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x
《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事件分类分级2.1事件分类2.2事件分级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3.1领导机构3.2办事机构3. 3各处置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4. 4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5. .预警和预防5.1 信息监控4. 2信息报送制度43事件预防5.分级处置与应急协调5. 1分级响应机制5.2应急协调6应急处置6.1 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6. 2事故灾难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6.3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6.4公共卫生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和处置6.5考试安全类突发公共事
2、件应对和处置7,后期处置7.1善后处理7.2调查评估7.3信息发布1.2 .应急保障1.3 1资金保障1.4 物资保障1.5 信息保障1.6 通信保障1.7 5医疗卫生保障1.8 治安保障9. 监督管理10. 1宣教培训与演练11. 2奖励和责任10.附则10. 1名词术语解释10.2预案管理与更新10. 3解释部门12. 4实施时间1 .总则1.1 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3、。1.2 编制依据依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县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发生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1.4 工作原则(I)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乡镇(街道)、县教育局及有关部门迅速响应,及时有效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形成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
4、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根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范围、性质、严重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当地乡镇(街道)的组织领导下,迅速启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快速处置。(3)预防为主,及时控制。立足防范,抓早抓小,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4)应急联动,群防群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相关部门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部门
5、应急联动、群防群控的应急处置工作格局。(5)以人为本,依法处置。在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把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凡是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首先开展抢救人员和控制事态扩大的应急行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6)加强管理,社会参与。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执法局、县烟草局等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学校周边治理和学校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职责;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
6、,应当积极参与、支持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维护学校安全。2 .事件分类分级3 .1事件分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卫生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事故灾难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考试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等五类突发公共事件。(1)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包括校园内外及师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性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和舆情等。(2)公共卫生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在校园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
7、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和群体预防服药后出现的群体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学校师生健康的事件。(3)事故灾难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学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灾难事故等。(4)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包括受台风、暴雨洪水、暴风雪、高温严寒、地质、地震灾害等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学校师生较大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的事件。(5
8、)考试安全类校园突发事件。包括由教育系统组织的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中,在命题管理及试卷印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的泄密事件,以及在考试实施、评卷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2.2事件分级根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紧迫程度、形成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蔓延发展的趋势等情况,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级)、重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级)、较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II级)、一般校园突发公共事件(IV级)四级。2.2.1社会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根据校园群体性事件的实际情况,社会安全类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I级)、重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I
9、I级)、较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III级),一般校园社会安全事件(IV级)四级。(1)特别重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I级)聚集事件失控,并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在校外组织非法和反动演出、宣传、广播和出版物等,以及实施打、砸、抢等,引发地区性、行业性的连锁反应,已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其他视情需要作为特别重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对待的事件和舆情。(2)重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H级)聚集事件失控,校园网及有关媒体上出现大面积的串联、煽动和蛊惑信息,校内出现非法和反动演出、广播和出版物,校内聚集规模膨胀并出现多校串联聚集趋势;校
10、内出现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等行为,并有明显的向校外发展趋势,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以及其他视情需要作为重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对待的事件和舆情。(3)较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I级)单个突发事件引发连锁反应,校园内出现各种横幅、标语、大小字报,出现小规模非法和反动演出、广播和出版物,有关事件的讨论已攀升为校园网及有关媒体上的热点问题之一,引发在校内局部聚集,一次或累计聚集人数200人以上500人以下,并有明显的过激行为,严重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以及其他视情需要作为较大校园社会安全事件对待的事件和舆情。(4)一般校园社会安全事件(IV级)事件处
11、于单个事件状态,出现连锁反应并引起聚集,一次或累计聚集人数50人以上、200人以下,群体性事端已呈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已受到影响和干扰,单个突发事件已引起师生广泛关注,校园有关媒体上出现少数师生过激的言论,或校园内出现大小字报,呈现可能会影响校园稳定的趋势;以及其他视情需要作为一般校园社会安全事件对待的事件和舆情。2.2.2事故灾难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根据我县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火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供水供气等突发事故(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以及各类事故具体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分级标准,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实际,按事故灾难的严重程度,事故灾难类校园突发公共
12、事件分为特别重大校园事故灾难事件(I级)、重大校园事故灾难事件(II级)、较大校园事故灾难事件(H1.)级、一般校园事故灾难事件(IV)四级。(1)特别重大校园事故灾难事件(I级)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事故灾害。(2)重大校园事故灾难事件(级)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灾害。(3)较大校园事故灾难事件(In级)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事故灾害。(4)一般校园事故灾难事件(IV级)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故灾害。2.
13、2.3公共卫生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实际,按照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公共卫生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重大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较大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H1.)级和一般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四级。(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学校发生腺鼠疫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5例及以上,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新发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再次流行,发生霍乱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省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市或县政府认定的其
14、他特别重大的健康危害事件。(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学校发生腺鼠疫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4例及以下。发生霍乱流行1周内发病10-29例。乙类、丙类传染病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学校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及以上,且经评估可能会引起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重大事件。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用药出现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或造成人员死亡。省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市政府或县政府认定的其他具有严重健康危害的重大事件。(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n级)学校发生霍乱1周内发病5-9例。1周内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学校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且经评估可能会引起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较大
15、事件。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用药出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或县政府认定的其他具有严重健康危害的较大事件。(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学校发生霍乱1周内发病4例及以下。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或县政府认定的其他具有严重健康危害的一般事件。学校所在区域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报告。县教育局要与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做好信息沟通等工作,并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2.2.4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根据我县防汛防台防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
16、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专项应急预案,结合我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实际,按照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校园自然灾害事件(I级)、重大校园自然灾害事件(II级)、较大校园自然灾害事件(In级)、一般校园自然灾害事件(IV级)四级。(1)特别重大校园自然灾害事件(I级)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遭受重大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2)重大校园自然灾害事件(H级)学校的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3)较大校园自然灾害事件(I级)对个体造成较大损害,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4)一般校园自然灾害事件(IV级)对
17、个体造成损害,对学校教学秩序产生一定影响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中各灾害具体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分级,可参照景宁县防汛防台防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的标准执行。2.2.5考试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根据事件危害程度,考试安全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分为特别重大校园考试安全事件(I级)、重大校园考试安全事件(H级)、较大校园考试安全事件(I级)、一般校园考试安全事件(IV级)四级。(1)特别重大校园考试安全事件(I级)全国统考卷拟考试题发生泄密,在媒体上登载拟考试题或相关信息,其性质为贩卖或蓄意破坏,且传播范围广。(2)重大校园考试安全事件(H级)全国统考卷拟
18、考试题发生泄密,未在媒体上登载拟考试题或相关信息,其性质为自用,传播范围有限。全省统考卷拟考试题发生泄密,在媒体上登载拟考试题或相关信息,其性质为贩卖或蓄意破坏,且传播范围较广。(3)较大校园考试安全事件(In级)全省统考拟考试题发生泄密,未在媒体上登载拟考试题或相关信息,其性质为自用,传播范围有限。(4)一般校园考试安全事件(IV级)全县统考拟考试题发生泄密。3.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领导体系由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应急处置工作组和事发学校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机构组成。3.1领导机构成立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
19、领导下,在相关县应急指挥机构的组织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各类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3.1.1县领导小组组成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副组长: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教育局局长、相关县应急指挥机构领导;成员:县纪委县监委、县委办(保密科)、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县教育局、县民宗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分局、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执法局、县气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负责人。3. 1.2县领导小组职责(1)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有关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要求
20、,组织协调各类特别重大、重大、较大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配合有关县应急指挥机构开展应急处置行动。(2)负责本预案的启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督促指导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4)监督检查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各学校制定应急预、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准备、应急经费保障等情况。(5)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6)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报告重大问题。3.1.3各成员单位职责(1)县纪委县监委:监督检查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及工作效能等情况,依法追究对事故的防范、发生、处置有失职
21、、渎职等情形的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2)县委办(保密科):指导和监督检查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参与考试泄密事件的查处工作。(3)县委宣传部:指导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指导拟定对外宣传口径,协调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指导互联网新闻报道管理及负面信息处理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4)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组织协调事故涉及国外、港澳师生人员的有关事项,及时与有关国外驻华机构取得联系,协助做好相关工作。(5)县委政法委:负责统筹协调处置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稳定工作。(6)县信访局:参与因学校信访突出问题引发的校园师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做好学校师生接访、解释、劝导等工作;及
22、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信访信息,联系、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师生信访事件。(7)县教育局:负责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日常防范工作,督促检查学校预防措施的落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汇总、上报和事件定性;恢复和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师生思想情绪;做好校园舆情分析和校园网监督管理,及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组织编写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防护知识教材,并开展宣传教育和演练;负责制订或修订本预案,承担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8)县公安局:密切关注校园公共安全事件的有关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处置相关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校
23、园及社会稳定;保障应急车辆运行畅通,开展涉险被困人员的救援行动,指导、监督学校做好校园保卫、交通安全等工作;指导、监督学校编制内部治安违法事件处置预案,并监督学校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防止有害信息传播,依法处罚和打击网上违法犯罪行为。(9)县民政局:协调有关部门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中受灾师生开展临时性生活救助,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善后处理。(10)县财政局:负责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工作。(11)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组织校园附近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协助抢险救灾。(12)市生态环境局景宁分局:负责校园及周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实时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幼儿园 校园 突发 公共 事件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0843.html