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_T 2224-2024 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docx
《DB42_T 2224-2024 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_T 2224-2024 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07.040CCSA78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22242024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Codingrulesoflandadministration2024-05-26实施2024-03-26发布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引言V1范围62规范性引用文件63术语和定义64总则74.1 土地管理代码的组成74.2 土地管理代码的扩展74.3 代码编制一般规定75地块代码编制75.1 地块划分方法75.2 地块代码结构85.3 编码方法86业务代码编制96.1 业务分类96.2 业务代码结构116.3 编码方法117赋码规则117.1 地块代码的赋码规则117.2 业务代码的
2、赋码规则12附录A(规范性)地块分类及代码表14附录B(资料性)土地管理业务分类及代码表17附录C(规范性)地块代码赋码规则24参考文献30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武汉大学、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武汉天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部自然资源工程技术(湖北)有限公司、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詹长根、胡凯、段志强、陈
3、晓茜、吴颖、李江、张丹、曹干红、何谦、张育、黄冠宇、牟紫微、白晶、郭晓丹、郑丽娜、胡小微、徐锋、陶文铸、陈金文、姜楠、刘红玲、李姻靖、缪婷、闵梦然、柳溪。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联系电话:027-86656061,邮箱:1556154372,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7260651,邮箱:。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743号)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24号)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2号)关于协同推进“互联
4、网+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意见(自然资发(2020)83号)以及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湖北省自然资源信息化与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方案(2021-2025)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理清土地管理全领域全流程全周期业务体系的数据支撑链条,建立“一码管地”工作体系,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信息共享格局,为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特制定本规则。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块代码和业务代码的结构、编制方法和赋码规则等。本文件适用于土地管理工作中地块代码和业务代码的编制、标识、信息处理和交换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
5、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37346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GB/T42547地籍调查规程TD/T1054土地整治术语规范TD/T1077地籍调查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土管理landadministration国家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和监督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性措施。3.2土
6、地管理区landadministrationdistrict用于地块管理空间索引和代码编制的土地管理区域。注:包括行政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村级范围(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地籍区、地籍子区等管理区。3.3地块landparcel具有同一权利或利用或管理等属性的、界线封闭的最小土地单元。3.4地块代码landparcelcode按一定的规则赋予地块唯一和可识别的标识码。3.5业务代码businesscode按一定规则赋予业务事件唯一和可识别的标识码。4总则4.1 土地管理代码的组成土地管理代码由地块代码和业务代码组成。4.2 土地管理代码的扩展根据实际需要,可经论证后扩展地块类
7、型及代码和业务类型及代码,并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其中业务类型和代码可扩展到四级。4.3 代码编制一般规定土地管理代码由计算机自动编制。编制的基本要求如下:a) 如果业务代码和地块代码分别编制,业务代码编制时,应提交给编码服务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业务名称、项目名称、业主或权利人名称等:地块代码编制时,应提交编码服务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业务代码、地块数量、地块坐标或地块矢量数据、编码原因等信息。相关要求如下:1)编码原因包括新增地块、地块数据错误修正、地块分割、地块合并、地块边界调整、是否已登记宗地或已供地块内建筑工程占地的地块等;2)地块坐标或地块矢量数据的坐标系统应是国家大地坐标系统(CGCS20
8、00)ob) 如果业务代码和地块代码同时编制,应提交给编码服务系统的基本信息包括业务名称、项目名称、业主或权利人名称、地块数量、地块坐标或地块矢量数据、编码原因等信息。5地块代码编制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5.1 地块划分方法以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行政规章及实际管理工作,将地块划分为6种类型,即宗地、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图斑、规划管控区、建设管理区、土地评价单元等。各类地块的含义见附录A中表A.1中说明栏的说明,划分方法如下:a) 宗地。按照GB/T37346的规定划分宗地;b) 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按照自然资办发(2020)9号文件的规定划分自然资源登记单元;c) 图斑。
9、根据覆盖、利用方式、经营特点、用途、监督管理等特征,划分现状地类、专项调查、新增耕地、占用耕地、地类监测和其他等图斑,不相连的界线封闭的图斑,划分为两个及以上图斑;其中:1) 按照GB/T21010的规定划分现状地类图斑:2)按照耕地、水资源、湿地、森林、草原等专项调查技术标准划分专项调查图斑:3) 在村级范围内,因国土综合整治(含生态修复等)、农业结构调整等,形成的界线封闭的新增耕地划为新增耕地图斑;4)在村级范围内,用地预审与选址或批次用地审批阶段,将建设项目占用的界线封闭的耕地范围划分为占用耕地图斑:5)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采用遥感监测、日常巡查等手段发现用途发生变化的界线封闭的图斑(
10、含因自然灾害造成变化的),划分为地类监测图斑,包括合法变化、违法使用和疑似违法使用的地类监测图斑。d) 规划管控区。根据用途管制目标的不同,分层级(省级、市级、县级(区、县级市)分别划分永久基本农田区、生态红线区、城镇开发区、用途分区、功能分区、生态修复分区、国土综合整治区等地块,同一层级同一类型的不相连的界线封闭的规划管控区,划分为两个以上规划管控区地块;其中:1)在村级范围内划分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内,以现状地类图斑为基础,划分为永久基本农田图斑;2)在村级范围内,按照相关规定需要储备的界线封闭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分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e) 建设管理区。按
11、照建设用地的特点、建设用地管理的目标和新增建设用地的程序,在县级行政区划内划分建设用地、收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低效利用、临时用地、国土综合整治等地块,不相连的界线封闭的各类建设管理区,划分为两个以上建设管理区地块。其中,依国土整治的目的和空间对象不同,国土综合整治地块细化为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地块;f) 土地评价单元。根据土地用途、土地评价的目的不同,分层级(省级、市级、县级(区、县级市)分别划分为土地适宜性、土地承载力、土地等级、基准地价和专题评价等单元;同一层级同一类型不相连的界线封闭的土地评价单元,划分为两个以上土地评价单元。其中:1)
12、依土地价值的不同,土地等级地块细分为土地等别地块、土地级别地块等;2)依土地用途不同,基准地价地块细分为住宅、商业、工业、商住、农用地等基准地价地块。5.2 地块代码结构地块代码采用5层21位层次码结构,由地块分类码、行政区划代码、土地管理区代码、地块特征码和顺序号构成,如图1所示。XXXXXXXXXXXXXXXXXXXXX顺序号地块特征码簪理区代码行政区划代码地块分类码图1地块代码结构5.3 编码方法地块代码采用分层编码,具体方法如下:a)第一层次为地块分类码,码长为2位,用字母表示,码值如附录A中表A.1中的地块分类码与名称栏目所示;b)第二层次为行政区划代码,码长为6位,采用GB/T22
13、60中规定的数字代码:O第三层次为土地管理区代码,码长为6位,码值为000000-999999,不同的地块类型,其土地管理区的划分设定方法和代码编制方法不同,其中:1)宗地类:按照GB/T37346的规定设定并编制土地管理区代码,即地籍区和地籍子区代码;2)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类:用OOoOO1、000002000003.OOOoO4分别表示国家级登记、省级登记、市级登记和县级登记的土地管理区;3)图斑类:现状地类图斑、新增耕地图斑和占用耕地图斑,前3位为乡级行政区代码,在县级行政区内编制,用“000-999”表示;后3位为村级范围代码,在乡级行政区内编制,用“000-999”表示;地类监测图斑和
14、专项调查图斑,用“000000”表示;4)规划管控区类: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用“000000”表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地块,前3位为乡级行政区代码,在县级行政区内编制,用“000-999”表示:后3位为村级范围代码,在乡级行政区内编制,用“000-999”表示。除永久基本农田地块外,其他规划管控区的土地管理区代码用“000000”表示;5) 建设管理区类:建设管理区的土地管理区代码用“000000”表示;在县级行政区范围内编制;6) 土地评价区类:土地评价区的土地管理区代码用“000000”表示;在县级行政区范围内编制。d) 第四层次为地块特
15、征码,码长为2位。宗地类特征码采用GB/T37346规定的宗地特征码;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特征码采用自然资办发(2020)9号文件中的自然资源类型码:图斑、规划管控区、建设管理区、土地评价区等类型的地块特征码,在土地管理区范围内编制,用“10-99”表示。码值如附录A中表A.1中的地块特征码栏目所示;e) 第五层次为地块顺序号,码长为5位,码值为OoOOI-99999,其中:1)宗地的顺序号:按照GB/T37346的相关要求编制;2)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顺序号:省级登记的自然资源,在省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市级登记的自然资源,在市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县级登记的自然资源,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
16、编制:3)图斑的顺序号:现状地类图斑、新增耕地图斑和占用耕地图斑,在村级范围内统一顺序编制。地类监测图斑和专项调查图斑,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统一顺序编制;4)规划管控区的顺序号:省级编制的规划,在省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市级编制的规划,在市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县级编制的规划,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5) 建设管理区的顺序号:县级立项的建设用地地块,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市级立项的建设用地地块,在市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市级行政区划代码;如果建设项目跨县级行政区,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启动相关建设用地管理
17、业务,可对落入县级行政区内的部分统一编制顺序号,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省级立项的建设项目,在省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省级行政区划代码;如果建设项目跨市级(县级)行政区,所在市级(县级)人民政府或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需要启动相关建设用地管理业务,可对落入市级(县级)行政区内的部分统一编制顺序号,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市级(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收储地块、批而未供地块、闲置土地地块、低效利用地块、国土综合整治地块,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6) 土地评价单元的顺序号:评价区域覆盖省级行政区的,在省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评价区域
18、覆盖市级行政区的,在市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评价区域覆盖县级行政区的,在县级行政区内统一顺序编制。6业务代码编制以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行政规章及实际管理工作,将土地管理业务划分为7大类,即土地调查与监测、规划与计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地籍管理、国土综合整治、综合管理监督等。依土地管理行政程序、行政方法、时空特征,结合行政空间对象(地块类型)的不同,细分二级类、三级类。各类业务的含义见附录B中表B.1中说明栏的说明。a) 土地调查与监测细分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变化监测等二级业务。其中:1)依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调查的时空覆盖特征,基础调查细分为全国国土调查、
19、国土变更调查等三级业务;2) 依调查的资源对象不同,专项调查细分为耕地资源、水资源、湿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等三级业务;3) 依监测的时空特征,变化监测细分为常规监测、专项监测等三级业务。b) 规划与计划细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规划修改、年度计划等二级业务。其中:1)依空间覆盖层级的不同,总体规划细分为省级规划、市级规划、县级规划、乡级规划等三级业务;2) 依城镇村庄的空间范围,详细规划细分为城市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等三级业务;3)依用地的性质和类型,专项规划细分为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林业草原规划、整治规划等三级业务。c) 耕地保护细分为耕地占
20、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等二级业务。其中:1) 依耕地与其他农用地的关系,耕地进出平衡细分为耕地调入、耕地调出等三级业务;2) 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具体工作,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细分为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踏勘、永久基本农田监管等三级业务:3) 依农业结构调整的性质特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管理细分为设施农用地管理等三级业务。d) 建设用地管理细分为用地预审与选址、用地审批、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土地核验和规划核实、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等二级业务。其中;1)以用地预审与选址的具体工作,用地预审与选址可细分为用地预审与选址、规划选址
21、、用地预审等三级业务:2)依用地审批的性质,用地审批细分为批次审批、单独选址审批、建设用地备案、临时用地审批、临时用地备案等三级业务:3)依土地供应的行政特征,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许可细分为编制规划条件、土地供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权合并(分割)等三级业务;4)依工作程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细分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三级业务。e) 地籍管理细分为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自然资源登记、争议调处等二级业务。其中:1)依调查的时空特征,地籍调查细分为地籍总调查、日常地籍调查、建设项目地籍调查、自然资源地籍调查等三级业务:2) 依登记的时空特征和行政特征,不动产登记细分为首次登记
22、、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更正登记、查封登记、注销登记、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其他登记等三级业务;3)依登记的时空特征和行政特征,自然资源登记细分为首次登记、变更登记、更正登记、注销登记等三级业务。f) 国土综合整治细分为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等二级业务:g) 综合管理监督细分为土地市场、土地瞥察(执法)、土地评价与评估、土地统计、数据库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档案管理等二级业务。其中:1)依交易的性质和用地类型,土地市场细分为土地储备、建设用地交易、农用地交易、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等三级业务;2)依监督管理的性质和空间对象,土地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_T 2224-2024 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 2224 2024 土地管理 代码 编制 规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