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4712-2024城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技术指南.docx
《DB34T4712-2024城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T4712-2024城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技术指南.docx(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安徽省地方标准城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技术指南Technicalguidefortheconstructionofurbanh15minutelifecircleDB34/T47122024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4年07月11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第1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库建设指南等78项地方标准的公告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库建设指南等78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请归口单位加强标准宣贯培训I,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切实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2024年1月11日安徽省地方标准清单序号地方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DB34/T4711-2024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指南2024-01-112024-07-112DB34/T4712-2024城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技术指南2024-01-112024-07-113DB34/T4713-2024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运营标准2024-01-112024-07-114DB34/T4714-2024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南2024-01-112024-07-115DB34/T4715-2024绿色工地建设标准2024-01-112024-07-116DB34/T4716-202
3、4智慧住宅工程建设标准2024-01-112024-07-117DB34/T4717-2024城市道路占道作业交通安全防护技术规程2024-01-112024-07-11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城市再生水管网工程技术标准等66项地方标准制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1)22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J15分钟生活圈”宜居建设;5.15分钟生活圈绿色建设;615分钟生活圈韧性建设;7.15分钟生活圈智慧建设;8.“设分钟生活圈人文建设。本指南由安
4、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桐城南路363号,邮政编码:230022).主编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编写人员:宋密许晓飞刘珊陶莹周恺李凡汪萍张志鹏汪全立刘伊丹主要审查人员:胡厚国徐从广何成张超荣金晶卫青春王&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 15分钟生活圈”宜居建设54.1 一般规定54.2 服务设施建设54.3 街道空间建设74.4 停车设施建设84.5 街区建设94.6 住宅建设105 T5分钟生活圈”绿色建设1
5、15.1 一般规定115.2 绿色公共空间建设115.3 绿色出行135.4 绿色环境卫生设施建设146 15分钟生活圈”韧性建设166.1 一般规定166.2 防灾应急建设166.3 市政设施安全保障建设167 15分钟生活圈”智慧建设187.1 一般规定187.2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187.3 智慧社区服务建设187.4 智慧社区治理建设198 ”15分钟生活圈”人文建设208.1 一般规定208.2 全龄友好建设208.3 社区特色塑造21附录A15分钟生活圈”宜居建设内容23附录B15分钟生活圈”绿色建设内容35附录C15分钟生活圈”韧性建设内容38附录D”15分钟生活圈”智慧建设内容4
6、1附录E15分钟生活圈”人文建设内容43本指南用词说明45引用标准名录46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44 15-minuteslivingCircIewIivabIeconstruction54. 1Generalrules55. 2servicefacilityconstruction56. 3streetspaceconstruction77. 4parkingfacilityconstruction88. 5Blockconstruction99. 6Residentialconstruction105,1
7、5-minuteslivingcirclegreenconstruction115. 1Generalrules115. 2Greenpublicspacenstruction115. 3Greentravel1310. 4Greenenvironmentalsanitationfacilityconstruction14615-minuteslivingcircleresilienceconstruction1611. 1Generalrules1612. 2Disasterpreventionandemergencyconstruction166. 3Municipalfacilities
8、securityconstruction167,15-minuteslivingcircle,wisdomconstruction187. 1Generalrules187. 2smart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187. 3smartcommunityserviceconstruction1813. 4smartcommunitygovernance19815-minuteslivingcircleculturalconstruction208. 1Generalrules208. 2All-agefriendlyconstruction2014. 3shaping
9、communitycharacteristics21Appendix A 15-minuteslivingcircle*livableconstructioncontentlist23Appendix B 15-minuteslivingcirclegreenconstructioncontentlist35Appendix C 15-minuteslivingcircle,resilienceconstructioncontentlist38Appendix D n15-minuteslivingcircle,smartconstructioncontentlist41Appendix E
10、,15-minuteslivingcircle,humanitiesconstructioncontentlist4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451.istofquotedstandard461总Uo1为指导安徽省社区生活圈的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制定本指南。l02本指南适用全省各市、县(市、区)社区生活圈的建设工作。10.3城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宜与城市更新衔接,建立开展现状评估、制定空间方案、推进实施行动、动态监测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实现全过程、分阶段、多方式的公众
11、参与,并建立社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引导社会多维共建。10.4城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除应符合本指南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社区生活圈communitylivingcircle在适宜的日常步行范围内,满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工作与生活等各类需求的基本单元,融合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多元功能,引领面向未来、健康低碳的美好生活方式。2.0.215分钟生活圈15minuteslivingcircle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服务半径一般为800m1OOOm,居住人口约5万10
12、万,覆盖面积约3km2左右。一个15分钟生活圈”由多个5分钟10分钟生活圈”构成。2.0.35-10分钟生活圈5-1Ominuteslivingcircle居民步行5分钟10分钟内可满足其基本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而形成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一般由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所围合,配套设施齐全(包含社区服务设施)的区域,服务半径一般为300m500m,与完整居住社区的建设标准相适应。2.0.4完整居住社区completeresidentialcommunity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
13、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2.0.5智慧社区intelligencecommunity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共享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和智慧的服务,提升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的参与度、体验度和感受度。2.0.6基础保障型建设内容basicsecurityconstructioncontent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建设内容,如社区基础服务、基层就业援助、基本居住需求、绿色低碳出行、社区防灾体系、均衡休憩空间等。2. 0.7品质提升型建设内容qualityimprovementconstructioncontent在满足社区生活圈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建设
14、内容,如多元社区服务、有序配置停车、宜人空间环境等。3. 0.8特色引导型建设内容characteristicguidedconstructioncontent各城市根据地方实际和地域特色,建设文化特色内容和居民生活多样化、特色化的创新型内容,如未来社区、创新创业空间,嵌入式、多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定制化、特色化的健康管理和养生保健设施等。4. 0.9全龄友好空间allagefriendlyspace通过规划和设计营造更高效、更积极的社会环境,为每个年龄段的社区居民提供住宅、服务设施、环境设施的共享空间。3基本规定3.0.1城市T5分钟生活圈”应以街道行政管辖为基础,根据人口密度、人口规模
15、、面积大小与边界完整性综合划定。一个街道辖区可划定为1个或多个15分钟生活圈.3.0.2城市T5分钟生活圈应按照15分钟生活圈和-5-10分钟两个层级构建。3. 0.3城市15分钟生活圈应包含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五大建设内容,按照公益属性和配置要求,五大建设内容可分为基础保障型、品质提升型和特色引导型。3. 0.4城市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建设阶段目标,应确保基础保障型建设内容,按照实际需求和条件宜开展品质提升型和特色引导型建设内容。5. 0.5根据老城与新城在人口密度、设施覆盖等方面的不同,新城区与老城区15分钟生活圈”应进行差异化建设,并满足以下要求:1新城区与新规划区域社
16、区生活圈的服务设施和住宅开发应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与交付;2老城区宜根据居民需求、改造后的人口容量、建筑容量等因素,增补必要的建设内容,综合完善15分钟生活圈”建设。4”15分钟生活圈宜居建设41定4. 1.1为提供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营造以人为本的街道和小街区、密路网,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城市应打造宜居15分钟生活圈”。4. 1.2T5分钟生活圈”的宜居建设应包含服务设施建设、街道空间建设、停车设施建设、街区建设、住宅建设等内容,并宜符合本指南附录A的规定。42服务设施建设4. 2.1T5分钟生活圈”应科学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层级合理、生活便利、智能共享的社区生活圈,实现公共服
17、务供给优质、共享、均好。4. 2.215分钟生活圈应补齐各类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设施,根据社区现状,宜设置满足各类人群受教育需求的品质提升型服务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1老龄化社区宜重点提供老年学校;2结合成年居民需求宜提供成年兴趣培训学校;3对儿童比例较高的社区宜采取公建公办、公建民营或民营等方式提供儿童教育培训和学龄前儿童托管中心等。4. 2,3T5分钟生活圈的养老服务设施应符合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DB34/T3943-2021的相关规定,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和助餐服务网络,并符合以下要求:1新建城区和居住区按照每百户不应低于30m2s单体面积不应低于350m2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
18、已建成居住区每百户不应低于20m2;2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宜提供家庭养老指导服务,就近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3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等养老服务设施或利用社区闲置房屋等资源可打造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建立助餐服务网络。4. 2.415分钟生活圈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卫生点等基础保障型服务设施,可配置康复中心,满足康复医治、医疗训练等治疗需求。4. 2.5-15分钟生活圈”应提供多样的文化社区,完善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基础保障型服务设施,可增加棋牌室和阅览室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品质提升型服务设施。6. 2.6T5分
19、钟生活圈应完善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建设,可增设室内、室外健身点,打造15分钟4.2.7-15分钟生活圈应贴近居民基本生活购物需求,提供便民多样的商业服务。4.2.8除独立占地的设施外,15分钟生活圈”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宜综合设置,可采取以下方式:1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监督、税务办事处等可集中设置为社区行政管理中心;2综合健身馆、游泳池、综合运动场等可集中设置为社区体育中心,运动场地与其他公共空间可复合建设;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点等可集中设置为社区医疗卫生中心;4社区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与商务商业功能可综合设置,提升实体商业活力和体验度。4.2.9对于用地紧缺的区域,宜
20、通过设施共享的方式完善居民文化、体育以及休闲空间等需求,可采取以下方式:1 5-10分钟层级生活圈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可沿街道布局,促进设施、公共空间等资源共享;2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各类训练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可向公众开放;3老年学校、职业培训中心等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可共享使用,设置共享培训教室和各类活动室等。4.2.10 -15分钟生活圈可配置社区就业服务中心,为就业困难人群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信息共享,宜围绕公共交通站点或公共活动中心,在200m300m半径范围内布局。4.2.11 老城区15分钟生活圈宜通过存量资源挖潜、既有建筑改造、空间复合利用等方式补足社区短
21、板,可采取以下方式:1闲置厂房、学校、商业设施等可通过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改造为公共服务设施;2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存量服务用房可改造为公共服务设施;3产权公有的闲置或低效传统建筑,在保护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的基础上,可活化利用为社区服务设施。43街道空间建设4.3.1”15分钟生活圈”应营造步行友好的社区街道,并符合以下要求:115分钟生活圈”的街道建设应保障步行空间,除不设辅路的快速路外,应设置具有一定宽度且连续不中断的步行道,以保障行人路权及通行安全;2社区街道空间建设应利用隔离护栏、绿化隔离带、交通标线、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设施明晰路权划分;3步行或骑行空间不足的路段可通过
22、削减机动车停车位、减小交叉口路缘石转弯半径等方式保障步行或骑行空间。4.3.2T5分钟生活圈”内较大的街道转角空间宜结合实际需求设置口袋公园或绿化景观,塑造直游的街道慢行空间环境。4.3.3T5分钟生活圈”内街道缘石坡道、盲道、出入口等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提升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相关规定。4.3.4对老龄化较高的社区街道,应重点关注老人出行能力与认知能力,除增设减速设施外,还可优化过街设施和入口设计,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与便利的出行环境。4.3.5T5分钟生活圈”内生活性支路临街建筑首层,宜设置餐饮、零售等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临街建筑界面的活力与通透性。4.3.6-1
23、5分钟生活圈”沿街建筑退线空间内可营造开放式休憩节点与广场,包含疏散、休憩、活动等多功能,可设置固定移动座椅、遮阴设施等。44停车设施建设4.4.115分钟生活圈打造健康有序的停车环境,应符合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停车服务规范DB34/T3096-2018的相关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1居住社区停车场和车库应按照不少于总停车位0.5%的比例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停车场规模较小时应设置不少于1个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2因地制宜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时应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条件受限的老旧小区,宜借助小区周边市政道路的公共停车位设置充电桩等设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T4712 2024 城市 15 分钟 生活圈 建设 技术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