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根据地血脉续写老区振兴发展新篇.docx
《传承革命根据地血脉续写老区振兴发展新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革命根据地血脉续写老区振兴发展新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传承革命根据地血脉续写老区振兴发展新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建立了井冈山、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10多块革命根据地,其中在湖南边界地区建立并获得发展的革命根据地有5块,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位居全国前列。这些革命根据地跨数省,地处山区或湖区,虽远离中心城市,却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导下的苏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历史事件、涌现的革命英雄、创造的革命精神、留下的红色文物、流传的红色故事,都是我们党艰辛辉煌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是湖南
2、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瑰宝。湖南边界革命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重要篇章由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当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突破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毅然领兵上了井冈山,成功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一再受挫的革命力量找到了正确方向,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转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斗争,特别是在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提供的比较完整的经验,为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在井冈山斗争的
3、鼓舞启发下,许多地区的起义武装都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毛泽东点燃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朱德将井冈山称为“天下第一山”,彭真将井冈山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没有后来的中央苏区,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创建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湘鄂赣三省的省会之间,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胸膛上,给三省敌人以极大威胁,同时也给了三省人民巨大政治影响。由于它南与湘赣革命根据地相接,北与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隔江相望,既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西北部的有力屏障,又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与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联系的纽带。在敌人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一、二
4、、三次“围剿”中,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牵制了敌人60个团以上兵力,对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发挥了重要作用。由贺龙、周逸群等领导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地处华中腹地,威逼武汉、长沙等重要城市及东西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与鄂豫皖、湘鄂赣、中央苏区以及川柬游击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开展了湖区、平原游击战和山地游击战,从无到有创建了主力红军和地方革命武装。他们的独特经验被毛泽东推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典型,为探索、形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6年多的艰苦斗争中,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军民累计歼敌10余万人,自身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和牺牲。湘赣革命根
5、据地从1929年起创建,由任弼时、王首道、张启龙、王震等领导,在之后长达近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战略侧翼及中央苏区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联系的通道,对中央苏区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很好的拱卫和桥梁作用。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边又成为党在南方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领导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在长江南岸创建的一块大的红色根据地,成为南方苏维埃运动的柱石,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信心。这里地处边陲,距离4省省会较远,境内崇山峻岭,道路崎岖,长期以来地方军阀派系林立,有利于革命
6、武装利用敌我矛盾实行武装割据。红军的活动,进能截断长江交通,威逼常德、岳阳、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退可凭借山河天险,回旋驰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根据地军民在近两年的艰苦卓绝战斗中,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牵制吸引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和其他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积累了丰富经验。苏维埃红旗飘扬在湖南边区,映红了三湘四水和江南大地。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成为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支柱;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培养了大批治党、治政、治军的领导人才;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开辟、建设和保卫苏区作出了巨大牺
7、牲和奉献。湖南边区各革命根据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革命战争的战略依托,而且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具体体现。根据地革命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我们深入挖掘湖南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弘扬革命精神,不断丰富内涵,用以指导现实实践。进一步铸牢坚如磐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
8、念。湖南边区的各革命根据地都是在大革命遭到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建立的,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和各项建设事业都是在敌人的残酷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进行的。尽管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斗争充满了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尽管革命队伍里有少数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但绝大多数根据地军民都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一定会成功。他们坚信革命的星星之火,一定会成为燎原之势,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在中国实现。正因为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他们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不怕流血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斗争中,不畏艰难险阻,冒着杀头的危险进行赤白间的红色贸易;在革命
9、遭受挫折和暂时失败时,不灰心丧气,挺直腰杆,重起炉灶再干。理想信念是根据地革命精神的灵魂,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有了精神动力和顽强的意志。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做到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厚植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为民情怀。在根据地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党和苏维埃政府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武装群众,切实保护群众,谱写了一曲“军民同心、生死相依
10、”的赞歌:为了使贫苦农民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了改善群众生活,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苏区经济;为了提高根据地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普及文化教育。根据地群众也积极参加扩红运动,争着把自己的亲人送去当红军;他们节衣缩食,省下口粮充当军粮;他们不畏生死,冒着枪林弹雨给红军递情报、当向导。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全国十几个根据地培育了几十万红军和数以百万的地方革命武装。长征途中,沿途各族群众为红军筹粮筹款、烧水做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支援作战,帮助红军顺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曾经流传“扩红一百,只要一歇;扩红一千,只要一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承 革命根据地 血脉 老区 振兴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