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_T940-2024基坑工程内支撑技术规程.docx
《DB11_T940-2024基坑工程内支撑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_T940-2024基坑工程内支撑技术规程.docx(4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llT940-2024基坑工程内支撑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internalbracingforexcavationengineering2024-03-29发布2024-07-01实施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基坑工程内支撑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internalbracingforexcavationengineering编号:DB11T940-2024主编部门: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
2、管理局施行日期:2024年07月01日2024北京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京市监发(2022)14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内支撑结构设计;5.内支撑结构施工;6.内支撑结构监测:7.内支撑结构施工质量验收:附录A.常见活络头及节点图。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新增了基本规定;2.内支撑结构设计中新增抗宸措施内容;3.新增内支撑与挡土构件连接相关规定;4.内支撑结构监测进行了各节的顺序调整,并
3、新增了监测预警内容等。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组织实施,并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对具体技术内容进行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莲路1号建工大汉9层:邮编:100o55;电话:010-63964563;电子邮箱:ylcjich.ncl)。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
4、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航天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综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材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兵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爱地地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联勘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交路桥检测养护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启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帕克国际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九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岩土工程协会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周与诚何庆奎夏瑞萌王文正陈浩陶
5、连金宋克英王建明杨生贵郭跃龙何世鸣张治华张艳秋曾德光于元峰梁涛李建光周振鸿万家和孟艳杰赵旭韩泽坤陈德军邸道怀张丹孙华波姚兰贺诗选李元凯韩友强王玉龙赵华颖邵国鑫师华强张国帅孟轲荆张飞罗生乔磊夏国松杨义张志鹏杨宝森闫广徐斌史文君高宋李一帆魏海涛陈辉马小雷王浩王振辉赵晓斌李延国孙金龙侯效毅林萍杨燕青周泓张功李军朱寰林伟翟春越李森古锦涛郭存丰高见闻张德萍牛大伟张宁张维王安邦潘亚利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化建新王笃礼宋二祥胡瑞深刘军李强李云耀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 内支撑结构设计4-4.1 一般规定4-4.2 选型和设置4-4.3 结构计算7-4.4 构造要求9-4.5 抗震措施11-5 内支
6、撑结构施工13-5.1 一般规定13-5.2 土方开挖13-5.3 材料及检验14-5.4 腰梁安装15-5.5 临时立柱安装16-5.6 钢支撑安装16-5.7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施工17-5.8 预压力施加17-5.9 倒撑施工18-5.10 内支撑拆除18-6 内支撑结构监测19-6.1 一般规定196.2 监测点布置19-6.3 监测方法与精度20-6.4 监测频率21-6.5 监测预警22-6.6 监测信息处理23-7内支撑结构施工质量验收24-7.1 一般规定24-7.2 主控项目24-7.3 一般项目25-附录A常见活络头及节点图28-本规程用词说明30-引用标准名录31-附:
7、条文说明32-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I-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3-4 Internalbracingstructuredesign4-4.1 General4-4.2 Selectionandsettings4-4.3 Structuralcalculation7-4.4 Constructionalrequirement9-4.5 Seismicmeasures-11-5 Internalbracingstructureconstruction13-5.1 General13-5.2 Earthworkexcavation-1
8、3-5.3 Materialsandinspection14-5.4 Installationofwaling15-5.5 Temporarycolumninstallation16-5.6 Installationofsteelbracing16-5.7 ConstructionofRCinternalbracingstructure17-5.8 Prestressing17-5.9 Internalbracingreplacement18-5.10 Removingofinternalbracing18-6 Internalbracingstructuremonitoringandmeas
9、urement19-6.1 General19-6.2 Arrangeofmonitoringpoint20-6.3 Monitoringmethodandaccuracyrequirements20-6.4 Monitoringfrequency21-6.5 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22-6.6 Monitoringinformationprocessing23-7 Internalbracingstructureacceptanceofconstructionquality24-7.1 General24-7.2 Dominantitems24-7.3 Gener
10、alitems25-AppendixAMapsofcommondisconnectablecouplingandnodes2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30-1.istofquotedstandards31-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2-1总则1.0.1为规范基坑工程内支掾的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低碳环保,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与市政基坑工程内支撑的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1.0.3基坑工程内支撑的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
11、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内支撑结构internalbracingstructure由支掾、冠梁/腰梁和竖向立柱、连接件及附属构件等组成,作用在基坑内用以支撑基坑侧壁的结构。2.0.2内支撑基坑工程internalbracingforexcavationengineering以设置于基坑内的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构件承担围护结构水平荷载作用为特征的基坑工程。2.0.3腰梁waling设置在围护结构顶部以下传递围护结构与内支撑支点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梁。2.0.4冠梁topbeam位于围护结构顶部并与围护结构连接的用于传力和增加围护结构整体刚度的构件。2.0.5斜(角)撑incli
12、nedbracing设置在基坑两临边之间的水平受压杆件。2.0.6抗剪蹬shearpedaling设置于腰梁之上用于抵抗斜角掾作用下腰梁产生顺向滑移的剪力传递构件。2.0.7活络头disconnectablecoupling设置在钢支撑端部可仲缩调节长度的受力构件。2.0.8托盘pallet设置在腰梁或围护结构之上用来防止钢支撑坠落和方便钢支撑安装的一种钢构件。2.0.9中拉槽slotcut基坑土方分层开挖至设计工况标高后,在架设钢支撑之前在距基坑内壁一定距离,以适当坡度继续开挖一定深度和一定长度的槽,以便于机械作业的土方开挖方式。3基本规定3.0.1基坑工程内支撑的设计、施工应依据建设项目的
13、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工程设计施工合同要求,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平面形状与尺寸、周边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围护结构使用期限、抗震、低碳环保等因素。3.0.2基坑工程内支撑的设计、施工应确保支撑构件与围护结构可靠连接。3.0.3基坑工程内支撑的设计、施工应确保挖土与加撑相协调,对于采用型钢内支撑的条形基坑宜采用中拉槽开挖方式,提出试挖和监测要求,编制试挖方案和验收要求。3.0.4内支撑基坑工程的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围护结构和地下水控制的计算、设计、施工、检测监测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T489的规定。3.0.5内支撑基坑工程的抗震设计、
14、碳排放量计算,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T489的规定。4内支撑结构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1.1内支撑结构适用于采用墙式挡土构件和桩式挡土构件的基坑工程。4.1.2 内支撑结构设计应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且不应小于一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时应进行安全评估。4.1.3 内支撑结构设计应明确施工步序,施工步序的设计应遵循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先撑后挖、先换后拆、严禁超挖、动态设计的原则,并应便于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4.1.4 支撑与腰梁、腰梁与挡土构件应进行可靠连接,对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基坑,连接节点应能承受压力、剪力和拉力。4.1.5 条形
15、基坑内支撑结构设计应采用中拉槽开挖方式,提出中拉槽试挖规格、监测项目、控制指标及验收要求。4.1.6 内支撑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选型和设置:2内力和变形计算;3构件强度和稳定验算;4构件节点设计:5安装和拆除要求;6监测要求;7检测及验收要求。4.1.7 在复杂环境或软弱土质中,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的内支撑结构应全部或部分采用超静定结构。4.1.8 内支撑结构材料的选用应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可重复使用、低碳环保的材料。4.1.9 内支撑结构应明确施工荷载限值。4.1.10 1.10当内支撑结构作为施工平台或栈桥时,应进行专项设计。4.1.11 内支撑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
16、构件及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变形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4.1.12 12内支撑结构监测项目的控制指标应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对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控制值等提出要求。4.1.13 内支撑结构设计应遵循信息化施工与动态设计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人员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监测反馈信息,及时对设计进行验证及修正,完善设计。4.1.14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且变形控制要求较高或基坑形状比较复杂,首道支撑宜选用钢筋混凝土支撑。4.2 选型和设置4.2.1内支撑结构选型和设置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考虑确定:1基坑使用要求、平面
17、形状、尺寸和开挖深度;2基坑周围环境变形要求和邻近地下工程施工情况;3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挡土构件形式;5地下永久结构布置、工程造价、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工期;6碳排放情况;7抗震设计要求;8北京地区工程经验和材料供应情况。4.2.2水平支撑的选型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支撑钢材宜采用Q235钢。优先采用圆形钢管,并可采用H型钢、工字钢、槽钢或组合结构;2支撑构件宜避开主体结构的墙、柱;3条形基坑可采用横向设置的对撑结构,基坑四角可采用水平斜撑结构;4宽大基坑,支撑构件宜采用相互正交、均匀设置的平面体系,可用对撑、对撑桁架、角撑、斜撑桁架、边桁架或八字撑等形式;5宽大基坑,水平采用
18、内环形布撑时,宜采用圆形、椭圆形等封闭曲线形式:并应按使支撑构件弯矩、剪力最小的原则设置辐射支撑;6当相邻混凝土支撑构件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9m时,宜在支撑端部设置八字撑。八字撑宜左右对称,与腰梁之间的夹角宜为4560。;7支撑的竖向道数及位置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主体结构形式、实施步序、基坑变形控制要求及地区工程经验等要素,经结构计算确定;8采用多层水平支撑时,各层水平支撑构件轴线宜设置在同一竖向平面内,层间净高不宜小于3m,当采用机械开挖及运输时,不宜小于4m;9支撑构件在竖向上不得妨碍地下结构楼板和底板的施工。当支撑下方的主体结构楼板在支撑拆除前施工时,支撑构件与地下
19、结构楼板间的净距不宜小于500mm,与基础底板(梁)间的净距不宜小于600mm,且宜满足墙、柱等竖向结构的甩筋高度要求;10第一道水平支撑宜设置在冠梁上,且不宜低于自然地面以下3m;11纵向和横向支撑构件的交汇点宜在同一标高上,并宜采用定型的十字节点或井字节点连接。当纵向和横向支撑不在同标高时,其连接构造及连接件的强度应满足平面稳定要求;12钢支撑的一端应设置活络头,宜选择轴心伸缩式。常见活络头及节点图详见本规程附录A。4.2.3竖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斜撑可设置在永久结构底板与永久结构侧墙间、永久结构底板与挡土构件间、基坑底与挡土构件间,通过预埋件或腰梁与其他构件连接;2竖向斜撑
20、设置应满足基坑内侧预留土坡的稳定要求和挡土构件侧向变形的控制要求:3竖向斜撑水平间距应根据计算分析确定,间距不宜大于6m;4竖向斜撑应进行支撑构件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斜撑长度大于15m时,宜增设临时立柱及横向系杆;5竖向斜撑应根据施工工序、与永久结构关系,单独或结合永久结构设置基础。竖向斜撑基础应满足竖向及水平承载力要求。4.2.4腰梁结构的选型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腰梁宜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宜连续设置:2钢腰梁可采用型钢或其组合结构;当采用组合结构时,型钢间应采用缀板等构件连接;3钢腰梁与挡土构件宜采用支架连接,并宜设置吊筋,吊筋与挡土构件的连接应牢固。支架与挡土构件的连接可采用
21、植筋、锚栓等形式,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相关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与验收:4腰梁与支撑斜交时,在腰梁与挡土构件间应设置经过验算的剪力传递构件;5在采用地下连续墙等墙式挡土构件的基坑中,可采用无腰梁受力体系;6采用钢筋混凝土腰梁时,支撑间跨度不宜大于9m。采用钢腰梁时,支撑间跨度不宜大于4m。4.2.5临时立柱及临时立柱基础的选型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基坑平面尺寸较大,支撑结构的长度超过25m时,宜设临时立柱;2临时立柱及连系梁组成的纵向支撑体系宜设置剪刀撑等可靠措施保证其纵向稳定;3临时立柱应设置在纵横向支撑的交点处或桁架式支撑的节点位置上,并应避开主体工程梁、柱
22、及承重墙的位置;临时立柱的间距应根据支撑构件的稳定要求和竖向荷载的大小确定,且对混凝土支撑不宜大于15m,对钢支撑不宜大于20m;4临时立柱基础可采用临时灌注桩、钢管桩,也可以利用主体结构工程桩;5临时立柱与水平支撑连接可采取较接构造,但较接件在竖向和水平方向的连接强度应大于支撑轴力的1/50。立柱纵向宜设置纵向连系梁,连系梁可对称设置于临时立柱两侧,与临时立柱焊接。当采用钢牛腿连接时,钢牛腿的强度和稳定应由计算确定;6临时立柱穿过主体结构底板以及支撑穿越主体结构侧墙的部位,必须采取可靠防水措施;7临时立柱及临时立柱基础除满足本规程外,设计、计算及构造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23、94的有关规定。4.2.6支撑采用伺服轴力自动补偿系统钢支撑时,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有利于轴力自动补偿的支撑布置形式;2钢支撑轴力施加值应根据变形控制要求确定;3应配备支撑轴力的自动监测和施加系统。4.2.7支撑结构兼作施工栈桥时,选型和设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支撑主受力结构宜水平设置,栈桥坡度通过辅助结构实现;2栈桥两侧应设置临边防护,可根据需要设置人行道;3板桥临时立柱宜设置在栈桥梁的交点处,栈桥临时立柱应避开主体结构框架梁、柱以及承重墙的位置.04.3结构计算4 .3.1作用在内支撑结构上的水平力应通过静力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由水、土压力和坑外地面荷载引起的侧压力、支撑预加压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_T940 2024 基坑 工程 支撑 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7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