是指建设内控制度还需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工作,就财务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内控制度,制定精细化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制度协调性;四是一贯性原则,指的是内控制度应当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五是适应性原则,指的是内控制度建设需要满足行政单位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市场变化;六是经济性原则,是指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开展应当保证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具有较强的是操作性;七是发展性原则,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满足事业单位相关政策以及企业长期发展,结合市场和竞争者建设内控制度。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一)维持日常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降
4、低单位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是为了控制风险,促进单位目标的实现。根据相关规范,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梳理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并选择相应的策略并加以应对。(一)保障单位财产与资金的安全完整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运转及专项资金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可以从预算的编制开始,进行项目绩效目标的事前设定及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再到资产的购置、管理以及处置的环节均纳入制度流程中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做到确保专款专用,有效提高使用效益。(三)增强会计信息质量,防范舞弊会计信息最为基本的要求是有用性,而及时、真实、有效、完整的信息依赖于高效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
5、部控制可以保证经济运行过程真实与会计核算程序的正确性,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内部控制作为预防违规的“防火墙”,单位可以通过内部控制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使单位的管理活动有章可循,确保单位的业务合法合规、有序开展,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和制度上治理违规行为。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普遍问题(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够规范,风险难以有效控制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内部控制对单位管控作用不明显。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报告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第一,未开展风险评估及形成风险清单,容易导致单位管理者对单位的风险难以及时的应对或预防;第二,未组织内部培训、未编制岗位职责清单说明书,
6、可能导致职责不清而产生干部作风问题比如得过且过,见了好处就往上冲,遇见困难就躲在一边。第三,未严格对内部的不相容岗位实行分离,可能既无法在事前规避舞弊行为发生,也难以在事中纠正财务舞弊行为;第四,未更新制度、制度与实际执行不匹配等,可能导致部门间工作协调障碍、信息交流沟通不畅。(二)单位主要领导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足近几年,财政部门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加大了投入与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最近每年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报送的内部控制报告,但从内控报告中所反应的问题来看大部分单位对财务内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单位一把手,对单位财务内控缺乏深入的了解,从而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运行。直接影响单位内部
7、控制活动正常进行与合理监督的基础是内部组织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大多数单位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受限于人员编制,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不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的现象严重,违背内部控制制度,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三)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与监督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使职权的有效监督与制约,应由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共同完成,内部审计熟悉内部业务流程,采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进行检查评价,趋于“管事”;外部监督机构则更具强制性与客观性,趋于“管人”。二者内外结合,有助于内部制度的有效执行。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流于形式,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甚至于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 内控 制度 问题 研究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